如何做好农产品,头条推广呢?
要在今日头条上做好农产品的推广,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策略:
1. 创作优质内容:发布与农产品相关的优质内容,包括种植技巧、农产品养护、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2. 引人注目的标题和封面:使用吸引人的标题和高质量的封面,吸引读者点击你的文章。标题要简洁明了,能够准确传递内容,封面要精美,与农产品相关,具有视觉吸引力。
3. 展示农产品的魅力:通过高质量的和视频展示农产品的魅力,包括种植过程、采摘场景、成品展示等。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欲望,激发他们对农产品的购买意愿。
4. 讲述农产品的故事:通过故事化的方式介绍农产品,与读者建立情感共鸣。讲述农民的辛勤劳动、环保种植方式、产品的产地故事等,增加产品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5. 提供购买渠道和优惠信息:在推广内容中提供明确的购买渠道和优惠信息,指导读者如何购买你推广的农产品。可以提供优惠券、团购活动或直接购买链接等方式。
6. 与行业合作与交流:与农产品行业内的专家、组织、协会等建立联系,获得他们的支持和合作。可以邀请专家撰写文章、参与访谈等,增加推广内容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7. 互动与回应:积极与读者互动,回复他们的评论和私信,解答他们的疑问。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加读者对你的信任度。
8. 利用数据分析:利用今日头条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推广内容的表现和读者反馈。根据数据结果,调整推广策略和内容创作方式,不断优化推广效果。
最后,要根据平台规则、农产品的特点和受众的需求,灵活运用以上策略,并持续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在今日头条上做好农产品的推广。祝你成功!
一根玉米6块钱,贵吗?农民赚了多少钱?
离家久了,时不时就惦念家乡特产的味道,这份惦念不局限于齿颊间,更在内心深处涌动。我们国家多样的气候、环境和习俗工艺孕育出难以尽数的农产品,无一例外地都带有山水的味道,进而带有文化的背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出一方农产品,每个农产品都有独特的血统,都有故事,有情愫,有文化的张力。今天的消费者,谁愿意把来历不明的东西带进厨房摆上餐桌呢?所以,发掘这种内涵,已经成了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的不能省略的功课。
舀起一勺用五常稻花香大米蒸制的香喷喷米饭,想起龙凤山和_牛河;吃一粒宣化牛奶葡萄,想起独特的漏斗型葡萄架?吃,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农产品所拥有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人文色彩,可以缩减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使消费者在享用农产品的同时,体验到农产品品牌文化所蕴含的历史和人文气息,从而使该农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给农产品注入品牌文化,可以强化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凸显其品牌个性,利于发挥农产品品牌的识别功能。虽然它和其他的农产品在功能性利益上是一致的,但消费者可能会高价购买它,因为它的里面有了一种情感价值,这是由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决定的。
我国地域辽阔,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其背后也具有很大的历史和文化差异。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商标申请数量不断增多,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经营者和政府开始意识到农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但是多数企业和农户对农产品品牌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考虑农产品品牌中最容易和消费者产生共鸣的、最自然的文化因素,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建设深化。很多农产品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农产品品牌形象趋同,缺乏个性特征、文化底蕴,既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又难以在消费者心中实现品牌忠诚,所以我国许多农产品品牌无法与国际同类农产品品牌竞争。
工业品的生产,只要有原材料及厂房、机器等,在任何地域都可以进行,而农产品生长必须在合适的气候条件和地域环境下才能进行,并且该地域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地方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才有可能产生特色的农产品,因此,农产品品牌的地域性较强,在确立农产品品牌文化的价值内涵时,应该从农产品的自身特点、农产品生长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以及农产品生长区域内的人文气息等三方面进行挖掘,确立该农产品特色的、体现消费者情感的品牌文化。
首先,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不同地域有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具体表现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光照、湿度等生态条件方面。其次,在悠久的历史方面,农产品地理标志价值的形成,往往需要特定区域的生产者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和拼搏,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历史积淀下来的精华,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如代表?功夫茶文化?的安溪铁观音,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名茶。安溪是铁观音茶的发源地,迄今有270年的历史。第三,在人文因素方面。区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往往又体现了当地居民的传统知识,承载着当地居民的知识创造,从而形成有关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制作工艺,该产品往往具有物态符号。如普洱茶,它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中包容性、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其特殊的制作工艺和皇家贡茶的历史光环及适应现代崇尚健康审美的时尚特色,赋予了普洱茶多元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韵味。
农产品源自农耕社会,每一种农产品背后都有其来自历史的文化基础。挖掘、延伸甚至创造、传播文化形成一个品牌的个性与新价值,是农产品品牌创造的至善策略。我国农业具有深厚悠久的民族文化渊源,这是我们能够与国外同类品牌相抗衡的一大比较优势,也是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一大因素。如何以传统文化为利器,提炼区域公用农产品的本土特色,让更多的元素和方略渗透到营销策略之中,是我们面临的课题。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在互联网直播平台上有直播间带货农产品,一根玉米卖到6块钱。
而对于6块钱买一根玉米,网友们纷纷发表了看法:
有人认为6块钱一根玉米太贵了!过去一根玉米也就一两块钱,现在什么都涨价了。
也有网友认为一个玉米6块钱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农民辛苦种地不容易,这可能是农民从早到晚辛苦一年的收获了。
那么,6块钱一根玉米到底贵不贵?而农民又能赚到多少钱呢?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说到农产品的定价其实是相对比较复杂的,因为当前农产品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过去农产品价格十分低廉,经常在街边地头成堆地进行售卖,这时的农产品有几个特点:
首先是受供需影响比较大。
以水果为例,当某年某个水果丰收而集中上市时,就会导致供大于求,于是价格就会下跌,果农可能就要赔钱。
这样的规律至今仍然在循环着。
二是农产品过去受地理位置的限制比较严重,因为土地的不可移动性,使得售卖的范围常以产地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蔓延有限。
再加上如果出现天气波动,很容易出现滞销进而引发市场价格波动。
后来互联网诞生以后,打破了农产品的地域限制,开拓了农产品的销路,使得农产品可以面向全国售卖,但这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同质化严重,雷同的农产品太多了。
这时候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品牌升级,通过讲故事讲情怀把农产品重新包装一番,来增加其附加价值。
我们还是以玉米为例,当前玉米价格在1.4~1.5元/斤,而经过包装加工到市场上可以卖到5~6块钱一根,而如果做成爆米花放到影院等场景中进行售卖,那么一桶爆米花色可以卖到十几二十元,这样一来玉米的价格空间就增长了。
其实对于农产品价格的增长也并非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农产品的一端就关系着农民。
如果农产品无利可图,那么谁还愿意去种植呢?这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谓谷贱伤农,提起农民种地,我们从小都背过一首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农民种地真的太不容易了,从播种就开始忙碌,要浇水、施肥、防虫害,还要担心天气的变化,到了收获时节又要雇人雇机器,这也是真金白银的支出,所以农民们就盼望着到收获季节时,粮价能够上涨,卖个好价钱。
一方面是可以支撑家里的开销,而另一方面也是这一年辛苦的回报。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6块钱一根玉米,农民能够赚多少钱呢?
事实是大概率农民可能并没有赚到什么钱。
这是因为农业产业链十分复杂,如果以微笑曲线来看,种植处于曲线的最底端的,也就意味着得到的利润最少。
从玉米种植、收获到加工、包装,再到经销,以及最后到市场上售卖,增值的环节主要在后面几个环节,而在种植端几乎产生增值的空间很小。
这也是当代农业产业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今年的粮价。
以玉米为例,前几年玉米每斤还不到1块钱,农民是欲哭无泪,而从2020年开始,受国内养殖业迅速恢复,以及全球疫情及通胀高企等影响,玉米需求倍增,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今年产区的价格虽然逼近1.5元/斤,但是我们同样看到另外两个成本也增加了:
一个是种植成本。
化肥、种子、农资等价格大幅增长,以尿素为例,往年尿素不到2000元/吨,而今年在3000元/吨以上的高点就徘徊了好一阵子。
另一个是机收成本也增加了,包括人工、油价都上涨了,如果再加上农民劳动力的付出,那么农民收益其实并没有多高。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一方面是通过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发展,为提升产品价值创造更多空间;
另一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完成产供销一体化,把各产业链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真正提升种植端的利润。
三农无小事,一根玉米的背后也系着亿万农民的心血和收益。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34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