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比肉贵!10月全国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6%,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很多,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种。
蔬菜价格大涨的首要原因,就是今年北方的雨。今年从7月底开始,北方的雨那是一茬接着一茬,都没有间断过。受灾的地域众多,影响了大量的绿通产品。 作物上,从玉米、花生等等演化到了叶菜类与瓜果类。其中的缘由就是蔬菜的华中、华北两大产区受到了雨水的影响。
前段时间报道的各地暴雨,新闻上都有,具体哪些地方雨水较多,哪些地方的农作物就会被淹,更别说那些区域是平原地带,一淹就淹了一大批。农作物受灾,产能跟不上,价格自然涨。
二、电商团购大战的后遗症,让各地菜农减少。从2020年开始,社区团购越玩越烈,从一开始的时候鲜花团购,到后面的蔬果、生鲜、肉类等等,经历了一场席卷全国大中型城市的价格大战。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倒了一批又一批的实体门店。
虽然,的确是有部分人收到了实惠的,然而,在实体店撑不下去的情况下,电商团购的资本们当然不会是善财童子,然而终端已经受惠了,那么受损的是哪一方呢?答案很明显:菜农。菜农种菜养不了家了,自然而然他们就转行了,所以供给链就断了。
三、疫情、城市储备需要,部分蔬菜产地停摆。当然,我们还有几个蔬菜大省,然而,这几个大省,有些是疫情原因,有些是城市储备原因,都影响到了蔬菜的生产,并且有部分地区做的都是大棚蔬菜,今年的电力不足,让有些依赖光照、电力的蔬菜基地产能下降,供给也就受到了影响。
再来说是,最新一波的疫情影响了15个省市,那么这些省市多多少少是受到影响的,而这些受影响的省市当中,就有蔬菜的产地,这样一来,多方面影响,这些蔬菜自然也就贵起来了。
四、避开这些产地的蔬菜,价格还是美好的。然而,蔬菜的品种,也是按照区域划分的,受涨价影响的,就20多种蔬菜,产地在广东、云南区域的蔬菜,还是价格比较稳定的;还有部分当地加工的,也不会涨太多的价格。
比如说:
在广东产区的辣椒(真是广东产的,并不是湖南四川),菜心,基本上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番茄的价位,影响也不会很大,因为这也是广东产区的;
在云南产区的土豆、胡萝卜、花菜等等,价位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还有,豆芽等等芽菜类,是在当地培植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综上所述,蔬菜价位之所以上涨,是各方面的原因。但是并不是上涨了就影响非常大,其实大家还是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最多吃的方面,口味变一下而已。
一是天气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蔬菜减产。今年我国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在九、十月份,北方地区持续降温和降雨,对蔬菜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一些蔬菜生产大省如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山西等地,都遭遇了极端天气的侵袭,菜地被淹没后需要补种,而补种是需要时间的。在补种期间蔬菜主要由大棚蔬菜来供应,但由于低温,大棚蔬菜产量也受到了影响。这导致很多绿叶类蔬菜上市的时间延后,出现了供需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二是运输费用上涨。我国蔬菜供应的格局是产集销分,目前我国四分之三的蔬菜生产集中在蔬菜年产量2000万吨的12个省份,蔬菜供应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同时,也意味着蔬菜的运输半径很大。而今年以来,运输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在蔬菜的运输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变量是柴油价格,因为都是大货车,要烧柴油,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年内我国对油价上调了14次,今年5月份,柴油的价格为每吨6600元,而到本月柴油价格已接近7600元,涨幅15%,这就意味着运输方面油价推升成本的压力很难消化,势必会传导到蔬菜运输上。
三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以来,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导致农资产品如化肥、种子、棚膜、地膜、包装纸箱等,也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导致种植成本提升三成左右,如果目前这种状况持续,种植户只能继续通过调高农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
四是各国央行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在后疫情时代,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包括供应链的短缺等等,本身导致这些地区的食品价格在飙升的同时,也会传导到国内。
因此,近期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是季节天气因素叠加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经济形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蔬菜价格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
目前极端天气已经过去,而且很多受灾的蔬菜主产区都在努力补种蔬菜,因此,供需矛盾再过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明显缓解。
一是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很强。我国的蔬菜产量,已经连续10连增,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亿亩,目前蔬菜年产量为7亿吨,人均年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超过500公斤,稳居世界第一名。同时,目前在田的蔬菜规模是1亿亩,同比去年是略有增加的,所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蔬菜供应能力,包括蔬菜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应对蔬菜短期波动、保供的能力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二是这次涨幅较大的为叶菜类蔬菜。进入11月份后,随着南方地区广东、海南、云南等蔬菜产区的叶菜大量上市,预计在20天左右这些蔬菜价格就会有明显降幅,而北方大棚蔬菜也会陆续上市,这都会给市场供给形成有利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三是蔬菜的替代性很强,可选择性也比较多。而这次根茎类蔬菜如土豆、洋葱等涨幅并不大,同时国家会投放耐贮存的储备蔬菜来调节蔬菜供应的结构性失衡。
四是推升蔬菜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正在缓解。随着国家对农资产品管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比如对农药化肥相关行业的调控等,使得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现象在减少,所以总体来说推升成本上升压力将通过政策红利的释放逐步在缓解。
五是农民的种植意愿在提高。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很多菜农愿意扩大种植面积,因为这样可以短期内获利更多。
蔬菜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不意味着会回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区间,除了通胀因素外,在供求衔接过程中某些品种存在短期内的结构差异,所以,受灾蔬菜品种的价格今年还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3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