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03年的广东怎么样

2003年广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03年的广东怎么样

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发布时间:2004-02-19 08:03?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2003年,广东努力克服非典疫情、自然灾害、荔枝减产等不利因素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调整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增加值呈触底平缓反弹走势。2003年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上运行平稳,第一季度增长势头较好;第二、三季度受荔枝减产及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一度出现负增长,为历史少见;第四季度开始止跌回升,实现正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75.27亿元、增加值1051.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2%。

(二)农林牧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发展平稳。从现价总产值结构看,牧、渔业发展势头良好,两者产值之和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1.3%。种植业内部,全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上年的56.4:43.6调整为55.9:44.1。优质稻比例提高,优质蔬菜、药材、花卉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面积继续扩大。

主要产品产量总体发展平稳。据统计,全年蔬菜、瓜类、油料、花卉、柑桔橙、香(大)蕉、生猪、水产品等保持增长,荔枝、糖蔗、烟叶、茶叶等产量减少(详见附表)。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发展。全省各地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加大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业龙头企业予以培育和引导,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003年底,全省较具规模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1975个,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152家,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全省农业龙头企业突破1000家的目标。农业龙头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322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8%,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年户均达2000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广大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的重要力量。

(四)农民收入突破4000元。2003年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保持稳定,人均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虽然非典疫情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增收步伐,但随着疫情的解除和一系列利农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全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4.58元,增长3.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4%。

(五)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广东农村税费改革于2003年7月1日全面铺开,实行“五取消、一改革、一种税”,省政府安排了20.3亿元的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确保镇级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据省财政厅初步统计,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人均年负担税费由106.93元降为17.39元,减负率为83.7%,为全国之最。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广东农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加工滞后、市场开拓不足等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近年困扰广东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依然严峻。全省仍有4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村大量劳动力无法实现产业和地域转移。另外,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7.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认真重视粮食生产安全问题。自1999年以来,广东粮食面积已连续5年减少,2003年粮食面积、产量较1998年分别下降25.4%和29.0%。1999—2001年,全国粮食也连续三年减产,2002年仍是产不足需,2003年又存在减产趋势。而粮食需求持续增长。2003年粮食价格上涨告诫人们粮食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三)禽流感疫情须引起高度重视。去年非典疫情一度影响家禽业生产,不少大型养禽企业经济损失较大,种鸡生产企业被迫非正常淘汰大量种鸡种蛋,影响了家禽的可持续生产。从当前情况看,禽流感疫情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影响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灾害性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2003年,广东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三个最暖年记录,年降水量则列在历史记录最少年份的第四位,大多数月份的月平均气温偏高、月雨量较常年偏少。年内,异常气候事件频发,强度较大或出现灾情较重的暴雨过程有6次;7月底至8月中旬,粤北、粤西、粤东均出现旱情,部分地区旱情较重,韶关、清远、云浮、汕头等市进行了人工降雨作业。异常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性天气使局部地区的农作物受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落实好现有各项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培育、扶持科技型、流通型和加工型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真正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针对广东目前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过剩、产品雷同、加工滞后等问题,一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形成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业产业,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二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精心培育产业龙头,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形成具有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三要营造以流通企业为龙头的农产品供应链。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反馈,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开拓多元化农产品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

(二)保护基本农田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广东是个缺粮大省,粮食产需结构性短缺将长期存在。各地要充分认清粮食生产和供需形势,把加强农业和粮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一是要强化法律手段,保护基本农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二是采取行政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继续实行粮食工作考评制度,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三是运用经济杠杆,扶持粮食生产,增加对粮食生产的财政投入,同时,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直接对产粮农户进行补贴,切实保护粮农的利益;四是建立安全预警,增强应对能力;五是调整作物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大力扶持和发展优质稻米生产,优化粮食区域布局,建立优势产区,增强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要加强城镇化发展的科学规划,建立合理的小城镇区域协调发展体系。通过撤并乡镇,着重发展小城镇特别是发展具有产业特色的中心镇,由中心镇联结城市和周边镇,接收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提高自身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禽流感疫情。当前的禽流感疫情已对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构成了严重威胁,我国部分省市包括广东也出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各地务必充分认识疫情的极大危害性和疫情防治的艰巨性,认真落实中央和省的有关措施,狠抓预防免疫工作,加强疫情监控,千方百计把疫情控制到最小范围,保障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家禽业的健康发展。

佛山土特产有三水黑皮冬瓜、乐平雪梨瓜、合水粉葛。

一、三水黑皮冬瓜

三水黑皮冬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三水黑皮冬瓜呈长圆柱形,皮色墨绿,带白色茸毛(霜皮),头尾匀称,皮硬肉厚,瓜肉白色致密清香,瓜瓤少,营养丰富,还含有微量的硒,是三水传统名牌农产品之一。?

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三水黑皮冬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二、乐平雪梨瓜

乐平雪梨瓜,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雪梨瓜是香瓜的一种,也是三水本土名优特产,种植历史悠久。“乐平雪梨瓜”是三水区两个“中国地理保护标志产品”之一,也是三水区唯一一个水果类“中国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乐平雪梨瓜同时荣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等多个荣誉,以其香气浓郁、爽甜多汁、纤维细、风味佳等优点闻名遐迩,每年热销往珠三角及港澳等地,成为乐平的一大特色名片。

2009年09月,乐平雪梨瓜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合水粉葛

合水粉葛,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合水人种植粉葛已有30多年历史,种植面积近万亩,占高明市粉葛种植面积8成以上。合水粉葛名扬四方,以其粉质多,味甘甜而成为人们桌上佳肴,是合水镇农副产品中的“拳头之王”。

2006年04月1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合水粉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3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