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食品安全法对冷冻冷藏食品监管要求

法律主观:

食品安全法对冷冻冷藏食品监管要求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恒定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食物供给的。由此可见,食品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六)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七)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八)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九)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强制执行的标准因此,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制修订程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部负责制定。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应当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有严格程序的,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制定标准研制计划、确定起草单位、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委员会审查、卫生部批准。标准研制计划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任何公民、法人、行业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均可提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建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以及国务院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划及其实施计划,并公开征求意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通过的立项建议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或者修订规划、年度计划。起草单位及草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选择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单位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提倡由研究机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单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标准起草单位的确定应当采用招标或者指定等形式,择优落实。一旦按照标准研制项目确定标准起草单位后,标准研制者应该组成研制小组或者写作组按照标准执行定计划完成标准的起草工作。标准制定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风险评估结果及相关的国际标准,也要充分考虑国情,注重标准的可操作性。标准征求意见标准草案制定出来以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完成征求意见后,标准研制者应当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标准送审稿,提交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该委员会由卫生部负责组织,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对送审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合理性、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审查。委员会由来自于不同部门的医学、农业、食品、营养等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行业协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会团体可以参加标准审查会议。标准的批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标准,一般情况下,涉及国际贸易的标准还应履行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的义务,最终由卫生部批准、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后,由卫生部编号并公布。标准的追踪标准实施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执行情况分别进行跟踪评价,并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适时组织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收集、汇总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通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协会发现食品安全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也应当根据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复审。标准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审核申请人提交的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十三条

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要求的相关资料,必要时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核查;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

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2022年云南省农产品冷藏保鲜冷库项目验收时间

● 农业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其内涵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明确了农产品冷链要制定“专项规划”。

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是一个工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先行,工业、农业物流并重。没有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谈不上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落后的农业物流不仅拖后了物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农业物流有四大内涵:一是满足农业生产资料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车等等。二是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三是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四是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物流。

农业物流同时具有四大特点:量多、难度大、时空要求高、城乡双向体系。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以及农民生活逐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使农业物流的发展正当其时,经过10~20年的发展,农业物流将有一个新的面貌。

● 对中国当前冷链物流的基本估价

目前有三类产品必须经过冷链,一是生鲜农产品,包括果蔬、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制品、奶制品、冷饮制品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前两种涉及到农业物流。

取得的成绩:

一是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生活数量的追求向生活质量的追求转变,特别是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民的关注,所以冷链物流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速度增长,2008年已达1.35万亿元。据仲量联行测算,2008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3.47公斤,比2002年提高70%。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28%和30%。

二是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立法与规划。为了贯彻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商务部、农业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鲜冻肉运输条件”、“肉与肉品物流规范”等国家标准,“速冻米面食品”、“初级生鲜食品配送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商务部正制定“放心菜”、“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三是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目前,生产企业如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双汇、内蒙古蒙牛、江苏苏食集团、上海食品公司、天津水产集团等冷链都有新的突破。上海百联、北京物美、江苏苏果等连锁集团以及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北京二商集团冷链物流大步推进。锦江低温、山东荣庆、重庆雪峰、中外运裕和、上海天天大众低温物流公司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烟台冰轮股份公司、北京松冷物流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等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都有较大突破。

四是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冷链物流、冷链装备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国冷链物流巨头英格索兰在中国已投资4亿多美元,设立11个生产厂,3个贸易公司。其下属冷王与开利合资生产冷藏库与冷藏车。美国另一冷链巨头普菲斯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进军冷库市场。日本三井联手上海食品公司与大众交通股份合资组建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澳洲太古公司与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公司。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还有普洛斯、夏晖、怡之航、世界速递、意露国际等企业。

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

其次,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很少,现代化冷库容量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12万辆。冷藏保温汽车只占货运车总量的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 2%~3%。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 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机械式速冻车辆与加冰冷藏车大多是国外要淘汰的产品。目前冷库总容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但大多只能供肉类、鱼类的冷冻与贮藏,功能单一,使用率只有20%~30%。多功能的、适用于果蔬冷库、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严重缺乏。

再次,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一些本来合格的产品变成不合格;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

第四,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由于工业品物流可以规模运作,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起步早,发展快,而农副产品物流由于中国农业是小农生产方式,物流难度大,特别是冷链物流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慢。所以,农副产品物流相对来讲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六大任务

一是政府统筹规划,相关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作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 农业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其内涵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同时,明确了农产品冷链要制定“专项规划”。

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是一个工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先行,工业、农业物流并重。没有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谈不上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落后的农业物流不仅拖后了物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农业物流有四大内涵:一是满足农业生产资料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车等等。二是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三是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四是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物流。

农业物流同时具有四大特点:量多、难度大、时空要求高、城乡双向体系。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以及农民生活逐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使农业物流的发展正当其时,经过10~20年的发展,农业物流将有一个新的面貌。

● 对中国当前冷链物流的基本估价

目前有三类产品必须经过冷链,一是生鲜农产品,包括果蔬、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制品、奶制品、冷饮制品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前两种涉及到农业物流。

取得的成绩:

一是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生活数量的追求向生活质量的追求转变,特别是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民的关注,所以冷链物流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速度增长,2008年已达1.35万亿元。据仲量联行测算,2008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3.47公斤,比2002年提高70%。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28%和30%。

二是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立法与规划。为了贯彻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商务部、农业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鲜冻肉运输条件”、“肉与肉品物流规范”等国家标准,“速冻米面食品”、“初级生鲜食品配送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商务部正制定“放心菜”、“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三是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四类: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目前,生产企业如中国农业发展集团、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双汇、内蒙古蒙牛、江苏苏食集团、上海食品公司、天津水产集团等冷链都有新的突破。上海百联、北京物美、江苏苏果等连锁集团以及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北京二商集团冷链物流大步推进。锦江低温、山东荣庆、重庆雪峰、中外运裕和、上海天天大众低温物流公司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烟台冰轮股份公司、北京松冷物流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等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都有较大突破。

四是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冷链物流、冷链装备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美国冷链物流巨头英格索兰在中国已投资4亿多美元,设立11个生产厂,3个贸易公司。其下属冷王与开利合资生产冷藏库与冷藏车。美国另一冷链巨头普菲斯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进军冷库市场。日本三井联手上海食品公司与大众交通股份合资组建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澳洲太古公司与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公司。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还有普洛斯、夏晖、怡之航、世界速递、意露国际等企业。

存在的问题:

首先,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

其次,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很少,现代化冷库容量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12万辆。冷藏保温汽车只占货运车总量的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 2%~3%。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 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机械式速冻车辆与加冰冷藏车大多是国外要淘汰的产品。目前冷库总容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但大多只能供肉类、鱼类的冷冻与贮藏,功能单一,使用率只有20%~30%。多功能的、适用于果蔬冷库、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严重缺乏。

再次,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一些本来合格的产品变成不合格;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

第四,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由于工业品物流可以规模运作,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起步早,发展快,而农副产品物流由于中国农业是小农生产方式,物流难度大,特别是冷链物流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慢。所以,农副产品物流相对来讲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六大任务

一是政府统筹规划,相关行业协会通力合作,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作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应当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科技部已批准在山东商业集团设立“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冷链相关的行业协会要通力合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适应了整合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需要,办一些政府与单个企业办不了的事。总之,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行业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二是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

三是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四是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五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可以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享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六是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短缺,包括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逐步得到解决。

,应当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科技部已批准在山东商业集团设立“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冷链相关的行业协会要通力合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适应了整合冷链物流产业链的需要,办一些政府与单个企业办不了的事。总之,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行业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二是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

三是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四是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五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可以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享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六是大力培养冷链物流专门人才。目前,冷链物流人才短缺,包括研发人员、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逐步得到解决。

2022年云南省农产品冷藏保鲜冷库项目验收时间为12月月底前。

1、方案编制阶段2022年1月到5月,组织开展项目摸底调查,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指导整县推进试点县完成实施方案编制。

2、资金下达阶段2022年5月到6月,下达项目资金和绩效任务,完成省级年度方案、整县推进试点县方案报审工作。

3、项目实施阶段2022年6月到11月,组织开展项目培训、建设、验收、公示、补助,发布统一验收规范,开展项目督查和抽查。

4、项目验收阶段2022年12月底前,开展项目绩效考核和年度工作总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