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农民增收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带动者和市场开拓者,在带领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杨凌本香农业产业集团董事长燕君芳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农业龙头企业打了气、鼓了劲,让大家坚定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她认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就要坚持把发挥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多种形式,实现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持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规模化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燕君芳建议,应加大财政专项资金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扶优、扶强、扶品牌”的原则,重点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规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加快培养有文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的农民,提高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加强信贷服务建设,多方面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对农业企业在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和信息化上的建设。

创新融资模式,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金融机构要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全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上新台阶。”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黄俊代表说。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国开行陕西分行近年来积极支持我省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建设,累计发放贷款52亿元,为陕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助力。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创新的理念、现代化的组织架构和科技运作模式。”黄俊说,要摒弃传统模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她表示,国开行陕西分行将继续通过组织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的“四台一会”模式,着力创新,全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涉农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金融机构还要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强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她说。

针对金融机构“后平台”时期的平台功能弱化实际,黄俊建议国家有关政策向西部倾斜,对中西部融资平台实行差异化管理,让惠农资金更好地服务三农,造福百姓。

加快农村环境治理,让城乡一样漂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及生产生活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应也出现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尤其在一些城镇中心村、偏远贫困村尤为严重。

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代表带来了关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她说,之所以农村污染问题严重,一方面是群众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任意排放,池塘、洼地、沟渠、河道俨然成为天然垃圾填埋场;一方面是随着耕作方式的转变,工业、设施农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步伐加快,造成农村污染量大且处理难。另外,由于农村财政投入多用于水、电、路、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污染整治的配套投入不足。

“新农村建设要以垃圾、污水为重点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政府工作报告的这句话,让叶瑜振奋不已,改善家乡面貌的信心更足。“我们要像重视城市环境一样关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她建议,要加大对贫困地区中心镇、村的专业管理人才、物资和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取消地方配套。加大对贫困地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在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作出突出贡献的贫困市县,完善生态保护运转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标准,以此早日实现“村在山中,山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梦。

坚守定位深耕“三农”

山西吕梁农商银行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勇担服务乡村振兴使命,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农商力量。

山河多娇,英雄吕梁。

一直以来,山西吕梁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勇担服务乡村振兴使命,切实提升“三农”、小微企业和广大百姓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农商力量。

一、坚守定位,扛起社会责任重担

1、党建领航,坚守本源。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归本源、专注专业,一切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出发,确保了党建领航的正确方向,确立了支农支小、服务乡村振兴的市场定位,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主责主业,一岗双责。

成立了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参加的实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将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等实体经济作为党委第一要务,建立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系机制,成立乡村振兴部,加大对支农支小、“整村授信”的考核权重,确保服务实体经济走深走实。

3、上下联动,落实到位。

为保障各项工作的落实,党委班子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一级抓一级,努力带出一支敢打硬仗,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干部队伍。“部室+网点”联动,在基层网点服务下乡时间每周不少于两天,联动督导,答疑解惑,确保总行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

二、多点探寻,打造服务地方新模式

1、加强政银企合作。

持续深入开展“百行进万企”营销服务,强化与当地商务局、中小企业局对接联系,开展“常态化”和“清单化”走访,实施“企业名单制”管理。与当地经济开发区联手组织银企座谈会,了解不同企业投、融资特点,根据企业生产周期、行业特征、资金流特点为企业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全方位拓展业务发展。2022年,共举办银企座谈会5场次,联系对接企业73家,发放贷款4.51亿元,为小微企业发展增添动力。

2、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持续依托网格化金融走访,建立“城区、城郊、乡镇”三级网格模式,城区网点以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小微企业为重点营销对象,城郊网点以“农区、商区、厂区、社区”为依托,乡镇网点以“整村授信”为基础载体,切实将潜在客户发展为新增客户,将已有客户转化为忠实客户,提升客户体验,增强客户黏性。

3、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为打通金融服务“毛细血管末端”,真正践行“以农为伴”的初心和责任,共设立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49个,布放ATM机、POS机64台,设立现金网格服务点4个,通过手机银行、网上办贷等服务渠道全覆盖,实现了农民“足不出户存取款,田间地头可转账”的愿景。

三、深耕“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1、打造农区特色试点支行。

在乡镇网点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支行样板间,以“整村授信”为依托,对接村两委关键人,建立农户网格档案。截至目前,农户贷款已达到10291户,金额12.11亿元。支持当地蔬菜大棚、养牛专业户、村文化旅游景点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近万户农民稳定脱贫奔小康,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2、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金融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发挥其“由点及面”的辐射作用,是吕梁农商银行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有力抓手。通过大力支持企业、企业带动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典型案例,逐步形成了“银行+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

3、不断升级完善信贷产品。

针对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吕梁农商银行不断调整信贷产品种类,复工复产期间特推出“复工贷”“战疫先锋贷”“惠商贷”产品。不断升级优化原信贷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已形成五大系列九类产品,打造全场景覆盖的“金融超市”。后疫情时代主动下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年利率较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让利小微企业,携手帮助本地企业共克时艰、走出困境。已经完成1694户,金额3.45亿元复工复产资金投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吕梁农商银行将继续回归本源,聚焦主责主业,在解决难点、痛点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新的市场,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