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有哪些特色农产品?各有升么特点?主要产在那些乡镇?
莱芜农产品有:生姜大蒜————加工储藏————山东加工储藏(冷库)第一镇——羊里镇
知名企业:莱芜钢铁+泰山钢铁+富伦钢铁+泰丰纺织+泰山造纸+连云水泥+鄂庄煤矿+口镇后桥
特色是钢铁+煤矿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环境保护
出路是:钢铁及钢铁相关制造业
白旄镇的特色农产品与经济
2005年总播种面积35381亩,总产5260吨,单产170公斤,其中:稻谷播种8981亩,总产2555吨,单产284公斤;包谷播种13147亩,总产1449吨,单产110公斤;小麦播种1440亩,总产82吨,单产71公斤;蚕豆播种2130亩,总产84吨,单产39公斤;薯类播种530亩,总产23吨,单产43公斤;甘蔗播种2362亩,总产7238吨,单产3吨;蔬菜瓜果播种1938亩,总产11687吨,单产603公斤。2005年农民人均粮食465公斤。
六、特色经济,优势资源
中山乡是一个边境民族乡,森林覆盖率为70.25%,亚热带“立体气候”明显。适应多种作物的种植和发展,2005年末拥有茶叶面积5999亩,总产120吨,实现经济收入120万元;甘蔗播种2362亩,总产7238吨,产值108.5万元,亚热带水果产量32吨,实现经济收入16万元;林业产品2345立方米,实现经济收入125.18万元;紫胶总产18吨,实现经济收入18万元。
中山乡自然环境秀丽迷人,水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0万千瓦以上,尚可开垦的土地面积还有4.5万多亩。
八、乡镇企业状况
2005年,乡政府围绕中山乡边境贸易“一乡一品”发展思路,采取村办联户办政策,积极引导,放手发展个私经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使乡镇企业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年内有乡镇企业80户(含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86人,完成营业总收入420万元,比上年361万元增59万元,注册资金50万元。
九、集镇建设
2005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深入,完成易地搬迁到小街113户,506人,为小街建设集镇注入了新的活力。乡党委政府根据乡情,建设了一个边境民族交易市场,征地50亩,投资近206万元,回填土石方29万方,支砌挡墙2900立方米,建设平地面积16650平方米。自投入使用以来,边贸交易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了2152万元。完成了小街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图已出炉,待立项实施,
十、公路建设
2005年,中山乡党委、政府根据中山山高坡陡,偏僻边远,国境线长,河流交错,村寨居住分散的实际,确定了中山发展交通的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满足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依靠群众,独立自主,争取外援,治穷先修路,修好新公路,巩固老公路,到“十五”期末,努力解决全乡村寨道路交通问题,2005年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修通了中山乡人民盼望已久的弹石路,投入建设资金近600万元。2005年末,全乡五个行政村已通公路,全乡49个自然村,已通公路47个,占全乡村社的95.95%,总通车里程达148.8公里,但道路质量差,晴雨阻现象十分突出,有待大力改善。全面整修了木城坡村委会公路17.8公里,村组公路48.2公里。
十一、电话普及率
2005年,国家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了光缆通信网,全乡五个村委会已通电话四个村委会,年末全乡座机电话已发展到250门,移动手机825部;移动、联通、小灵通机站已在本乡建起了8座信号基站,覆盖了全乡90%的村寨。
十二、教育状况
2005年根据“整和教育资源”的精神,对一些不适应办学的村寨教学点进行撤并,全乡现有5个教学点。目前该乡有一所初级中学,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93人,教职工40人,其中中教一级3人,中教二级3人,中教三级7人,小教高级1人,未定级9人;小学有6所完小,在校学生1039人,36个教学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有教职工70人,其中小高17人,小一27人,小二19人,未定级5人,工人2人。
十三、卫生状况
2005年,中山乡卫生部门积极做好卫生防预工作和开展临床治疗工作,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体制,2005年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人数达10219人,参合率达91%,目前中山乡有一个中心卫生院,6个村级卫生室,有12人医务人员和10名村医,有病床38张,医师3人,助理医师1人,护士2人,检验士1人。
十四、社会生活
计生工作:2005年中山乡全面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法》和《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全乡开展了“一检、二查”服务工作,加大了计划生育的行政执法力度,有效的控制了人口增长,全乡人口出生率14.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52%,进一步加大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
民政工作:2005年,发放各种救济救灾物资1080件,救灾大米11吨,,救济、定补款13.1万元,救助4000人,发放灾后重建资金6万元,搬迁安置17户85人,按时发困难企业干部最底生活保障金8户15人。
十五、乡(镇)人大工作
2005年,乡人大主席团先后召开主席团会议6次;召开了乡人大代表大会1次,收到代表所提的议案、建议、批评意见32件,办理答复32件,完成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答复率100%;组织代表座谈会5场次,组织代表就泥石流滑坡、粮食受灾、冬季农业生产、易地搬迁等进行了视察1次,依法进行补选了1名主席团、1名乡长。主席团依法办理免去乡长1名、副乡长1名。
十六、党组状况
2005年,中共中山乡党委下设8个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5个(赛岗、木城坡、芒丙、小水井、黄家寨),机关支部3个(党政、金贸、文卫)。年末,有中共党员377名,其中少数民族党员137名,女党员58名,35岁以下的有78名,大学本科7名,大学专科37名,中专26名,高中22名,初中以下285名。
白旄镇地势东高西低,丘陵、平原、河滩兼有,且土质肥沃,水浇条件好,有利粮食生产,具备发展经济作物的先天基础。这里的白柳(学名杞柳)枝条细长柔韧,是编织筐篮等生活用具及工艺品的优质原料。600多年前,这里的农民就种植白柳和进行柳编生产。改革开放以来,柳编生产由过去的“家家种柳,户户编织”逐渐向“龙头大户”集中,由企业实行种、产、收、销“一条龙”服务。2007年,全镇年产值过百万的柳编企业达35家,柳编专业村20个,从业者3万多人,年总产值过3亿元,50多类柳编工艺品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237元。白旄镇成为全国闻名的“杞柳之乡”。
明清时期,这里沿沭河大村柳庄即以“柳”字冠名;民国时期,柳庄大集成为鲁南柳货交易中心,辐射面达方圆百里。相传柳毅曾在此传授柳编工艺,自从他为龙女传书走后,再也没有回来。当地人为表达对他的感恩之情,曾建立柳毅庙,四时祭祀。据长者称,该庙民国年间尚有遗址。 在很久很久以前,白毛这个地方是一大片毛草地,白茅草长得有一人多高,鹌鹑在草丛中钻来钻去,山雀在空中喳喳乱叫。秋天时节,白絮飘飞,银光闪闪。到了朱洪武坐殿的时候,这个地方迁来了姓刘的弟兄俩,他们一个住在西边。一个住在东边,各立村庄西白茅、东白茅。说也怪,西白茅一辈一个小白孩。小白孩打一生下来,那头发、眉毛浑身上下完全是白的,这个小白孩老了以后,村里又有一个小白孩出生,一辈一辈总是这样,直到今天村里还有一个小白孩,因为这个缘故,村名又叫成了西白毛,东白毛。
不知哪一代小白孩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财主,在现在西白毛村的东南角盖了十八座楼,方圆几百里都有名气。南京知府和费县阁老的闺女都嫁给了财主。所以白毛在那时被叫做白毛楼。现在如果到江苏南京等地,你若说有个白毛楼,有些老人就会知道。如果你是白毛村的人,也许会好好招待你一番。现在村里的人们仍习惯地称呼东南角那块地方为东南楼。
再到了后来。有些咬文嚼字的人自觉地白毛两个字不好,就改成白旄二字。 白旄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盛产白柳、板栗驰名中外,是全国最大的白柳条集散成交地。白柳、板栗面积分别达到2.2万亩、1.6万亩,年产白柳2000万公斤,板栗300万公斤。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柳制工艺品已总计17类80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金龙腾飞奖”。镇驻地经省规划设计院设计为5.8平方公里,已建成区3.5平方公里,开辟白柳、建材、木器、果品、畜禽、百货6个专营市场,2000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亿元,人均纯收入2496元,财政收入401万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