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学术论文格式的

学术论文格式的模板

学术论文格式的

 在各领域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格式的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扉页论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其他填写内容在横线上居中(指导教师不需填写职称),使用宋体三号字。

 第二部分:中、英(外)文内容摘要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在第二页书写,如在一页之内不能书写完毕,连续书写在次页。“内容摘要”四个字居中书写(宋体三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空一个中文字符。书写“内容摘要”四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中文内容摘要(宋体小四号)。书写中文内容摘要之后,在下一行书写中文关键词。书写“关键词”三字时,左缩两格添加冒号;“关键词”三个字使用宋体小四号加粗;关键词具体内容使用宋体小四号字;在前后两个中文关键词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书写中文关键词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书写英(外)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的格式等要求,与中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对应,但是,字体为Time New Roman ,小四号,关键词的内容全部用小写。

 第三部分:目录在书写第二部分即“中、英(外)文内容摘要”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目录。“目录”两字之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居中书写,使用宋体三号字加粗。书写“目录”二字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及对应正文的起始页码。目录的具体内容(即标题)要求标注到二级标题,即:(一)、(二)、(三)…...书写目录的具体内容时,一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加粗;二级标题使用宋体四号字。行距为“固定行间距22pt”。

 第四部分:正文及参考文献在书写第三部分即“目录”完毕的下一页,开始书写正文及参考文献。

 一、书写格式

 1.论文的结构论文题目论文的引言部分(书写论文题目之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不需写“引言”字样)

 一、(正文)二、(正文)三、(正文)…………论文的结语部分(接上文另起段落,不需空行,不需写“结语”字样)参考文献

 2.字体字号大标题(论文题目),宋体小三号加粗;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注释内容,宋体五号。

 3.标点符号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

 4.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5.量和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非物理量的单位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论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二、标题

 1.标题的层次要清楚,大标题(论文题目)和第一级标题应居中书写,第二、三级标题左缩两格书写且单独占行,第四级标题后连续书写内容,不再另起一行;大标题(论文题目)与其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宋体小四号),第一级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其他级别标题与其上下面的内容之间均不空行。2.正文中第一、二、三级标题末尾不书写任何标点符号3.标题的层次一、……(一)……1.……(1)……①……

 三、篇眉和页码

 1.篇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内容为论文的题目)。

 2.页码。封面不加页码;中英文摘要合在一起排页码,从“1”开始;目录单独排页码,从“1”开始;正文需要单独编排页码,从“1”开始。页码在页面底端(页脚)居中书写,页码与正文之间只空一行字的距离。页码使用宋体五号字。

 四、图、表和公式

 1.图、表与正文之间要(上、下各)有一行(宋体小四号)的距离。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字体均为宋体五号。图序和表序分别在全文中进行统一编号。如表1、表2,图1、图2等。图、表中的内容采用宋体五号字。

 2.下文需要引用的公式,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居中书写,并在同一行右端用圆括弧即“()”中间加阿拉伯数字来统一编号,公式与下面的内容间空一行;不需在下文引用的公式,不用另起一行单独书写。

 五、注释

 1.注释是对论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必要补充说明,注释一律采用脚注,不用尾注;当论文正文某处需要予以注释时,采用圆圈内加阿拉伯数字并书写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以示需要予以注释,如:…列维纳斯甚至相信第一哲学只能是伦理学①…。

 2.注释内容书写在标明有对应注释的正文的同一页下端(正文与页码之间);在有注释的每一页,须在当页的正文与注释内容之间加划一条横线(自左往右),其长度约为页面宽度1/4。注释要每页重新编号。注释为宋体五号字。

 3.注释格式引用著作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如:李松庆.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0-30,40.引用杂志文章时,注文的样式为: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起止页码。例如:祁之杰.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20-25.

 六、参考文献

 1.在正文书写完毕后,空两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四个字(居中);“参考文献”使用宋体四号加粗,前后两个字之间不空格。“参考文献”书写完毕后空一行(宋体小四号)再书写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书写,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2.参考文献只列出作者已直接阅读、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主要参考过的文献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论文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一律书写在论文正文结束后,不得放在各章(节)之后;参考文献与正文连续编排页码。参考文献不少于6篇。

 3.参考文献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专著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2)期刊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篇)名[J].刊名,出版年(期号).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篇)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篇)名[D].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7)电子文档:〔序号]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网址,发表日期.关于参考文献的未尽事项可参见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4.常用参考文献范例[1]李松庆,王炜.第三方物流的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2]李文.中国“三农”问题〔EB/OL〕.我国物流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探讨[J].管理现代化,2004(1).第五部分:打印要求一、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22pt”.

 二、必须A4纸单面打印;上、下边距一律为2.54;左、右边距一律为2.50.

;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已经步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互联网可以为农村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生产资料、设备的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让“三农”发展搭上“互联网+”的信息化快车,还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要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互联网+农村”。我国提出,到2020年宽带网络将基本覆盖所有农村,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纤进村入户工程必须提速,乡村信息服务站要有屋、有人、有设备。抓紧把农村电子商务的配套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对所需的仓储、公共服务设施要有前瞻性的设计,同时利用电商企业等社会资本,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2、要加快“软件”升级,实现“互联网+农业”。推动互联网与第一产业充分整合,要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及农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三农”服务和科研开发等方面,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构建政府、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的必要路径。

3、要加速人才培养,实现“互联网+农民”。农村发展互联网最缺的是人才。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等是当前农村互联网应用的主要带动力量,他们对信息接受能力强、传播速度快,应以这部分人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品尝到信息化结出的硕果。

按照“互联网+”的无限可能性,“互联网+三农”确实可以无所不加。但是,毕竟农村互联网基础落后,基于人财物方面存在的短板,不可能全线出击,一股脑地全加上,应该分清轻重缓急。

首先,要“+”的是农村电商。电商最大的功能是快捷便当、价廉物美。由于电商减少了流通的中间层次,减少了店面的租金,减少了库存的流动资金,其价格大大低于实体商店。有人做过调查,在网上购物,从下订单到送货上门,北京到广州不超过3天,同城的则不超过24小时。电商的统计,从网上购买的大多数物品,其价格只相当于实体商店价格的一半不到(甚至比家电下乡的价格还要低许多),大宗物件,如大型家电、大型家具,厂家还送到家免费安装。另外,七天之内只要没有使用过,可以无条件退货。我们过去总说,拉动内需要做农村的文章,但这块文章一直做得不怎么好。“互联网+农村电商”无疑是拉动农村内需的重要途径。

第二,要“+”的是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往,“谷贱伤农”、菜贱伤农的 事情,假农药、假化肥、假种子坑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作为商品进入互联网渠道,有三个独有的特性:一、多为大宗商品,动辄多少吨;二、多半是半成品,例如稻谷、大豆、高梁,必须有专门的市场;三、多是鲜活的,需要赶时间。这就需要为农产品流通开辟专门的渠道,或者是一条绿色通道。开拓互联网专门的三农信息及农产品流通渠道,就如专家所提议的,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示范应用。有针对性地充实和更新农业信息系统。

第三,要“+”的是社区管理。当前,一些基层社区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创新了社区管理,加出了四个社区管理的新平台。一是搭建“微”平台。充分利用微信覆盖广,操作灵活、方便、智能的特点,通过微信平台,不定期向社区群众发布时事政治、党务村务信息,包括一些基本生活常识、通过交流互动促进社区工作开展。二是搭建“群”平台。利用QQ群,大家根据自己的特长,各显身手,或提供学习资料,或解答业务咨询,或共同探讨交流等方式,相互学习交流、共享经验成果。三是搭建村级网页的“网”平台。设有社区概况、社区动态、社区党建、创先争优、党(村)务公开、远程教育、便民服务、社区掠影等10多个版块,这些版块标题准确、分类明晰、简洁晓畅。四是搭建远程教育的学习平台。把现代远程教育与村民日常教育学习相结合,开展政策理论学习和农村技术讲座。其他农村基层,可以将他们的思路作为参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