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活作文
古有陶渊明“戴月荷锄归”的雅致,今有农家田园摘甜梨的闲情。时代给农耕赋予了特别的韵味,似悠似闲,却少了些忙碌。
插秧
清明时节,斜风细雨,太阳刚刚露出自己红扑扑的脸蛋,照得田里的水泛起微光的时候一群人便下至天田中忙活起来了。那误被水泵请至田中的小鱼小虾不知藏到了那里。大腹便便的蚂蟥一家也不见了踪影。带补丁的高筒雨靴深深陷入泥土中,飞溅而起的烂泥污染了高高卷起的灰色长裤,露在风中粗壮的小腿沾满了水渍。抓起秧苗,猫着腰,用力将秧苗插进水中,再用手使劲地向下摁几下,引得那秧苗站立的地方泛起一片污浊。偶尔引起水中居民的不满,河虾挥舞着大剪刀出来威压了。
这插秧苗的技术,我真的挺佩服。想自己平时走路,稍不注意就亲吻了大树,他们竟能将秧苗插得如此整齐,简直比国庆阅兵那绿色的陆军方正还有气势。田埂上堆积的秧苗眨眼间消失了大半,大地似乎被这一小小的植物攻占了。但人们似乎还不满足,绿色伴随着“伸与缩”不断向远处延伸。
割稻
秋是收获的季节。八九月份之交,成片的田野黄了粒粒的稻。风吹过便是满腔成熟的气息。刚歇脚的农人又挥起了农具。家家户户都倾巢出动。为了那雨季之前能装进谷仓的袋袋大米。一大家子,男男女女都提起镰刀,带了草帽,搭在肩头一条湿毛巾,边走边笑。走向那充满欢欣得田间地头,便挥起了弯弯的镰刀。
我一直以为割稻是件累心的活。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知道哪个聪明人就发明了镰刀。再者,割稻,位置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刀落处泥土上方约十厘米。其次,力道的掌握也是较重要的。否则,力道太小,割不断理还乱;力道太大,没准一不小心就见血光了。因此,缺少经验的人就很少抓练到这玩意儿。不过,即使无需什么智慧,大概也少有人乐得去割稻吧,毕竟,无论怎样这还是一件体力活。
炎炎的烈日烘烤着大地,无多时,田地又恢复了最初的面貌,脱去了哪一层华丽的外衣。一堆堆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泛着金黄的光泽。脸上流着汗水的人儿,此时摘了草帽子,用手抱起一捆金黄,走进了炊烟袅袅的村庄。没了阳伞的土地被太阳晒得龟裂,留在田间无辜的守望着,好像被抛弃了的孩子。梳着羊角辫的小丫头一脚踩塌一株草,从这一角跳到那一边去了。短短的头发上沾满了枯黄的草屑。
稍过几日,天便下起雨来。嘿,看来,这割稻真得赶巧。
摘棉花
冬日躺在温暖的羽绒被上,突然有点怀念那棉被似乎带有汗水的味道。从春日播种到秋日收获,花开花落之间,棉花便长成了。棉花外观与质量高低都影响到了它是否能卖个好价钱。因此摘棉花的要求就自然高于一般了。
到了踩棉花的季节,原本在周边做活的人都闲置了手头的工作,抓几个麻袋便钻入了半人多高的棉花丛中。棉花的果实很是奇特,有点像一种食人花,圆圆的身子,尖尖的嘴。
若棉花果没有脱去青绿色,那生出的棉花就像一瓣瓣橘子,只不过这橘子纯洁的能挤出牛奶来。成熟的棉花外壳就像烧焦的老树皮,似乎只消稍稍用劲便会化为灰烬。白色的棉绒露出小脑袋,好像一只掉入泥塘中胀破了肚皮的青蛙。
摘棉花的那手可得巧呢。轻轻捏住露在外面的丝绵,快速的抽动,便能的.好雪白的棉花了。可这看似简单的活计,实施起来就不简单了。有经验的师傅在棉花丛中穿梭,眨眼功夫解决了几麻袋。很少会有枯树枝在上面纠缠不清。要是你棉花上沾上点东西,可以说这长时间全白忙活了。要是你在哪个收购摊点上看到了那乱糟糟的棉花,可能是哪家刚娶的小媳妇呢,不会动手呵。( )
敲板栗
糖炒板栗可是我的最爱。冬天里一边啃着板栗,一边看喜剧片没形象的大笑,那滋味别提多惬意了。板栗大概是十月份成熟的。看着树上一个阁个笑得合不拢嘴的板栗,有些人开始手痒痒了。这本是敲板栗的日子。
板栗是一种全身带刺的果实,想要用手去摘似乎不太容易。不过俗话说的好:应对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手脚利索的,三两步蹬到了树上。稍有些不便的便用那个竹竿捅树上灯笼似的板栗,一下,两下,板栗掉到地上,一溜烟滚远了。慢慢的地上到处是板栗,有些人的竹篓也装满了。
都说人间辛苦是三农,这么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累下也值得。如果是我大概只会老的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吧。
贵州省为“三农”发展注入金融“养分”
暖风微醺,草木繁茂,田间地头一片新绿,处处生机勃发。建行贵州省分行切实增强服务“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持续探索服务路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千方百计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贵州省“三农”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蔬菜问绿大湾区
“茄子、韭菜、西红柿、大扁豆……”走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贵州黔西南州配送中心,一堆堆新鲜的蔬菜排列整齐,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拣、打包、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为服务地方“三农”经济发展,建行贵州省黔西南分行围绕“产业+金融+数字化平台”发展思路,主动融入“公司+蔬菜基地+配送中心+带动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链经营模式,成功为贵州义龙新区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投放固定资产贷款2亿元,专项支持地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项目建设,切实用“金融列车”拉动黔货出山。
“感谢建行在关键时刻给予贷款支持,如果资金链断了,‘菜篮子’项目将无法继续推进,基地6000多亩蔬菜种植,还有20万亩坝区农产品销路就成了难题。”该公司负责人感激地说道。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贵州黔西南州配送中心占地148.83亩,以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联结泛珠、辐射内地为定位,是全国建设的16个粤港澳“菜篮子”配送中心之一,也是全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之一。分行聚焦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紧缺痛点,及时组建项目专班,积极跟进、强化沟通,率先在辖内实现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储备清单项目落地。
“从望谟搬来的,在这里干活能补贴家用,离家也很近。”搬迁农户说道。
位于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在蔬菜分拣、包装、发货等环节,为周边4万多异地搬迁新市民提供了大量长期就业岗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高粱映红赤水河
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一片片高粱把山野沟壑染成了红色,沉甸甸的高粱穗弯着腰随秋风摇曳,勤劳朴实的农民与火红的高粱相映成一幅色彩明艳的丰收画卷。秋收的喜悦自然离不开春耕夏耘。近日,一场“田间课堂”正在习水县红粱基地举办,农技专家现场为农户们开展红粱幼苗移栽技术指导。
贵州红缨子高粱素有颗粒坚实、粒小皮厚、耐蒸煮的特点,是酿造酱酒的上乘原料。赤水河沿岸酱香白酒产业蓬勃兴起,作为酱香白酒主要原料的红粱产业也欣欣向荣。习水县40万亩有机红粱基地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支柱。
“现在种红粱,农资统一供应,成品统一收购,还有技术指导,订单价格也逐年提高,大家的收入有保障,都愿意种。”红粱种植户说。
为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当地政府着手打造有机红粱基地建设,包括土地改良、坡改梯、晒坝、田间水利及道路等内容。通过改善和夯实红粱生产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率和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有机高粱生产实现绿色化、品牌化。作为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建行贵州省遵义分行主动作为,积极研判项目金融需求,充分运用“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户”新金融模式,为项目建设方发放固定资产贷款3.2亿元,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红粱基地的建设以农业产业开发带动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大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户的生活水平。建行的资金和金融服务支持,更有信心做好项目,政银企携手助推乡村振兴。”红粱基地项目负责人说。
辣椒添彩致富梦
“现在,基地的辣椒苗已经完成第一轮追肥,长势喜人。”作为贵州首个尝鲜“富农产业贷”的农户,资金难题解决后,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道坪镇种植大户喜上眉梢。
作为土生土长的福泉市道坪镇人,他花费了三年心血将自家的辣椒基地从最初的10余亩扩大到如今的120余亩,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获悉他遇到的资金难题后,建行贵州省黔南分行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客户家门口。为其推荐适配的贷款产品,成功办理贵州省首笔“富农产业贷”50万元。该行创建政银合作联合推进机制,省、州、县三级联动攻克业务技术难关,以“裕农快贷(信息建档模式)”为工具,积极部署推进“富农产业贷”在贵州落地生根。
“富农产业贷”以信用贷款发放模式支持农户生产经营,解决农户融资难点堵点,为破解“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提供新的解决方案,高效的信贷体验获得农户的高度认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