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10月7日16时起揭阳惠来县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2022年10月7日15时,揭阳市惠来县新增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为今天上午通报的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方某某,经市疾控中心复核为阳性,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目前正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观察治疗。

10月7日16时起揭阳惠来县划定高、中、低风险区

揭阳市、惠来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前线指挥中心,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重点人群排查管控、隔离转运、核酸检测、场所封控、医疗救治等相关工作。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相关规定,结合当前惠来县疫情防控形势,经前线指挥中心研究决定,划定高、中、低风险区,实行分类管控。

1.高风险区:东陇镇东陇村内,东至方某雄住宅、西至方某熙住宅、南至机耕路,北至方某旭住宅,共9栋民宅。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

2.中风险区:东陇镇东陇村部分区域。采取“足不出区、错峰取物”等管控措施。

3.低风险区:惠城镇各社区、东陇镇全域。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等防范措施,区域内人员非必要不离开本区域,确需离开的应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如与上午通报的轨迹有同时段交集或者有上述风险区旅居史的,请尽快向所在村、单位等报告,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请广大市民群众继续落实疫情防控个人责任,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进入公共场所时主动扫码,自觉测量体温。中、高风险区域内群众如遇到生活、就医困难,可向现场管理人员反映。

目前,惠来县各大商超和市场的粮油米面、肉蛋奶类、蔬菜水果、卫生清洁用品等日常生活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且供应渠道畅通,完全能够满足群众日常需求。请广大市民群众关注官方权威信息发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制发、转发、公开他人信息。

以上措施自10月7日16时起执行,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民俗称为“过年”。潮邑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当天一大早,人们便走亲访友,称为“拜年”。拜年时一般都应带“大吉”(即柑,大于桔,故称“大吉”),被访主人也应以“大吉”回赠,以示共同吉利,并互道“新年好”、“新正如意”、“恭喜发财”等以表吉祥之愿。大年初一,按揭阳传统例俗,多数人家早餐吃斋,以示对佛祖的尊重和敬佛的诚心。春节期间,城乡都组织舞狮、猜谜、游标旗、潮州大锣鼓等文娱活动。此外,成人还要给老人、小孩送“压岁钱”。

 人胜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亦即人胜节。出自晋议郎董勋《答问礼俗》“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七日为人”之说。是日,民间以七样蔬菜混煮作羹充食,谓食七样菜,可得财运亨通。此俗今尚流行。

 元宵节

 也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揭阳民间旧俗要在本日祭祖。一些乡村,还有做“丁酒”习俗(注,当年生男孩之家庭,要在此日设酒席宴请乡邻。)县城通常皆有赛花灯,燃放烟花,舞狮等习俗。普宁等地乡村,也有元宵夜“看新娘,做四句”习俗。

 清明节

 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四月初(通常为四月五日)。清明节前后,是人们扫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时间。

 端午节

俗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是日,各家各户大多吃粽子。揭阳尚有“挑龙须水”、“洗龙须浴”之俗,据说端午时节,江河之水为“龙须水”,或食或洗均可避邪。此外,有些地方还举办“赛龙舟”活动。

 出花园

 揭阳潮语区,凡满15岁的男女一般于当年农历七月七日举行“出花园”仪式,以示长大成人。类似现代的“成人节”。出花园时,外祖家给外孙办“出花园礼”。通常有红公鸡、红屐、酵?@等。亲邻多备布料或肉、蛋为贺。喜家则置办祭礼“拜公婆母”。当日,孩子要吃甜丸红鸡蛋和甜猪肝,意谓圆满长进。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也叫“鬼节”。潮属各处普遍有祭祖活动。节前节后一二天,各善堂和寺庙也有“施孤”放赈活动。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晚家家户团聚吃月饼,品水果赏月。本区民间中秋节品,必有月饼、芋头、柚三种。相传元初,统治者强迫汉人每家养一名元兵,抗元人士不满其压迫,乃借月饼传书,约定各家中秋夜某时杀死所养“元番”,是夜一举成功。当时汉人称元兵为“鞑鬼”,故中秋节食芋剥皮谓之“剥鬼皮”,剥柚食肉谓“吃鬼肉”。民俗中还有“拜月娘”,荡秋千,烧瓦塔等活动,海外侨胞亦喜择中秋回乡探亲,与家人团聚。

 重阳节

九为阳数,故农历九月九日称“重阳”,是日登高成俗,榕城市民多登临黄岐山、紫陌山游乐。地都一带有食鱼粥,有些地方则有食杂烩粥习俗。此日,儿童多放纸鸢,民谣有“九月九,风禽(筝)仔,满天走”之说。

 冬节

农历冬至日为冬节,俗称“小过年”。旧俗冬节要祭拜神明和祖先,祭品中必有糯米圆,以示大团圆。民间有“食过冬节圆,就多一岁”之说。也有用糯米圆粘于器物、屋柱、耕牛之上,以祈丰收的习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59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