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西葫芦病毒病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西葫芦病毒病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西葫芦病毒病除西葫芦外,还为害南瓜、甜瓜、西瓜、冬瓜等瓜类蔬菜。该病为系统性侵染,从幼苗至成株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苗期发病为害重、损失大。

西葫芦病毒病危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主要有花叶型、黄化皱缩型及两者混合型。

花叶型:幼嫩叶片开始出现明脉,叶片出现黄化型斑点,后呈颜色不匀的花叶斑驳,严重的顶叶变畸形似鸡爪状,早期发病的造成萎蔫。

黄化皱缩型:植株上部叶片沿叶脉尖缘出现浓绿色隆起皱缩,叶片黄化,皱缩下卷,新生叶变小或出现蕨叶或裂叶,植株明显矮化,后期病株扭曲畸形,果实小,果面凹凸不平,瘤状,严重时整株枯死。

表现为花叶、蕨叶两种病症兼而有之。

发病植株发育不良,花发育不好,难以坐瓜,就是坐瓜也小,瓜面有瘤状突起,失去食用价值。

高温、干旱是发病的主要条件。

前茬为黄瓜、甜瓜等作物,或与瓜类作物邻作、间套作也易感病,西葫芦缺肥,管理粗放,生长势弱的植株往往发病较重。

棚室西葫芦病毒病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较轻,夏秋季发病较重,病毒病多在植株进入开花结果期表现症状,此时发病往往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农业防治:①调整播期,尽量使西葫芦发病阶段避开高温高湿季节、避开蚜虫、灰飞虱成虫活动成期。

②起垄栽培,行间铺30厘米宽的银灰色地膜,地膜反光,对传毒蚜虫和灰飞虱等有驱避作用。

③在田间作业时,使用工具应消毒,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以免扩大传染。

④减少接触传毒病毒病可通过植物伤口传毒,因此在栽培上应当加大行距,实行吊秧栽培,尽可能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

农事操作应遵循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

对早熟西葫芦不需打杈,避免造成伤口传毒。

⑤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西葫芦秧苗早衰极易感染病毒病,在栽培中必须加强肥水管理,避免缺水脱肥。

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多浇水,降低地温,还可采取遮阴降温防止秧苗早衰,抗病能力减弱。

药剂防治:种子用10%磷酸三钠液浸种20分钟,或55℃温水浸种30分钟。

及时防治蚜虫,蚜虫迁飞前铲除瓜田周围的杂草并治蚜。

苗期开始喷药,直到定植后继续防治蚜虫。

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田间可铺挂银灰膜避蚜。

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隔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