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
多点发力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
交通银行重庆市分行紧跟总行发展方向,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部署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支持重庆“三农”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今年交行重庆市分行计划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地方版合作对接,搭建与市农担公司、银担系统直联等线上产品,并配套专项资源和优惠政策,更高效地促进惠农助农。
交行重庆市分行结合“三农”需求,依托交总行“交银益农通”品牌体系,提供包含信贷融资、金融市场及投行、支付结算和政策咨询等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全年涉农贷款增速达18.03%,计划完成率207.80%;普惠型涉农贷款增速达93.77%,计划完成率191.34%。
与此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以“交银兴农e贷”为基础进行场景定制开发“冷链E贷”线上产品,创新推出了适用于花椒全产业链的特色普惠信贷产品“花椒贷”,运用产业链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显示,交行重庆市分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增速达38.04%。
此外,该行还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贷款,成为全国首单落地银行。
下一步,交行重庆市分行将坚守金融为民,积极发挥金融力量,全面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进一步丰富乡村振兴发展实施路径,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走进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南丝路集团银鸿丝业有限公司缫丝车间,只听见机器沙沙(隆隆)作响,晏鲁作正在庞大的机器旁不停地重复着一捞、一抬、一绕、一勾等系列动作,持续做好索绪、理绪、集绪、拈鞘、缫解、添绪、接绪等工作。
这个公司是16岁初中毕业后工作了15年的地方。在这里,为了解决从古至今蚕丝容易扯断的难题,下班之后,她经常一个人站在机组面前不断的比划和研究,凭借着自己坚持不懈的毅力研究出一套“晏式操作法”,将以前一个人只能同时操作40至50绪提高到70绪,有效降低了缫丝劳动强度,最大限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22岁就获评凉山彝族自治州劳动模范、23岁获评四川省劳动模范、28岁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如今的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缫丝“能手”“巧手”“妙手”。
“从小生活在桑树之间,本能的亲切感使我成为公司的一员。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宽广,原来不论在哪里都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而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虽不善言辞,但谈起自己的经历,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不仅仅是我们的桑蚕产业,我身边的三农发展也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因为有了各项税惠政策,有了充足的资金做补给,我们的村民也实现了从缺衣少食到全民奔康的转变,我们的农村也从脱贫致富过渡到了乡村振兴。如今,我积极宣传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把它们带给身边的朋友、亲人,他们都在靠国家优惠政策及自己的双手不断走向致富之路。”
正如所言,国家坚持用大历史观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税务部门也持续聚焦“三农”发展问题,通过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富民产业发展。
据统计,为全力落实落细支持乡村振兴税惠政策去年,凉山州税务局通过“一企一策”、线上线下政策宣讲会及纳税人座谈会等服务举措,向纳税人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三农”产业发展,落实税收优惠近2.8亿元,切实做好纾困解难工作,助力“三农”产业发展壮大,不断实现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
在各项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南丝路集团银鸿丝业有限公司去年收到出口退税690多万元,于是免费为蚕农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针对蚕农制定扶持补助政策,助力农户种植桑树面积达13万亩,直接带动养蚕农户近6900户,促进农民就业27000余人,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与此同时,得知该公司合作的农户有近7000户,但文化都不算高,办税缴费很多都不会网上操作,税务局便经常在田间地头手把手辅导操作。
面对该公司6A级的蚕丝主要出口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家,但接触出口税种较晚,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经常一知半解,导致理解有所偏差的情况后,税务局也坚持隔三差五主动上门征集涉税需求和解答涉税疑问,实现大部分需求和疑问都在当天得到解决和回复。
谈及税收与对桑蚕产业的支持,对税务部门的优惠政策及精准服务频频点赞。
她表示,身边的朋友、亲人及不少村民都加入了桑蚕产业的行列,靠政策靠努力发家致富。
下一步,希望税务部门继续聚焦“三农”需求,特别是涉及到与一线工人和农户息息相关的税收政策时,多开展一些流动税费服务进工厂、进乡村等有针对性的宣传辅导活动,帮助农户和企业更知税懂税,用好用足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更加便捷智能的办税方式,助力蚕农和蚕桑企业更有信心“织”出致富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6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