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农产品物流及直销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产品物流及直销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仅为写报告时参考范文。

农产品物流及直销网络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生态农业科技园、农产品物流及直销网络建设项目

二、项目地址

 三、项目建设背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讲质量、讲营养、讲合理搭配,已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要求。广大群众对农副产品的消费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同时,农副产品的生产也有所增加,但是普通农产品已呈供大于求状态,效益也呈下滑趋势。而出口市场和人民生活对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却日趋强烈,因此绿色化、多样化、高档化、新鲜化将成为未来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无公害蔬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不足蔬菜种植面积的5%,人均每年占有量不足20公斤。可以说,我国无公害、绿色蔬菜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用地有所减少,特别是蔬菜基地面积逐年缩小,城市蔬菜、果品、畜禽、水产等农副产品大多由外地调运而来,造成市场供应紧张,产品价格偏高,而家庭式的种养模式,导致农副产品质量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要求与地区紧张的农业生产的矛盾亟待解决。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忽视品质和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以化学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生产资料为基础,严重污染食物,在威胁人类健康的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农业生产效益低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在吃饱、吃好的同时,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可继续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农产品安全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管理等进行动态监督;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推行农产品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

 五、项目市场分析

 项目采用?产加销?经营模式,农产品市场半径小、周转速度快,从采摘到上柜时间短,农产品的.新鲜程度高,颜色、光泽等视觉特征好,能给消费者留下好的印象。同时引进质量可追溯体系、GAP管理模式使得生产的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防止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环境有害物质的污染,在加工、运输、储藏等过程中防止细菌、微生物的污染,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卫生安全,使消费者的信赖度加大,迎合了市场的需求,提高了农产品在非价格因素方面的竞争力

六、建设内容

 本项目租用土地1200亩,水面500亩,皋埠镇上蒋村土地2400亩,水面500亩用于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利用集团公司所属万家集合新材料公司在袍江洋江路已征用的85亩土地用于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在市区建规模为80-150平方米的农产品直销网点60 个,(拟购买40个,租用20个)。

 其中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将建设成以下八个功能区块:

 无公害蔬菜基地2250亩,有机蔬菜基地480亩,种子、种苗基地50亩,名优果林基地300亩,苗木花卉基地200亩,畜禽养殖基地20亩,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科普观光园区300亩,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万吨冷库、农产品检测中心、加工区、交易区及配送中心,实现流通、销售、储存、加工、检测等多种功能。

  七、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6388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4906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11153万元,预备费2870万元,流动资金4951万元。

 项目总投资6388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30880万元,银行贷款30000万元,争取政府资金支持3000万元。

  八、经济效益分析

 经估算,项目全部建成后首年,总收入可达到10796万元,物流基地、旅游餐饮项目销售税金及附加为232 万元,项目正常运行后十年预计利润总额27362万元,平均年利润为2736万元,弥补建设期三年亏损1032万元后累计利润总额为26330万元,根据国家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规定,蔬菜、水果、绿化苗木种植、畜禽养殖及农产品直销企业免征所得税,水产养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本项目估计总体企业所得税负在12.5%左右,因此项目建成后运行十年预计可缴纳企业所得税总额为3294万元,预计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总额为23036万元。

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近些年,现代农产品物流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而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零售市场、集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起一些体系较为完整以及规模较大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相关设施体系健全、设施完善,成为了物流发展的标杆;另外,目前出现了一种专门从事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储运以及流通加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它的出现使得部分农户和农产品生产企业意识到了第三方物流的作用和优势,由于他们愿意将相关的业务交给这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再次,农产品交易方式多元化和交易主体多样化,交易方式出现了订单、拍卖、期货等新型交易方式,交易主体包括农民自产自销、农业企业以及流通中介和合作社等;最后,我国已经启动标准化工作,对一些物流或与物流相关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和制定,并进一步展开了物流标准化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与之相关的标准组织。总之,农产品物流发展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

提高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对策

简化流通环节,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超市采购成本。

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农产品采摘、保鲜、分选、包装、运输、存储等环节的技术是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重视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育及组织水平 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物流的实践经验。

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先进方法、技术,加速发展我国的第三方物流。

亚太农都将带动聊城市农业结构调整,据悉,国内还没有一家专门的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心打出的口号是建设“中国有机之都”, 亚太农都二期工程包括有机农产品研发中心,三期工程包括有机绿色农产品市场,它的建成必将引领有机食品的发展,在聊城市形成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从而带动聊城市农业发生飞跃。

亚太农都对于聊城市农业来说是个综合型的龙头企业,聊城不乏农业龙头企业,亚太农都将带领聊城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目标不断迈进,将促进聊城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作为聊城市农业产业综合型龙头,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它的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到生产基地,再到农户,将最新的行业信息直接传达给每个农户。届时,聊城市的农业生产将会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良性发展模式。 为全面提升聊城农产品市场的设施水平和环境面貌,增强农产品市场整体服务功能,服务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聊城市民心工程、生态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繁荣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聊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聊城区位和资源优势,聊城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该项目已被列入山东省政府重点项目,是省政府从经济战略高度,扶持发展聊城农业发展的力作。建设聊城农副产品集散、周转、批发、储运等一体化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交易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需要,是聊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丰盈商贸惠及全市乃至全国农民菜篮子的重要举措。它对优化地方经济结构,安置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聊城毗邻冀、豫等农业大省,具有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铁路和高速公路便利的交通优势、生态良好的环境优势,北靠京津唐等发达工业地区,既有广阔的农产品资源腹地,又有需求能力极强的大市场,经济效益前景良好。在建设传统物流交易园区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着眼未来,在战略发展上将聊城物流交易中心定位在发展绿色有机产品上,提出了建设“艾科生态有机农业城”及不远的将来将聊城打造为华北“生态农业新城”、中国“有机农业之都”的科学规划。

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农产品,价格差约在2~10倍之间。在未来,随着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和交易平台的建成,整个聊城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会出现系统调整和产业换代升级,聊城农业将矗立于山东省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等整个农业经济的最高端。 聊城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粮棉生产基地和江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年交易农副产品量可达1500万吨,其中现货交易量1200万吨(占80%),电子交易量300万吨(占20%)。一期建成后,年现货交易量可达400万吨,其中蔬菜年交易240万吨、果品年交易80万吨、粮油年交易80万吨,三年后年交易收入可达到100亿元。预测到2015年,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有机农产品和食品的实物交易和电子交易额可望达到280亿元人民币,能够提供工作岗位5万余个,可拉动相关产业链条500亿元的产值,对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和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场孕育是有困难的,但是艾科人会坚实地走出每一步。在市场运营启动的首期将运用“大户点对点、散户面对面、以大户带小户、以老户带新户”的策略,来初步完成市场氛围的形成和聚集。第二阶段,会以“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本地带外地、外地反哺本地”的模式,来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交易中心的交易量。在进一步的工作进程中,聊城艾科将配合聊城市委、市政府完成聊城市的“六个一工程”,即借助1个完整的农产品产业链,引导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1万亩的农业示范园,培育100个农业高科技企业及1000个农业合作社,培训10000名农业经纪人,将使农户的收入提高5至8倍,使100万农民直接受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