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允许农民散养猪,会发生什么情况?
这就好比是一片汪洋大海没有了大江大河的注入,早晚会成为一汪死水。国家假如真真正正禁止了农民散养户养猪,那就会形成垄断的市场,老百姓只有望猪兴叹和望肉兴叹了。
俗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一头猪就是一个小银行。”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粮食和猪肉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好长一段时间,甚至是在现在人们把种粮和养猪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特别是那些在家留守的,或者是那些没有手艺的,也或者是那些不能出去打工的,在家里养一些猪?就成了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假如国家禁止这些散养户继续养猪,他们马上就断了经济来源,甚至还会成为国家的负担。
这可能是某些不切实际的专家提出耒的,我认为很盲目,不科学。中国必定农村人口占了大多数,农民要以多种经营耒维持生计,包括种植、养殖、外出打工。
农民首先要解决的是自巳的吃住,包括口粮、肉、油,这些要靠自已养殖,因为农民是这些食物的产家,而不是买家或主要的买家。他们养殖的目的多半是自给自足,有剩余部份才会出售。
对农民养猪问题不在于禁止,而在于教导他们科学合理的去养,提倡卫生,不乱放,粪便收拾干净,消毒,卫生防疫措施要跟上。
不要搞极端,而是要合理安排,教导农民以科学的态度发展农村传统养殖,加强卫生防疫,这才是结合实际的措施。相信农村农业部的领导们是会结合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有利于三农的政策,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首先,国家禁止农民散养猪吗?好像没发过此类文件?!再说以户为单位的农民要养那么一两头猪,国家禁止得了吗,国家有必要为此颁发文件,派出工作人员去禁止吗?
收储0成交,猪价仍在大涨!牧原说,下半年猪价能“破10”,能吗
从当前生猪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基本处于触底稳定阶段,局部地区有回升迹象。从各地市场了解到,经过前期部分地区低价抛售后,各地生猪存栏数量已经有所减少,生猪供应压力随之减少,加上猪肉需求逐渐恢复,农业部出台措施稳定生猪生产等利好消息的影响,预计,下周我国生猪价格继续以稳定为主,局部地区或将出现小幅上涨。?
近期具体影响生猪价格回升的因素如下:第一,生猪存栏有所减少.第二,猪肉需求继续增长.第三,农业部出台措施加强对生猪价格的调控.第四,疫情有所好转,养殖户提前出栏现象减少.?
选购种猪和苗猪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引种目的要明确,二是引进的猪种必须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三是要了解系谱情况;四是要把好外型鉴定关;纯种猪要符合品种特征,杂种猪要拥有优良种用体型体况。五是食欲要好。?太湖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产仔母猪品种,因此有国宝之称。80年代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匈牙利、南朝鲜等十多个国家从我国引进。美国以每头4000美元的代价从我国引进了100多头,法国计划从一九九九年起今后10年内,用太湖猪培育的优良母猪更换法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母猪。太湖猪的引进,使法国的养猪业向前推进了二十年。太湖猪良好的母性、惊人的高产性能,使外国人十分惊喜。?
特征特性:太湖猪毛黑色,毛稀毛浅,体型中等,成年母猪重250-300斤。奶头数16-18年,最多20个以上。成年母猪奶水充足,性情温和,护仔性强,带仔率高,耐粗饲料,易喂养。与大约克、长白等国外猪种杂交的一代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养太湖猪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梅山母猪是我国优良地方品种太湖猪的一个品系。梅山猪体形小、皮薄、早熟、繁殖力高、泌乳力强、使用年限长和肉质鲜美而著称于世界。梅山猪性成熟早,小母猪生后85日龄可发情,7月龄即可配种。梅山猪繁殖力高,产仔多,平均每胎产崽16头,最高记录一胎产崽33头。利用年限长,梅山猪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耐粗性能好。商品猪肉质鲜美,细嫩多汁,肌间脂肪丰富.?
梅山猪杂交优势明显,与瘦肉型公猪杂交后胴体瘦肉多(52%左右)、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其二元杂交母猪基本保持梅山猪的高产特性,产崽达到14头,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达到56%以上。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4月的时候,大家还在猜测猪价什么时候能触底反弹,而到了5月时,随着猪价快速上涨,能否“破8”成为了新的猜测。
而到了6月份,猪价果然“破8”,而这时大家对于猪价又有了新的期望,即猪价能“破10”吗?
一、猪价持续上涨,收储越拍越低
从4月底猪价上涨以来,可谓是坐上了火箭一般持续上行,而在猪价一举“破8”后,上涨势头仍不改,多地正在向“9元”冲刺。
与猪价上涨相反的是,猪肉收储流拍率却越来越高。
今年的中央收储自3月初启动以来,至今共开启了12轮,计划收储共47.8万吨,实际成交10.14万吨。
总体来看,呈现出高频次、高收储量及高流拍率的“三高”状势。
前几次的收储成交率较高,因为当时猪价低迷,收储对猪市来说可谓是救命稻草,但从第4轮收储开始,流拍不断增加,到前不久刚结束的第12轮收储,成交量为0,也就是说流拍率是100%。
收储不断流拍,而猪价却不断上涨,至少反映了2个问题:
首先,这时候的流拍率增高已经和收储要求高,企业难以达到标准大概率关系不大了,或者说这时候的流拍率持续高位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对于后续猪市的看涨情绪大涨。
其次,这时候收储对于猪价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小,但收储是否会暂停这可能并不取决于流拍率的高低,更多的还是要看猪粮比价以及能繁母猪产能的一个变化情况。
不过,根据农业农村部之前预计,猪价下半年会迎来好转,届时收储有停拍的可能。
二、猪价能“破10”吗?
继猪价成功“破8”之后,市场对于后续猪价有了更高的追求。
不少观点认为,下半年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因此下半年猪价“破10”很有希望。
而养猪大户牧原此前也曾表态,称下半年猪价有望达到18-20元/kg,也就是9-10元/斤。
那么,这一预期能否实现呢?
这要从3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个判断背后的支撑因素除了猪肉消费上涨以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之前猪价持续低迷,使得散户大量被淘汰,而市场出栏主要集中在了规模企业中。
而当规模企业出栏缩减时,市场就会形成供给下降的局面,这时叠加消费上涨从而推动猪价上行。
另一方面,产能已回归正常,再加上今年降雨天气持续偏多,前不久南方持续的暴雨就有多个猪场被淹。
再加上持续降雨不利于生猪调运,使得生猪出栏受限。
从这两个因素来看,下半年猪价“破10”可期。
但是第三,要提醒的是,猪价上涨与盈利可能并不成正比,即意味着猪价即便上涨,但养殖成本也在上涨,最终养殖户利润大概率仍在成本线附近波动。
三、为什么养猪不再暴利?
首先生猪养殖并不是暴利行业,前两年的暴利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环保叠加猪瘟使得产能骤减,市场严重“缺猪”才使得价格大涨。
而从常态来看,在经历了产能的大起大落后,我们更注意产能的波动,会提前干预,再出现大起大落的几率不大。
其次,虽然近些年规模养殖快速发展,但是全国散户数量占比仍然不低,而且散户弹性比较大,即来去相对容易,因此在猪价回暖后,不排除散户快速复养;另一方面,各个规模企业也在迅速扩张产能,以期能占有更多市场份额。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并不缺猪。
第三,我国总体生猪养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10%-30%的差距。
再加上产业化程度低,各产业链之间联动性较差,大部分的风险仍集中在养殖环节,因此容易出现“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现象,导致市场易波动。
最后仍是消费问题,总体上猪肉消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们对于牛羊禽肉以及海产品的消费渐渐上涨;另一方面,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人收入下降,而猪肉价格回涨至十几元以后市场消费明显走低。
再加上油价等持续上调,使得钱包更紧了。
所以今年的生猪市场不应只看猪价能涨到多少,而是更多要看价格与成本的变化,或者说当前生猪市场已不是拼猪价,而是在拼谁的成本控制更好,别人在9元时才能盈利,而你在8元时就能盈利,你就是赢家。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1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