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急!求一篇最近一星期重大的新闻

国内多省市菜价急跌 政府组织企业买菜维稳

急!求一篇最近一星期重大的新闻

湖北省嘉鱼县潘家湾镇肖家州村菜农鲁君根家里种了10亩包菜,由于滞销,只好全部打碎当肥料。新华社发

近日,京鲁豫等部分地区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对此,商务部昨天紧急部署对策,稳定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其中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现状

几分钱一斤仍然卖不动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没人买,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做大白菜生意20多年的寿光菜农说。

>>怪圈

消费者未感到菜价下降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认为目前菜价有下降趋势。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有专家分析称,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探因

“大小年”因素或为主因

日前持续维持高位的菜价近期为何出现“跳水”?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今年出现了几个蔬菜品种因集中种植、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这种情况被称为农民的“大小年”,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据了解,有的菜农甚至储藏了大量白菜等,准备今年上市抛售。另有观点认为,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

还有分析认为,日本地震并造成核泄漏后,“大叶蔬菜更容易沾染核辐射”的消息,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措施

组织批发市场直接采购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昨天表示,商务部已紧急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菜价稳定和市场平稳运行,同时要求商务部门与农业等部门建立密切协作机制,千方百计缓解蔬菜“卖难”。

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与出现“卖难”的蔬菜生产大户、合作社等建立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优先销售滞销蔬菜。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

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净菜与保鲜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尽可能减少农民损失。

此外,还将发挥地方政府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应急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卷心菜等具备短期贮存条件的“卖难”蔬菜。

为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还将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上海举措

为菜价“买保险”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蔬菜办公室了解到,为降低菜农种植风险,保护菜农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已制订了“夏淡菜价保险方案”,并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蔬菜价格保险机制。

据了解,上海已于去年推出了“冬淡青菜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青菜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相关专家认为,绿叶菜成本价格指数保险,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市场供应,平抑了菜价,又减少了菜农损失,调动了菜农种菜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菜农利益,有效缓解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问题。

据悉,上海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相比“冬淡”保险,今年的“夏淡”保险的保险品种进一步扩大到青菜、鸡毛菜、米苋等5个品种;计划保险面积扩大到12.5万亩次;保险时限进一步延长,从“冬淡”保险期的59天延长到“夏淡”保险期的77天。

■北京情况

近20种常见菜批发价不到1元/斤

菜价出现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昨天,来自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的监测显示,天气转暖后,蔬菜大量上市,本市蔬菜价格持续走低,目前市场上常见蔬菜如大白菜、菠菜、油菜等近20种蔬菜价格全部在一元以下。市场分析人员表示,大白菜、油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品种因出现大量集中种植的情况,造成供过于求、价格暴跌,菜农面临亏损。

白菜同比降价一半

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持续回升,本地蔬菜大量上市,蔬菜价格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出现整体回落势头。新发地双桥市场监测显示,近20种蔬菜的批发价格都降到了1元以下,包括大白菜0.3元/斤、白萝卜0.6元/斤、菜花0.8元/斤、卞萝卜0.8元/斤、菠菜0.6元/斤、蒿子秆0.8元/斤、胡萝卜0.9元/斤、黄豆芽0.6元/斤、绿豆芽0.8元/斤、黄瓜0.8元/斤、奶白菜0.7元/斤、芹菜0.3元/斤、青萝卜0.7元/斤、茼蒿0.8元/斤、西葫芦0.7元/斤、小白菜0.7元/斤、心里美0.8元/斤、油菜0.6元/斤、油麦菜0.7元/斤。

统计显示,本月蔬菜价格相比上月同期下跌12%。其中,大白菜、油菜、菠菜等价格相比去年同期跌了50%以上。

昨天,西直门法宝超市内打出大白菜特价9分钱一斤的牌子。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这批菜是大量采购过来的,所以价格比较低。新发地市场商户老白介绍,他卖的大白菜是从大兴的地头直接拉到市场的。从地里直接装的价格是两毛钱一斤。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随着夏天的临近,5、6月份是蔬菜大量上市时期,一元菜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多。

今年难见“天价蒜”

昨天,记者从新发地双桥市场了解到,新发地双桥市场的新蒜价格为3.8元/斤。近半个月以来,市场大蒜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去年同期下跌50%左右。市场分析人员介绍,去年种植大蒜的农民可能每亩地收入上万元,今年不赔钱就算不错了。

2009至2010年大蒜价格飞涨,一时间价格达到了8元/斤的历史最高值。随后,由于2009年大蒜价格的疯涨,致使2010年的大蒜种植面积增加。但目前由于国内大蒜价格偏高,大蒜的出口量也有所减少,大部分大蒜的收购商也不再盲目地囤货。造成目前大蒜滞销,供过于求,价格大跌。

预计今年6、7月大蒜大量上市以后,市场上大蒜降幅将会超过50%。

种植蔬菜切忌跟风

据介绍,导致菜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每年的4月份之前主要是外地蔬菜占领市场,运输成本高,加上本地菜迟迟不能上市,致使菜价居高不下。从本月开始,北京市的本地菜集中上市导致菜价下降。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种子、肥料等价格因物价上涨,使得农民的经营成本上涨,导致大量散户菜农赔本种菜。

新发地统计中心负责人刘通介绍,今年有几种蔬菜因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涉及的品种分别是大白菜、菠菜、芹菜、卷心菜、油菜等。刘通表示,避免这种情况的主要办法就是政府主管部门加强科学预警和种植指导,让农民合理科学地种植。此外,农民在决定种植品种时也切忌跟风。

此外,刘通还表示,政府一直在调控物价,但是调控过程中除了要保障消费者的生活,也应考虑农民的利益。

近日,不少人抱怨“菜篮子”又迎来了上涨,比如,虽然蔬菜降价了,但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仍然在5元以上;猪肉也从每斤10元涨到了18元,很多人称之为苦,对不起,别说米粉油,价格都涨了5-10元。

但随着官方调控,近期不少农副产品价格开始回落,尤其是牛、羊、鸡蛋等产区的价格。用不了多久,市场价格就会随之而来。让我们来看看。

“菜篮子”迎来好消息!这几种东西降价!抓住机会囤起来!

1.鸡蛋领跌

鸡蛋市场在第三季度普遍好转,蛋农上半年发了大财,扭亏为盈,受消费不振影响,鸡蛋批发价跌至每斤3.9元,再次回落至成本线附近,但随着蔬菜价格大幅上涨,鸡蛋销量增加,鸡蛋价格上涨,批发价涨到每斤5.3元,蛋农又赚了一大笔。

但从今日行情来看,南北多地鸡蛋价格领跌,比如北京跌到5.39元/斤,东莞跌到4.95元/斤,广州跌到5.28元/斤。

即使鸡蛋价格有所下降,但整体价格仍然偏高,蛋农每斤的利润为1元,但由于市场囤积热情减弱,鸡蛋消费需求不高,因此鸡蛋价格有所回落,当然,部分地区受“防疫”影响,鸡蛋运输受阻,不利于市场。

不过,“双11”备货需求依然存在,支撑鸡蛋市场,因此,鸡蛋价格不会下跌太多,短期内也不会下跌太多,不过,从后期来看,鸡蛋价格可能会跌至4.5元/斤左右。

也是因为11月本来就是消费淡季,随着“双11”热潮过去,预计蛋价跌幅将加大,同时,三季度鸡蛋价格居高不下,也刺激了蛋农填市的积极性。

2.牛羊价格低

近期牛羊市场不景气,每斤同比下降2.92%,低价区跌至每斤13元。

可见,牛羊整体行情不算太高,与去年相比一直低迷,至于为什么,因为今年养殖规模加大,市场上牛羊肉供应量增加,受猪肉市场恢复正常影响,人们对猪肉的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从产区来看,目前羊价维持在13-14元/斤,由于养殖成本高,这个价位的养羊户收入不是很好,就连山羊的价格最近也跌到了17元左右,去年一直在20元以上。

牛的价格是一样的,地区降到15元,如湖北杂交牛15.2元/斤,仙桃牛15.4元/斤,怀宁县牛15.48元/斤,但由于肉牛市场不景气,养牛户不愿出售,等待市场稍后上涨。

3.鲈鱼暴跌3元

近期贝斯行情不太好,因成交量低而有所下滑,比如珠三角产区,最近几天价格一直在下跌,佛山6两10-10.5元/斤,7两10.5-11元/斤,8两11.5-12元/斤,与10月份相比,养鱼户收入也下降了2-3元/斤。

由于价格低廉,养鱼户也暂停了鱼类生产,一些养鱼户表示,如果不是大型鱼类的存量减少了50%,降幅会更大,太湖周边地区,硬8两价格12-12.5元/斤,单价11元/斤,价格比10月份低1.5元/斤,但近期江浙地区市场需求增加,行情开始好转。

湖南产区9对鲈鱼的价格为每斤11.5-12元,比10月份低2元,即使价格下跌,但数量少,捕捞量有限,因此市场仍然很不景气。

湖北也不好,目前8两11元一斤,9两11.5元一斤。当地鱼不多,但为了卖鱼,养鱼户主动降价50毛钱,鱼价比10月份下降了1.5-2元/斤。

短期来看,贝斯市场上涨空间不大,预计未来仍有下跌空间。

4.大闸蟹跌倒3周

但是今年螃蟹的价格不是很好,事实上,目前的库存并不算太多,例如,仅40%的螃蟹留在高淳产区。

根据高淳市场,2年一斤15元,2.5毛钱一斤,3毛钱一斤24元,3.5毛钱一斤27元,4毛钱一斤30元,一斤38元5美分;2女40元/斤,2.5女44/斤,3女50/斤,3.5女65/斤,预计未来市场将趋于稳定。

兴化产区,2.5毛钱16元/斤,3毛钱19元/斤,3.5毛钱23元/斤,4毛钱25元/斤,5毛钱29元/斤;2母31元/斤,2.5母35元/斤,3母40元/斤,3.5母58元/斤,4母60元/斤。

与高淳产区相比,兴化河蟹每斤下跌5-11元,当地连续三周下跌,出现“烂市”的可能性很大,主要是销量不是很好,大闸蟹卖不出去。

总结:综合来看,近期不少农副产品价格有所回落,预计其市场价格将逐步回落,你怎么看?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72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