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济发展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和哪里成为丰饶的市场出现了苏湖足天下足
宋朝时期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最早见于宋朝的谚语,意思是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湖州府即太湖附近州府一带的丰收,足可供养天下;而在宋朝可考据的官方说法是:“苏常熟,天下足。”故宋元明清的相关文献记载仍以后者为主。
出处: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二十卷:“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苏常熟,天下足。此闸尤为国用所仰。淹速天下,休戚在焉。自天子驻跸临安,牧贡戎贽,四方之赋输,与邮置往来,军旅征戍,商贾贸迁者,途出于此,居天下十七。其所系岂不愈重哉。”
明·郎瑛《七修类稿》二二:“谚曰:‘上说天堂,下说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解者以湖不逮于杭,是矣。”
明·邱濬《大学衍义补》二四:“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道)居十九。以今观之,浙东南又居江南十九;而苏、松、常、嘉、湖五郡又居两浙十九也。……谚有之曰:‘苏松熟,天下足。”’?
清·《宋诗纪事》一OO:“谣谚杂语……‘苏湖熟,天下足。”’
清·梁章钜《农候杂占》二:“方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云:‘苏常熟,天下足。”’
安徽太湖有什么特产
太湖县产茶历史悠久,明、清年间所产芽叶列入户部贡品,其时出产的“南阳谷尖”享誉皖西南。一九八六年四月,在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亲临指导下,发掘历史名茶“南阳谷尖”,采用特殊工艺创制而成,易名为“天华谷尖”。“天”意为山之高,“华”意为物之精,“谷”喻茶形又指时令谷雨。其原料采制和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形似稻谷,色泽翠绿,香气高长,汤色碧绿,滋味鲜爽,叶底匀整嫩绿明亮,以味道浓厚、持久耐泡而著称。
“天华谷尖”自87年恢复生产以来,87-88连续两年经省茶学会评为全省名茶,89年被农业部评为部优名茶,98年经省农业厅复评为省何必农产品,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2年3月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定为绿色食品茶,2002年底被安徽省政府授予安徽名牌产品,2000-2002年连续3年通过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检测认定为营养、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曾饮“天华谷尖”茶盛赞其“色碧、香清而味永”,实乃茶之上品。
红皮板栗
产于安庆市太湖、岳西、潜山山区,为板栗中的佳品,栗呈红棕色,光泽鲜艳。鲜栗可鲜食、炒食,也可烹调做菜,磨成栗粉,还可以制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点心、罐头和糖果,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栗子还具有治脾补肝、强身壮体的医疗作用。在山区享有“铁杆庄稼”之称。
安徽太湖的特产如下:
* **天华谷尖。**天华谷尖是部优名牌产品,它产于太湖县深山区,采用优质原料,采用精湛的采制工艺,其形似稻谷,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汤色碧绿。
* **程岭黑猪。**程岭山黑猪即安庆六白猪,原名太湖六白猪,俗称“六花猪”,其全身黑毛,因前额、四肢和尾部刘朱呈白色而得名。
* **太湖鳙鱼。**太湖鳙鱼是当地的特产,肉质细腻鲜美,肥满度高,是安徽省名牌农产品。
* **二祖禅茶。**二祖禅茶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特产,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白毫显露,香气高长,滋味浓醇鲜爽。
* **太湖封缸酒。**太湖封缸酒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特产,以得天独厚的花亭湖泉水,选用优质糯米,采用传统工艺精酿而成,为低度酒。
* **太湖三白。**即银鱼、白鱼、白虾。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菜肴;白鱼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内服有解毒之功能。
* **太湖珍珠。**又名太湖珠,是按产地分类的九大珍珠品种之一。
* **太湖蟹。**生长于太湖水域,亦称螃蟹,其背壳坚隆凹纹似虎色青黑,腹青白色,腹下有脐,雄尖雌团,内有硬毛。
以上就是安徽太湖的特产,希望您能找到您想带走的特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81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