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笋的地理分布
中国马蹄笋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两广等省区,总面积30-40万亩。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樟湖溪口村位于闽江中游北岸,南平市东南部,上连顺昌,下接闽清,地理位置是东经118°36′54″—118°37′50″,北纬26°25′54″—26°26′45″,总面积20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65米—1096米。
(2)土壤:土壤以黄黏土黄红壤为主,种植马蹄竹区域的土层深达1米以上,机械组成为中壤质,结构稍紧密,肥沃中等,有机质含量在0.04—2.4%,含氮0.002—0.063%,速效钾2—90PPm,速效磷少在10PPm以下,PH值5.5,土壤含水量1.6%,适宜马蹄竹的生长。
2、气候
(1)气温:溪口村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及雨量等自然条件均有利于马蹄竹生长发展,年平均气温20.2℃,7月份最热,月均温度29℃,极端最高温达42.5℃,最冷月是1月份,极端最低温-2.5℃,全年无霜期345天以上,多年平均0℃以上积温为6670℃,≥10℃的有效积温5630℃,保证80%,≥10—22℃的积温为4266℃以上。
(2)湿度:雨量多,年降雨量平均为1417.3—1573.4毫米,主要集中在3—6月份和8—9月份,这六个月雨量占全年的73.5%,日最大雨量223毫米。马蹄竹生长季节内,日均湿度80%。
(3)光照时间:日照时按县史资料,多年平均实照实数为1905小时,日照率43%,最多年日照2326.3小时,最小年日照为1622.6小时。
3、水源质量: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平均为1417.3—1573.4毫米,水源质量好,基本上能满足马蹄笋生长所需水分。
4、空气质量:马蹄竹种植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5—200米之间,产地附近没有大型化工厂及造纸厂等有污染排放的企业,空气质量好。 浙江
温州市现拥有马蹄笋基地总规模将达到20万亩,其中80%以上生产基地集中分布在平阳的青街、苍南、瑞安3县市的18个重点基地乡镇,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基地,如平阳县南湖乡和水头镇基地连片面积达到9000余亩,苍南县灵溪、桥墩、赤溪3个乡镇现有集中连片基地8000亩,瑞安市鹿木乡现有6000亩基地主要集中分布于3个重点村,成为当地效益林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曾先后通过“浙江绿色农产品”、“浙江森林食品基地”认证和“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认证;并多次被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中国杭州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湖南长沙中国竹文化节金奖”。马蹄笋在温州具有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温州的传统名优特产之一,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经济收入作物。
福建
福建古田黄田镇“黄田马蹄笋”于2007年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颁发的马蹄笋商标注册证,古田县黄田马蹄笋种植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获福建省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专家组考核验收。并于2007年制订并通过了“黄田马蹄笋”的地方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724-2007)。
黄田镇马蹄笋年产量从2008年初的3万吨提高到近4万吨,产品符合优质保鲜笋加工要求由52%提高到60%,亩产量0.8吨提高到1.2吨。马蹄笋平均亩产增收500元以上,产品商品化率达到100%,产值达1.2亿元。
双坑马蹄笋基地,位于南平和古田交界处,内有316国道贯穿,外福铁路古田火车站和千吨水运码头。交通十分方便,现已建成闽江中游唯一的马蹄笋批发交易市场。经过几年的市场开发,目前黄田双坑的鲜笋与笋干已进入浙江、江苏、上海、新疆等十几个全国大中城市的各大市场,远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8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