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美国农场主的农场前景

农地价格涨声一片

美国农场主的农场前景

根据堪萨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数据,该储备区内包含美国中部7个州的农田价格在2011年上涨了25%,而农场价格上涨了14%。

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的农地去年涨幅最大,非灌溉土地价格上升了38%,灌溉土地上涨了36%,农场则上涨21%。涨幅最小的奥克拉何马州的农场价格也上升了6.9%。农民利用联邦税法鼓励改善资本的政策,使农场设备和机器的花费在2011年第四季度也有所上升。贯穿整个玉米种植带和北部平原的耕地价值飙升至历史高点,许多州公告的土地年增长在20%到40%间。此外,农场用地的价值与2010年同期相比大幅上涨,高昂的饲料成本提高了对优质放牧土地的需求。即使遭受旱灾的南部平原也公布土地价值有所上升。

农业收入是主要推手

农业收入的暴涨是导致农地价值飙升的主要原因。美国农业部的报告称,农场利润在2011年蹿升到981亿美元,今年预期也将达到971亿美元的历史第二高点。农业出口在去年9月底猛增了27%达到1374亿美元,今年预期回落3.9%至1320亿美元。

强劲的农业收入不仅推动农地价值创历史新高,还加强了农业银行的贷款组合。贷款人偿还农业债务使得农业银行的利润上升。2011年第三季度,农业银行的资产回报继续攀升,劲头继续盖过其他银行。与此同时,农业地产贷款的拖欠比例却在下落,非地产贷款的拖欠量更是降到2009年以来最低。由于各农业银行报告的贷款续期情况也在减少,拖欠率可能还将持续下降。

2011年增长的农业收入带动了农业板块的资金流动性,市场一整年都呈现温和的经营业务所需贷款需求。2011年第三季度商业银行的农业地产贷款贷出量只比上一年上升了0.6%。相比之下,农场信用体系(Farm Credit System)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则显示,农业抵押贷款的贷出量增长了4.4%。

继续上涨 前景乐观

尽管迄今年农地价格已经获得了可观的涨幅,许多银行家仍预期接下来几个月农地价值将继续上涨。一些调查受访者指出,越来越多的土地拥有者出售农地以迎合农民和非农投资者的强大需求。农民仍是头号买主,在2011年购买了农地销售的73%。因为高昂的租金缩减了佃农的利润,这迫使他们寻求成为土地的主人而不是租用人。另一方面,非农投资者看到了积极的投资信号。由于新兴国家粮食需求迅速增长和生物燃料的发展,世界粮食价格高涨:大豆价格比1年前增长了一半,玉米价格约增长了2倍。粮价高涨使得农地投资回报率上升,投资价值大幅增长。

美国从2010年夏天开始实施大规模金融宽松政策,银行利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投机资金规模迅速扩大,四处寻找投资机会。所以即使土地价格持续飙升,越来越多的农地主将开始拍卖土地,上市出售的农场数字在2012年可能继续增加。经济学家认为,土地市场库存的激增不会因为价格而逐渐降低,这无疑预示着美国农地的潜在购买者将获得更多的选择项目。

农地作为有实体经济支撑的投资产品,回报稳定,目前远强于债券。不仅专业机构如美国年金基金、哈佛大学捐赠基金等开始进入农地市场,当地农民也开始变成投资家。随着中国、印度与其他新兴大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需求看张,美国农业前景将持续看好。面对这一前景,投资者除了可以直接购买美国农地外,还有其他多种投资渠道,如投资一些收益与农用地、农业生产、种子、肥料、拖拉机、农业相关产品商店等挂钩的企业,或者购买大米期货或者直接投资期货公司等。

农地泡沫仍需警惕

不过银行业监管机构担心,农作物价格劲升及投资意愿增温推升了美国农地价格,投机资金大量流入导致美国农地市场异常活跃,另一个美国资产泡沫或许正在扩大。

芝加哥农地价格已比2010年上升了20%,约为10年前的3倍。印第安纳州和伊利诺伊州农地价格近1年内同样上涨了2成左右,加利福利亚州也出现上升趋势。高价买入的农地必须生产出更高价值的粮食,粮价继续上升才能推动农地价值进一步增加。一旦出现粮价下降或利率上升等情况,打断这一循环,农地价格也将随之下跌。美国上世纪70年代曾出现过农地泡沫,于80年代破裂,背负巨额贷款的农民最终不得不放弃土地。

根据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资料,经过通货膨胀因素调整后,目前农地价格已经比2000年高出58%。这和美国住宅用不动产在2000年到2004年的涨幅相去不远。许多分析师怀疑,如果价格下跌,那些为农场营运及采购提供资金融通的银行会受到影响。FDIC正在注意对美国农地授信的情况,目前贷款市场并未显得泡沫化,但仍然存在风险。分析师预测,如果发生类似1980年代初期的农地价格大跌情况,可能会对国内1,579家农业银行造成严重的负面冲击。

美国农场贷款市场规模达2,450亿美元,相较于美国房屋贷款市场11.5万亿美元及农场资产2万亿美元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农村土地价值若下跌,可能会严重打击中西部各州,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可能一蹶不振。美国政府还在处理已毁掉300多家银行的金融危机,如果出现农地价格泡沫,恐怕会让纾困支出更加沉重。

美国农业发展

在美国实施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会受到影响,由于中国政府也将采取反制措施,所以进口可能出现同步下降,进出口可能出现被动顺差。中国进出口企业会遭遇美国提高关税征收,美国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并购。

参考美国近一月对华制裁措施:

1、对进口自中国的铝型材进行反规避立案调查。

2、对进口自中国等大口径焊管作出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肯定性初裁。

3、对中国等钢铁和铝制品进口来源国实施高关税。

4、确认对中国铝箔进口反倾销税和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决。

扩展资料:

贸易摩擦的经济分析:

赵瑾曾提出,引起中美双方贸易摩擦的原因和类型归纳为五种:因一方某些进口激增或者进口限制引起的微观经济摩擦;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与国际投资有关的投资摩擦;因双方贸易制度不同引发的摩擦。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的技术摩擦。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摩擦在所难免。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美国都有很大的差异,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属于正常现象。

中美建交特别是中国的“入世”促进了两国经济贸易往来,但长期存在于两国贸易关系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汇率问题、贸易不平等问题等,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两国经济融合进一步加深,双方在制度方面还会发生很多的碰撞,产生各种问题。

百度百科-中美贸易战

美国农业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生产过剩,价格猛跌,农场和农民收入锐减,农场纷纷破产,农民失业,由此常常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美国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大致有五个时期:

1.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由于西部开垦的大片荒地是肥沃的土地,不需花费巨大力量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收成。这样使农产品的增长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农产品过剩,引起农产品价格下跌。这次农业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东部的农业。因为东部农场规模较小,土地肥力较差,同西部相比缺乏竞争力。

2.20世纪20年代到“大萧条”时期。这一时期工农业危机同时发生,主要原因是一战后各交战国家的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不仅减少丁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而巳在国际市场上同美国竞争,使美国农产品出口大大减少,农场收入锐减,大批小农场破产。直到二战爆发美国农业才进入新的繁荣期。

3.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这次出现问题的原因是战时膨胀起来的生产力同战后缩小的销售市场之间的矛盾激化。这问题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主要表现是:(1)农产品大量积存。除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时期外,其他年份几乎年年增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这期间积存最多的是谷物。(2)农产品价格下跌,工农业剪刀差扩大。(3)农场收入下降,中小农户纷纷破产。1948年美国农场净收入177亿美元,1965年降为150亿美元;农场数目由1940年的635万个减少到1959年的377.1万个。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主要表现在农场债务负担沉重,收入减少。农场主从银行的借款已由1974年的733亿美元增加到1985年的2000亿美元以上,每年为此支付利息就多达200多亿美元。美国农场主的现金纯收入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已从1979年的320亿美元降至1985年的200亿美元。中小农场主的处境十分困难,1981—1985年已有2万个农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拍卖。此外,外国廉价农产品也造成了对美国农业的冲击。由于国际经济衰退,再加上美元升值,农产品出口日益困难,低价的农产品倒流美国。许多海外市场被加拿大、巴西等国夺去。1970---1979年美国进口小麦2229.94亿吨,进口大米195.72亿吨,进口玉米4695亿吨,进口大麦22515.95亿吨,进口大豆9.68亿吨,进口芝麻1662.2亿吨。自1980--1985年,美国小麦、大豆、玉米的销售量分别下降20.3%、20.8%、23.5%。

5.21世纪以来新的农业问题再度出现。主要是依靠生物科技发展高产农业和消费者食物安全偏好之间的矛盾促成了新型问题的出现,畜禽疫病对农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0年美国玉米种植者协会发表报告,由于欧洲和亚洲消费者不欢迎转基因农产品,美国玉米和大豆因此失去了国外的大片市场。1998年美国向欧洲出口玉米200万吨,1999年猛降至13.7万吨;大豆出口也从1998年的1100万吨降至

1999年的600万吨。出口商推销经生物技术改造的粮食导致美国农场主1999年损失10亿美元。2000年美国农场主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面积减少16%。据《今日美国》报道,2004年受疯牛病连带影响美国牛肉行业销量出现严重下降,牛肉行业面临裁员的压力。肉类加工企业的产量下降了20%左右,尤其是那些依靠出口为主的企业遭受的打击更是严重,大多数濒临倒闭。2006年世界银行预测全球因禽流感影响的损失将达8000亿美元。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8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