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鱼菜共生系统在农村有搞头吗?

我国鱼菜共生的现状不容乐观,但前景光明。

鱼菜共生系统在农村有搞头吗?

发展状况。

喜爱鱼菜共生的人们都知道,鱼菜共生系统的概念最早是在夏威夷提出的,针对淡水稀缺、土地稀缺的地区。但“鱼菜共生”的概念在我国实施的时间比夏威夷早,但没有专门的理论,如稻田养鱼、桑吉鱼塘等都是鱼菜共生的实施形式。

目前,我国纯鱼菜共生养殖场并不多,对鱼菜共生及生产配套设施的研究也很少,几乎没有。为什么?这与中国人目前的消费观念有关。很多人对鱼菜共生的概念非常陌生,甚至有人与之发生冲突。他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和欺骗。光靠鱼粪是不可能种菜的。而且,鱼菜共生系统生产的鱼菜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稍贵一点(设备设施投资成本增加),导致很多人只是等待。

据了解,目前我国纯鱼菜共生养殖场不超过10个,大多与餐饮、观光配套,并利用鱼菜共生推广其他产品。鱼菜共生与土壤栽培的最大区别在于,初期投资大于土壤栽培,因为需要建设大量设施和温室。这也是阻碍鱼菜共生发展的一个原因。

据了解,除了商业化的鱼菜共生农场外,用于教育的鱼菜共生体系更是少之又少。小农的父亲打算把鱼菜共生系统推广到千千万万人当中,希望他们能理解,除了农场,在家里、学校、办公室都能实现鱼菜共生,让人们接受这种鱼菜共生的维护模式。

鱼菜共生的前景。

为什么小农神父认为未来是光明的?鱼菜共生属于设施农业范畴,它不仅受地域、水源、土壤的影响,而且可以在城市中心区、居民区、商业区等地实现。对于城市(农村不需要鱼菜共生),蔬菜、水果、水果从全国各地采摘,通过冷链运输到主要城市的农产品配送园区,再配送到农贸市场、超市,最后再配送到市民手中。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除了蔬菜、水果和水果不再新鲜外,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很大的破坏,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如果能在城市建设大型立体鱼菜共生农场,生产的蔬菜、水果、鱼类可以直接供应超市或农贸市场,市民也可以就近直接购买,新鲜、无损、健康、无污染。

随着我国人民对鱼菜共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城市发展鱼菜共生是可能的,这可能改变目前蔬菜供需的形式,因此前景十分光明。

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国土南部,面积530平方公里,人口133.84万(2012年,乌拉圭国家统计局),年平均气温16℃。蒙市是主要的工业、金融、交通和港口集散地,集中了全国60%的人口和80%的工业产值。周围有屠宰冷藏联合企业、皮革厂等传统企业和石油化工、化学、橡胶和电机等现代企业,同时还有园艺、奶制品加工业、蔬菜栽植、畜牧业、养殖业。沿海地区生产各类谷物和油料作物,种植甜菜、甘蔗和柑桔,有肉类加工和奶品畜牧业,工业主要有制糖、屠宰冷藏、纺织、皮革和柑桔加工等。畜牧业地区主要分布于人口稀少的内地,当地居民主要经营肉类制品和皮革加工等,为国内市场和出口提供大部分活畜和羊毛。

乌拉圭经济主要是以出口农业为主,早在20世纪初欧洲爆发战事时,乌拉圭便大量出口农产品到欧洲等各地,令乌拉圭一度成为南美洲富裕的国家。现时乌拉圭经济虽然不能与20世纪初相比,乌拉圭仍然是靠出口农业带动。2000年南美洲爆发经济危机,巴西和阿根廷率先为重灾区,乌拉圭因为有一半出口是输向巴西和阿根廷,结果也受到牵连,不但出口大跌,失业率还达到双位数字。乌拉圭乃南美洲区中另一个经济萧条的国家,但2004年起,乌拉圭经济开始随着巴西、阿根廷复苏,在经济危机下,乌经济仍然增长,和旁边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鲜明对比。2011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独占鳖头。另外,和一般拉美国家不同的是,乌拉圭基尼系数在拉丁美洲较小(0.446)。

在拉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单一,依赖出口,能源依赖进口。农牧业较发达,主要生产并出口肉类、羊毛、水产品、皮革和稻米等。工业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较高,以金融、旅游、物流、交通业为主。

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积极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乌政府积极应对,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穆希卡政府执政以来,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延续性,重视宏观调控,控制财政支出,加强金融监管,优化债务结构,着力加强服务业,打造物流中心。当前乌经济总体运行平稳,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预测2013年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8%。

工业

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包括肉类加工、榨油、酿酒、制糖及罐头、面粉、牛乳、干酪加工等,其次是纺织业,主要加工羊毛、生产棉纺和化纤产品。2009年全国共有工业企业13853家,工业部门劳动力12.79万人,占总劳动人口20%,工业制造业出口额41.44亿美元。2011年工业总产值1936.71亿比索,约合100.49亿美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

能源

能源依赖进口,2011年能源消耗总量为357.5万吨石油当量,其中石油、电力和煤炭分别占44%、22.4%和14.6%。原油全部依赖进口,2011年进口原油117.74万吨。电力以水力发电为主,近52.2%电力从邻国购买,2011年发电量为9357千兆瓦时。

农牧业

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2011年农牧业产值1109.19亿比索,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3%。农牧业从业人口16.7万,约占总就业人口的10.5%。2009年全国农业用地1486.4万公顷,其中可耕地面积164万公顷,固定耕种面积3.3万公顷,灌溉面积21.8万公顷。牧业用地面积1319.1万公顷,牧场50576家,肉类、羊毛、皮革等传统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国。由于当地气候和水等有利因素,乌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在2003/2004稻季扩大到195,641公顷,稻谷产量猛增至1,320,576吨,平均每公顷6.75吨。除原有的三十三人省仍为最大的水稻种植地区外,逐渐向乌北部和东北部地区扩展。塞罗拉尔戈省、阿蒂加斯省和塔夸雷博三省是水稻播种面积扩大最多的省份。 [10]

2006/2007羊毛季(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乌拉圭出口主要羊毛产品(毛条、洗毛、脏毛)1.88亿美元,折合净毛44459吨。2007/2008羊毛季(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共出口主要羊毛产品(毛条、洗毛、脏毛)1.81亿美元,折合净毛36594吨,折合原毛5.58万吨。 [11]

旅游业

乌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达。境外游客主要来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边国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维的亚是主要旅游地。2011年到乌外国游客296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旅游外汇收入15.3亿美元。

林业

乌拉圭政府鼓励投资人工林建设,一座座山丘和坡地披上了联片的桉树和松树绿装。乌拉圭拥有天然林81.1万公顷,人造林71.41万公顷。

乌拉圭林产品出口主要以原木为主,出口值很小,但增长很快。1989-2001年间,包括纸张和纸箱在内的出口年均增长率达17%。1990年出口值仅为1300万美元,2000年则超过了1亿美元。2004年乌拉圭出口木材8800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出口总值的3%,纸及其制品出口4970万美元,占1.7%。出口总值1.377亿美元,占4.71%。具体出口产品主要有:原木、纸和纸箱、锯木、卫生纸、本册和木浆。出口到了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市场是:西班牙、挪威、芬兰、葡萄牙、巴西、阿根廷、智利、意大利、美国和日本。 [1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