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碗脱儿介绍!
平遥话里的秃是发脱这个音,所以字面上碗脱,碗托,碗秃都一样。
平遥碗秃是饭铺摊点中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食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初年,平遥县城南堡的名厨董宣师傅所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碗秃主要由白面粉制作。它集凉粉与灌肠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凉粉的凉爽利口,又有灌肠的浓烈香味,精而不腻,滑利爽心。夏可凉拌,冬则热烹,老少皆宜
到现在平遥碗秃是驰名三晋的地方名吃,精素不腻,风味独特。闻之喷香扑鼻,见之唾涎欲滴,食之美味沁心、既可小尝,又能饱吃;既能便食,又可上筵。夏季冷调,清凉爽口;冬季热炒,温和舒身。是一种常吃常想、百吃不厌的理想佳肴。
到了近几年,平遥县小城村张大梁发觉碗秃这一平遥特色小吃。决定发掘历史。把平遥碗秃发扬光大。遂自己投资建厂、招收员工、注册商标,自己开办了个小型食品加工厂。逐渐做大。每天销量几千余斤、在平遥各处设摊,顾客川流不息,座无虚席。家里的批发商更是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产品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销往太原、榆次及周围邻县,近年来,出售碗秃的作坊和摊点逐年增多:平遥古城内外各条大街及车站周围,布满出售碗脱子的小摊点。城乡庙会、集市上,碗秃小摊随处可见。来平遥古城旅游的客人,无不慕名品尝平遥和大碗秃的鲜美滋味。和大碗秃闻名省城。在平遥更是无人不晓,很多人都知道,在平遥除了牛肉。还有和大碗秃。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百吃不厌、和大碗秃具有面质筋道、滑爽可口的特点。吃时既可凉拌又可热炒,一般夏天多以凉拌为主,具体办法是将碗秃切成小条,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热炒则是由碗秃则、土豆丝、蒜肠、饼子加辣椒油快速翻炒,色香味俱全,远远站在路边香味扑鼻而来。这一小吃在古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和大碗秃之所以闻名。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和大碗秃注册商标,安全卫生有保证。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在碗秃中间有明显的“和大”两字。作为平遥的传统食品。终于有了自己的品牌。现如今不知不觉已经做到平遥碗秃行业最大的一家。平遥人在外面说起来碗秃。那都是和大碗秃。
由于香味独特、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百余年来,碗秃深受群众喜爱。无论在集市
上,还是在各条大街上的小吃摊点都可以吃到。即便在宴席上[1] ,碗秃也已成为一道不可缺少的菜肴,令人久吃不厌。
现而今,碗脱已成为旅游名胜古城平遥的特色风味小吃!(平遥一般吃的是白面碗秃)分为凉热两种吃法,风味独特,吃完令人回味无穷!
严冬季节,多配豆芽炒食。炒瓢内放点油,待油冒烟时,放入葱,葱发黄,把豆芽倒入,豆芽炒到八成倒入切块的碗秃,浇上蒜、醋、辣椒,撒上盐、姜末,味精,倒入碗内即可食。有时也与羊杂割混炒。碗秃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平遥人喜欢吃什么?
1、山西老陈醋
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
老陈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2、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晋祠大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
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3、汾酒
汾酒,中国传统名酒,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又称“杏花村酒”。汾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绵、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在国内外消费者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4、清徐葡萄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清徐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2-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适宜种植葡萄。
清徐葡萄有龙眼、黑鸡心、瓶儿、牛奶、驴奶、西营葡萄、白玛瑙、黑玛瑙、紫玫瑰、白鸡心等品种,引入的品种有粉红太妃、卡拉斯玫瑰、保尔加尔、葡萄园皇后、玫瑰香、无核黑、巨峰、零丹等。清徐葡萄,皮薄、粒大、色泽美观。肉厚、糖分高、味道甜。果肉柔软多汁。
5、平遥牛肉
山西省平遥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平遥牛肉久负盛名,起源年代无考,清代时已誉满三晋。清嘉庆年间,邑人雷金宁及其子孙三代,在城内文庙街设有兴盛雷牛肉店,长达百余年。
到光绪末年,又有任大才与其子任仰文在城内西大街设立自立成牛肉铺,所制牛肉可与兴盛雷牛肉相媲美,均为正宗产品。 2003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平遥牛肉”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百度百科-山西老陈醋
百度百科-晋祠大米
百度百科-汾酒
百度百科-清徐葡萄
百度百科-平遥牛肉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唱遍了大江南北,早在平遥以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令世人所熟悉之前,平遥的饮食文化就早已名扬全国。
平遥古城,自古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叶,平遥成为最繁荣的商业金融的文化中心,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平遥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传统宴席方面积累了“四四”、“八八”、“四盘火锅”、“八八一领二”、“九碗九碟”、“十大碗”和“十二棋”等名菜谱,在名品还形成了“平遥牛肉”、“平遥碗托子”、“曹家熏肘”、“长山药”和“叫花子鸡”、“水煎包”、“澄沙油糕”、“黄酒、牛腰腰”和“白酒”等为世人所称道的特色。1900年慈禧太后西巡路经平遥时,当时的知县以30多道地方名优佳肴来款待这位皇太后,其中就有平遥牛肉、熏肘和长山药等地方特产,深得这位皇太后的欢心。在面食方面“一面做百样吃”,“一面百味”,“调汤百汤百味”,古城人把面食之乡的特色做到了精致。据说仅古城面食种类就达108种,而当地文化人士却认为,古城面食的种类远不止这个数。目前经挖掘、搜集、整理、推出撰写的古城菜肴就有600余种,并有百菜百味地方风味之说,色香味形的美味佳肴,食后令人久久回味。近来有《平遥饮食》一书出版,对古城饮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挖掘。
平遥牛肉平遥牛肉是先于世界文化遗产之名而闻名于世的。据说,平遥牛肉的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至唐宋时已成为平遥的招牌,明清时期进入辉煌,鼎盛时期平遥有几百家加工牛肉的作坊,平遥人对牛肉的钟爱可见一斑。当今平遥牛肉仍是古城一个最响亮的招牌,牛肉商标“冠云”还是我省肉食品加工行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秉义向记者介绍说,平遥牛肉最本质的特色就是“一块肉一把盐”,其口味本真纯正,如果添加其它佐料那就不是平遥牛肉了。他说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最初是因加工好的牛肉腐败变质而诞生的。一家名为“兴盛雷”的平遥牛肉店老板,秉承晋商节俭之风,不舍得把变质牛肉丢弃,对其加大盐分进行腌制并重新蒸煮,竟意外发现其口味奇香诱人,他脱口而出“这就是平遥牛肉”,从此这个地域性的品牌诞生了,平遥城内的牛肉作坊、店铺随处可见。
但在解放初期,由于物质匮乏,人们几乎吃不起牛肉,平遥的牛肉加工厂也停产了。之后平遥的牛肉加工技术,形成了数十年的空白,几乎使这项独特的工艺失传。后来经过挖掘抢救,新一代平遥人在前人制作技术上加以改进,重新擦亮了古城这块金字招牌。随着改革开放和古城旅游业的兴起,上世纪90年代,平遥的牛肉加工进入全盛时期,直至“冠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肉色红润、香高味醇、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平遥牛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食客的青睐,目前牛肉和古城几乎形影相随,齐名于世,可以称为除古城之外平遥的“第二张脸”。
百变面食和小吃平遥面食品种繁多,制作精细。有花样繁多,一面百样吃、用料广泛,不拘一格、吃法千变,百吃不厌三大特点,还有浇头、菜码两大讲究。平遥面食品种之多,连许多以面食为主、生长于山西的食客都叫不出名字,除大家所熟知的拉面、剔尖、削面等面食种类外,握溜面、瓠托儿、圪朵朵、切板板、握溜溜、油旋子等,恐怕正宗“老西儿”都叫不出名字来。
碗托子是平遥著名的风味小吃,相传由平遥古城南门外城南堡村著名厨师董宣所创。平遥碗托子,呈圆形薄片、淡黄发亮、柔而筋、折卷随意、入口滑爽、久吃不厌。无论凉拌、热食均令人回味不尽。碗托子可以经过各种烹调手法可制作出风味各异的菜肴,即使仅以碗托子为主料,也可以做出一桌丰盛可口的“碗托子宴席”。
曹家熏肘是平遥另一传统名吃,因入选宫廷贡品而誉满天下。曹家熏肘选料考究,工艺独特。清代无为山人有《熏肘》诗“色诱太后步履斜/味醉群臣梦也夸/誉满皇城谁为最/人间珍品出曹家”,记述了这一名吃的魅力。另外还有黄酒等也具有鲜明的平遥特色。
保健食品长山药平遥被称为“长山药之乡”。平遥长山药原为我省地方品种,以后引种到河南、山东等地。其栽培以土层厚、疏松肥沃、向阳、排水流畅,地下水位在下,氢离子浓度为10至1000纳摩升,ph6.0-8.0之间的砂质土壤为好,平遥岳壁乡的土壤最适宜长山药的栽培,那里出产的长山药价值最高。岳壁乡已有800多年的长山药种植、加工历史。
《本草纲目》中指出:山药治诸虚百损,疗五痨七伤,去头面游风,止腰痛,除烦热,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生捣贴肿,硬毒能治。《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玉液汤的滋培汤,以山药配黄芪,可治消渴、虚劳喘逆。长山药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神经衰弱和腰腿痛等病症,长食长山药还可以延缓衰老,素有“中国小人参”的美誉。
以长山药加工成的许多佳肴备受欢迎,如雪花长山药、蜜汁长山药、烧烤长山药等,特别是平遥烹饪协会成建玉、王树英、邓瑞林等先生推出的“古陶长参宴”,其中一品长参、泡椒参丁、五彩参花、沙棘参片、干妈参条、葱烧青海参、参炖牛肉、蓉山菇参、参炒香米、蜜汁参球、神仙粥、蒲棒长寿参、长寿头脑、蛋炒参拨烂、参糊塌、参九只、参肉汤面体现了平遥烹饪界精湛的技艺和独到的文化含量。这些菜肴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来平遥观光的游客的青睐,有人说:“平遥三大宝——牛肉、漆器、长山药。”
目前平遥长山药的开发已具有相当规模,其加工手法也更加精彩多样,受到了美食家及普通食客的一致推崇。
古城的其他饮食文化种类不胜枚举,令人眼花缭乱。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给平遥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由于游客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千差万别,平遥的传统饮食中不断地融入新的元素。也有许多外来饮食文化逐渐融入到平遥的饮食文化中,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漫步在平遥街头,随处可见南北饮食的交融、东西文化的撞击。记者经过平遥南大街民俗客栈时,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刚煮好的咖啡清香四溢,店主操一口英语给外籍客人送上咖啡,并端出了西餐风味的菠萝饼。店主说他曾在高校专门学习过英语口语,并在外宾的指导下学会了许多西餐的做法,还时常根据外宾的口味,改做一些平遥小吃。长期以来,他一直在摸索中西餐文化的切合点,一来给外宾提供可口的饮食,二来也通过特殊的方式,向他们推介平遥的特色饮食。相信古城的饮食文化,会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下,得到更加国际化的发展,并更好地传承下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4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