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桑日县的行政区划

1959年6月,桑日县划分为绒区、桑日区、沃卡区和温区4个区,设区公所,真纠(后译为”增期“)区设武装工作组。

桑日县的行政区划

1959年7月,温区除江(乡)外,其余大部分划归乃东县管辖。

1959年9月,桑日县划为4个区、18个乡:绒区(辖巴朗乡、吉荣乡、扎巴乡、程巴乡、平琼乡、叶琼乡6个乡)、桑日区(辖雪巴乡、比巴乡、洛乡、江乡4个乡)、沃卡区(辖白金乡、沃卡乡、许木乡、里龙乡4个乡)、真纠区(辖真纠乡、贡德林乡、格布乡、冒乡4个乡)。随后,扎嘎从拉加里(曲松县)划归桑日县,属绒区,并建立扎嘎乡。

1960年8月,撤销冒乡,原冒乡所属地域分别划归真纠、沃卡、白金3个乡;撤销许木乡,建立白堆乡和基龙乡。至此,桑日县辖4个区、19个乡。

1962年3月,新设扎嘎区,辖扎嘎、叶琼、平琼3个乡。

1965年3月,撤销扎嘎区,原扎嘎区的3个乡及所辖地域并入绒区。

1960年3月,19个乡成立乡人民政府。 ’

1966年7月,金林乡、巴朗乡和白堆乡改为人民公社。到1974年8月,全县19个乡全部建成人民公社。桑日县辖4个区、19个人民公社。

1984年,撤销全县19个人民公社,恢复各乡建制。

1987至1988年,撤销4个区,将19个乡合并调整为7个乡:增期乡,辖8个行政村;沃卡乡,辖6个行政村;雪巴乡,辖6个行政村;江乡,辖3个行政村;绒乡,辖9个行政村;白堆乡,辖8个行政村;扎嘎乡,辖5个行政村。

1998年,7个乡撤并为1个镇、3个乡,即桑日镇、增期乡、白堆乡、绒乡。 西藏地区曾是横贯欧亚大陆南部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约在晚二叠纪,特提斯海向南逐渐退缩,第三纪始新世晚期,特提斯海全部从西藏地区撤出,第一期喜马拉雅造陆运动完成。喜马拉雅运动第三期发生了规模宏大的以断裂活动为主的地壳运动,形成一系列的褶皱断块山地、断陷盆地和断裂谷地,西藏地区分阶段、大幅度整体上升,形成“世界屋脊”。造就桑日县地质构造和影响地貌发育的主要是白垩纪以后的地质运动。

受地质构造影响,桑日县地层比较单一。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以北为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地层区的拉萨一波密分区,大面积出露燕山晚期花岗岩等中酸性侵入岩;以南属于喜马拉雅地层区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北部地槽型沉积带,主要出露中生代地层的火山岩、放射虫硅质岩及混杂岩。在雅鲁藏布江深断裂带南北两岸断续分布有第三系陆相麦拉石砾岩。境内由北向南地层岩型依次为:石炭一二叠系石英砂岩、含砾砂板岩、板岩,燕山晚期花岗岩,第三系麦拉石砾岩,蛇绿岩和类复理石。 桑日县地处冈底斯山南麓,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两山夹一江”之势。境内山地面积约1841.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9.94%;谷地和湖盆地755.9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8.67%;水域面积36.7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39%。山地平均海拔在4587米左右,相对高度约1042米,谷地海拔在3100—3800米之间。境内最高海拔6220米,最低海拔3143米,平均海拔4065.75米。

雅鲁藏布江把桑日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为喜马拉雅山区,北为冈底斯山区。峡谷自江两岸向南北逐渐升高,有5000米以上的山峰40余座。南部山地属于喜马拉雅东西走向断块山地北坡的一部分,山坡坡角5°—10°,一直平缓倾斜至雅鲁藏布江边;山地和高原面之间无明显的界线,山地的北坡是高原面的一部分。县域北部山地为属冈底斯山脉东延部分——郭喀日居褶皱山地的一部分,整个山系由强烈褶皱的侏罗系、白垩系规模宏大的中酸性侵入岩和混合岩组成;褶皱带以燕山花岗岩为主体,受特殊的干寒环境的影响,寒冻风化和剥蚀作用强烈。境内山岭大多呈南北走向,少数以北东一南西和北西一南东走向。 桑日县境内山岭走向分布南北走向(由西向东顺序)达布卓拉一咱不及尼泊一堆龙拉一真基拉,马牙锅一脚麦拉一沙嘎拉,普着果一结布日,虚弄拉一多那位一那果木日,长拉一爬拉俄尝一欧罗拉一甲荣拉北东一南西走向共节一错母青一玻嘎杰,错嘎拉一奴觉一龙巴错朗,(江南)完结达哈不里一(曲松)折波普北西一南东走向嘎布拉一把拉一桑日、曲松、乃东三县交界处的山脉在境内雅鲁藏布江靠近上游的两岸,有一处东西长约20千米、宽窄相间的条带平原,此外还有沃卡、白金两块小盆地,为境内较为发达的农耕地区。 桑日县境内有高山地貌、河谷地貌和风沙地貌三大地貌类型。

高山地貌

高山地貌在桑日境内分布最广,除县域中部雅鲁藏布江河谷一带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高山的相对高度在1000米以上,角峰、刀脊、冰斗等地貌发育,一些海拔6000米左右的高峰周围发育了现代冰川;高山区内河流深切、谷地陡峻,纵比降大,谷地呈深切峡谷。海拔4500—5500米的高原中低山地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形成侵蚀沟密布、基岩裸露、地形破碎的剥蚀高山地貌和山地中宽谷地貌。此外境内还散布一些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蚕蚀丘陵,山体由砂岩、板岩、页岩组成,侵蚀作用强烈,山脊线不明显。

河谷地貌

河谷地貌大多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下的江河沿线,大体分为宽谷、窄谷、峡谷三种形态。雅鲁藏布江在白堆乡藏嘎村以上地段的河谷为中宽谷地貌,河谷宽1—2千米,最宽处(羊村水文站附近)约3千米;河道偶有分叉,河谷边坡10°—30°,边滩、心滩较多,河床纵比降较小。雅鲁藏布江在白堆乡藏嘎村以下地段的河谷(加查峡谷)为峡谷地貌,河谷平均宽度100一200米,最窄处仅几十米;河床为单一河道,河床深切,谷坡重力作用活跃,山崩、泥石流多发。雅鲁藏布江的一级、二级支流河谷绝大多数为窄谷地貌,河谷平均宽度500米左右,最宽处出现在支流交汇的河口段,宽者可达1千米。

在河谷地貌区中有阶地、河漫滩、心滩、洪积扇和冲洪积台地等中小地貌单元。 地貌单元分布范围主要特点阶地雅鲁藏布江中宽谷及其主要支流沿岸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而形成;多为堆积阶地,分为若干层级河漫滩雅鲁藏布江中宽谷河段河道两旁条带(块)状展布,高出平水期江面1—2米,规模较大心滩河道中心由沙砾石混杂体组成,呈沙丘状堆积,高出平水期江面约1米洪积扇季节性洪水沟口地段由岩块、碎屑和泥沙等堆积而成,呈扇形展布,坡度5°—15°洪冲积台地常年流水地带与流路不定的山洪叠加之处较平缓,有一定坡度,台面较宽阔,堆积物质精细混杂风沙地貌

桑日县境内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宽谷河段海拔4200米以下的坡麓平凹地带。该段河谷干旱多风,植被少、地表物质疏松,且地势较开阔,故而形成风积沙垄、新月形沙丘、沙丘链、格状沙丘及沙包等风积地貌。其中沙丘最普遍,常覆盖在河滩、阶地、洪积扇、谷坡以及相对高度200—300米的山坡上。 桑日县在气候区划上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地区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一加查小区,主要特点是气温偏低,长冬无夏,四季不明显;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白天地面受热剧烈增温,气温升高,夜间空气保温效应弱,气温迅速降低,造成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干湿季分明,降水较少,蒸发强烈;立体气候显著,阴阳坡分异明显;灾害性天气频繁。受地貌影响,县境南北水热分布不均,雅鲁藏布江以北大部分地区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县域南部及河谷一带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8.2℃,7月均温15.4℃,极端最高气温29℃,1月均温-0.9℃,极端最低气温-17.6℃。无霜期150一180天。年平均降水量429.1毫米,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于6月至9月,多夜雨,全年夜雨率达80%以上;冬春季干燥少雨,湿润系数小于0.08。年蒸发量1968.7毫米,是西藏蒸发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干旱严重。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936.6小时,日照百分率66%。受大气环境及地形的影响盛行东北风,全年大风日数73.8天,年平均风速3.5米/秒,其中冬春季处于西风急流控制之下,1月至5月为“风季”。

北部山地草原气温低于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5—8℃,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13—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左右。无霜期约60天。年平均降水量约370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约33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770小时。冬春寒冷多大风。

桑日县海拔高差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从河谷往高山分别为河谷温暖半干旱气候、山地温和半干旱气候、山地温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高山寒凉湿润气候、高山寒冷半湿润气候五个垂直气候型。 地表水

桑日县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冰川发育,组成了以雅鲁藏布江为干流的树枝状水系格局。

境内河流均属外流的雅鲁藏布江水系,一级支流由南北两部高山奔泻而下,汇集于横贯县境东西的雅鲁藏布江干流。全县共有大小常年流水溪河22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5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9条。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南部,境内全长约71.5千米;洪水期江面最宽处约1.2千米,最窄处约100米;河段高程由入境处的3520米降至出境处的3260米,落差260米;平均水位(高于假定基面)8.27米,平均流量937立方米/秒,平均径流深193.0毫米,年平均径流量295.7亿立方米,年平均年输沙量1210吨。沃卡河是县境内雅鲁藏布江的最大支流,全长57.5千米,总体流向由北向南,天然落差1138米,年平均水位高于假定界面2.75米,年平均流量18.3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5.78亿立方米。比巴河(笔乡曲)发源于桑日、墨竹工卡、乃东三县交界地带,由北向南流经康马切村、普村、卡如村、笔乡等地,在县城附近注入干流,全长约35千米,天然落差1572米,流量较大,河谷为窄谷。此外境内还有曲松河、堆随河、降乡曲、董古都曲、罗郎曲等较大支流。在桑日县东北角约有200平方千米面积属于拉萨水系,最后仍归入雅鲁藏布江水系。

桑日县境内有大小湖泊126个,水域总面积623.44公顷,主要分布于县境东北角海拔均在4600米以上地带,大多为淡水湖,水质良好。其中外流湖大多为河流的补给源,较大的有潭巴错、热真错、错玛错、真布错、粗布错等;内流湖四面环山成封闭状,较大的有拉莫错、同青玛、热子错等,水质稍差,盐分含量高。在境内北部、东部、东北部和南部的高山顶上,存在约14平方千米的永久性积雪冰川,属海洋性现代冰川,为河流重要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

桑日县境内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东北部和南部渗透、河谷两侧地表径流渗透及农田回归水,以岩层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层贮水形式为主,地下水贮量相对较少。地下水量方面,河谷地段大于河谷两侧山沟,北部大于南部。境内地下水为淡水,主要有重碳酸钙和重碳酸钙镁两种类型,属偏弱碱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县城附近地下水埋藏较深,达30—50米;沃卡、白金、白堆、比巴、巴朗等地埋藏较浅,深度为2一5米。由于泥沙淤积与河床抬升,比巴河、白堆河、增期河、白金河等河流部分地段有地下水冒涌现象。 桑日县地貌复杂,土壤类型较多,境内共有11个土类,27个亚类,13个土属,39个土种,按土壤适宜性和农业利用状况,分为耕作土壤、草地土壤和难利用土壤三大类型。主要耕作土壤有耕种亚高山草甸土、耕种亚高山草原土、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耕种草甸土和潮土5种。 桑日县主要耕作土壤类型表类型面积(公顷)分布范围特点耕种亚高山草甸土42.19绒乡的扎嘎和其他部分村庄海拔4100米以上的山地 土层中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分解慢 耕种亚高山草原土1206.09 绒乡、增期乡等乡镇海拔3900—4200米的山地 成土母质为残坡积物、洪积物和冲积物,质地多为砂质壤土和沙质土,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 耕种山地灌丛草原土2253.43 绒乡和桑日镇 多为砂壤至壤土,砾石含量较高,pH值6.6—8.5;是桑日县的主要农业土壤,分布最广 耕种草甸土47.89沃卡河谷的冲积台地地下水位较高,水源充足,植被生长旺盛,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潮土699.05 主要分布于增期、桑日镇、白堆、绒乡,江乡小面积分布 土壤质地多为砂质壤土,部分为粉砂质壤土;土层深厚,水源条件优越,宜种作物广泛,产量高 境内草地土壤面积96606公顷,其中高山草甸土分布于各高山上部海拔4500—5300米之间,面积11552公顷;亚高山草甸土上接高山草甸土,遍布全县,面积57449公顷;亚高山草原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一4200米之间的河谷谷坡上,面积11970公顷;山地灌丛草原土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支流河谷两侧,面积14504公顷;沼泽草甸土面积1131公顷,主要分布于县东北部增期乡高山湖盆区的低洼地带,地下水位高,草甸植被繁茂。

桑日县境内的难利用土壤有34570.82公顷,植被稀少,土层浅薄,坡度大,土壤粗骨性强。高山寒漠土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北部的增期、沃卡、白堆等地的海拔5300米以上的分水岭、古冰斗、古冰川或冰碛台地上,面积18836公顷;新积土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及一级支流河漫滩或山前洪积扇,面积835公顷,成土时间短,土层薄,砾石多,水分条件差,养分低;风砂土由随干热风迁移的砂砾堆积而成,主要分布雅鲁藏布江两岸及坡麓地带,面积1099公顷;石质土面积13797.75公顷,主要分布于江北的沃卡、增期、白堆、桑日镇等地;粗骨土面积3.07公顷,常出现在海拔低的亚高山区域,地势陡峻,土层极薄,砾石含量达70%以上,难以开发利用。 桑日县全境的土地按利用类型划分为宜农地、宜林地、宜牧地和不宜农林牧地4种类型。 桑日县土地利用类型一览表 土地类型面积

(平方千米) 占总面积比例分布范围宜农地42.91.63%主要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两岸,从程巴、江(乡)到扎巴和拉龙以及曲松河、笔乡曲、沃卡河、白金河、白堆河的河谷地带和坡麓冲积扇地区宜林地217.028.23%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下的山地坡麓及河谷地带,分为宜防风林(用材林)地、宜涵养林地和宜薪炭林地三种类型宜牧地2320.1888.1%分布广,集中分布于增期乡和白堆乡夏间村;中下等地约占三分之二不宜农林牧地53.92.04%分布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和山坡背阳面及河流谷地中,集中分布在白堆、增期和绒乡的部分村,主要是为高山寒漠、裸岩石砾、河滩、水域等 桑日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铜矿、铬矿、砂金矿、大理石、石灰石、高岭土等。

铜矿

铜矿主要分布于冈底斯一念青唐古拉板块南缘的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弧,呈近东西向断续分布;截至2000年,境内发现冲木达1个矿点和扒堆等6个矿化点,矿床成因类型有矽卡岩型和热液石英型两种。冲木达铜矿铜品位1.82—3.87%,含金0.18一0.84克/吨,含银9—39.7克/吨。

铬矿

铬矿处于雅鲁藏布江南曲松—桑日—乃东铬矿带的中段,品位达45%以上。

石灰岩

比巴村石灰岩矿点地处雅鲁藏布江北侧冈底斯火山一岩浆弧内,石灰岩呈层状,矿体呈厚一巨厚层状,单层厚0.5—3米不等,矿石以细一粉晶灰岩为主,具块状构造,矿石成分为方解石,其质量能达到化工灰岩、水泥灰岩要求,矿体产状较稳定,资源量大。

大理石

绒乡大理岩矿点位于桑日县绒乡北东约7千米的雅鲁藏布江东侧。大理岩在平面上呈透镜状,矿石呈灰白色块状,矿石成分为为方解石,脉石矿物为含微量磁铁矿。 截至2000年,桑日县境内有高等植物约53科191属419种,其中草本植物369种,如藏麻黄、西藏荨麻、冰川蓼、藏蝇子草、喜山葶苈、高原景天、柔毛委陵菜、劲直黄芪、甘肃棘豆、西藏棱子芹、长梗龙胆、藏白蒿、怒江紫菀、藏东薹草等;乔木13种,如康定柳等;灌木37种,如香柏、拉萨小檗、二色锦鸡儿、吉拉柳等。

截至2000年,桑日县分布有脊椎动物53科173种,其中鸟类31科123种,如喜鹊、红嘴山鸦、大杜鹃、雪鸡、斑鸠、岩鸽、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等;哺乳类14科31种,如狼、藏狐、豹猫、雪豹、马鹿、白唇鹿、马麝、鬣羚、藏原羚、岩羊、社鼠、高原兔、鼠兔、猕猴等;两栖爬行类5科6种,如高山蛙、温泉蛇、鬣蜥等;鱼类3科13种,如鲫鱼、鲤鱼、西藏高原鳅、裂腹鱼类等。 桑日县农业区划分为雅鲁藏布江、沃卡河农业区和山沟、高山农牧区两大区域。雅鲁藏布江、沃卡河农业区位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平坦,水热条件较好,耕地面积约12.5平方千米,牧场面积约86.7平方千米,是桑日县的粮油主产区。山沟、高山农牧区分别位于县域东部、南部、西北部和北部,为半农半牧和纯牧区,草场面积95.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7平方千米,天然草场面积大,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2013年,桑日县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7203人,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6053万元。

农业

桑日县境内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马铃薯、豌豆、蚕豆等,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蔬菜有白菜、萝卜、胡萝卜、辣椒、黄瓜、生姜、茄子、南瓜、韭菜、莴笋、西红柿、芹菜等。1959年,桑日县耕地面积1.9万亩,单产72公斤,油菜籽产量28.28吨。1972年试种冬小麦成功,与青稞并列为主要粮食作物。 2013年,桑日县耕地面积3531公顷,全部为旱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84公顷,总产量8144吨,其中谷物播种面积861公顷,总产7998吨;豆类播种面积23公顷,总产146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16公顷,产油菜籽1170吨。 2013年,桑日县实现农业产值3216万元。

牧业

桑日县境内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土种绵羊、茨藏羊、罗藏羊、边藏羊、新疆半细毛羊、藏山羊、马、驴、骡等牲畜。1960年在增期乡达杰村建立县机关牧场。1965年在沃卡乡建立县马场。60年代中期开始引进外地牛羊,改良本地品种。1985年划分牧业区划,全县分为3个牧业发展区:北部高寒草原牦牛、黄牛发展区,中部河谷山地黄牛、山绵羊和生猪发展区,南部高山谷地山绵羊发展区。 截至2013年末,桑日县牲畜存栏9.43万头(只),其中大牲畜5.01万头,羊4.21万只。2013年,桑日县肉类总产量2132吨,其中牛肉1732吨,羊肉260吨;牛奶产量2270吨;羊毛产量39吨,其中绵羊毛14吨;牛皮产量17825张,羊皮产量12420张; 实现牧业产值2477万元。

林业

20世纪60年代,桑日县引进了苹果、桃、梨等果树,建立果园,并开始实施植树造林工作。80年代起营造防护林以防治风沙灾害,倡导和鼓励个人承包荒山、荒滩、荒坡进行植树造林。1983年划分20个封山育林区。1985年制定林业区划,全境分为南部和北部灌丛水土涵养、薪炭林区以及中部防风固沙农田保护、薪炭林区2个林业发展区。截至2000年,桑日县约有用材林木储量1.5万立方米。 2013年,桑日县完成造林2.3万亩,植树48万株, 实现林业产值70万元。 自古以来,桑日境内即开采铜矿,江北地区有土法开采铜矿的遗迹。1959年前,境内主要有卡垫、氆氇、藏毯、帐篷、陶器、铁器、木器、石器、编筐、酿酒等个体手工业。60年代起,桑日县发展起小型的面粉加工、榨油、机械维修、石灰烧制等行业。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境内修建小型水力发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345千瓦,后相继停运报废。1978—1986年,先后在境内沃卡河建成三级、二级2座电站,总装机容量10400千瓦,年发电能力4000万度。1992年底,桑日县铜选厂建成投产,境内始有工业企业。90年代中后期江塘、吉荣、程巴等村成立采石队和石材加工厂。 2004年华新水泥厂投产,成为桑日县建材业龙头企业。 2007年西部矿业集团对冲木达铜矿进行兼并整合。 2010年后,桑日县提出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园区、光伏产业园区、高原特色产品流通和总部经济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园区的规划,并引进无锡尚德、中广核、中电投、上海保利协鑫4个光伏发电项目。

2013年,桑日县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74人,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6.597亿元; 有工业企业6家, 完成工业总产值8.5141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648亿元; 4家光伏发电站累计发电6077万度,实现产值6989万元;华新水泥产销量118万吨,实现产值7.65亿元;沃卡电站全年发电1.2亿度,实现产值1842万元。此外桑日县尚有纺织、农产品加工、采矿、选矿等产业。第二产业成为桑日县的经济支柱。 2013年,桑日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390人, 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14亿元,比2012年增长20.5%。

商业贸易

20世纪60年代前,境内有14家商户,经营简单的日用品和土特产品收购;沃卡、藏嘎村的“活布滩”和鲁康村渡口等地每年初冬举行物资交流会,藏北牧民和商人通过以物易物的形式交换粮、盐、茶、布以及酥油、奶渣、皮毛等商品,其中鲁康村交换点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1961年,桑日县贸易公司成立,全县办起2个供销社和5个供销点。80年代初,县内出现个体商户。 2013年,桑日县有个体工商户533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00万元,比2012年增长20.1%。 到2015年上半年,桑日县各类市场主体达到569户,注册资本(金)6.66亿元,从业人员2883人。

旅游业

2003年,桑日县举办首届沃卡物资交流暨旅游文化节。 2009年起,桑日县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2010年启动鲁定林卡、沃卡温泉、达古峡谷、思金拉错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 2012年,桑日县提出“游财湖,观马鹿,泡温泉,品帕竹文化”的旅游定位。 2013年,桑日县共接待游客4.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2.17%;实现旅游总收入149.2万元,比2012年增长15.7%。

金融业

1964年,中国人民银行桑日县支行和4个区信用社相继成立。1969年县支行撤销,1978年复设。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桑日县支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桑日县支行,受农行山南地区中心支行领导。 截至2013年末,桑日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8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3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4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366亿元,比2012年末增长134%。

根据上述职责,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设立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和34个职能处室。其中,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归口管理军工管理处和民爆器材监管处。

办公室综合协调和督查委机关日常政务;建立健全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并进行考评;负责机关重要会议的组织和文电、信息、机要、保密、政务公开、档案、信访、宣传、安全保卫、电子政务等工作;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负责委机关和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承担委办事大厅的日常管理工作。

财务审计处负责委机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指导委属单位的财务管理、会计业务和财务监管工作;负责委属单位的资产监管,办理国有资产的购置、变更、移交、处置报批工作,监督指导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委机关、委属单位和派出机构审计工作;牵头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

政策研究室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措施;对经济和信息化领域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制定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全委研究课题管理,提出年度课题计划,组织和承担重大课题研究。

法规处组织拟订经济和信息化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组织制定行业技术规范、行业标准,组织开展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组织制定和审核全委行政规范性文件;承担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负责系统内普法和执法队伍建设,指导企业法律顾问工作;指导和规范相关协会建设。

综合处综合分析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局性工作思路,起草全省性经济和信息化工作报告;组织编制经济和信息化、相关行业规划;分析全省经济形势,起草季度和年度全省经济形势报告,提出调节近期经济运行的对策措施;负责委新闻发布,组织产业指导信息发布。

经济运行处(挂交通邮电处牌子)监测、分析全省日常经济运行态势,起草月度工业经济形势报告,组织调研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监测、分析煤电油运的运行态势和市场状况,拟订并组织实施煤电油运等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做好煤炭、成品油(含燃料油)等要素保障;制定成品油生产、供应、储备年度计划并组织考核和检查,协调成品油市场供应调度,组织推广清洁油品的生产和使用;承担煤炭应急储备的管理工作;组织重点物资的紧急调运和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综合协调,协调全省春运工作;承担省煤电油运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省春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和全省无人看守道口监管协调等相关工作。

产业投资处(挂技术改造处牌子)组织拟订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拟订产业投资规模和结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负责申报、核准、备案企业技术改造(含利用外资)项目;会同相关处室牵头提出省财政用于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安排意见;承担技改投资项目进口和国产设备抵免税审核确认工作;指导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参与制定企业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和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

技术进步与装备处拟订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国家和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与管理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重大装备国产化和重大技术装备、应对技术壁垒专项;研究提出技术创新的政策,推动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参与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组织协调产学研合作创新工作;承担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承担全省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综合协调的有关工作,指导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新能源推广应用工作。拟订节能、工业节水、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的政策措施,组织协调新能源推广应用、项目示范;承担全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承担高耗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和节能产品认定的核准;推进工业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指导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及推广应用;指导能源利用监察(监测)和执法工作;承担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节能降耗办公室、省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电力处承担全省电力运行管理,协调电力供需、电网运行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全省电力电量综合平衡和电力年度计划编制及管理,监督指导电力调度;承担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指导节约用电,牵头处置大面积停电事故;按照权限和分工核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发电项目;承担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的改造建设;承担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工作;划分和管理供电营业区,指导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参与全省电力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参与电力价格制定。

宏企业管理培训处观指导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广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培训规划及政策措施;指导和培育企业管理咨询和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认定企业管理咨询资质;指导企业智力引进工作,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国际合作培训与交流。

生产服务业处(挂市场拓展处牌子)。协调指导工业和信息化企业分离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措施,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指导企业市场拓展,监测分析重点产品市场供求状况,并组织调控;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组织协调工业和信息化的会展活动;指导企业积极发展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创意产业和售后服务业等;指导地方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

经济合作处。协调与指导引进内资工作,组织开展对国家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引资;负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工作;承担长三角经济合作相关工作;承担省引进内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机械行业管理办公室。组织拟订并实施机械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做好本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组织实施行业准入,承担船舶行业管理和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管理;落实本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协同培育本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本行业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

医药石化行业管理办公室(挂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办公室牌子)。组织拟订并实施医药石化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做好本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组织实施行业准入;落实本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协同培育本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本行业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承担医药行业管理,承担药品、药械储备及紧急调度;承担全省农药(含卫生杀虫剂)生产定点核准和生产批准书审核;承担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组织协调工作。

建材冶金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组织拟订并实施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黄金、稀土、煤炭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做好本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组织实施行业准入;落实本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协同培育本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本行业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负责煤炭生产、经营企业资质管理。

轻工纺织行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并实施轻纺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做好本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组织实施行业准入,承担电动自行车、残疾人轮椅车的安全技术鉴定和公告管理;落实本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协同培育本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本行业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承担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工作;承担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军工管理处。研究起草我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配套政策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国家下达的国防科技工业高新工程、专项计划和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实施,并提供保障服务;组织协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重大事项;审核报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监督管理军品市场,承担民用部门军品配套工作,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安全保密资格审核、认证和监督管理工作;承担军品科研生产计划、质量、计量、统计、合同确认等工作,做好军工投资项目和军品出口监督管理工作,协调落实军品科研生产各项优惠政策;承担军工电子行业管理。

民爆器材监管处。组织拟订并实施民爆器材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范;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指导民爆器材行业体制改革;承担民用爆炸物品销售许可和销售环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承担民用爆炸物品生产、安全生产许可和生产环节投资项目、产品质量、生产计划的有关管理工作;承担民爆器材生产、销售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

军民结合推进处。组织指导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工作,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实施国家有关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军民通用标准体系建设等军民结合发展规划;指导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工作;承担核能利用、卫星资源利用等军民结合产业市场准入工作;承担民口配套和协调整机科研工作;做好民用航空、航天、核工业的行业管理。

信息化推进处。指导全省信息化体系建设;协调指导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发展、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承担信息化建设市场监管,承办信息系统集成和工程监理等资质认证;组织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估;协调推进集成电路卡产业发展;承担“省金卡办公室”、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信息安全协调处。协调我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指导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与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和安全检查等工作;组织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测评等工作;承担省信息安全应急协调工作,协调处理网络信息安全重大事项;监督管理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协调推进数字认证体系建设与推广应用;承担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信息资源与基础设施处。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促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等“多网”融合发展;承担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置审核;协调重要信息系统灾备工作;承担各类台站、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和站址的审批、审核。

电子信息行业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并实施电子信息行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做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产业信息发布,协调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组织实施行业准入;承担本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协同培育本行业大企业大集团、行业龙头和重点骨干企业;参与本行业重大工业建设项目投资的有关工作;组织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承担电子信息产业统计汇总等基础工作;承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及产品认定工作。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指导软件业、信息服务业发展。拟订并组织实施软件、系统集成及服务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软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软件服务外包。

无线电管理局。起草全省无线电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性文件,承担辖区内除军事系统外的无线电频率规划、分配与指配;依法实施无线电管理行政许可,审查无线电台(站)的建设布局和台址,核发电台执照;承担无线电监测、检测,协调处理无线电干扰,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监管无线电台(站)及无线电发射设备;管理全省无线电管理派出机构;承担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中小企业综合管理处。承担中小企业业务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有关中小企业工作的情况综合等综合性事务管理;承担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指导服务;配合落实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份额的有关工作。

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指导处。

组织开展对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中小企业培育信息库;承担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相关统计和发展动态监测分析;开展中小企业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

中小企业创业创新促进处。指导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和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相关工作;指导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指导农民创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指导和服务农村家庭工业提高发展;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处。指导和推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和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相关政策措施,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审批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设立与变更,指导、监管担保业的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征集与评价体系;指导中小企业开展产权交易,促进中小企业产权流转;承担省融资性担保业务指导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中小企业协作交流处。指导和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指导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协作配套和专业化生产;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大型展会及市场拓展活动;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地区间经济合作与交流;承担中小企业协作交流的对外联络工作。

人事处。负责委机关及下属单位的机构编制、人事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参与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协助做好作风建设、效能建设工作。

离退休干部处。负责委机关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委属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直属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委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5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