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写山丹的导游词500字

各位嘉宾、朋友:

写山丹的导游词500字

欢迎大家到山丹旅游观光,真诚地希望我们的服务能令大家满意,在此预祝各位玩得开心,游得尽兴,更希望山丹之行给您留下难忘的回忆。

现在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山丹的概况。 山丹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境内祁连山耸立于南,龙首山屏障于北,焉支山虎踞于东,素有“走廊峰腰”、“甘凉咽喉”之称。总面积5402平方公里,现辖7乡4镇,总人口20.33万人。 山丹县交通便利,通讯方便,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横贯县境。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境。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粘土、硅石、花岗岩、白云岩、石灰岩、石膏、石英砂、铁矿石、金、银等10多种,山丹的油菜籽、啤酒大麦、黄参、羊肉、羊皮、苹果梨等农副土特产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

山丹历史悠久,早在西夏时就于今县城址筑城,设甘肃军镇守。西汉起,历代皇家屯兵马于焉支山下的大马营草原;西汉名将霍去病在此大败匈奴;隋炀帝西巡在焉支山下接见27国王公使节,而被载入史册;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曾在这里生活了10年之久,称山丹为“第二故乡”;境内有保存最完整的汉、明长城遗址,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胎贴金坐佛宗教胜地以及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艾黎与何克陵园、南湖公园、儿童乐园等;有世界第一大马场和“不是黄山胜似黄山”的焉支山等,构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丹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其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县城环境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城不断改造,新区不断开发,呈现出一派现代化的新型城市的气息。游人来到这里,不论是徒步跋涉,还是驾车凌风,都可尽领丝路古道苍凉之美,尽览西部山水锦绣之胜。你也可以在导游网上找山丹的导游词 一般这个东西很固定再加上每个导游自己的言语风格语气,只需要记住大点就可以了

特产 张掖

山丹马场建场以来,特别是在军队管理的50年中,几代牧马人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牧马人精神”,爬冰卧雪,顽强拼搏,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创业之路,经营方针不断调整,主导产业不断扩展,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畜牧业打破单一养马的经营格局,着力发展牛、羊生产,大力推广农区畜牧业,实现了养殖业内部的整合,生产潜力得到发挥,形成多元化规模优势。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结构逐年调整,已由原来的种植青稞饲料为主,发展成为以粮油为主,兼种饲草、饲料,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的集约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强,现代生产要素明显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粮油作物年产量稳定。工业生产以支农项目为主导,农牧产品深加工为主体,产业体系较为完整,促进了农牧产品的转化增值。已基本形成农牧工三位一体,相互支撑,并行发展的农牧工商联合体,成为河西地区较大的粮油肉综合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马匹繁育基地。

山丹马场经济发展基础好,优势多,境内土地、煤矿、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农牧工资源开发潜力大,且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养马业长兴不衰,“山丹马”曾荣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牛羊及特种动物养殖业逐步壮大,形成多元化特色优势。种植业逐步走向成熟,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油菜籽连片生产区和河西走廊大麦、青稞的主要产地。工业主导产品菜籽油、青稞酒、化肥、农机产品等在河西地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山丹马场风光秀美,素有“丝路绿宝石”之美称。连天碧草、旷野群马、草原骑牧、祁连松雪、大河清韵、烽燧峡谷、奇异地貌、古城遗址以及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等自然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山丹马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夏季平均气温20℃左右,适逢油菜花盛开,金波摇曳,蜜源飘香,是旅游避暑的胜地,现已成为丝路旅游线一处不可缺少的重要站点。在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性机遇中,山丹马场将立足于现有资源优势、基础优势和特色优势,以大开发、大开放的崭新姿态,积极探索和开拓企业发展之路,以二次创业精神,再铸马场明天的辉煌。

张掖地方土特产品很多,植物类主要有小河红枣、甘浚楸子、苹果梨、张掖柰子、乌江大米、发菜等。主要中药材有甘草、锁阳、姜活、黄芪、大黄、麻黄、鹿茸、麝香等80余种。主要的地方性食品有甘州挂面、张掖南酒、张掖黄酒、丝路春系列白酒等,其中丝路春酒连续5年获甘肃省优质产品奖,行销国内及台湾、香港地区。主要手工艺品夜光杯,具有悠久的历史,用质地优良、花纹美观的祁连山玉石琢成,器质细腻,造型优美,历来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粽叶皮 粽叶皮,地处西北边陲的张掖,到处有丰沛的水源,可说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织,因此湖边、河边丛生芦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无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纸纤维合成和编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张掖是白花苇(也有少量的紫花苇),生长迅速,杆粗株高、密度大、纤维韧力强、质量好,多用于纺织铺床、铺炕的芦苇席,房顶上的蒿件,以及药材包装等的苇席。大量苇叶运往外地作为粽叶。端午节,我国民间都有吃粽子的习惯,据记载最早的粽子就是用苇叶包裹忝米制作的后来才用糯米。因此粽叶成为张掖大批运往外地成交之物,虽然比不上杏仁、发菜、蜂蜜这些享有盛名经久不衰的土特产,但也是行销省内外的吃香货。 黄葑 黄葑又名黄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山丹、民乐一带,以产于山丹大马营滩、大黄山一带者品质最佳。有经济价值的是其根部。当年生黄葑根部淀粉含量高,味甜美。现在已有人工种植,经加工向外销售,是天然的绿色食品。黄葑具有一定的经济开发价值。 大蒜 大蒜是民乐的特产之一,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有“大蒜之乡“的美称。民乐紫皮大蒜以个大、瓣肥、汁多、味辣、易剥皮而出名。旧时,因地处偏僻,贸易不畅,仅在洪水城郊种植,且种植数量不多,产品多为自食或馈赠亲友。清、民国时期,大蒜产量有所增加,年总产量数十万市斤,除自食外,部分产品还销往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蒜种植范围逐年扩大,产量增加。50年代,每年种植1000多亩,总产量六七十万公斤。1973年种植面积扩大到3061亩,总产135.16万公斤。1981年后,市场开放,经济活跃,提高了农民种植大蒜的积极性。1983年全县种植面积5123亩,单产959.6公斤,总产491.58万公斤,产值251.65万元。此后大蒜种植区扩大到顺化、丰乐、新天、永固、民联、三堡等乡村,1990年全县种植面积发展到17501亩,单产1044.6公斤,总产1828.29万公斤。远销东北、内蒙古、青海等省,还出口韩国、新加坡、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苹果梨 民乐苹果梨色泽艳丽,底色黄绿,仰面着红晕,形色是苹果,经贮存20天后分泌出一种蜡质,底色变金黄,油光发亮。单果平均重200克,最大的900克。果肉细、质地脆、汁液多、果心小、石细胞极少、酸甜适宜。既是鲜食佳品,又是制作罐头、果汁、果酒的理想原料。果实含水量84.9,粗蛋白0.42%,总糖8.83%,有机酸0.13%,无碳浸出物13.32%,粗纤维1.19%,灰分1.17%,维生素 C 0.38mg/100g。民乐苹果梨在1977年、1983年、1987年全省果品鉴评会上获梨果鉴评第一名。1985年11月,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鉴评会上获全国梨果第一名。1990年,获甘肃省星火计划一等奖和张掖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蜂蜜 蜂蜜主要产于山丹、民乐两县,其它县区也有一定产量。蜂子来源多为南方江苏、浙江等省,本区一些乡村亦有少量蜂子。蜂蜜从沙枣、油菜花等蜜源植物中采酿而成,色泽纯正,味道香甜。广泛运用于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临泽、高台所产枣花蜜享有很高的声誉。我区蜂蜜曾荣获国家颁发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 沙葱 沙葱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本地羊吃沙葱后,羊肉不膻不腻,味道香醇。沙葱嫩叶可当蔬菜食用,可腌食、炒食,味道鲜美。分布于我区荒漠、沙滩等处,夏秋季节特别是雨后采沙葱者极多。现今有人用拖拉机等运进城内供应居民食用,经济效益可观。 地卷皮 地卷皮,藻类植物,念珠藻科。细胞球形,多数串成链状,外包胶质,构成不规则的叶状体,蓝绿色。洗净炒食,味道鲜美,包饺子、包子风味独特,是当地农村招待贵客的好菜。广布全区山坡、荒原、草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5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