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大宗粮油贸易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造成冲击的同时,也给包括大宗粮油等在内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挑战。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球大宗粮油产业峰会于日前在苏州举行。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代表、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解读了大宗粮油行业的相关政策和市场走势,围绕大豆、油菜籽等粮油产品的贸易与合作展开深入交流。
近年来,中国食品农产品进口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农产品贸易额已由2011年的279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2284亿美元,年均增长12.4%。以大宗谷物油脂油料为例,中国大宗谷物油脂油料进口额由2001年的3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457亿美元,是全球大宗谷物油脂油料进口第一大国。
“今年上半年,在异常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进口实现逆势增长。”食土商会会长曹德荣指出,疫情防控成果正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复苏,得益于一系列稳定农产品外贸政策措施的推出及其实施效果的逐步显现,上半年,中国农产品实现进出口额1159亿美元,同比增长7.5%,与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下降6.5%相比,优势明显。尤其是在进口方面,中国农产品上半年的进口额为80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及落实的积极影响下,中国粮食、大豆、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额分别增长14.2%、12.7%和13%。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中国农产品领域的经贸发展也为众多农产品生产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棕榈油出口与生产国,马来西亚约90%的棕榈油用于出口,棕榈油是马来西亚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榈油贸易伙伴,也是近年来马来西亚制造业最大的海外投资来源国。马来西亚驻上海总领事丘世豪希望,中国油脂生产企业继续深化与马方的经贸合作,加强与马来西亚在棕榈油领域的创新研究合作,为中国和国际市场带来更多元的棕榈油产品。
我比较看好农村农副产品农产品加工前景。
首先,“民以食为天”。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主要针对的食物的初级加工,也就是食物原料的加工。例如,米面油茶糖等加工,以及果品和蔬菜的清选分级和包装等。这个市场是永远的市场,到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消失。
其次,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空间较大。目前,农产品粗放式销售比较普遍,农民把收来的产品一堆卖给经销商,一般是不值钱的,如果经过分类、分级、清选和包装,农产品会存在较大的升值空间,对农民、加工企业和消费者都有利。
第三,消费者消费层次比较多,差异比较大,分类分级可向同的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农产品,提高销售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至于电子商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农业发展要提倡“互联网+”的经营方式。从目前各大电商来看,有加强农副产品和农产品销售的优惠,以及电商与有关农业组织加强合作的趋势。这对农副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无疑是一个大的利好。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出精品,做出品牌,加强与电商的合作,并强化产品质量,就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个人看法,供参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