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价为何涨这么猛?
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
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
季节天气影响: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蔬菜价格在每年进入9、10月份开始上涨,主要是天气转凉,蔬菜生长性下降,但部分秋季产蔬菜不受影响。3、4月份开始回落,主要是因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温室蔬菜逐渐上市,价格逐渐回落。
处于蔬菜市场“青黄不接”之时,夏季蔬菜上市以及结束,而秋冬蔬菜上市的量比较少。加上今年很多地方的降温比较快、雨水也多,大型蔬菜产地蔬菜生长长势缓慢甚至部分产区减产,供应量少了,需求量大,价格肯定会跟着上涨。
随着蔬菜生产恢复,一些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回落,但连续降雨已影响到部分地方秋冬茬蔬菜定植,可能出现茬口衔接不畅等情况,预计冬季蔬菜价格整体偏高。
其它方面,种子、化肥、等成本太高,导致成本也提高了,运输方面,汽油和柴油等价格的上涨,也让蔬菜运输成本提升,种种因素影响下,蔬菜价格想不上涨都难。
普跌30%,蔬菜自由?4种蔬菜还在涨,吃菜自由还有很远?
蔬菜是市面上非常常见的,我们大家都吃过蔬菜,同时也都知道蔬菜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并且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那么我们便了解一下蔬菜的营养价值?蔬菜的价格怎么定价?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蔬菜的营养价值
蔬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蔬菜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糖、纤维素和果胶。含有丰富的叶酸,叶酸对胎儿的作用极其重要,同时绿色蔬菜也是很好的钙元素来源,这类蔬菜还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铁和硒等微量元素,更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可用来减肥。另外,由于每种蔬菜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的营养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选用蔬菜时除了要注意蔬菜的颜色深浅外,还应考虑多种蔬菜搭配及蔬菜和肉类同吃。根茎类蔬菜中含有比较多的淀粉,例如土豆、山药、藕、红薯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达到10%~25%,而一般蔬菜中淀粉的含量只有2%~3%;一些有甜味的蔬菜含有少量的糖,例如胡萝卜、番茄等。
蔬菜的价格怎么定价
根据当地摊主进货渠道。摊主从批发市场进货渠道不同,所以零售价不同。摊主一般在进价基础上增加一些。二级市场就是根据一级市场进价适当加上利润。零售商根据进货价再加点毛利。零售菜贩根据批发价格定的。批发价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天气、出产量,需求程度,是否节假日。一般来说,各种蔬菜价通常都是当天在批发市场上形成的,这个批发市场就是一个自由交易市场。全国各地的产区,有的上市早晚不同,要是同时或者相差的时间过短,那就有可能造成某一种蔬菜或几种蔬菜滞销。另外当时的蔬菜产区的质量,产量,包括品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当时蔬菜市场价格行情。一些自种自销的菜农,会在卖前,打听一下,别人出售同类蔬菜和肉类的价格,再定价。特别是在路边小街小贩经常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近期蔬菜价格为何跳涨
近期蔬菜价格反常跳涨主要是受降雨、低温影响。今秋降雨比常年明显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后,北方大范围连续降雨,且降温迅速。受大范围、长时间连续降雨影响,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出现菜田受淹现象,蔬菜采收困难,收购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份以来,鲜嫩蔬菜上市量明显下降,部分品种10月份均价大幅上涨,总体菜价也呈现跳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一位蔬菜批销商告诉记者,从9月末开始到整个国庆假期,虽然北京地区降雨总量并不是很大,但是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降雨量很大,多地菜田被淹。露地种植的蔬菜,以前是机械采收,现在由于积水只能人工采收。比如山东禹城是10月份北京市场上芹菜的主要供应地,收购车辆因田野积水到不了地头,需要人工外运。蔬菜采收、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价格随之上涨。
蔬菜是碳水化合物吗
蔬菜不属于碳水化合物,只能说蔬菜内含有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由于它所含的氢氧的比例为二比一,和水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是多羟基的醛类和多羟基酮类化合物及其缩合物和某些衍生物的总称。碳水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有机体内,是绿色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形成的产物,占植物体干重的80%左右。动物没有能力制造碳水化合物,因此人类膳食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由植物性食品提供的,如淀粉。
早在10月份时,全国多种蔬菜价格大涨,从官方数据来看,10月蔬菜均价为2.39元/斤,环比涨24.9%,同比涨26.9%,涨幅最大的为黄瓜、菠菜、油菜,分别为91%、84%、63.9%。
近日,不少人发现,蔬菜价格迎来了回落。如在北京一市场中,菠菜价格从15元跌至8元/斤,黄瓜从8元跌至6元/斤,小白菜从7.5元跌至3.28元/斤,白菜从4元跌至2.28元/斤,冬瓜从7元跌至5元/斤,油麦菜从10元跌至4.58元/斤,生菜从9.89元跌至7.29元/斤。
可见,市场上的蔬菜普跌30%,部分蔬菜更是跌幅50%以上,很多人也感慨蔬菜自由。当然,在山东临沂也是如此,如菜花从8元跌至5元/斤,丝瓜从7元跌至4.8元/斤,芸豆从8元跌至6元,菠菜从8元跌至4元/斤。
从官方数据可见,这几天菠菜、油菜、黄瓜批发行情跌了10%以上,不少人感慨终于又可以“蔬菜自由”了。
至于为何菜价下滑,首先就是官方的调控力度加大,很多批发价降低进场交易费;其次是10月中下旬开始天气变好,蔬菜上市加快,市场供应愈发充足。
不过,并非所有蔬菜价格都有所下滑,白菜、油麦菜、青菜因生长时间短,因此价格快速下滑,但有一些蔬菜行情依旧有所上扬,我们来看看。
1、大葱高涨
今年10月份之前,大葱行情一直低迷,地头价长期处于5毛/斤以下,最低时更是跌至1-2毛一斤。至于为何,还因去年大葱价高,很多人跟风种植,结果其产量大大增加。
然而,因9月份长期处在阴雨中,山东等产区大葱出现了减产现象。如章丘一葱农老张表示,今年种植了5亩大葱,但因9月份雨水多,水迟迟排不出去,很多葱死掉,产量减少50%左右。
老张称,他家的情况还算好的,不少村民家里减产2/3甚至更多。因大葱上市量少,其价格迎来上涨,地头价已经涨到4元/斤,如果稍微挑选干净点的5元/斤。不过即便如此,老张的收入也只有去年2亩地的收入。
而近期市场上的大葱价格明显走高,主因还是供应紧张,大葱又不能短期内快速生长上市,因此短期内怕是难以降价。
2、尖椒走高
近日,不少人发现辣椒价格有所高涨,如有网友表示,当地的尖椒已卖到7元一斤,小米椒也涨至12元一斤。其实今年大半年时间里,尖椒价格并不是太高。
主要是去年尖椒太贵,不少人跟风种植,结果其栽种面积大增,从3月份开始,辣椒价格就开始了下滑,到了6月份后,因产量太高,产区跌至5毛左右,部分地区更是卖不动。
尖椒喜热,在夏季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再加上栽种面积多,结果其行情低迷了很长时间,不少菜农也抱怨没赚到钱。然而,9月份开始,因持续多日的雨水,使得其产量也开始减少,如此一来其价格也迎来走高。
目前尖椒产地已涨至3元一斤,而椒农的收益也有所增加。只是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椒农并没有多赚多少钱。而如今天气变冷,尖椒生产成本加大,预计接下来零售将继续保持高位。
3、萝卜上涨
在10月的蔬菜上涨潮中,萝卜价格也涨得很猛,从1.5元一斤涨至4.5元一斤,其涨幅可谓之猛。不少人也疑惑,萝卜价格不是向“大白菜”看齐吗?为何价格涨得这么猛?
其实萝卜作为一种块茎类蔬菜,最怕有积水,一旦农田的水排不出去,时间长了很容易就会烂掉。就算不烂掉,但萝卜口感也会大大下滑,没有其特有的辣味或甜辣味,在市场上不受欢迎。
按理说,在水泡地长出来的萝卜,必然不会受欢迎,菜贩子也会压价。但如今却不然,萝卜因泡水个头大了,收购价也跟着涨了,主要是供应紧张。
菜农表示,往年萝卜产地价2-3毛一斤,前几天涨至7-8毛一斤,这两天又降至5-6毛左右。这个价格农民也十分满意。
4、生姜涨4毛
今年最没存在感的蔬菜恐怕就是生姜了,去年产地达到了3-5元/斤,姜农一亩地赚2-3万元。本以为今年行情仍十分利好,但实际并不然,从6月份开始,生姜价格就跌至4-5毛一斤。
到了9月份新姜上市,本以为价格仍会上涨,可没想价格仍处在低价区,这个行情姜农一亩地亏上3000元。
但近期生姜行情走高,如山东平度,泥姜行情为8-9毛一斤,比起10月份涨了4毛,而洗姜也涨至1.4-1.5元/斤;潍坊产区,青苗洗姜为0.7-1.1元,主流价为1.7-2元/斤。安丘产区,生姜报价为1.2-1.4元/斤。
至于生姜为何上涨,还因姜农惜售不卖,市场上量不足,带动其价格走高。再加上近期天气变冷,生姜的食用需求增加,也带动了价格上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97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