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谁
黄巢
黄巢(835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其所领导的黄巢起义在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875年,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880年,黄巢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884年,黄巢在陈州之战中大败被杀。黄巢起义极大的消耗了唐朝的国力,经此一乱,唐朝名存实亡。
黄巢家中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家境十分富足。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五岁时侍奉祖父,便可对诗。
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后继承祖业成为盐帮首领。
乾符元年(874年),全国各地连年发生水旱灾,河南最为严重,麦才半收,秋季的庄稼几乎没有,冬季蔬菜太少。但自唐懿宗以来“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各州县又不上言灾情,致使“百姓流殍,无处控诉”。
于是濮阳的私盐贩子王仙芝与尚君长等聚众数千人,于长垣县揭竿而起,攻州占县,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郓州。声势大涨。王仙芝遂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号称草军。并传檄诸道,斥责唐朝吏治腐败、赋役繁重、赏罚不平等罪恶。有票帅尚君长、柴存、毕师铎、曹师雄、柳彦璋、刘汉宏、李重霸、蔡温球、楚彦威、王重隐等十余人,大肆劫掠。之前有谣言说:“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等到王仙芝造反,当时天下都很害怕。
投身草军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王仙芝等攻陷濮州(今范县)、曹州,并击败了镇压的官军。黄巢生性喜欢动乱,就与子侄黄存、黄揆、黄邺及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响应王仙芝,草军声势日益浩大。四方苦于苛征暴敛的百姓,及散居民间的庞勋旧部,争先投奔义军,“数月之间,众至数万”。攻郓州,袭沂州。
到十一月,农民起义军攻掠十余个州,至于淮南,多的有一千多人,少的几百人,左金吾卫上将军齐克让为泰宁军节度使,率军讨伐王仙芝。王仙芝害怕了,率军转战陈、许、襄、邓,不分老幼,全部裹挟而走,号称有三十万兵马。唐廷见王仙芝起义声势浩大,立即诏令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五节度使进击草军,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特赐禁军3000,甲骑500,并命河南诸藩镇所遣各军均由宋威指挥。王仙芝与黄巢采取了避实就虚的流动战术,率军进围沂州。
转战中原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宋威同王仙芝义军战于沂州城下。大败之。宋威上奏王仙芝已死,就遣散了诸道兵马。王仙芝、黄巢利用有利时机,经短暂休整,于八月进河南,迅速攻占阳翟(今禹县)、郏城(今郏县)等八县之地。朝廷用王铎代替宋威担任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以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镇守洛阳。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2000北上汝州(今汝州市)、邓州(今邓州市),扼守要道,凤翔节度使令狐绚和邠宁节度使李侃选步兵1000、骑兵500进驻陕州(今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企图阻止王仙芝西进,并进而聚歼义军。
王仙芝遂率领义军猛攻汝州城,全歼官军,占领汝州,杀死唐将董汉勋、刑部侍郎刘承雍、生擒刺史王镣。东都大震,百官出奔。唐僖宗下诏赦免王仙芝罪,收买王仙芝。王仙芝乘胜北上攻占阳武(今原阳),在围攻郑州时,与昭义军节度监军雷殷符战于中牟(今鹤壁西),战败后义军蚁聚在邓、汝之间。
关东各州县,大多畏惧草贼,都坚守城池,因此草贼纵兵四略,王仙芝率一部义军南下,十月攻打唐州(今唐河)、邓州;十一月继续南进,一举攻占郢州(今湖北京山)、复州(今湖北沔阳);十二月攻随州(今湖北随县)。所过之处大肆烧杀抢掠,路上几乎没有活人。另一支义军东进淮南,进入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潢川),又攻打隋州,抓获了刺史,以安州为据点,分奇兵包围舒州,攻打庐、寿、光等州。转向东南挺进安州(今湖北安陆)、黄州(今湖北黄冈)。逼近扬州,声震淮南。半年时间里,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广大地区流动作战,打得官军顾此失彼,迅速发展到30万人。
宋威老迈昏庸,不能打仗,就私下与曾元裕商量道:“当初庞勋被灭,康承训就获罪。我们如果成功剿灭草贼,能免祸吗?不如留下草贼,让天子担忧,这样我们也会成为功臣。”因此,等贼兵一走,宋威就立即撤军。皇帝也知道了这件事,就以忠武军节度使崔安潜为行营都统,以前任鸿胪卿李琢代替宋威,以右威卫上将军张自勉代替曾元裕。
王黄分裂
草贼出入蕲州、黄州,蕲州刺史裴渥不能抵抗,答应为王仙芝上表求官。双方相约罢兵。王仙芝与黄巢等就与渥一同赴宴。不久,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王仙芝思想有了动摇,欲放弃斗争,接受唐的官职。
黄巢恨朝廷没有赏赐自己,就斥责王仙芝说:“曾共同立下誓言,横扫天下,现在只有从官员到左军,让这五千多人回到哪里去呢!”这时群情激愤,责骂不已,怒不可遏的黄巢出拳击打王仙芝。因遭到黄巢的责骂,义军强烈反对,王仙芝才勉强拒绝降唐。并劫掠州中兵丁,裴渥、使者都逃跑了。冲突之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尚君长入陈、蔡;黄巢向北进发,北掠齐、鲁,与王仙芝分道扬镳。这严重削弱了义军实力。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治今山东郓城),杀天平军节度使薛崇。三月,又攻陷沂州,人数达到数万人,黄巢虽连下二州,但仍是孤军作战,势单力薄。这时王仙芝部将尚让屯兵嵖岈山(今遂平西),黄巢便与尚让会合,共保嵖岈山。
当时票帅柳彦璋又攻打江州,抓住了刺史陶祥。黄巢与王仙芝再次合兵,不久,即进攻宋州。正好招讨副使张自勉领兵赶到,斩杀了二千名草贼。
王仙芝于是率原班人马南下,度过汉水,攻打荆南。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入城坚守,贼兵纵火焚烧城墙,杨知温坚守不出,朝廷下诏让高骈代替他。骈用一万五千名蜀兵自己带粮,希望三十日可以赶到,但城池已经失守了,杨知温逃走了,草贼不能守城。于是下诏让左武卫将军刘秉仁做江州刺史,勒兵乘船进入贼兵的营栅,贼兵十分惊骇,争相投降,柳彦璋被斩杀。
黄巢率本部人马在蕲、黄一带迂回作战,攻打和州,却没有攻克。由于作战失利,不得不北返中原,连下匡城(封丘东北)、濮州。仙芝包围了洪州,并攻了下来,就让徐唐莒来驻守。又攻占了朗州、岳州,并包围了潭州,但被湖南观察使崔瑾击退了。就转战浙西,骚扰宣州、润州,没有能成功,就率本部人马留在江西,让别部回河南。
帝诏让崔安潜回忠武去,重新起用宋威、曾元裕,做招讨使,让杨复光监军。复光派人招降草贼。王仙芝派遣蔡温球、楚彦威、尚君长来谈判,向宋威要求做节度使。宋威假装答应他。上书说“与君长战,禽之”。最后斩君长等于狗脊岭。仙芝大怒,攻打洪州。宋威亲自率兵去救,在黄梅打败了王仙芝,斩首五万多人,还擒杀了王仙芝,传首京师。
自立为王
王仙芝死后,余众一部分南下,活动于江浙一带;另一部分则由尚让率领北上,与黄巢会师于亳州。众将推黄巢为黄王,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馀万劫掠淮南。
王、黄起兵
黄巢,山东曹州冤句(今菏泽西南)人,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1],进士不第,曾组织盐帮专行走私,与朝廷缉查私盐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王仙芝、尚让等在长垣(今河南长垣东北)起兵。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与子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
乾符三年(876年)七月,天平节度使宋威在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城下大破王仙芝军,王仙芝率残部逃走。宋威遂向朝廷报告,谎称王仙芝已死。王仙芝却转攻山东、河南等地,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八县;进逼汝州(治今河南临汝)。
乾符三年(876年)九月,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汝州刺史王镣,直指东都洛阳,十一月,「放兵四略,残郢、复二州,所过焚剽,生人几尽」。宋威紧追王仙芝,不作姿态,他与曾元裕说:「昔庞勋灭,康承训即得罪。吾属虽成功,其免祸乎?不如留贼,不幸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
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王仙芝对他十分优待。王镣为王仙芝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坚决反对,大骂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随后以杖击伤仙芝头部,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招安不成,蕲州刺史裴偓逃奔鄂州,不久两军分裂,三千余人从仙芝,仙芝乃大掠蕲州,黄巢引兵二千北上。
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今山东郓城),杀节度使薛崇。三月,又破沂州。仙芝一度攻破鄂州(今湖北武昌),七月,王、黄又再度合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方),意图切断运河交通,不久分兵。
仙芝转攻郢州(今湖北钟祥),唐朝招讨副都监杨复光再次诱降,仙芝遣尚君长、楚彦威等人洽降,中途为唐招讨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贪功,谎报战胜,尚君长等人移送长安被杀,仙芝大怒,降敌之事再次未遂。朝廷以宋威「杀尚君长非是」,镇压「无功」,解除其兵权,擢升曾元裕为招讨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任荆南节度使。
乾符五年初,仙芝军破荆南(今湖北江陵)罗城,由于沙陀兵援军到达,焚掠江陵而去,转至申州,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县)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河淮河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转战江南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黄巢军进攻汴(今河南开封)、宋(治今河南商丘)二州,为东南面行营招讨使张自勉所阻,转攻卫南(今河南滑县东北)、叶(河南叶县)、阳翟(河南禹县)等地,朝廷征调义成兵三千人守卫东都附近的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武牢等地,河南一时势壮。黄巢遂率军渡江南下,与旧部王重隐相呼应,攻下饶、信等州。同年十二月,进入福州(今属福建),转入广东。
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克广州,俘唐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又分兵西取桂州(广西桂林),控制岭南,自称「义军都统」,并发布檄文,斥责朝廷「宦竖柄朝,垢蠹纪纲,指诸臣与中人赂遗交构状,铨贡失才」。
广州是唐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和重要的财赋供应地之一,黄巢军在广州大肆滥杀无辜,据阿布·赛义德·哈桑在其《中国印度记闻录》记载, *** 、波斯等 *** 商人和犹太商人被杀者有二十余万。?
北伐
由于岭表气候湿热,黄巢军多患瘴疫死者,诸将「劝请北归,以图大利」,农民军士气低落,黄巢乃决意北还。是年自桂州编木筏,沿湘江而下,进逼江陵,北向襄阳。
唐知黄巢将北上,遣宰相王铎为南面行营招讨都统,屯兵江陵,又任命李系为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统兵十万屯驻潭州(今湖南长沙),「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此时黄巢军连下永州(今湖南零陵)和衡州(今湖南衡阳),抵潭州城下,李系惊恐,紧闭城门。黄巢挥兵力战,一日而下潭州,唐军十万人血染湘江。尚让乘胜追击,以五十万军进逼江陵,王铎奔襄阳(今属湖北襄樊),黄巢兵不血刃占据江陵。
黄巢军北趋襄阳,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和淄州刺史曹全晸合兵,大破黄巢于荆门(今湖北荆门),俘斩十分之七八,黄巢与尚让收余众渡江东走,这时刘巨容以「朝廷无信」停止攻势[3],曹全晸正要渡长江时,朝廷命泰宁都将段彦谟代曹全晸为招讨使,全晸攻势亦止,段彦谟杀宋浩及其二子。诏任命段彦谟为朗州刺史。黄巢转掠江西,饶(治今江西波阳)、信、池(治今安徽贵池)、宣等十五州。
广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骈派骁将张璘渡江南下,阻击黄巢,黄巢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乘胜进军,五月,黄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饶)。春夏之际,岭南大疫,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三四」,张璘穷追不舍,黄巢佯降,又贿张璘大量黄金,恳求他手下留情,高骈上奏朝廷,声称黄巢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宰相卢携以朝廷名义,遣散了诸道唐兵。
黄巢得知唐诸道兵已北渡淮河,立即与高骈绝交,五月又北上,乘胜攻占了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张璘于信州战死,六月,相继攻克池州(治今安徽贵池)、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婺州(治今浙江金华)和宣州等地,七月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强渡长江天堑,进围天长、六合兵势甚盛。
广明元年(880年)八月,黄巢军在泗州击败曹全晟,渡过淮河,淮北相继告急。高骈慑于其威势,坐守扬州(今江苏扬州),保存实力。各州县望风而降,十月,黄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阳),入颖州(治今河南阜阳)、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今江苏徐州)、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十一月,黄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东都洛阳,留守刘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后从洛阳挥兵西进,仅激战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初四攻下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后抵灞上(今陕西西安灞河一带)。
初五(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四川成都,田令孜恐僖宗见责,独咎卢携,贬携为太子宾客。卢携仰药自鸩。
称帝
中和元年(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至灞上迎接黄巢大军进城,「巢乘黄金舆,卫者皆绣袍、华帻」,「整众而行,不剽财货」,群众达百万军,入城后,军纪严明,闾里晏然,晓谕市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向贫民散发财物,百姓列席欢迎。
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原朝官员,四品以下留用,余者罢之,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为侍中,孟楷、盖洪为尚书左、右仆射,皮日休为翰林学士。
不久,其部属「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唐宗室留长安者几无遗类,唐室官员惶惶不可终日,《秦妇吟》言:「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又没收富家财产,号称「淘物」,宫室皆赤脚而行。
次年,唐军曾一度反攻长安,贼军暂时撤出,驻军灞上,唐军入城后烧杀掳掠,不得民心,黄巢贼军当夜反攻,将唐军驱逐出城[4]。
这一次黄巢恨城民协助官军,于是纵兵屠杀,血流成河,谓之「洗城」。黄巢未派大军追击唐僖宗,让唐庭有喘息机会,黄巢军队所过之地,只顾着吃粮,极少建设,百姓皆净、赤地千里。
败亡
中和二年(882年),四川的唐僖宗反攻,九月,贼军将领朱温在同州(今陕西大荔)与王重荣交战中,投降唐军,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赐名全忠。沙陀族李克用又率援军助唐,率兵一万余人南下,贼军大将赵璋战死,华州、兰田相继失守。
黄巢于中和三年四月撤出长安,逃入商山,沿途抛弃黄金珠宝,唐军争宝竟不急追。后以齐将孟楷为先锋,攻逼蔡州(今河南汝南),唐军守将秦宗权战败投降,六月围攻陈州(今河南淮阳),遭遇刺史赵犨顽强抵抗,大小数百战,始终未能攻拔其城。先锋将孟楷挺进河南途中,于项城中俘阵亡。
黄巢闻知孟楷被杀,大怒,部队屯于溵水,「掘堑五重,百道攻之」,誓为孟楷报仇。为了应付全军粮食,黄巢以人肉为粮糗,数百巨锤,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无论男女老幼,悉数纳入巨舂,称之为「捣磨寨」。[5]黄巢围陈州几三百日,啖食数十万人。唐军在陈州附近的西华(今天河南境内)大败黄思邺,贼军退军故阳里(今淮阳北部)。陈州之围遂解。黄巢引兵向汴州行进,尚让以五千精锐直逼大梁(今河南开封)。
中和四年(884年)春天,李克用率兵五万,自河中南渡,连败贼军于太康、汴河、王满渡。黄巢只好转战山东,三月,朱温大败黄巢于王满渡(今河南中牟北),黄巢的手下李谠、葛从周、杨能、霍存、张归霸、张归厚、张归弁等投降朱温。
黄巢残部向东北逃亡,又遇李克用于封丘(今河南封丘),时遭大雨,黄巢集散兵近千人奔兖州,「克用军昼夜驰,粮尽不能得巢,乃还。 」六月十五日,武宁节度使时溥派李师悦率兵万人,与降将尚让紧追其后。是年六月十七日(7月13日),黄巢在泰山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为部下林言所杀(一说自杀,也有黄巢最后出家的说法)。清代学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黄巢死于泰山……九顶山南有大冢,俗称黄巢墓。」
尾声
黄巢残暴毒虐,观念狭隘,嗜好滥杀无辜,攻克长安之后不思进取,未消灭分镇关中的唐朝禁军,又缺乏经济政策,最后被唐军击败。
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唐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唐末黄巢之乱结束。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另有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问「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13]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
临刑前,执法人员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独居首的女子不哭亦不醉,从容就死。黄巢乱后,唐朝又勉强维持了二十三年的国祚。黄巢领导的叛乱祸延十余省,直接切断唐室江南运河的经济命脉,沉重地打击了李唐王朝的统治。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宣武节度使朱温篡唐,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
800万人并不一定是正确数目,搞不好可能是史书刻意夸大,毕竟黄巢被当成乱臣贼子不是吗?况且也不是800万人都是被杀的
别忘了史书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10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