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处理立志修身成才之间的关系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都非常需要素质高,德才兼备的人才,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同时,大学生在走向成才的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大局意识不够,法制观念不强,道德风尚不高,办事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只注重对书本的知识的学习,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以及家庭教育的程度不同,受宠爱比较多,受到的挫折少、受到的困难少。大学生应把握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要想成才,一定要学会做人和做事,胸怀要宽阔,要善于沟通,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应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期望和要求:一、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要有爱国主义精神和以改革及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三、要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她鼓励大家要不断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种种挫折和困难,文明修身、立志成才,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争做一名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
当代的大学生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和学生群体的思想、学习、生活现状而提出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范和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带动、影响周围同学,在学生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自律与自我教育的整体氛围与风气,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和发扬我院优良的院风、班风和学风,从而进一步推进我院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自觉成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学校历来重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一个人应具备的道德素养中,核心的东西是道德品质。只有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接受到他人的尊重,使人生变的崇高,使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与此同时,大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人,对于发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项根本的内容,就是要培养“荣荣耻耻”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既需要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也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首先要自己做到自省自律、知耻改过。中国传统道德修养理论中,对于自省、改过、慎独等都非常重视,要求人们“日三省吾身”、“过则勿惮改”、“君子慎其独”,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荣辱观的培养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养成:自律、自省的意识和知耻改过的观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明确辨别是非荣辱,自觉加强自我约束,使优良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主动的人生追求。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道德的原则,要求和规范学生个人身上的体现和凝结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新一代大学生身上的继承和弘扬。它是大学生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时应该表现出来的品德。大学生要做到第一、孝敬父母、勤劳节俭。第二、尊重师长、团结和睦。第三、立志勤学、谦虚礼让。第四、律己宽人、诚实守信。第五、勇于献身、公正无私。高尚道德人格能够恰当地协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的关系。我们当代的大学生要时刻记住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代表着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我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成为一个真正对大家有用的人才。作为走在时代最前列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重任,应该把握当前形势,认清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责任,自觉树立奉献“三农”的职业理想和信念,不断弘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立志奋发成才,为祖国和人民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是学校的主人,是国家的未来,在文明修身行动中,我们责无旁贷要听从学校号召,统一行动,加强基础文明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人格、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创建文明大学校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投身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中来,从基础文明、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理想信念等不同的层面入 手,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倡道德之风,践道德之行,为建设和谐 美好社会和完美人生努力奋斗!
“大学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跑线!同学们要做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雄心大志、修养身心,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文明修身 立志成才这一理念不仅提高了大家的自我发展和成才意识,带给大家深深思考的同时,也督促每个人准确定位,以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合格的有用人才。
为有力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水平,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议定在暑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证本期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和任务是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大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热情和能力,使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切实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和思考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坚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基本原则
1、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启发自觉、自我教育的原则。
3、社会实践与为人民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4、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成才之路相结合的原则。
三、社会实践教学的形式
根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需要和学院的有关部署,本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采取个人分散考察与小组集体考察两种形式进行。
四、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
本期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主要围绕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的进行调查,切实结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的实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明确服装产品与服务特有的文化魅力,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全面认识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的能力。
五、注意事项与要求
1、选题要切合自身能力和社会实际,有条件、有能力完成。
2、考察态度要认真,注重实践效果,保证实践报告质量。
3、利用好必要的社会关系,为自己完成任务创造条件。
4、切实做到安全第一,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和实践地点。
六、成绩考核
学生社会实践成绩考核主要以学生提交的社会考察、社会调查报告,参观访问的心得体会(书面形式)、社会服务的效果(总结报告、社会评价等)为依据,以提交报告的质量为标准。基本要求:
1、个人分散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本科生假期返校后递交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考察报告;专科生递交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考察报告。
2、小组集体实践考察考核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察,上交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小组考察报告。
3、成绩评定
考试课:百分制
4、报告要求:报告内容观点正确,文献资料丰富可靠,逻辑清晰,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对考察问题进行剖析,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和现实意义。
5、考察材料存档
思政部对上交的考察材料在成绩评定后,分类整理存档,特别优秀的作品装订成册。
七、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考察课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真实、准确地反映其社会实践考察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要求学生认真填写《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对以小组形式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前,以小组为单位向指导老师上交集体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的主题、时间、地点、组织者、参加者、可行措施、有利条件等),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可进行集体活动。
2、实践报告上交时一并上交集体合作的有力证明(集体实践活动的标志性照片、车票、门票等),证明实践报告是集体合作成果。
八、指导教师职责与工作
1、思政部在职全体教师参加,由担任“概论”课老师负责学生动员与活动布置。
2、每个老师负责所任课教学班学生的社会实践考察指导。指导老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选题、活动过程和报告撰写给予必要的组织和指导。要认真组织,严格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活动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实践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指导教师对所负责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并给出分数。并从其负责指导和批改的实践报告中按2%的比例推荐、参与优秀实践报告评奖。
九、参考选题(可自行选题):
1、到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到新农村生产基地参观,并进行“三农”问题调查。
3、某地城镇居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4、某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济等)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5、某地(乡、县、市)服装行业发展状况的调查
6、校园文化培育与大学生的参与情况的调查
7、平安校园与大学生日常规范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8、大学生寝室活动状况的调查。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学农”活动。
10、我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跟踪调查。
11、我院开展平安校园建设的调查。
12、我院大学生入党动机与党课培训情况的调查。
13、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状况调查。
14、某地(乡、县、市)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的调查。
15、某地(乡、县、市)改革开放以来服装流行款式变化的调查。
16、某地(乡、县、市)服饰文化的发展变化状况的调查。
17、某地(区、乡、镇、村等)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状况调查。
18、某地(乡或镇、村)农民劳务输出状况调查。
19、某社区居民闲暇时间支配状况调查。
20、某地区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江西服装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
20xx年6月18日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56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