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举措有
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举措有加大政策扶持,培育专业人才。
2021年7月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健全县、乡、村寄递服务体系,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更多的政策扶持,农村寄递物流才能发挥市场作用,打造更多有效的利益调节杠杆。
在农村地区寄递物流发展环节相对薄弱,人才匮乏,应通过因地制宜开设各类农村寄递物流培训班,举办农村寄递物流交流发展研讨会,到发达农村寄递物流地区交流学习等形式促进农村寄递物流人才的培养。引进专业寄递物流人才,打造专业化的团队,为农村寄递物流注入新鲜活力。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导致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大力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等网络的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资源。
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农村人口基数大,居住分散,寄递需求数量不高,并且有淡旺季之分。
寄递服务面临投递点多、投递面广、投递线路长、运输成本和投递成本增高等问题,负担相对较重,业务量与业务支出尚不相称,收支不成比例,利润低,导致寄递服务下乡受阻。在营运中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是快件接件数量少,每日接件量0—20件,经营成本增加。二是不实行派送,居住分散,只能利用短信发送领取信息,上门自提。
农村电商的物流配送存在什么问题
包装、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各项物流功能的实现,都取决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和新鲜性,不易储存和运输,这就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物流资源集聚基地,运输组织的固有场所较少,物流资源难以整合,不利于成本节约和效率提高,导致物流服务效率低下,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农村物流市场的发展,我国农村物流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除邮政企业、农业供销合作社等大型国有企业外,个体、集体、私营、股份制、外资等农业物流企业也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物流市场的主体与我国农村物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还存在着组织网络不完善、规模较小、市场覆盖面窄等一些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认可度不够,且参与企业积极性不高,行业整体素质较低,远远落后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建立起具有数据交换、信息发布、智能配送、库存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无法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农村物流运作水平的能力较低。
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标准化是改善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于消费者来说,享受标准化的物流服务是消费者权益的体现。近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农村物流服务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性,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物流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还相当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农村物流服务标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物流发展。
农产品物流期间的时间,是否能保证到消费者收到产品的时候,产品依然完好。随着农村电商规模交易的不断扩大,无论是电器、化肥、种子等生活生产物资在线购买产生的下行物流,还是粮食瓜果、农产品、畜产品等农副产品在线销售产生的上行物流,农村物流配送市场需求增大,同时存在也很多问题。
农村电商物流最主要的问题是道路、车辆、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物流技术落后。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地区的物流跟不上进度,而且信息方面也比价闭塞。物流网络不健全,仓储基础设施差、交通落后、收费昂贵,而且农村电商物流技术非常落后,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冷链物流系统,很难做到运输中对食品保鲜,对于需要冷藏保鲜的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因素。
农村电商物流发展主要是要加快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现代化物流技术水平。对于农村冷鲜链物流系统进行改进,分化专业化。应该在农村多数开设物流点。应对农村农企、农民生产居住地分散等问题。建立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物流信息化,现代化。再者农村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对于发展电商物流,除了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需要构建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从揽件、入库、分拣、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物流信息管理,做到信息实时发布,物流全程跟踪,严防出现货物丢失或是送达货损货差的现象。
推进农村物流发展,对于农村手工艺品、农副产品的推广有重大意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助农扶农。物流和产品能够协调完善,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大众消费者手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6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