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早市上的奇怪水果,很多都叫不上名字,那它们的味道怎么样?
去过印度尼西亚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当地的食物都是十分奇怪,?印尼菜大量使用椰浆、胡椒、丁香、豆蔻、咖喱等各种香料调味,餐桌上还常备辣椒酱,口味浓重。而且当地的主食主要是大米,但和我们所熟知的大米的吃法不一样,我们都是把大米放在电饭锅里蒸熟了吃的,在印度尼西亚不一样,当地人都是把大米放在椰子壳里面蒸熟了来吃的。
除了主食,调料之外的,当地的水果也与我们了解到的不大一样。每天早上,在印度尼西亚的早市上,都会放着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水果,这些水果大多数我们都没见过,所以说是叫不上来名字的。我曾经就见过一种形状极其怪异的水果,它的皮跟我们见到了苹果呀,梨呀啥的都不大一样,外表就像蛇皮一样。问了一下当地的居民才知道,这种水果名字就是蛇皮果。
除了他们的形状独特,叫法怪异之外,其味道也真的是一言难尽啊!就比方说上文提到的蛇皮果哇,当时还说,在国内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好不容易出一次国,怎能不来品尝一下一些有特色的东西呢?当时还怕吃不惯,就少买了几个蛇皮果,说来也就是尝尝鲜罢了,放到嘴里一尝,非常的涩,赶紧就吐了出来,后面剩下的没几个也没吃完。
印尼的水果还是十分的有特色的,若果好奇的话,不妨亲自去品尝一下。
今年的各类水果价格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引来了市场的一片惊呼,部分消费者更是感叹“吃不起水果了”。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今年的柑橘价格会不会顺势而为,像其他水果那样扭转去年价格低迷的趋势呢?
一、笔者与题主的想法相似,那就是形势依然是比较严峻的。主要因素如下:1.种植面积大。
近几年,由于柑橘的种植效益明显,导致了很多人开始跟风入市。以广西的砂糖橘和沃柑等品种为例,近年来,仅仅是广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700多万亩。加上砂糖橘和沃柑都是丰产的品种,产量非常的大。因此,在种植面积不断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在去年终于因为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砂糖橘遭遇到了“寒冬”,价格暴跌到了1元到1.5元之间,果农损失严重。
于此相似的除了砂糖橘外,还有南方蜜桔,皇帝柑等柑橘类品种,去年都遭遇到了严重的滞销,虽然遭遇了极端天气是一个主要因素。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产能过剩其实是滞销的罪魁祸首。
因此,今年在种植面积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柑橘类的水果还是比较多的,销售形势不宜过分乐观。
2.销售渠道少。
目前的柑橘销售的渠道相对还是比较单一,主要是靠收购商上门收购为主,这样的销售渠道对于果农来说是非常被动的,一旦市场上的果多,往往被收购商压价。去年大面积滞销后,有部分大果场的果农开始意识到销售问题,开始联合起来将果拉动北京新发地、浙江等地进行自我销售。
如果销售渠道继续没有大的突破的话,今年的柑橘类水果还是比较担心的。
3.上市时间过于集中。
柑橘的上市时间过度集中是导致价格不稳定,容易出现下跌的主要因素。每一个品种的上市时间基本上都是在20天到1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不上市,面临着过熟,浮皮果增多,品质下降,重量变轻等问题,因此,柑橘类的水果上市很容易造成扎堆的问题,从而导致了价格的下滑。
二、如何应对?对于今年的柑橘价格,目前不好判断。鉴于今年的水果价格普遍上涨,部分人看好今年的柑橘类同样有好行情,但有部分人却比较理性,认为,水果的价格上涨主要是上半年各种早熟水果比较少,加上减产严重而导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市面上的各种水果越来越多了,目前价格也逐渐的往下滑,最终到了年底柑橘类水果上市的时候,价格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目前的强势,很难说。
因此,果农还是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今年柑橘的价格有一个心理预期,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仍然是主要的战略。去年的砂糖橘很多人就是在早市的时候价格不理想,不愿意出售而错过了最佳的出售时机,最后导致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6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