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旅西华人对经济绝望
2011年12月20日,liuxue86.com报道.
近几年来,西班牙的经济走势就像一条抛物线,过了辉煌的最高点,就急转直下。由于一年比一年差的经济,买入新店的人 越来越少,卖出老店的人越来越多。大部分店主都打算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赚个吃喝钱,把经济危机给挨过去,就算是雨过天晴了。可偏偏有那么一些店 主运气不好,温饱都成问题,守不住了。店开一天赔一天,怎么办?卖!还有一些店主决心奋力一搏,小店没发展,要开就开大店才过瘾,怎么办?卖!剩下的一些 店主对西班牙的形势绝望了,想回国发展,怎么办?还是卖!你卖我卖大家卖,于是眼下的滚滚卖店潮就这样形成了。
身价暴跌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对于刚上架的新店,原店主的原则是,能多卖一点是一点。过了一阵,发现门可罗雀,就像战败了的 公鸡,没了气焰。马德里市中心有家服装店,地段非常好,2009年每个月月租高达15000欧元。贵是绝对毋庸置疑的,但人家贵得自有道理。历年来这家店 从来都没有空下来的时候,哪一任店主都赚得盆满钵满。2010年夏天,经济危机的恶劣程度已经初见端倪,当时的店主王先生果断决定把店转让出去,投资其他 行业。李先生,也就是现在的店主,得知此消息欣喜若狂。迅速与王先生达成协议,价钱高得令人乍舌。李先生并没有在意,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年之内绝对可 以回本。
但世事难料,李先生运气没王先生那么好,开店一年多以来,虽说生意和其他服装店比起来的确火爆得不是一点两点,但是 基本费用太高,常常入不敷出。2011年5月,李先生支撑不住了,前去找老外房东商谈,如果不降房租,就把店关了。房东深知现在西班牙经济的状况,如果他 把店关掉,很难有人能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开销,把店再开起来。如此以来,店面空着,自己也没房租收,还不如给他便宜点。就这样,老外房东将月租降到 10000欧元。半年过去了,李先生终于下定决心,把店转让出去。可广告贴出去,鲜少有人问津,价格实在是太贵了。李先生为了尽早脱身,只能把价格一降再 降,目前的价格,用他自己的话说,“赔得裤衩都不剩了”。只是老外房东不松口,月租太高,让许多对这家店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李先生表示,如果老外房东能 把房租从10000欧元每月降到5000欧元每月,店还是很好转让的。只是房东还想着前几年15000欧元的月租价,5000欧元对他来说简直是致命的低 价。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明白,5000有人租,已经不错了。拿经济最差的时候,和经济最好的时候比,现实吗?
有价无市
餐馆是转让店面大军中的中流砥柱。针对老外顾客的中餐馆越来越难做了,以前一个套餐可以卖到9块9,现在卖到6块9 的超低价格,来吃的人也没卖的贵的时候多。造成众多老外中餐馆难以维持下去的罪魁祸首是经济危机,但餐馆经营者本身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目前西班牙以老外 为主流顾客的中餐大同小异,菜谱几乎一样,味道也没有太大的区别。餐馆经营最主要的是什么?是要有属于自己的味道。当价格战已经打不起了,要想在恶劣的经 济环境下生存,就必须要有过人之处。没有特色成了这些餐馆的硬伤。没有特色,哪来生意?没有生意,怎么转让?
在南部开餐馆的刘先生,已经放弃了转让,直接把店关掉,东西都搬走了。问及原因,刘先生称纯属无奈之举。原本餐馆生 意很好,后来刘先生跟着朋友一起投资百元店,来餐馆的时间就越来越少,慢慢就根本顾不上这边的生意了。后来他把管理权交给店长,从此生意就一天不如一天。 老板不在,店长力度又不够,食物味道不精,服务也不够周到。就这样,到2011年10月,一天只有一两桌客人。刘先生忙着百元店,无暇顾及餐馆生意,索性 决定把餐馆转让出去。价格从一开始就便宜得要命,但依然无人问津。为什么?现在转让餐馆的太多,以眼下这个经济形势,大家都捂紧口袋,能不出来消费尽量不 出来消费,新餐馆生意很难做起来。于是,刘先生的餐馆成为了真正的“有价无市”的代言人,除了关掉没有别的办法。
小店更吃香,大店无人问
目前就势论市,小店相比大店优势明显。第一,虽然产出不如大店,但投入比大店低得多。第二,即使不走运,损失也比大 店小得多。经济危机如此严重,有几个店主愿意拿自己辛苦赚来的身家进行大投资来放手一搏?中国人受中庸思想影响,在这个时候宁愿选择一个更稳妥的方法。即 使要买店,也买个规模小,自己可以绝对操控的,以防赔了媳妇又折兵,得不偿失。
开糖果店的孙女士决定要买一家水果店给儿子开。本来商量好要买一家餐馆,但考虑到现在的经济,餐馆投资大,生意也不好做。大家没钱出去吃饭,但总要在家做饭吃吧?这么一想,还是水果店保险,投资小,比较符合眼下的消费趋势,不至于赔得太离谱。
记者走访了一些大店主。根据反馈的信息来看,同样是登广告,效果却明显不如小店的广告那么吸引人。甚至有的大型店铺 转让信息登出来,一个礼拜就一两个电话,更糟糕的是问过之后便没了下文。相反,蔬菜水果店,食品店等小型店铺,一天就有一两个咨询电话,前看看店的人也不 在少数。
死了都要卖,卖了好回乡
在卖店一族里,还有许多店主自成一派,就是“回国派”。连续几年西班牙经济不仅没有丝毫起色,反而每况愈下,病入膏 肓。这类店主看不到经济复苏的希望,见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决定回国闯一闯。本来出国就是为了赚钱,现在钱赚不到,理所当然要回去。吴女士急于将自己的 百元店尽快脱手,只要价钱不特别离谱就行了。原本预计3个月就可以卖掉,一家人早早地连回国的机票都买好了。可5个月过去了,店还是没转让出去。吴女士和 丈夫计划和朋友合股在国内开一个外贸加工厂,现在资金都投进去了,可谓万事俱备,只差卖店返乡。转让费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但由于所在区份有3家百元店,买 家觉得竞争太激烈,生意不好做,所以一直没有人要买。丈夫上个月带着孩子先回了国,而吴女士留守在西班牙。如果国内生意走势好的话,这家店能卖就卖,卖不 出去就不要了。总而言之一句话,坚决不留。
自古至今,各行各业,从来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如今世界大范围经济环境不佳,固然是忧愁的人多,欢乐的人少。卖店也 是一样。如果非卖不可,请大家调整好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价格也要适当放松,毕竟今非昔比,现在的西班牙已经不是当年的西班牙。如果可以做最后的努 力,调整一下经营模式,能维持下去最好,因为卖店不是经济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案。无论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道理都是一样的。要想赚钱,除了四肢发达,还需要 头脑灵活。人云亦云的人,永远无法站到金字塔的顶端。
《旅西华人对经济绝望 形成滚滚“卖店回国潮” - 华人 - 欧洲新闻》本文来源:(出国留学 liuxue86.com)好奇心食堂,探味不打烊~
上海菜温和,苏州菜清甜,广州菜清淡,而成都菜则是火辣辣的爽快。
红汤肥肠粉要说成都的名小吃,就不得不提肥肠粉儿,肥肠粉的精华则是那一段一段的肥肠,有很多人会说了,嗯,肥肠不就是装那个......的吗?但真正的吃货根本毫无畏惧~吃肥肠粉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加两个节子,两个节子,就是打了节的猪小肠。喝着浓香的肉汤,嗦着爽滑的粉儿,再咬开一个节子,简直就是高级的享受啊
麻辣兔腰成都人对“ 吃兔兔 ”非常感兴趣,不但吃兔肉、吃兔头还爱吃兔腰。兔腰堪称兔子身上最细嫩的部位了。兔腰不管吃卤味儿的,还是用来涮火锅、串串都非常美味,但最受欢迎的吃法一定是蘸着千海椒蘸碟来吃了。又脆又嫩的兔腰在辣椒里滚上一圈,那滋味别提多美妙了~
红油抄手叫醒你的可能是闹钟,也可能是梦想,但叫醒四川人,只用一碗红油抄手就够了~抄手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馄饨,全国各地馄饨的吃法多样,但红油抄手一定是其中最美味的吃法之一了。内馅鲜美,配上喷香的辣油,这样复合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无辣不欢的你怎么能错过呢?
肥肠粉:去甘记肥肠粉吃。
面:去大碗面吃,素椒炸酱,干拌巴适得板。文殊院对面的张老五凉粉的甜水面,超级好吃。
钟水饺和龙抄手现在的味道没有以前好吃,尤其是佐料,太少。龙抄手分量很足,一碗吃下去基本不用吃其他的了。套餐价格高,分量少。外地人建议做一份吃货清单,针对成都 美食 分别打卡。
兔头:成都卖兔头的店很多,一环路西北桥附近,圃园路上的店都很好吃。
冒菜:西二道街的无名冒菜一定要去。离宽窄巷子也不远。
蛋烘糕: 贺记蛋烘糕最出名。但一般路边推车子的味道都可以,基本上我遇到卖蛋烘糕的都要吃,其实路边的蛋烘糕真不错。
好吃的太多,不一一列举了,欢迎到成都。
本人比较爱吃辣,一直想去成都,可惜没有资金,有点小失落。
去成都,我最想吃的就是成都的火锅,尤其是想尝试九宫格的洞儿火锅店,在地下,和好友吃着香香的火锅,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想吃成都的串串香,这些对于爱吃辣又是吃货的我,简直是诱惑。
还有想吃特色的腊肉饭,四川人都爱做腊肉,好像吃家常的腊肉饭。
以上是个人见解,还有好多吃的,但是没有太多的了解,比较热衷火锅。
去外地,很多人见到更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成都的呀?那座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更哥总是脸笑烂了,傲娇地告诉他们“来我们成都耍, 美食 美景美女大熊猫~~”是嘛,美景美女大熊猫就不说了,单说在成都的各种口味的 美食 ,就能让你从天亮吃到天黑,从春天吃到冬天,在成都都能吃遍整个大四川!
他们说,离不开,其实是在炫耀幸福嘞。最近,更哥采访了那些天天炫耀幸福的四川人,从川A吃到川Z,给大家整理了成都最正宗的四川味儿(上)!
不用开出城就能吃遍大四川,你准备好了吗?
不夸张的讲,一个绵阳人,每年吃的绵阳米粉比吃的米还多。就绵阳市区,大大小小的米粉店都有好几千家,天府三街这家也是在成都一抹多“绵阳米粉”中杀出重围。这家店招牌比较小,但丝毫不影响生意,更哥去的时候还在排长队。米粉细细的,很正宗的鲜米粉,有点小节节,很绵阳。2两米粉放在竹篓篓里冒个几十秒,再加上臊子,撒上了葱花、香菜,绵阳土著说这是在成都4年最喜欢的味道。
平时在川大附近耍过的,对这家店一定不陌生。在成都,说起盐帮(自贡)菜,这家店的口碑几乎没有店能比肩。十四年了,总店开在科华北路上的自贡好吃客,在成都的自贡人80%都是它的回头客。自贡人好吃蛙,吃辣程度也很厉害,加入大量姜丝提味,一锅红彤彤的跳水美蛙辣得很霸道。更哥壮起胆子要了中辣,回来第二天肚子里的辣味还在翻滚。店里各种菜都是自贡土著的最爱,冷吃兔儿、爆姜(很多姜)蛙、耗儿鱼……
攀枝花是一座移民城市,东南西北各地 美食 小吃皆汇于此。在饮食文化上,盐边菜系算是攀枝花的地方特色。攀枝花土著告诉更哥,这家店的老板以前在攀枝花开店,现在开到了成都,24小时卖正宗的攀枝花盐边羊肉米线。攀枝花人吃一口就知道,食材和佐料都带着攀枝花光照味儿。最近几天潮湿阴冷,喝一口鲜香没有膻味的羊肉汤,简直太满足了。
《舌尖上的中国》曾让泸州豆花,成为全国吃货的向往。而好吃的泸州荤豆花,像泸州好酒一样,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家酸菜豆花,是很多川大人的爱。看一家泸州酸菜豆花正不正宗,就问他们家有没有木姜油、木姜菜,这家算是非常地道了。豆花、豆浆随便加,天冷喝一碗热汤,几口微微烫嘴的嫩豆花吃下肚,幸福感爆棚。
按理讲,什邡在德阳 美食 里,板鸭是特别出名的。但是更哥仔细打听,没有听德阳小伙伴讲成都有特别地道的。这家肖麻辣,更哥以前去川师的时候吃过一回,味道不错。什邡土著说,这家是分店,老店就在什邡,菜品名副其实,全是鲜香麻辣味,红油加芝麻特别香。土著疯狂打call,并强烈推荐一定要点香肠。
广元蒸凉面是广元最特色的小吃之一,超出广元再无产地,可见对水和米的要求之高。说是凉面,其实是热热糯糯的,冬天吃起来完全不存在“凉”。更哥的广元同事说,成都几个比较有名的蒸凉面他都去过了,这家是经常回购的店。老板和老板娘操着一口广元口音特别亲切,光看切面的手法就很地道。这家凉面比较薄、软,很入味,自制的辣椒油特别香。
芥末春卷,因为其独特的口味,当地人给他取了个“老土”的名字,叫“冲”。“冲”里的芥末不是普通的日本芥末,是遂宁人独创的黄芥末!在遂宁,无论是冬夏都有推车车的阿姨卖“冲”,是无数土生土长遂宁人从小吃到大的。温江老字号卖的芥末春卷,很多在成都的遂宁人都吃过。薄皮包着三丝,芥末带出辣味,更哥第一回吃就惊艳了。难怪生意一直红火了20多年!
资中土著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最爱的面馆吃一碗兔儿面。去过资中的更哥也是对它爱不释口。桐梓林这家兔儿面的浇头确实不错,兔子比较大块,颜色深、入味。大概是由于面不是手工的,细的程度和口感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虽然不能像资中本地一样加蒸笼肉,不过这兔儿面已经是比较地道资中味儿了。
乐山烧烤到底多好吃呢?不瞒你说,更哥当年开通成绵乐的时候,第一时间去乐山就是为了吃烧烤。徐烧烤,在乐山也是小有名气的,是很多乐山人都喜欢的口味。五花肉惊艳得更哥连吃三串,包浆豆腐味道很赞,几乎每一串食物都和乐山店一样制作。配上乐山来的峨眉雪,简直地道得不摆了。
说起羊肉汤,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身体立马都要热两度。不说简阳人爱,整个大四川都没有不爱的。冬天一定要吃一锅羊肉汤,才算是过了冬;所以成都的简阳羊肉汤店,数不胜数。唯有三官堂这家“肖仙仙”是更哥的简阳朋友特别推荐的。羊肉汤鲜味美,一口就喝得到品质,锅里夹出来的羊肉很大片,羊杂也大坨,再蘸点蘸碟,满足!
宜宾特色除了五粮液,必须是燃面了。锦绣巷的银杏黄了,美景看完满足地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了这家店。一般连同“宜宾”两字出现的“燃面”店,都不会差,但朋友却强烈推荐这家。店面不大,人却不少,来的客人基本都是燃面、燃面、燃面……燃面分荤素两种,更哥要了二两荤燃面,臊子不算少,面的质感好,芽菜咸香,红油恰到好处。爱面食的更哥觉得这个口味应该要算成都顶尖了,疯狂打call!
更哥科普:燃面过去被叫做油条面,因为它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所以又叫燃面。
上回说到绵阳米粉,大四川只有南充米粉可以与之一战!无奈更哥寻遍大成都,还是没有找到吃起来非常巴适的南充米粉,就只有把这个时节好吃(凉粉确实有点凉啊)的南充锅盔告诉你们了。在玉林玩耍过的都知道,这是玉林著名的网红店。倒不是因为网络夸大,而是真的得南充吃货与成都吃货的心!吃过很多店的南充妹儿表示,这家锅盔非常资格。刚出锅的时候有些酥脆,吃过以后麦香回甘,夹点三丝、耳片、凉粉,裹上红油的麻辣鲜香,每一口都是对南充本味的执念啊!
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站。当更哥向达州小伙伴提及要整理达州 美食 的时候,他们说都是“土特产”:峰城玉米、渠县黄花菜、达县乌梅七星椒……最后推荐了这家集所有“达州特色”于一身的达州菜。据说,这里的食材正宗到连辣椒都是老板从达州老家带来的,各种爆炒非常达州式重口味。强烈推荐姜爆鸭,吃不到鸭子的腥味,小块鸭肉爆炒,仔姜和青花椒佐料,堪称一绝。
但凡在雅安吃过贡椒鱼,就没有戒得掉的。贡椒的麻味混合藤椒的清香,那味道曾经让更哥回成都以后一直想啊想。后来雅安的朋友带着去了这家,连蘸碟都很正宗,锅端上来飘来的味道让人直流口水!老板娘讲着一口雅安话,贡椒非常资格,是很地道的雅安口味了。除了鱼锅很鲜,红糖糍粑也很惊艳,在成都非常少见的糯软香甜;甜水面的味道也很好,更哥巴不得调料都吃完。
玉米饺团、洋芋糍粑、羌香老腊,山野菜……这些羌族特色 美食 ,在这家店一找一个准。每一道菜,都很地道。“羌寨印象”四个字是就像田园菜一样用簸箕做的,基本上是农家菜品。玉米馍馍糯香,特色羌寨老腊肉味道很巴适,还没上桌就飘香,资格呀。
这是一家成都比较出名的藏餐餐厅。虽说部分菜品改良适应本地口味,但还是很有藏式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本质。招牌烤羊排外焦里嫩、肥瘦相宜,是更哥最近吃的特别爽口惊艳的烤羊排。朋友说,店里涵盖了大多数藏族 美食 品类,味道一想就流口水。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地道的藏族风味与文化。
朋友木木是土生土长的凉山吃货,问他哪儿能吃到地道的坨坨肉、苦荞粑粑、高山香肠腊……他二话不说就带着更哥从五街来到了这里。更哥第一次吃彝族菜,看菜单就惊呆了,放眼看去全是各种肉。手撕牛肉很正宗,里面混合着杏鲍菇丝,嚼起来很香。石锅焖羊肉 、邛海醉虾、干煸土猪肉 、荞饼……口感可以打四星,木木说常客都知道这里的食材都是从凉山运过来的,所以口味地道,吃过一次就容易被征服(对,更哥就是)。
邓家菜,是广安的特色家宴,因成为邓小平家招待客人的菜谱而得名。主要菜品有八个,都是地道的川东风味。夹沙肉、扣肉等菜品,成都的家宴也曾流行过,但是现在成都市面上不太能找到如此传统的菜品了,寻觅很久在这里找到了。土碗菜在中和开了十多年,是口味很正宗的川菜,“邓家菜”里主要的菜品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块扣肉下肚,好似找回了小时候吃肉的满足感。
一提到巴中 美食 ,大四川小伙伴都会想到川北凉粉。现在的成都,八成餐饮店里都有川北凉粉的身影,但问到正宗,还是要专门找川北凉粉的店。朋友说,成都很多店里都说是老字号川北凉粉,但其实吃两口就会发现味精比较重。只有华阳这家比较正宗,但份量少,一般专门为了吃川北凉粉去的食客,都会多点一份。
西华的小伙伴们,应该对这家店一点不陌生。川工第一漂开了20多年,漂汤就在西华火了20多年。来自眉山镇江的店,把漂汤带来了成都,成为西华人心中“打牙祭”的必点菜。更哥去吃的时候也发现,这家店价格很实惠;沾碟香,汤比较鲜,酥肉还瘦,怪不得是西华人的心头爱。“第一漂”的特色是漂汤,但眉山的地道 美食 几乎都有。灌汤乌鸡、东坡甜皮鸭、东坡肘子等眉山特色,都是这里的招牌菜。
更哥这次寻遍了成都,找到了这些正宗资格的 美食 ,除了要为我们大四川疯狂打call,还想给自己鼓巴巴掌! 其实我们大四川的 美食 特别多,除了这些被大家知晓的,还有很多味道都很巴适!等下回更哥找到了,再带你们吃!
我们知道,成都为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世界六大 美食 之都之一,也是世界 旅游 组织颁发的中国最佳 旅游 目的地,可想成都的实力和魅力所在,因为成都的城市标签就是 美食 ,美景,美女。
成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差不多五百万人之巨,加上成都户籍人口一千六百万,成都总人口已经超过两千万呢,如此众多的成都人口,为成都成为新一线龙头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就是说成都的繁华程度仅次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如此众多的人口来到成都,或学习,或工作,或 旅游 ,或生活,品 美食 ,因为成都就是休闲, 旅游 , 美食 之都。
来到成都,品尝成都 美食 当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成都是中国八大菜系之首-川菜的故乡,到了成都,怎么可能,不品尝地道的成都 美食 呢。
麻辣鲜香的成都的火锅,成都的串串香,成都的麻辣烫,更是让人唾诞欲滴,欲罢不能。
如果说,来四川不吃这些菜,那就是白白来了壹周君私藏名单中,回锅肉名列第一。非肥六瘦四的坐臀肉不可,配料是五花八门,最佳拍档青蒜苗,甜椒、酸菜、盐白菜皆可。炒制时,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必不可少,肉必须炒成“灯盏窝”才算合格。
鱼香肉丝里边并没有鱼,利用泡辣椒末、姜米、蒜米、葱花、盐、醋、酱油等调辅料做出咸、甜、酸、辣、香皆具的综合味道,这是一道化普通为神奇的菜肴,青笋丝,再配上简单的几样调辅料,做出了风味独特的滋味。
夫妻肺片里没得夫妻,更没得肺。起于成都皇城坝的市井小吃,把牛头皮、牛肚、牛肉等入锅白卤至熟,切成宽大的薄片,然后加盐、红油、芹菜节等拌成的。
宫保鸡丁是川菜里传播的菜肴之一。主要原料无非是鸡丁、青笋丁、酥花生米、花椒、姜片、蒜片、盐、酱油的配料和调料,烹出香辣甜酸的独特味道。非常考厨师的基本功,下料的先后顺序,盐、糖的调配比例,炒制火候速度,一个步骤有所闪失,菜就都会功败垂成。
“年年有余”,餐桌上总少不了鱼,豆瓣鱼绝对位列前三,算是汲取了川菜的“鲜、香、麻、辣”。郫县豆瓣烧豆瓣鱼的灵魂调料,大量的姜葱蒜等辅料。普通的草鱼或鲤鱼一样烹制出美味。
“白生生的肉块,红殷殷的油辣子海椒口水长流……”红油鸡块能诱人流口水的川菜。鸡块浸在红艳艳、那是多么活色生香呀。好的红油鸡块,鸡皮要保持嫩黄的色泽,吹弹欲破的质感。红油一定要香而不燥,辣而不烈,要咸中回甜。
自从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以来,普通豆腐,再加上牛肉臊子、郫县豆瓣、干辣椒面、干花椒面等简单配料,就能达到“麻、辣、烫、香、酥、鲜、活”之特色,全是厨师一手精湛技艺。
1火锅
2麻婆豆腐
3回锅肉
4夫妻肺片
去了成都首选火锅、串串,如果去了成都没有吃火锅,等于白去了。吃火锅不要选择景区附近的火锅,这些火锅都是忽悠外地人的,味道不正宗,价格很贵。建议选择一些老居民小区附近的火锅店,装修虽然没那么豪华,但是味道很正宗,价格很亲民,一般人均消费50元左右,就可以吃到撑了。
成都饮食以麻辣为主,到成都来,必须去吃火锅。到了成都不吃火锅,就算是白来了。
火锅高中低档都有,它们价格虽然有高有低,但那口大锅里的特点都是一致的。
一口大锅面上漂满了红色的辣椒,一个挨着一个,缝隙中填满了花椒,就这样,这口油锅里冒着泡,冒着烟,摆在你眼前。
食材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的白的绿的黑的各种颜色齐全。
软的、硬的、方的、圆的一样也不少。
有猪肉,羊肉,牛肉鱼海鲜有猪肉,羊肉,牛肉鱼,海鲜只要是能吃的都能拿来烫火锅。
再给你一个油碗儿,油碗里全是油,泡着大蒜、葱花、辣椒面,还有人往里放芝麻、花生面。
大家用筷子夹起食材,摁在辣椒锅里煮,感觉煮熟了,就捞起来放在油碗里粘上油和辣椒面,硬生生的往嘴里塞。
看着这些如此迷恋辣椒的人,我由衷的很难理解。
在我看来,一个人要犯多大的错误,才会被这样的折磨。
当然了,为了那些不吃辣椒的人,他们也准备了鸳鸯锅。
就是一口锅隔两半,一半有辣椒,一半没辣椒。
看到这种锅,我倍感亲切,因为我不吃辣椒,终于也可以跟大家一起吃火锅了。
火锅也发生了一些演变,有串串香、麻辣烫,实质都是一样。
吃完麻辣的火锅,最令人难忘的不是他的麻辣,是吃完以后的感受。
现在话归主题。
为什么说到成都来不吃火锅就是白来了?
原因如下:
一个很少吃麻辣火锅的人,如果大着胆子痛吃了一顿火锅,第二天肠胃不太好的,一定会拉稀。
肠胃非常坚强的,在便便的时候也会菊花痛。
我说完了,拜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6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