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财学子三下乡:智慧小镇赋能乡村振兴
为深入探究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6月24日,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薪火“乡”传实践调研小分队在宁倩倩老师和钱力老师带领下前往安徽省禾泉小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调研访谈、党史学习、躬身实践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团队成员为智慧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力量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调研访谈,以学促知理清发展脉络。 为提高团队成员对现代农业小镇管理运行状况了解程度,探寻新型农业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结构关联度,团队与和禾泉小镇负责人吴经理取得联系并开展调研座谈会。通过吴经理对禾泉小镇运营模式的介绍与答疑,团队成员对禾泉小镇的运行状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党史学习,不忘初心助力乡村振兴。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禾泉小镇党史学习教育馆。在馆内,团队成员厘清了在我党的领导下的安徽省农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脉络。1978年至今,安徽一直走在探索中国农地经营方式变革的道路上,从首创“大包干”到率先启动了农村税费改革,从相应土地确权颁证到探索“股田”经营,从发展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到治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护粮食安全……而今安徽省的农业已然面貌一新,并在现代农业转型中为大包干精神造新血。
躬身实践,知行合一厚植“三农情怀”。 团队成员深入实践基地,全面调研了禾泉小镇现有的智慧农业设施基础与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禾泉小镇利用智慧农业进行鸡鸭等禽类的养殖和果树的种植。最为特别的是鸭稻共生,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昆虫,鸭子在田间活动将稻田水搅浑刺激水稻的生长,鸭子的粪便也可以为水稻提供营养丰富的肥料。此外,禾泉小镇还设计了特色文创产品,将当地特色文化与农产品相结合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团队成员们不畏酷暑,不惧挑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把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利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未来的发展方向
尽管我们的“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从现在到2035年,也就3个五年规划期,要抓紧行动起来。
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任务,要科学分析、深化研究,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科学提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当前,首先要把“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制定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74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