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寺最新消息
大北寺被称为中国最纯粹的寺庙和佛教圣地,因为它是真正的苦行僧呆的地方。大家在这个地方修行,达到功德圆满,感受世界上灵魂最纯净的地方。这是关于大北寺的最新消息。
佛教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但它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中国一直相信因果轮回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来源于佛教。
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佛教的具体载体是寺庙。不同的寺庙有不同的文化。中国有一个很佛教的寺庙。他们不收门票,也不允许捐款。
大北寺的建造
最佛教的寺庙叫大北寺,位于海城市毛奇镇。大北寺四面环山,水库环绕。这里的环境很美。心情浮躁的时候,可以去大北寺看看周围的风景,内心的浮躁和烦恼就会消除。
众所周知,普通的寺庙都会在门前或者大殿前摆放功德箱。功德箱里装满了香火钱,用来维持寺庙的开支。
但是大北寺和这些寺庙不一样。大北寺的庙前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准收钱。为什么大北寺如此与众不同?其实和大北寺的历史背景有关。
是海城的文物保护单位,大北寺。人们不知道大北寺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但根据留下的历史文物可以知道,道光、同治年间,人们曾多次修缮大北寺,后来因为战乱,人去楼空。
大北寺里有一位老人,至今仍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上世纪末,鞍山市宗教办将大北寺原有的石碑和木材搬到曹家堡,重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北寺。
大北寺主持妙想法师年轻时曾参军,但因为某些原因闯入佛门。他每天按照佛教的要求做生意,做各种准备。之后从山西走到盖县,山西到盖县的距离有三千多里。
后来妙想大师在一个小村子里用泥土和石棉瓦盖了一个简易的房子,闭门修行。这期间,很多认识妙香大师的人也来拜谒妙香大师,他们希望能和妙香大师一起修行。
后来,妙想大师和他的弟子应当地政府的邀请去了大北寺,妙想大师成了新建的大北寺的住持。
最穷的寺庙
为什么大北寺不要香火钱?其实这和佛教中的五戒有很大关系。大北寺的和尚恪守五戒,五戒包括不碰钱。而且在大北寺,他们不在寺前放功德箱,也不做任何商业活动。
我们经常看到所谓寺庙的旅游景点门票很高,或者你烧香的话,价格也很高。这些寺庙实际上是商业寺庙。但是在大北寺,我们看不到任何商业气息。大北寺是一座很古朴的寺庙,宗教氛围很浓。
在大北寺,只要你想烧香,诚心拜佛,就会有人引导你,告诉你该怎么做。如果你想点熏香或者蜡烛,边上有熏香和蜡烛。把它们捡起来点燃就行了。这些是免费的。你可能会好奇,既然大北寺不收香火钱和游客任何其他费用,他们是怎么生存的?
事实上,大北寺的和尚只是拒绝人们的捐款。如果有人把自己的食物捐给他们,他们会接受。但是,他们接受的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他们不会接受太大或太贵的食物。
自足
而且大北寺的僧人讲究自己丰衣足食。它们坐落在山里,僧侣们在后院开辟良田,在那里种植一些水果和蔬菜。
而大北寺的僧人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凌晨2点就开始起床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给自足。虽然他们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他们的日常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实践。
大北寺的僧人,衣食住行也是尽量简朴,只有两套僧袍。如果衣服有破损,缝上补丁。许多僧侣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大北寺的僧人在饮食上也与其他佛教僧人不同。他们一天只吃一顿饭,只在中午。佛教讲,中午太阳最充足,是三佛的食粮,所以中午吃饭。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不应该批评大北寺僧人的行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行为,钦佩他们的毅力。
清明节各地祭拜祖先的方式
决定啦!暑假就去西藏预算+攻略
1、6-8月西藏天气、温度、适合穿的衣服
6月:
①天气:6月份是西藏的雨季,旱季转雨季的过渡期,天气多变,常常会有短暂的降雨。白天的气温一般在15℃左右,晚上温度较低,有时甚至会降到0℃以下
②早中晚温度:早晚温度差异较大,早上和晚上可能需要穿上厚外套,中午的时候可以脱掉一些衣物
③适合穿的衣服鞋子:建议穿羽绒服或厚外套,搭配毛衣或长袖衬衫,外面可以加一件防风衣。鞋子可以选择保暖舒适的登山鞋或徒步鞋
7月:
①天气:7月份是西藏的夏季,天气晴朗,降水较少,平均气温在20℃左右,夜晚温度也不会太低,大约在5℃到10℃之间②早中晚温度:早晚温度差异不大,早上和晚上可能需要穿上薄外套,中午的时候可以穿上短袖衣服
③适合穿的衣服鞋子:建议穿轻便的服装,可以选择短袖衬衫、T恤、休闲裤等。鞋子可以选舒适透气的运动鞋或行走鞋
8月:
①天气:8月份是西藏的旅游旺季,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平均气温在20℃到25℃之间,晚上温度依然较低,大约在5℃到10℃之间
②早中晚温度:早晚温度差异不大,早上和晚上可能需要穿上薄外套,中午的时候可以穿上短袖衣服
③适合穿的衣服鞋子:建议穿轻便的服装,可以选择短袖衬衫、T恤、休闲裤等。鞋子可以选舒适透气的运动鞋或行走鞋
2、6-8月去西藏必备物品
6月:
①透气、保暖的衣物,如保暖衣、羽绒服、毛衣、羊毛衫等
②防晒霜、太阳镜、宽檐帽等防晒用品,防止高原强烈的紫外线
③高原反应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④舒适的鞋子,例如登山鞋、徒步鞋等
7月:
①薄羽绒服、冲锋衣、保暖衣等适合变幻天气的外套
②防晒霜、太阳镜、宽檐帽等防晒用品
③高原反应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④舒适的鞋子,例如登山鞋、徒步鞋等
⑤可折叠的雨伞或雨衣,以应对可能的降雨
8月:
①薄羽绒服、冲锋衣、保暖衣等适合变幻天气的外套
②防晒霜、太阳镜、宽檐帽等防晒用品
③高原反应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④舒适的鞋子,例如登山鞋、徒步鞋等
⑤雨具,例如雨伞、雨衣等
3、6-8月西藏推荐去VS不推荐去的景点
6-8月是西藏旅游的旺季,有许多景点都是必去之地,也有一些景点是不太适合这个季节去的,大家一定千万别去错了地方
推荐去的景点:
①纳木措
它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北岸的圣象天门更是被誉为西藏美景终结地,拱门那里非常出片。
②羊湖
羊湖一般在3月下旬就会融化,湖水在不同时刻阳光照射,会显出不同层次但极其丰富的蓝色;而且离拉萨非常近,打卡很方便。
③阿里地区
喜欢越野和摄影、并且假期充足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阿里,境内拥有最美的神山和圣湖及最绮丽的风光,喜欢挑战和经历的人一定会喜欢上那个地方。
④扎什伦布寺
它是后藏最大的寺庙,历代班禅驻锡之地,更是拍摄人文大片的不二之地。
不推荐去的景点:
①然乌湖
然乌湖最美的景色在冬天,夏天不太推荐,因为跟其他湖泊比,没有特别的亮点。
②拿日雍措
在西藏六个叫雍错的湖泊中,拿日雍错是水位下降最厉害的一个,也是六个湖泊中最不好看的一个湖。
③普莫雍措
最美的蓝冰景观只有冬季才有,夏季去的话景色和西藏其他湖泊没有独特的地方,且海拔高,很容易高反。
④卡若拉冰川
卡若拉冰川冬天去看非常震撼,但五一差不多融化了,没什么亮点,如果路过远远看一眼就好,不建议花时间专门去打卡。
4、6-8月去西藏旅游要准备多少钱
6-8月是西藏旅游旺季,住宿、门票、交通价格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路线游玩深度也会影响到价格。大家要在选路线和包车方案的时候要慎重,挑选到性价比最高适合自己的
玩3天左右:1200-1500
玩5天左右:2200-2800
玩7天左右:3000-3800
玩9天左右:4000-5500
什么条件下选择跟团?
①第一次来西藏,对西藏完全不了解,建议跟团
②不想花时间做旅行攻略,想随意来西藏玩,建议跟团
③对性价比要求高,不想花太多时间,也不想花太多钱,反正就是要钱少、路线好、体验佳,省心、省事、省钱、安全,建议跟团
④想结识来自不同地方的驴友,可以拓宽眼界和人脉,妥妥的跟团
什么条件下选择包车?
①不想随大流跟着别人规划好的团路线走,想自己定制路线,可以选择包车(带本地司机),一天费用在800-1200左右(车型不同价格不同)
②结伴旅行,4个人以上,选择包车算到每个人头上的费用可能比参团还划算,而且路线可以定制,比较自由。
5、6-8月去西藏旅游推荐经典游玩路线
如果想要深度游玩西藏,一定一定要选纯玩路线。可以从拉萨出发,依次游览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八廓街、色林错、纳木错、珠峰大本营、扎什伦布寺等景点,另外6-8月的阿里线也是非常非常推荐的,绝美!建议准备5-12天的时间
推荐线路1:阿里南线7-8日游(纯玩+带无人机航拍)
D1:拉萨一羊湖1号观景台(岗巴拉山口)一羊湖2号观景台(洋湖半山腰)一羊湖3号观景台(湖边)一满拉水库一日喀则
D2:日喀则一扎什仑布寺一拉孜一加措拉山口(珠峰北大门)一加乌拉山口一珠峰大本营(日落、星空、日出)
D3:珠峰大本营一佩枯措一希夏邦玛峰(远观)一萨嘎
D4:萨嘎一仲巴一玛旁雍措(三大圣湖之一)一纳木那尼峰一拉昂措(鬼湖)一塔尔钦
D5:塔尔钦一冈仁波齐一扎达土林一扎达
D6:扎达土林一古格王朝(一夜之间消失的文明)一塔尔钦
D7:塔尔钦一公珠措一马泉河湿地公园一仲巴一萨嘎
D8:萨嘎一浪措一桑桑大草原一索比亚神山-日喀则-318国道
推荐线路2:拉萨-羊湖-纳木错-珠峰-羌塘无人区5日深度游
D1:拉萨一羊湖1号观景台(山顶:岗巴拉山口)一羊湖2号观景台(半山腰)一羊湖3号观景台(湖边)一卡若拉冰川一满拉水库一日喀则
D2:日喀则一孔玛大草原一乔穆永青雪山(雪山之母)一58号冰川(曲登尼玛冰川:星球的美丽泪痕)一定结湿地一日玛那雪山一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一郭家乡一龙仁山(看珠峰东坡)一珠峰大本营(日落、星空、日出)
D3:珠峰大本营一加乌拉山口(世界上唯一可以观赏4座8000米级雪峰的观景平台)一嘉措拉山口(珠峰北大门)一定日一上海人民广场至西藏(318国道5000公里处石碑)―拉孜一扎什伦布寺(中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一日喀则
D4:日喀则一南木林一杰岗日神山一测东林措一色林措(西藏最大的魔鬼湖)一班戈
D5:班戈一巴木错一纳木措达布村方向1号观景点(零距离感受纳木措大气磅礴的美)一纳木措达布村方向2号观景点(悬崖之上居高临下看纳木措别样的风景)—纳木措东岸观景点一那拉根山口一念青唐古拉山一拉萨
6、入藏前和进藏后,充分应对高反的实用方法
●正确认识高反,不轻视高反,也不必畏惧高反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
1、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
2、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
3、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
●入藏前为应对高反要提前准备哪些事情和物品
1、进藏前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或者生病,如果你有感冒,建议你别着急来西藏,因为高原地区的含氧量非常的稀薄,哪怕是非常轻微的感冒都有可能变成支气管炎、肺水肿,而且康复会比较慢
2、藏前的半个月,千万不要做有氧运动,比如慢跑、骑行、跳舞、游泳,血液里含氧量高的人和肺活量大的人去高原是很容易高反的!!!
3、出发前带好这些防高反的物品:高原红景天(至少提前10天服用)、高原安(到达西藏后服用)、西洋参含片、诺迪康胶囊(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百服宁(控制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西洋参(对缓解极度疲劳很有用)、速效救心丸(不可多服)、丹参丸(治疗心血管)、葡萄糖液(一盒五支那种,出现高原反应时服用有一定的疗效)
●进藏后如何避免高反及应对高反
1、心理准备:大部分人初到高原,都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一般什么样的人会有高原反应没有规律可循,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由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2、慢动作、多喝水: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多喝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消耗体力。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3、发生严重高反:西藏一般宾馆或有一定规模的城镇都有医院或卫生院,轻微的高原反应建议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它,严重的可以看医生。出现高原反应后,应多休息,少活动,坚持进食,可服用一些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严重的高原反应,比如出现:浮肿、肺水肿、重感冒等症状,一定到医院输液、吸氧等治疗,并尽快离开高原,在拉萨比较方便,每天都有进出拉萨的航班,可乘航班离开,一般高原反应一进飞机或一到平原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且无任何后遗症
7、6-8月去西藏旅游的特别注意事项
6月:
①雨季开始:6月份是西藏的雨季,大家需要备好雨具和防潮用品,以防雨水浸湿行李和衣物
②温差大:由于西藏地势高原,气温变化很大,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差距也很大,大家需要备好保暖衣物以备晚上的低温
③洛桑节:6月份是西藏传统的洛桑节,各地会举行庙会等活动,大家可以参加体验藏族传统文化
7月:
①旅游高峰期:7月份是西藏旅游的高峰期,大家需要提前预订住宿和交通工具
②强烈紫外线:由于高原地区紫外线较强,大家需要准备防晒用品,并注意随时涂抹
③景点拥挤:由于是旅游高峰期,一些热门景点会很拥挤,建议大家提前规划好游览路线
8月:
①景点维护:8月份是西藏旅游的淡季,一些景点可能会有维护或关闭,大家需要提前咨询当地旅游局或导游
②气温适宜:8月份是西藏的温暖季节,白天气温适宜,但仍然要注意晚上的低温
③西藏处于雨季尾声:降雨量较大,需关注天气预报和道路状况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0:5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清明节在韩国不是公共假期,当然,在韩国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样以管理苛刻闻名的大公司,也不会拒绝员工为修墓而递上去的假条。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节时的东京很冷清,几乎不堵车,有点像春节时的北京城。因为许多人都会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县横滨、工作在崎玉县的堀荣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日本也有和中国的清明节相似的节日,叫盂兰盆节(简称御盆节)。日本各地习俗不同,御盆节时间也不同。东京地区大多是每年7月15日举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据他介绍,虽然不是法定节日,但是绝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时,都会考虑到回乡祭祖的因素,给大家放假。短的3天,长的有10天。
既怀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传统不敢丢
东南亚地区华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它的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南来华人都是这么凝聚起来的
山西:
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 后汉书·礼仪志上 》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多进行踏青活动。晋南地区妇女用柳条鞭打卧室墙壁,称为“摔蝎子”。打完后,再贴一张“观音杨柳符”,用以禁蝎。晋北地区禁蝎,习惯在谷雨节。家家墙上都要贴“谷雨禁蝎贴”,灶神位贴公鸡吃蝎子的画,名为“谷雨鸡”。贴与画上还配以禁蝎谚语(亦称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万民,每逢谷雨日,定拿蝎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 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这些资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3:0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0:5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清明节在韩国不是公共假期,当然,在韩国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样以管理苛刻闻名的大公司,也不会拒绝员工为修墓而递上去的假条。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节时的东京很冷清,几乎不堵车,有点像春节时的北京城。因为许多人都会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县横滨、工作在崎玉县的堀荣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日本也有和中国的清明节相似的节日,叫盂兰盆节(简称御盆节)。日本各地习俗不同,御盆节时间也不同。东京地区大多是每年7月15日举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据他介绍,虽然不是法定节日,但是绝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时,都会考虑到回乡祭祖的因素,给大家放假。短的3天,长的有10天。
既怀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传统不敢丢
东南亚地区华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它的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南来华人都是这么凝聚起来的
山西:
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 后汉书·礼仪志上 》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多进行踏青活动。晋南地区妇女用柳条鞭打卧室墙壁,称为“摔蝎子”。打完后,再贴一张“观音杨柳符”,用以禁蝎。晋北地区禁蝎,习惯在谷雨节。家家墙上都要贴“谷雨禁蝎贴”,灶神位贴公鸡吃蝎子的画,名为“谷雨鸡”。贴与画上还配以禁蝎谚语(亦称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万民,每逢谷雨日,定拿蝎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 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这些资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3:0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回答者: 街角的誓言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0:5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清明节在韩国不是公共假期,当然,在韩国为父母修墓是大事,哪怕像三星那样以管理苛刻闻名的大公司,也不会拒绝员工为修墓而递上去的假条。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御盆节时的东京很冷清,几乎不堵车,有点像春节时的北京城。因为许多人都会回到老家去祭祖。”老家在神奈川县横滨、工作在崎玉县的堀荣一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日本也有和中国的清明节相似的节日,叫盂兰盆节(简称御盆节)。日本各地习俗不同,御盆节时间也不同。东京地区大多是每年7月15日举行,也有的地方是在8月15日。据他介绍,虽然不是法定节日,但是绝大部分公司在每年制定假期时,都会考虑到回乡祭祖的因素,给大家放假。短的3天,长的有10天。
既怀念祖先也孝敬老人
新加坡:祭祖传统不敢丢
东南亚地区华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它的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可以说南来华人都是这么凝聚起来的
山西:
明节,是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
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
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
山西南部地区,人家不论贵贱贫富,上坟时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后代都在怀念祖先。北部地区上坟多是男子的事情,妇女一般不到坟莹。大同、平遥等地,是日傍晚,旧俗妇女们要在大门外放声大哭,“阖村哀声连一片,传入耳中都是悲”。
清明节上坟,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原因是寒食节习惯禁火,而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多数地方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大同等地又习惯白日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晋南的闻喜等地,上坟时要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传说是为死去的老人抓痒痒。晋中的介休等地,上坟时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以后再吃。老人们讲究可治病,其源盖出于寒食禁火的缘故。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要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多插柳条。还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一些柳条。
清明节,晋南地区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之类,称为子福。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头饰)贴在两鬓。 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全省盛行“打秋千”。时间讲究前三天、后四天。太阳出山后开始,姑娘、媳妇们都要一展风姿。太阳落山后,必须停止活动。传说清明前后,所有的鬼魂都要在夜间出来玩秋千,人是不敢与鬼争的。虽然荒唐,却也反映了对亡者的尊重,希望已故亲人能够与生者同乐的传统心理。
清明节,全省还盛行放风筝。田间街头,到处可以看到欢乐的孩童,手牵长线奔跑竞比。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
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是清明节民俗活动的最大特点。
清明节前后,还要过“三月三”。
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上巳”,亦称为“三巳”。三国魏以后,把节日固定在三月初三,一直沿袭至今。
《 后汉书·礼仪志上 》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日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后来则变成了每到三月三,人皆到水边游玩饮宴的习俗。山西旧有“三月三日天气新,汾河两岸皆丽人”的说法。
三月三日,民间多进行踏青活动。晋南地区妇女用柳条鞭打卧室墙壁,称为“摔蝎子”。打完后,再贴一张“观音杨柳符”,用以禁蝎。晋北地区禁蝎,习惯在谷雨节。家家墙上都要贴“谷雨禁蝎贴”,灶神位贴公鸡吃蝎子的画,名为“谷雨鸡”。贴与画上还配以禁蝎谚语(亦称咒):“我是天上神,下界保万民,每逢谷雨日,定拿蝎子精。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律令!”等等。
三月三日,民间也演变成祀神活动。北部地区有祀“真武神”与“西王母”两种,祀王母称作“蟠桃会”。南部地区大多为祭祀“华佗”。襄汾习俗到华佗庙焚香,每人要敬献一只雄鸡,并用针刺鸡冠淌血以祭祀,俗称“千鸡会”。
三月三日,晋东南地区妇女习惯到野外挖取野菜,加工而食,称为斩百病。晋西北地区则在谷雨节前后挑野菜吃。也用榆菜和米粉作饵,蒸面成块,称为“榆钱傀儡”。吃起来软美可口。
三月三日,晋北地区民间习惯做醋。
台湾: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一,所以清明节也因地而异,有二月初二的,也有三月初三的。台湾的清明节是从前一年冬至开始算起的第105天,台湾的漳州籍人清明节则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台湾清明节习俗和闽南差不多,台湾客家人祭祖扫墓的时间是从元宵节过后便开始,日期由每家自定,一直到清明为止。
台湾民众的扫墓习俗,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祭扫,仪式及祭祀的东西比较简单,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类和糕饼;二是修整祖墓,祭礼相当隆重,供祭的祭礼一般包括各种祭礼品十二种蔬菜及粿类、糕饼等。扫墓时一定要在坟墓的四周献置“墓纸”(用五色纸剪成长方形)每张纸压上小石头,还得放一沓在墓碑上。这个仪式俗称“挂纸”,是献给祖先的钱。如果是培墓即修整祖墓,全家人要围在坟墓四周吃红蛋,蛋壳就撒在墓地上,含有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吉祥意思。扫墓的同时,也要祭拜长期站在一旁守护墓地及祖先安灵的土地公(有一块小石碑),一方面是慰劳,更有感恩图报的意思。台湾还有一个特殊习俗,如果在这一年内家中有喜事,扫墓时要整修坟墓,还得准备一个小红灯(油灯)点在墓前,回家时再带回家,据说可招来更多的喜气和吉祥。
过去的台湾农村,每当扫完墓之后,都会有一群孩子前来讨粿类,来的人愈多,表示这一家族日后将愈发达,主人们也都乐意分送“发粿”或金钱给那些孩子们。
后因台湾墓地减少而实行骨灰塔,不少人把骨灰盒放置骨灰塔上,每到清明则到骨灰塔去祭拜,也同样起祭拜祖先的作用。由于人们观念的逐步改变,祭扫祖墓的仪式也省略了许多。
舟山:
扫墓 舟山人俗称上坟,到坟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时,出于对先人的尊重怀念之情,人们皆先剪除杂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坟,所以称之为扫墓。继而,点香烧烛,摆螺蛳、青饼、条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长率全家老小下跪磕头,新式的行鞠躬礼。祭礼毕,坟顶插竹幡,焚烧纸钱及冥钱,给围观上坟的小孩分“麻糍钱”(麻糍即青饼也,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坟后,回家还要做“清明羹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旧定海上坟时供品有一个特色,许多菜肴系凉菜与凉拌菜,还有清明特色点心——青饼、条子糕皆可冷食,由此可以看出,寒食节的习俗虽早已式微,但它的精神仍保留在清明的食俗上,历久不衰。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这些资料。
回答者: wjy87010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4-5 13:04
韩国:扫墓不烧纸钱
韩国人扫墓,主要是在墓前摆上酒、水果、蒸糕等,然后行礼祭拜,从来没有点火烧纸给阴间送钱的概念
日本:怀念不只在清明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除了在御盆节时请灵送灵以外,平时去寺庙悼念祖先的日本人也不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7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