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价继续暴涨,葱价暴涨的原因是什么
葱价暴涨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种植大葱的面积减少,第二、大葱受气候影响减产幅度大。
从2016年到2019年,大葱都是一块钱一斤,2020年却是基本上不低于五元一斤,各大超市更是卖到了十元一斤的高价。
一、连葱也吃不起了有许多人调侃到2020年的大葱卖到了肉价,往年都是一捆一捆的买,现在只能一根一根的买,大葱虽然不是主菜,但是在中国的家庭,每户人家都喜欢拿葱来作调料,虽然说葱不是作为主菜,但是葱的消耗量极大,基本上每一户人家都需要有葱这种配料。
二、葱价暴涨主要是市场减产葱价暴涨的原因,第一是种植大葱的面积大幅度减少,最主要种植大葱是根据上一季度的销量来计算的,2019年葱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每亩的产值也大幅度提高,所以使得大部分的农户种植大葱的产量很高,所以使得葱价非常的低,所以碍于这种情况,在2020年,大部分的农户并不会选择种植大葱,而改种植其他的农产品,这也使得2020年底大部分的葱在市场上的供给很少。
同时另一种原因在于2020年天气变化非常大,供给侧的温度差也比较大,使得每亩葱的产值大幅度下降,频繁降雨以及昼夜温差大,使得葱这种适宜在大棚养殖的农产品产量下降,这也是导致市场上葱的供给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葱价上涨最主要的原因是供不应求,每年市场上对于葱的需求量依旧保持一个非常大的缺口,而供给却根本就跟不上每一年的需求。
许多卖菜的商人都调侃道,往年买菜许多顾客买了三五十的菜,可以送一根葱给顾客,相当于有了一个回头客,拿五毛钱可以获取一个回头客,这是很划算的,但是现在一根葱也要三五块,这样就连送一根葱都不行了,但是一根葱也不愿意给,仿佛又显得有一些吝啬,这样非常不利于顾客和卖菜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
同时,葱价上涨还是在政府政策机构的管控之下,葱价一度涨到了十元一斤,而现在基本控制在五元左右,这是政府政策的调节,但是价格是有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根据新闻周刊记者到处采访发现,葱虽然是配菜,但是市场需求非常大,同样上涨的价格没有下降的趋势。
上海一商家销售280元蔬菜套餐被立案调查,疫情下哄抬物价会被如何处罚?
一是天气的影响,特别是极端天气带来的蔬菜减产。今年我国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在九、十月份,北方地区持续降温和降雨,对蔬菜生产产生了明显影响。尤其是一些蔬菜生产大省如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山西等地,都遭遇了极端天气的侵袭,菜地被淹没后需要补种,而补种是需要时间的。在补种期间蔬菜主要由大棚蔬菜来供应,但由于低温,大棚蔬菜产量也受到了影响。这导致很多绿叶类蔬菜上市的时间延后,出现了供需失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二是运输费用上涨。我国蔬菜供应的格局是产集销分,目前我国四分之三的蔬菜生产集中在蔬菜年产量2000万吨的12个省份,蔬菜供应在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影响的同时,也意味着蔬菜的运输半径很大。而今年以来,运输成本在不断上升,而且在蔬菜的运输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敏感的变量是柴油价格,因为都是大货车,要烧柴油,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年内我国对油价上调了14次,今年5月份,柴油的价格为每吨6600元,而到本月柴油价格已接近7600元,涨幅15%,这就意味着运输方面油价推升成本的压力很难消化,势必会传导到蔬菜运输上。
三是生产成本的增加。今年以来,煤炭、石油等大宗商品大幅涨价,导致农资产品如化肥、种子、棚膜、地膜、包装纸箱等,也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这导致种植成本提升三成左右,如果目前这种状况持续,种植户只能继续通过调高农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
四是各国央行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在后疫情时代,以美国为首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对货币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包括供应链的短缺等等,本身导致这些地区的食品价格在飙升的同时,也会传导到国内。
因此,近期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是季节天气因素叠加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经济形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蔬菜价格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
目前极端天气已经过去,而且很多受灾的蔬菜主产区都在努力补种蔬菜,因此,供需矛盾再过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明显缓解。
一是整体上来看,我国的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很强。我国的蔬菜产量,已经连续10连增,年蔬菜种植面积达3亿亩,目前蔬菜年产量为7亿吨,人均年蔬菜水果的消费量超过500公斤,稳居世界第一名。同时,目前在田的蔬菜规模是1亿亩,同比去年是略有增加的,所以,长期以来形成的蔬菜供应能力,包括蔬菜生产、供应的各个环节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应对蔬菜短期波动、保供的能力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二是这次涨幅较大的为叶菜类蔬菜。进入11月份后,随着南方地区广东、海南、云南等蔬菜产区的叶菜大量上市,预计在20天左右这些蔬菜价格就会有明显降幅,而北方大棚蔬菜也会陆续上市,这都会给市场供给形成有利补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三是蔬菜的替代性很强,可选择性也比较多。而这次根茎类蔬菜如土豆、洋葱等涨幅并不大,同时国家会投放耐贮存的储备蔬菜来调节蔬菜供应的结构性失衡。
四是推升蔬菜生产成本上升的因素正在缓解。随着国家对农资产品管控政策的陆续出台,比如对农药化肥相关行业的调控等,使得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现象在减少,所以总体来说推升成本上升压力将通过政策红利的释放逐步在缓解。
五是农民的种植意愿在提高。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很多菜农愿意扩大种植面积,因为这样可以短期内获利更多。
蔬菜价格会有所回落,但不意味着会回到一个很低的价格区间,除了通胀因素外,在供求衔接过程中某些品种存在短期内的结构差异,所以,受灾蔬菜品种的价格今年还会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上海一商家销售280元蔬菜套餐被立案调查,疫情下哄抬物价会被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数倍的罚款,具体处罚程度还要看商家违法情况而定,情节较轻的,被罚款非法所得钱财数额的五倍,严重的甚至要被责令停业的。
疫情期间哄抬蔬菜套餐的价格,商家已被处以罚款上海自从疫情之后,就屡屡被传出有哄抬物价的现象出现,有的蔬菜包买回家后名不副实,根本就没有既定价格之内的那些蔬菜,抽条缩水等现象频发,而工商局等相关部门也是重拳出击,在疫情期间,将哄抬物价的商家给予了处罚,因为这些商家都违反了我国的《价格法》,上海一个商家在疫情中售卖280元蔬菜包,而居民在拿到货之后才发现,根本就没有原有套餐里那么多蔬菜,所以居民将商家举报到了工商局,这种维权行为小编是非常提倡的,必须这样的买家没有良心,原本就应该被处罚。他们的违法所得理应被没收,因为疫情期间居民的经济状况原本就没有无疫情的时候好,这些黑心商家只顾捞钱,一味的哄抬物价,真的太黑心了。
面对哄抬物价,不明码标价等问题,消费者应该维护好自身权益原本居民在疫情期间买菜买水果就很难,每天都很焦虑,所以有些居民朋友的思想是,明知商家卖的贵也要买也要吃,维权意识根本就不重,其实小编认为,在疫情期间,面对发国难财的商家,我们不能一味的惯着,而是要积极维权,小编看到有新闻,上海有商超在疫情期间没有明码标价,只有买家蔬菜个数,不给写克数,这种就是没有明码标价的行为,居民完全可以去举报的。还有的商家哄抬物价,让菜价成几十倍的涨,这种行为也是违法的。
面对疫情期间果蔬菜价狂涨的行为,我们是要积极制止的,不能给这些商家一丝忍让,让他们一直发国难财,岂不是助长他们嚣张的气焰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80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