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越来越贵,有什么食物能代替水果吗?
的确,现在得水果越来越贵,但是我们身体又需要水果里面富含得维生素等营养!真是令人头疼。
我举得解决办法有两个吧,首先大家应该都第一时间想到得是用蔬菜代替,不错,蔬菜里面富含得营养一点不亚于水果,尤其是维生素C,特别是绿叶菜,油菜,小白菜之类得,里面富含有丰富得维生素,据了解到,中国营养学中得膳食指南里面,蔬菜得摄入量要远大于水果,其中有个原因是因为水果得热量远高于蔬菜,所以每天得摄入量是有限制得。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吃不起水果,很多人会买水果罐头来吃,这是一个误区,水果罐头是不可能代替水果得,首先它不新鲜,根本不知道是多久的水果制作而成,其次就是也许是挑选得烂得水果制成得,和新鲜得水果是万万不能比得,更不要说代替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水果价钱的确相比往年要高,所以我们就尽量买当季得水果,像大部分得水果初期得价格都特别贵,我们可以等到大部分得商贩都开始售卖之后再选择购买,像后期得水果已经卖得相当合适了价格,还有就是价格得高低还和地区有关啦,城里面买水果肯定是相当贵得了,像我家这里,农村得价格还是要稍微比城里得便宜一点。
还有就是虽然目前水果是挺贵得,但是合适大家吃得水果还是可以接受的,像橘子,就可以接受,还有就是蔬菜类里面黄瓜和西红柿也可以当水果吃呀,里面照样含了丰富得营养。
为什么有些超市里水果贵得吓人,果农却赚不到钱?
最近网上有一个很热议的话题,就是今年水果的价格太贵了,已经贵的吃不起了。相比去年同期,很多水果的价格贵了一倍多,消费者都吃不起了;然而很多农户却说自己也不赚钱。那么这钱都去哪了?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下面给大家说说。
水果很多人都爱吃,但是今年的水果让人爱不起来,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说自己身边的水果价格越来越贵。比如说荔枝,新上市的白糖罂荔枝,卖到59.9块钱一斤,而大家以前常吃的妃子笑荔枝,一斤也要39.9元一斤了,算下来一颗差不多要2块钱。
还有榴莲35元一斤,菠萝11元一斤,车厘子38元一斤,枇杷12元一斤,就连香蕉一斤也要6块钱了。现在超市里已经没有5块钱以下的水果了。哦,对了,西红柿3.9元一斤,勉强算水果吧。按道理说,零售价这么贵,果农应该赚不少钱,但是网上有很多果农说压根也没赚到钱,这究竟是为什么?
①天气原因。从去年秋末初冬,到今年的春天。一直都有各极端天气,比如说江南地区连续出现了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各种水果的座果率急剧降低,比如说荔枝,座果率只有去年的1-2成,加上目前是早熟期,所以导致各种荔枝水果价格高居不下。
②成本增加。随着品质的提高,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以梨来举例子,现在梨都要求套袋子,一个袋子成本5分钱,套一个袋子的人工成本大概也是5分钱,采收后去掉一个袋子也是5分钱,最后还要套上一个网兜5分钱。算下来一个梨就增加了0.2元的成本,这还不算时间投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③中间环节。水果不是说从果农就直接到食客手里,中间商还要经过层层加价。还有之前很多地方都有小摊卖水果,现在统一管理,这种沿街小摊都消失了。想买水果都要去超市,或者水果店了。这里面房租、人工的费用也要均摊到水果成本里。举个例子,我这边菜农地里的韭菜,一斤8毛钱,7公里外的超市里一斤卖2.7元。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进城市里工作,从事种植户的人越来越少。辛苦又不太赚钱,导致从业人员越来越少,产量下降,依赖进口,水果的价格也会上涨,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水果“青黄不接”的时候,水果的价格会贵,再过一个月左右,价格就会大面积回落。
今年水果价格贵的吃不起,农户却说不赚钱,这到底是为什么?以上就是详细的介绍。主要原因就是极端天气,产量降低。还有中间层层加价,果农赚不到钱,咱们买的也贵。不过别担心,再过一段时间,价格就会便宜了。
冬天可以出产的水果其实更少一些。本来物以稀为贵,到了冬天,果农种植的水果应该能够多赚一些钱,但事实情况却非常奇怪。市场上水果价格普遍上涨,但是果农却没有挣到钱,甚至还有很多水果出现滞销的情况。哪怕是自己的水果质量再好,但就是卖不出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
今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份,许多人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收入也有所下降。但是我们的生活物价水平,却并没有跟随下降,反而有愈长愈烈的趋势。猪肉的价格我们就不讲了,因为已经讲了一年多了,从开始的10多块钱已经涨到了最高接近40元,虽然现在有所回落,但是价格仍然很高。
其实水果市场同样如此,现在大家去市场上买水果,100块钱同样买不了几斤水果。只要你稍微细心一点就会发现,现在水果确实很贵。比如说现在车厘子要五六十块钱一斤,橙子要8块到10块钱一斤,就连西瓜都要两三块钱一斤。当然各地的价格可能因为运输以及产地的原因,略有不同。但是总体而言,很多消费者都敢开,价格太贵,根本消费不起。
与此同时,很多种植水果的果农此刻却哭晕在田间地头。如果要让他们看到城里面超市卖的水果价格,可能又会再哭一次。因为他们在地头的收购价,跟在超市里面买出来的零售价,差距实在太大,有的是几倍的价格,有的是十几二十倍的价格。
就拿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冬枣来说,水果收购商在地头收购的价格,每斤大概只有0.8元到0.9元左右,如果是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的话,零售价大概在4元到5元一斤。如果是通过其他的市场进行分拣运输,再进入到超市的话,市场零售价有可能达到15元到20元以上,品相特别好的等级特别高的冬枣,价格就更贵了,每天的价格都在变动。这种零售价格让很多电商或者是超市赚的盆满钵满,但是老百姓却一分钱没挣到,甚至还有可能亏本。
这就是现在水果市场两极分化的典型表现。农民辛辛苦苦种植,到最后不但自己没挣到钱,反而给别人做了嫁衣。吃亏就吃亏在自己,没有办法直接对接消费者。虽然现在农村里面也有很多通过直播或者是其他方式来做农产品水果销售电商的方式和方法,但是大部分资源人员掌握在那些专业的营销公司里。真正依靠农民自己在网络上销售的,能挣钱的其实很少。
果农年复一年种植水果,最后得到的都是辛苦钱。可能他一年下来能挣到一两万块钱,让那些通过收购他水果产品再卖出去的水果商,挣的钱是他的10倍8倍。这就是农村现在种植业的困境,真正的农民挣不到钱,中间商反而却挣high了。水果到了终端市场,消费者感叹水果越来越贵,根本买不起,其实到农村里面一看价格很便宜。甚至有一些水果根本就是滞销卖不掉。
如果在农村种植水果的过程中,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未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可能会越来越少,到时候水果价格可能越来越贵,不管是果农还是消费者,两头都捞不到好处。之所以果农种水果不挣钱,最重要的就是跟市场无法有效对接,信息不畅,行情判断不准,导致他们只能从事最基础的种植采摘工作,能不能卖出去根本不是他自己的说了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90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