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的产业特征是什么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产业园建设要聚焦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并要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生产要素集聚,国家级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明确要求要在本省乃至全国具有明显特色和强大竞争优势。产业园的主导产业不能太多,一般1-2个,并要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和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加工是纽带,但不能只有加工,生产在园外,园内必须解决加工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供应。这一点和农业产业强镇类似,二者不同的是产业园是以县级为主体组织建设的,产业园的空间范围可以跨乡镇布局,农业产业强镇则把地域范围固定在一个镇域内了,二者在国家层面空间范围不能重复,即同一个乡镇如果包含在了国家级产业园范围内,就不能再申请农业产业强镇,反之亦然。此外,聚焦主导产业这一点与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有明显区别的,后两者没有明确要求围绕主导产业推进相关建设,特色小镇更强调产城融合和三生融合,示范园主要强调产业融合模式的示范。
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园必须有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要素聚集,包括与相关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吸引科技创新型人才聚集等等。这里所说的科技要素更多的是科技的集成化应用,与农业科技园区的侧重点不一样,科技园主要围绕科技创新和试验示范为主,产业园也讲科技创新,但更重要的是要推进科技集成化,支撑产业园现代化发展。
三是突出绿色发展。园内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控两减三基本”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突出农产品的优质安全,绿色、有机、地标产品认证比重较高,已形成较多知名产品品牌或公用品牌,种养基地基本实现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园内主要农产品或加工产品实现质量可追溯。这一点在农业产业强镇等其他产业发展形式中没有过多提及。
四是注重多方参与。产业园倡导开门办园、“有边界,无围墙”,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支持吸引多元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园区内不能一企独大,必须形成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产业园建设格局,这一点有别于其他产业发展形式。
五是强调农民受益。让农民受益是产业园建设的落脚点,园区内的经营主体必须要与当地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多种形式形成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如果不能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只是经营主体受益,产业园就失去了重要的发展意义。这一点和其他产业发展形式基本一致。
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为了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其次,未来农业竞争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竞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可以培育从生产、加工到流通等一系列产业体系。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可以集中打造产业链。
第三,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层面的农业产业园区将更有利于提高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现在我国农业产园区的建设状况,相比于其他产业园区,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还比较滞后,虽然一直在全国推广,但是成效甚微。主要是因为以前农业产业园建设在国家层面提出来的较少,光靠地方的力量很难发展壮大。如果中央牵头支持,能起到带头作用,地方政府执行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
有些地方把农业主产区的名称一改就成为农业产业园区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区。不过,从目前看来,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只能是依托现有的效率较高的农业主产区,再把一些发展较好的相关产业整合进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9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