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樟树手链的功效与作用

好处:樟木木质细密,有天然的美丽纹理,质地坚韧,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是自古以来雕刻工艺的首选材料。另外,香樟木是传统的名贵木材,能够散发出特殊的浓郁的香气,经年不衰,这种香气使得香樟木家具有着独一无二的实用功能:防虫防蛀、驱霉隔潮。毛、皮、丝、麻等高档衣物以及字画书籍放入其中,不再需要气味刺鼻的樟脑丸,物品不但不生虫、不发霉,而且还能染上芳香的气味。

樟树手链的功效与作用

樟木木质坚韧,气味芳香,制成衣橱贮藏衣裳等物品,可防蛀、防霉和杀菌。但若把它长期放在卧室里,则对身体健康也不利。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哪里

栽植坑穴深度、长度及宽度都要达到50~60厘米。栽植深度以地面与香樟苗的根径处相平为宜,栽植时,护根土要与穴土紧密相连,回土不紧或不实会形成吊空。不论是阴天或晴天种植香樟树,都应及时浇透一次定根水。遇到干燥、曝晒的天气要每7天左右灌一次透水。连续3~4次即可。

1 裸根香樟树苗整剪

栽植前应对其根部进行整理,剪掉断根、枯根、烂根、短截无细根的主根,还应对树冠进行修剪,一般要剪掉全部枝叶的1/3~1/2,使树冠的蒸腾作用面积大大减少。

2 带土球香樟树苗的修剪

带土球的苗木不用进行根部修剪,只对树冠修剪即可。修剪时,可连枝带叶剪掉树冠的1/3~1/2,以大大减少叶面积的办法来降低全树的水份损耗,但应保持基本的树形,以加快成景速度,尽快达到绿化效果。

香樟短枝多,连续结果能力强,只需树势正常,年年都会大量开花。但如花量过度,负载过重,树体养分盈余时,也会显示大大年后果景象。因而,需求及时疏除多余花、果。但香樟花期短,雌花花器又小,因此消费中多不疏花,而行疏果,但香樟树体高大,疏花疏果难度都很大,因此有的位置试用化学药剂,实行疏花疏果。

特殊技术处理:移栽过程中,为了保持大香樟树干的湿度,减少从树皮蒸腾的水分,要对树干进行浸湿草绳缠绕包裹直至到主干顶部,如果分枝较大也要进行缠绕。接着,再将调制的粘土泥浆厚厚地糊满草绳缠绕着的树干。以后,可经常用喷雾器为树干喷水保湿。在大香樟掘起后,还要对断根、破根和枯根进行修剪,剪后再用粘土泥浆浸裹树根;泥浆中如果加入0.03%的奈乙酸生长素,可以促进大香樟移植后的新根的生长。 由于是在不适宜的反季节中栽植香樟树,因此,香樟树栽好后就更加要强化养护管理。平时,要注意浇水,浇水要掌握“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的原则;还要经常对地面和樟树叶面喷洒清水,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苗圃地选择

选择整齐开阔、地面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地下水位低的地带作苗圃地。一般以2~5度的缓坡地为好。平地须开深沟,以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沙壤土或壤土。在冬初未上冻前进行第一次耕翻熟化,耕翻不宜过深,以控制主根生长过强,促使侧根生长。播种前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为农家肥。

二、种子的采集和贮藏

在11月中下旬,香樟浆果呈紫黑色时,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上采集果实。采回的浆果应及时处理,以防变质。即将果实放入容器内或堆积加水堆沤,使果肉软化,用清水洗净取出种子。将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后进行精选,使种子纯度达到95%以上。

三、播种

香樟秋播、春播均可,以春播为好。秋播可随播,在秋末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前需用0.1%的新洁尔溶液浸泡种子3~4小时杀菌、消毒。并用50度的温水种催芽,保持水温,重复浸种3-4次,可使种子提前发芽10~15天。香樟可采用条播,条距为25~30厘米,条沟深2厘米左右,宽5-6厘米,每米播种沟撒种子40~50粒,每亩播种15公斤左右。

四、抚育管理 出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及时除去覆盖物,以免幼苗黄化。当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做到早间苗,分期间苗,适时定苗,按7厘米左右株距定苗。间出的健壮苗,应另行栽植,以节约种子,提高出苗率。栽植后注意遮荫、浇水养护,以保证成活。 适时移栽:一年生香樟苗高60厘米左右,根径0.8厘米左右,产苗量每亩2.5万株左右。除用作造林外,一年生香樟苗达不到城市绿化用苗标准,移植后须再培育3~6年。 遮荫:高温季节树体水分蒸发比较大,在根系没有完全恢复功能前,过多的失水将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和生长势。遮荫有利于降低树体及地表温度,减少树体水分散失,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可以在树体上方搭设60~70%左右遮光率的遮阳网遮荫。同时做好树木根际的覆盖保墒工作,可以在树木根周覆盖稻草及其它比较通气的覆盖材料,以提高土壤湿度。

浇水:连日干旱无雨时,应在早晚做好浇水工作。浇水时,不但要浇透土壤,而且树体及其包裹物(如包扎树干的草绳等)都要浇湿。但排水不良的土壤要注意控制浇水次数,以免土壤湿度过大引起烂根。

排水:这个季节台风等自然灾害较多,圃地积水时要及时排水,以免烂根。

树体支撑:因为五月份移栽的树木根系还没有恢复固土支撑能力,在大风(如台风)天气时容易被吹翻,从而影响根系恢复生长,故应及时做好树体的支撑工作。支撑材料可以是竹竿,也可以是铁丝等。但在支撑树体时,应保护好树皮,避免铁丝等伤害树皮甚至嵌入树体,影响上部树体成活。

激素浇灌:为尽快恢复树势,可在根际适当浇灌一些生长促进类激素,如ABT生根粉等,促进根系快速生长。 (1)截根促根 对于胸径在10厘米以下的树苗,只需按常规要求挖掘土球移栽,通常土球直径约为移栽树主干的5~6倍,而对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苗,则应先进行截根和促根处理。具体做法是:在主干相对的两侧,距树干直径2~2.5倍处挖土开槽,用锯子或利斧截断粗大侧根,截面必须平齐。较小的侧根可以用修枝剪剪断,再覆盖细土,使其当年于断口附近长出细根,第二年在未断根两侧重复作业,第三年的春季才可以起苗。

(2)截干缩枝 较小树苗,1~2年生的无须截枝,3~6年的树苗应截枝1/3,通常在主干下部1/3的侧枝都应剪去,上部2/3的侧枝应分层剪去,而较大的树苗则应全面截枝。通常行道树主干高度控制在3~3.5米,粗大侧枝保留0.3~0.5米。截完后,对截口用蜡封好或用塑料薄膜包好,防止水分散失。

(3)起球包扎 起苗及移栽时间最好在3月份,土球带土应为胸径的5~6倍(小苗可30~40厘米),用草绳缠绕,保证土球不散。

(4)移栽种植穴的口径应大于香樟土球的1/3,深度以土球人土,根茎部与地面相平即可。将l树栽下后,把细土填人空隙并用粗棍捣实。还差10~20厘米时,浇水使之吸透水分,再将余土填上,直至树干基部成馒头状为止。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且枝叶幢幢,浓荫遍地,是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也可用于营造风景林和防护林,下面就其病虫害的防治简单介绍一下:

一、白粉病: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苗圃要经常注意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 发生时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剂,每10天喷射一次,连续三、四次。 二、黑斑病:樟树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二、三次,即可防止蔓延。

三、樟叶蜂:一年中发生代数多,为害期长,1年生苗受害严重死导致枯死,造林后树木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时影响树木生长。

可用0.5公斤闹羊花或雷公藤粉加清水75~100公斤制成药液喷射苗木,或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

四、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树高生长,致使干形弯曲。 3月樟树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用90%敌百虫、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5天一次,连续二、三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 苗圃或小面积林地,可在冬季收集枯枝落叶烧毁,以消灭越冬蛹。 五、樟巢螟:一般为害樟树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树。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幼虫在5月底到7月中旬为害。第二代幼虫在8~9月为害,幼虫成群集结于新梢上取食叶芽,并吐丝把残叶卷成球状,包扎顶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幼虫刚开始活动尚未结成网巢时,用90%敌百虫4000~50000倍液进行喷射,即可杀死。 如果幼虫已结成网巢,最好将其栽掉烧毁。 六、樟天牛: 成虫产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铅丝刷刷产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虫。 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排泄孔注入敌敌畏等药剂,将其中幼虫杀死。 七、红蜡蚧:该虫为香樟树的次要刺吸类益虫。若虫初为淡白色,较扁平,背面部隆起,构成星状白色物质;雌成虫呈椭圆形,具暗白色蜡壳。以雌成虫和若虫群栖于香樟芽梢、枝梢及新叶上,吮吸植株汁液。香樟受害后新梢停止抽发,渐至叶落枯枝,重者香樟全株殒命。 联合香樟冬剪,剪除有虫枝条。 清除越冬代雌虫,夏季喷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 清除越冬代若虫,春季抽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 若虫期防治,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可在香樟树根四周土面喷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对香樟植株上若虫,捉住孵化盛期(6月初~7月上旬)。可喷速扑杀1500倍液或氧化乐果1500倍液,每隔1周1次,延续3~4次。 维护天敌,各种小蜂多是该虫的天敌。 八、白蚁 找雨后的晴天施药,白蚁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颈附近的土壤中筑巢活动,挖开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蚁活动,挖成一个环沟,沟宽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颗粒剂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将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将香樟树干上的白蚁做的泥壳用工具全部破坏,让树干上的白蚁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浇水,后撒药,以利于药剂有效成分在土壤中快速分散。

一、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哪里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地址在江西省樟树市四特大道266号,该校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

二、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介绍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集农林、生物、工程、信息、财经、管理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院,隶属江西省农业厅,受江西省教育厅指导。学院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1980年被确定为江西省重点中专,2000年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2004年升格为高等职业学院。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江西省农技人员定向培养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分配)。2016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与井冈山大学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

学院地处中国药都樟树市,交通便利,环境幽雅,设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802亩,建筑面积14.65万㎡,绿化用地面积23.5万㎡。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00万,图书馆藏书30万册。体育设施完善。建有校园网络系统。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现有教师309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及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4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

学院设有生物工程学院、动物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创业学院、基础部(思政部)、汽车驾驶培训学校。开设高职专业30个,面向全国12个省市招生,其中园林工程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为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畜牧兽医等5个专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宠物医疗与保健、农业生物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为学院创业试点专业。现已建成“植物组织培养”“药用植物栽培技术”“植物及植物生理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药用植物栽培技术”“土壤肥料”“市场营销”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院级精品课程28门。

学院成人教育有学历教育(本科、专科、中专)与非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前者包括远程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学校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宜春学院、 江西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成立了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习中心。非学历教育包括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汽车驾驶员培训等。设有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站与鉴定站(批准鉴定初、中、高级25个工种)、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全国电子商务师资格考试等考点。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文体素质的提高,成立了20余个学生专业技术和文化类社团、协会,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厅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文艺、体育竞赛并获得良好成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了“就业引导、职业辅导和创业指导”三位一体就业指导体系,为实现“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公平就业和安全就业”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被评为全省高校就业优秀单位。

学院坚持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实现了由单一教学办学模式向“教学—科研—培训—推广”多元办学模式的转变。建有国家级园林实训示范基地,中草药实训基地、农机维修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获省财政支持建设项目,拥有79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内教学基地,53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国家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江西省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基地、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近几年来,先后承担了江西省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和江西省高级农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项目。

在78年的办学历程中, 学院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情系“三农”、服务“三农”,为促进我省农业科技进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大批学子已成为农村科技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各行各业业务骨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干部。据不完全统计,获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者达20余人。先后被农业部授予“加强实践性教学,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先进单位”,获“全国农业职业院校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成果奖”,荣膺“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殊荣,多次获“江西省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专科院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技术改进奖、国家专利、江西省人民政府成果奖和省高校科技成果奖。2015年当选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中国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和中国现代农业装备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单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1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