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高菜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究其原因,是个别品种农产品滞销关乎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等因素,暂时生产过剩。仅过了半年时间,同一种菜品价格竟有如此大的变化。

高菜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虽是区域性个例,但依然值得人思考。就事论事,当前的“菜比肉贵”,原因之一是生猪价格周期性下跌遭遇蔬菜供应短暂性不畅。一方面,不良天气对菜价的影响有短暂的滞后性。

由于前期连续阴雨,很多主产地发生涝灾,导致产量缩减,采摘不便、运输成本增高,终端价格普涨。另一方面,今年1月份开始,猪肉价格连续回落。

10月份第2周集贸市场猪肉均价为每斤10.5元,比1月份下降60.8%,很多地方甚至不到8元。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

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

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

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

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

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

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近期生活必需品出现“2涨2降”,钱包“紧”了还是“松”了?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春节之后大家对蔬菜的需求减少,所以蔬菜价格回落。

一、今年蔬菜生长良好,供给充足

今年开春之后天气就非常好,长期的晴天导致蔬菜长势良好,很多果农的蔬菜全都是大丰收。

在这样的情况下,蔬菜的供给就变多了。蔬菜一多,就导致很多蔬菜商贩收不下所有的蔬菜,但是如果菜农手上的蔬菜没有及时卖出去,一旦放上一两天,蔬菜就会变得不新鲜,也就更卖不出去了。

所以很多菜农就会考虑降价把蔬菜卖出去,菜农都选择了降价,蔬菜的价格自然也就变低了。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蔬菜保鲜技术,但是这些保鲜技术本身就是需要成本来维持的,菜农没有足够的成本和人手去给蔬菜进行保鲜,所以就只能尽快把蔬菜卖出去。

二、节后对蔬菜需求减少,市场缩小

春节过节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家乡,这就导致了农村蔬菜市场剧增,而那时候有一部分的菜农也休假了,这就导致了市场变大,供给变少,所以价格就变贵了。

而春节之后大部分人又回到了城市,这就导致了农村的蔬菜市场缩小,需求变少,而菜农也开始上班了,供给就变多了,所以蔬菜也就变贵了。

三、蔬菜之后的价格走势是什么?

根据专家分析,蔬菜之后的价格极有可能维持平稳,不会再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市场始终是这么大,不会再发生变化,这就说明了市场的需求量是平稳的。

而今年的天气虽然好,但是菜农生产菜其实也是要一定成本的,现在菜价已经跌到了成本线以上,如果再跌下去菜农们就赔本了,所以菜价应该是不会再跌的,基本会维持在现在这个价格位置。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随着五一节后,生活工作恢复常态,市场也渐渐恢复常态。

相比之前三四月份,一些生活必需品价格也出现了回落,但还有一些因为上游原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却面临涨价的风险。

我们收藏一下,最近有哪些必需品降价了,又有哪些涨价了呢?

1、蔬菜价格降了

其实在五一假期的时候,蔬菜价格就出现了回落。

近期,菜价进一步下滑。

从数据上来看,截至上周,全国蔬菜批发市场平均价格为4.10元/公斤,比上周下降7.0%。

降幅较大的比如菜花,降至4.14元/公斤,环比下降了13.8%;青椒降至5.51元/公斤,环比下降了13.6%,大白菜降至2.12元/公斤,环比下降了11.9%。

菜价走低一方面是进入5月份以后,蔬菜生长加速,供应增加,再加上疫情备货量增加,也使得蔬菜供应增加,总体价格就走低了。

不过我们也发现,虽然菜价走低,但是相比去年同期的价格仍然要高出不少。

比如,菜花虽然降了不少,但去年同期时价格为3.12元/公斤,与今年相比,当前的价格同比去年仍然高出了32.6%;而大白菜在去年这个时候价格为1.54元/公斤,也比现在的2.12元/公斤低不少。

所以总体菜价与去年相比的话仍然偏高,这主要是因为今年油价等大涨,使得运输成本明显增加,再加上人工等成本都有所增加,所以总体价格比去年均有所上升。

2、部分水果开始降价

当前正处于一个水果交替上市的时候,柑橘、草莓等水果陆续退市后,西瓜、荔枝等迎来上市,刚上市时价格自然不便宜,但是最近也开始陆续下跌了。

比如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荔枝,刚上市时卖到几十元一斤,但是随着上市渐渐增多,荔枝价格开始下跌。

产地价格从十几元降到了几元一斤,零售价也跟着有所下滑,预计随着集中上市期的到来,后期价格还会有回落空间。

再比如西瓜,最近也开始降价。

之前西瓜要卖到5-6元/斤,现在基本在3-4元/斤,马上快到了西瓜批量成熟的季节了,到时候价格还会继续下降。

时令水果往往就是这样,刚上市时由于量少所以价高,但是随着批量上市以后,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

3、猪肉价格涨了

在降价的同时,有些商品也出现了涨价。

比如,曾经比菜还便宜的猪肉,近期价格就有所上涨了。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近期随着生猪价格的大涨,使得猪市情绪全面走高,再加上疫情使部分地区交通受影响,造成区域性供给不平衡;

二是受疫情囤货影响,猪肉等消费增多,使得消费增长。

当前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均出现了回升,普遍涨至13-16元/斤。

不过后期猪肉价格再上涨的动力并不太足,一方面是消费增长相对有限,另一方面今年猪肉产量仍在高位。

4、卫生纸又要涨?

在能源、粮食、大宗商品等频频涨价的时候,近日纸业也发出了预警。

全球最大的纸浆生产商苏萨诺纸业和纸浆公司前不久就曾发出警告,称全球纸浆库存正在大幅下降,随时可能会出现供应中断,而一旦这种情况继续持续,很可能将导致纸巾以及卫生纸等必需品的价格将出现上涨

纸张价格上涨主要是2方面原因:

一是纸浆供应持续紧张。

俄乌冲突爆发后,使得俄罗斯的木材贸易被中断,而俄罗斯是重要的木材供应商,这使得纸浆供应出现紧张。

据悉,去年全球纸浆年均库存为41天,而目前的库存已低于这一水平。

二是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以及运费、油价的上涨,也增加了纸浆价格成本,使得纸浆价格不断上涨。

其实纸张涨价并不是刚发生的,在今年3月底时,国内各大纸业就曾纷纷发布了调价函,对文化用纸以及生活用纸都进行了调价,调价幅度在300-500元/吨不等。

我国对进口纸浆依赖度相对较高,木浆的依赖度就高达60%以上。

纸浆价格不断走高,也使国内纸业生产成本增加。

不过,目前国内用纸方面还未反应到终端市场,因此还未出现调价现象。

不过如果纸浆成本一直持续上涨,有可能会进一步向下游传导。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2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