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怎么样?
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是1997-05-15在江苏省宿迁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泗洪县双沟镇中大街173号。
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21300704036335A,企业法人韩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纸制品制造;经营本企业和本企业成员企业自产产品业务;经营本企业和成员企业生产、科研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表、零配件业务;经营本企业的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灶具销售(限分支机构经营);建材销售;房屋租赁;无机肥、复合肥、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零售;初级农产品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企业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江苏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798454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77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苏双沟集团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阿坝三天两夜旅游景点介绍 阿坝三日游
一、矿区概况
大柳塔煤矿是神华集团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一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地处陕西省神木县境内大柳塔镇南端的乌兰木伦河畔,所辖大柳塔、活鸡兔两个矿井,拥有井田面积189.80km2,煤炭地质储量23.18亿t,可采储量15.27亿t。井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赋存稳定,具有埋藏浅、易开采的优势。煤炭品种为中高发热量的不黏煤和长焰煤,主采煤层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好的特点,是良好的动力、气化、化工和民用煤。
1.地理位置
大柳塔矿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大柳塔镇与中鸡镇部分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5'00″~110°20'00″,北纬39°15'00″~39°27'00″,面积约376km2。区内交通便利,有西安—包头铁路,包头—神木铁路、神木—黄骅港铁路。神木—东胜公路贯穿矿区南北,府谷—新街公路经过矿区南部,矿区内各乡镇间均有公路相通(图4-1)。
2.地形地貌及水系
井田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之北侧和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地势北高南低,中间高而东西低。最高点在井田北部的陈家坡附近,海拔1334.1m;最低点在井田西南角乌兰木伦河谷,海拔1057.5m。相对最大高差276.6m,一般海拔1120~1280m之间。区内大部属风沙堆积地貌,沙丘、沙垄和沙坪交错分布,植被稀少。东西两部沟壑纵横,切割强烈,沟谷两侧基岩裸露。属河流侵蚀地貌。区内河流有:西界的乌兰木伦河、东界的牛川。井田中部柠条梁为分水岭,母河沟、王渠沟、双沟等河流均向西流入乌兰木伦河;七概沟、活朱太沟、三不拉沟则向东流入牛川。
3.气象
本区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干旱寒冷,夏季干燥炎热,昼夜温差悬殊。年平均气温8.5°C,年极端气温38.9~28.1℃。年平均降雨量441.2mm,雨季多集中在7,8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2111.2mm。秋末、冬春盛行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2.2m/s。
4.地震
井田地处稳定的鄂尔多斯向斜上,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基本地震烈度为Ⅵ度。
图4-1 矿区地理位置图(据西安地质调查中心,2006)
5.经济
本矿区地处陕西省榆林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市交界处,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但本地区地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得天独厚,适应建设特大型的现代化煤炭生产基地。井田内多为沙丘覆盖,当地农民居住稀散,耕地少且为沙土耕地,在各沟内有河滩淤积耕地,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荞麦等杂粮为主。畜牧业主要是喂养猪、羊等牲畜。工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有煤炭、电力、化工等。
二、煤炭开发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
自1985年大柳塔煤矿始建至今,现有大柳塔、活鸡兔两个年产原煤均超1000万t的矿井。大规模的矿业开发引起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地面沉降、露天边坡失稳及煤矸石的存放和污染等对地质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也日趋严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年初部署了“陕西大柳塔煤矿区地质环境问题调查”项目,经过两年研究,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研究人员调查得出,截至2005年底,调查区煤矿井下开采形成了采空区,煤矿地面塌陷、地裂缝都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良影响,并对地面建筑物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当地群众的人居生活和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危害。调查还发现,采煤塌陷区77.3%的村民水井干涸或水位下降,73.3%的泉水干涸或流量显著下降。
另外,大矿周边分布有十余家地方和个体煤矿,年产原煤约500万t(徐友宁等,2007)。高强度、大规模的机械化采煤引发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恶化。结合本项目野外调查结果,本区由于采煤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地面塌陷与地裂缝;②土壤环境恶化;③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破坏。
1.地面塌陷与地裂缝
地面塌陷与地裂缝是煤矿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地质环境问题。随着煤炭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地下采空区急剧扩大,采煤塌陷已成为矿区危害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环境地质灾害。
神东公司矿井均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综采工作面长200~240m,采高4m,每向前推进1m,就会形成800~960m3的采空区,加之所采煤层埋深仅为50~150m,开采后地表会立即发生下沉、地表形成裂缝等。截止2005年7月,大柳塔矿区累计形成采空区面积42.69km2(其中,大柳塔矿井采空区面积已达27.087km2),地面塌陷影响面积48.23~54.64km2(徐友宁等,2008)。
采煤塌陷是由于矿层采出后,采空区在上覆岩土层重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弯曲,冒落而形成塌陷。地下煤层采出后,采空区围岩体内原有的应力状态失去平衡,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集中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时,顶板岩层开始断裂、冒落,形成冒落带。冒落带上部岩层也随后发生弯曲、断裂,随着采空区的逐渐增大,地表开始坍塌、破坏(图4-2)。
图4-2 塌陷剖面示意图
大柳塔矿区主要分布的塌陷类型为基岩上覆薄土层塌陷类型以及基岩上覆厚风积沙层塌陷类型。前者为上覆第四系砂土或黄土,但土层都很薄,一般为0.2m左右。地表植被较少,塌陷表现明显,如出现塌陷洞、地裂缝等(图4-3)。在废弃的房屋壁上也发现有裂缝存在。后者第四系覆盖砂层很厚,塌陷表现为地裂缝、塌陷坑、塌陷阶地等,塌陷初期表现为菱形网格状地裂缝,稳定后,地裂缝易被风积沙所填埋(图4-4)。
采煤过程造成的地表塌陷与地裂缝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土壤、水体、植被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因素,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土壤环境恶化
(1)土壤结构破坏
煤炭开发造成的地面塌陷使地表产生很多地裂缝、塌陷坑、塌陷洞等,破坏了土壤结构。地表土壤在经历了最初的破坏、重组,以及随后的再度沉压、密实,使土壤的粒度组成、孔隙度、容重、含水量等均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图4-3 基岩上覆薄土层塌陷区塌陷洞
图4-4 基岩上覆厚风积沙层塌陷区地裂缝
本项目在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建立了两个土壤剖面,一个在非塌陷区,记为 S1; 另一个在塌陷区,记为 S2。土壤剖面图见图 4-5,分层描述如下:
非塌陷区剖面 S1:
细砂层 ( 0 ~160 cm) : 含细粒细砂,夹极少量砾石;
粗砂层 ( 160 ~175 cm) : 含砾粗砂,夹较多砾石;
细砂层 ( 175 ~ 275 cm) : 其中 175 ~ 250 cm为粉质亚砂土 ( 细粒土) ,泥质含量较多; 250 ~265 cm 为 粉 土 质 粉砂,黑色,泥 质 含 量 较 多;265 ~ 275 cm 为含细粒细砂;
中砂层 ( 275 ~ 320 cm) : 其中 275 ~ 285 cm为**条带状粉土质中砂; 285 ~ 295 cm 为含细粒中砂; 295 ~320 cm 为粉土质中砂。
图 4-5 土壤剖面图
塌陷区剖面 S2:
细砂层 ( 0 ~70 cm) : 其中 0 ~60 cm 为含细粒细砂; 60 ~70 cm 为粉土质粉砂,夹少量砾石;
中砂层 ( 70 ~100 cm) : 为粉土质中砂,含少量粘粒;
粗砂层 ( 100 ~ 310 cm) : 其中 100 ~ 130 cm 为粗砂; 130 ~ 230 cm 为含细粒粗砂;230 ~ 310 cm 为砾砂;
砾石层 ( 310 ~330 cm) : 为细砾石,含少量粉土;
中砂层 ( 330 ~400 cm) : 为中砂,夹少量砾石。
土壤的颗粒组成状况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有很大影响。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土壤粒组含量在研究深度范围内总体的差异情况如表 4-1 中所示。
从表中可以发现,塌陷区土壤层粒度较粗,砾粒组含量较多,而细粒组含量较少。
表 4-1 塌陷区和非塌陷区各土壤粒组总体含量 ( %)
另外,我们对矿区塌陷区、非塌陷区以及裂缝区表层 0 ~60 cm 的土壤容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裂缝区土壤容重较大,不利于植被正常生长,随着塌陷时间的增长,土壤容重大小趋近于正常土壤容重水平 ( 表 4-2) 。
表 4-2 表层土壤容重统计值
( 2) 土壤侵蚀加剧
采煤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使地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植被等自然景观受到破坏,加剧了土壤侵蚀作用,加速了土壤的干旱和沙化,造成地表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使矿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研究表明,地表坡度的变化是引起土壤侵蚀与退化的主要因素。地下开采引起地表塌陷形成塌陷盆地、塌陷阶地等新的微地貌 ( 图 4-6) ,从而改变了原有的地表坡度,由此将引起原有的地表径流发生改变,坡度越大径流量越大,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也越严重。另外,由于地表裂缝的产生,地表与地下水向深部渗漏,使潜水位下降,导致土壤湿度减小,使本来干燥的土地更加干燥。由于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与土壤湿度的减小,使土壤退化、沙化现象日益加重,严重影响地表植被景观。
图 4-6 大柳塔双沟塌陷阶地
( 3) 土壤水分减少
包气带土壤水在西北干旱半干旱降雨稀少的地区显得尤为重要。矿区采煤塌陷后,包气带岩土结构被破坏,使包气带水分的分布和运移机制发生相应的改变。采煤产生的地裂缝使得降水入渗的补给水源更易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从而减少了对包气带土壤水的补给,且地裂缝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层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因此土壤水的蒸发量也相应增加。补给减少而蒸发量增加,必然导致包气带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另外,采煤塌陷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作用使包气带岩土层的土壤颗粒粗化,导致其持水能力的下降,也是包气带土壤含水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次研究采集了大柳塔矿区内塌陷区和非塌陷区 0 ~60 cm的土样进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测试分析,结果证实了采煤塌陷作用尤其是地裂缝对矿区土壤的持水能力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 图 4-7、4-8) 。
图 4-7 塌陷区与非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垂向变化特征
图 4-8 裂缝壁与非裂缝壁土壤含水量垂向变化特征
( 4) 地表植被破坏
采煤对地表植被的影响,是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土壤和水分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煤炭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与地裂缝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以及地表水和土壤水的破坏,必然对地表植被产生严重影响。
由于地面塌陷作用破坏了地面原有形态和包气带岩土层固有结构,地表塌陷坑、塌陷洞、地裂缝等发育,土壤颗粒粗化,容重改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塌陷区内植被覆盖率小,植物种属少,许多在非塌陷区分布的沙生植物 ( 如柠条、沙柳等)在塌陷区不能生存,而且,塌陷区的原生植物 ( 如沙蒿等) 部分枯死,农田全部废弃。
另外,水作为植被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要素,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地表植被的生存环境。当土壤水分低于凋萎点时,植物将无法萌发和成活。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作用导致土壤持水性减弱,含水率降低,不利于地表植被的生长。研究结果显示,塌陷区土壤含水量在 0 ~60 cm 的深度层内均小于非塌陷区,由此造成了两者地表景观上的显著差异 ( 图4-9、4-10) 。从图中可以看到,塌陷区尤其地裂缝发育的初塌区,塌陷还未稳定,土壤结构仍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在此过程中土壤被拉伸或压缩变形,易导致植物根系被扯断、植物枯死,从而表现出塌陷条件下的典型景观特征 ( 宋亚新,2007) 。
3. 煤炭开发造成地表水与地下水系统的破坏
煤炭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露天矿床的开采大面积剥离矿体上覆岩层,其上的含水层被破坏,改变了地下水的储水条件和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造成矿区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使影响范围以内的一些大泉断流或消失,一些取水建筑物的供水能力降低。有研究表明,活鸡兔露天矿先期露天矿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最大影响范围为 2. 029 km2。
井硐矿的煤层采空区将引起顶板岩层的变形、破裂,直至岩体的冒落和塌陷,当这些冒落、冒裂带的裂隙与上覆含水层连通时,将改变地下水径流条件,使地下水沿着这些裂隙通道涌入矿井,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甚至疏干。另外,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往往是在大规模开采之前就要先排去巷道上部的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流失,以致其影响范围内的植被因缺水而干枯死亡,土地无法耕种。
图 4-9 塌陷区地表植被状况
图 4-10 非塌陷区地表植被状况
首先,地表塌陷与地裂缝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改变了地面大气降水的径流和汇水条件,使部分地表水通过塌陷裂缝渗入地下,使地表水系流量减小,甚至干涸; 其次,地表由于地裂缝的存在,使土壤水的蒸散面积增大,包气带土壤的持水能力下降; 最后,大的地裂缝将沟通煤层上覆各含水层,使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井泉干涸。
( 1) 煤炭开采造成地表水减少
煤炭开采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地表沟泉的影响。大规模的采煤活动产生的地裂缝、塌陷洞、塌陷盆地等使地表径流条件发生变化。原有沟水、泉水易于沿地裂缝、塌陷洞等渗漏到地下,导致采煤塌陷区范围内的沟泉干涸。最典型的是神府-东胜大柳塔矿区塌陷区范围内的双沟水源地,1996 年发生初塌,据 1996 年 9 月观测资料,双沟水流量为 0. 079 m3/ s; 到 2005 年笔者去大柳塔双沟水源地调查的时候,双沟塌陷区范围扩大,沟中水已完全干涸,沟壁两侧树木也大部分枯死 ( 图 4-11) 。而与乌兰木伦河流域仅一梁 ( 柠条梁) 之隔的 牛川流域,目前尚属于未开采区域。其所属一级支流七概沟和二级支流大、小水头沟均有水。小水头沟宽约20 m,沟深约8 m,两侧长有树木和茂盛的芦苇。沟脑处有一侵蚀下降泉,侵蚀切割至潜水位以下,流量约 3 m3/ h。沟两侧也可见地下水从第四系或侏罗系地层接触面流出,与泉水汇合成溪。该沟为季节性河流,每年 8 ~10 月有水。小水头沟北为大水头沟,与小水头沟同是七概沟的支流,是常年性河流,四季有水。大、小水头沟水均流入七概沟,再汇入 牛川。七概沟河流量约0. 04 m3/ s,两岸长有茂盛蒲草 ( 图 4-12) 。
另一方面是对地表河流的影响。矿区内河流的补给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降雨入渗补给; 二是沟泉侧向补给; 三是地下水上渗补给。由于采煤形成许多地裂缝使得降雨补给来源大部分渗漏到地下,使地表径流明显减少,对河流的补给也相应减少; 另外,地表沟泉干涸使得河流的侧向补给来源明显减少; 有的地裂缝贯通上下含水层,造成潜水向深层渗漏,潜水位大幅下降,也导致地下水对地表河流补给的减少 ( 赵红梅,2006) 。
( 2) 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是影响矿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地下水位的深浅对沙地植物群落组成、地貌景观及治理的难易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不断发生冒落,形成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从而使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径流、排泄条件发生变化。第四系松散层潜水由水平径流、排泄为主转化为以垂向渗漏为主,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 张发旺等,2006) 。
图 4-11 双沟水流植被状况
图 4-12 七概沟水流植被状况
·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在大柳塔地区,潜水主要靠降雨入渗补给。由于采煤塌陷造成的地裂缝的存在,当降雨强度很大,地面出现积水并产生径流时,径流经过塌陷裂缝时都会被截流,从而缩短了降雨入渗补给时间,减少蒸发,加大入渗量。
另一方面,大柳塔矿区自煤矿开采以来,由于采煤活动 ( 矿坑疏干排水以及采煤塌陷) 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从而形成了厚度可达 40 m 左右的深厚包气带。这种深厚包气带对上部接收到的水分具有明显的滞后分配作用,当包气带厚度很大时,这种滞后分配作用的时间尺度甚至可以达到年,其结果是降水通过深厚包气带对潜水实现均匀补给。因此,采煤塌陷使降雨入渗补给量增加,并且通过深厚包气带实现对潜水的均匀补给,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为正效应。
·煤炭开采对地下储水空间及地下水运动的影响采煤塌陷作用往往会破坏潜水含水层,使其与地下采空区连通,成为新的、统一的含水层,称之为 “含水层再造” ( 张发旺等,2006) 。由于含水层与采空区相连通,明显加大了地下水的储水空间,形成一个 “含水层再造”后的地下水库。
在天然条件下,煤、水资源共存于地质体中,并且各有其自身的赋存条件和变化规律。由于煤矿排水以及塌陷渗漏打破了地下水原有的自然平衡状态,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使地下水向矿坑汇流,在其影响半径内,地下水流速加快,水位下降,贮存量减少,局部由承压转为无压,使地下水运动受到明显影响。因此,采煤塌陷将加大地下储水空间,并改变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排泄的影响如前所述,采煤塌陷造成地下含水层再造,使原本相对独立的含水层变成统一含水体,引起潜水位降低,导致地下水流场、水头压力发生变化,形成以矿井为排泄点的新的地下水排泄方式,进而使原有的地下水排泄点干枯或泉流量减少。
如大柳塔井田 201 工作面,该工作面上部为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属母河沟泉域,沙层厚度20 ~50 m,含水层厚度0 ~30 m,富水性中等至强。采矿前,地下水以母河沟泉为排泄点,而开采后,由母河沟排泄变成了矿井排水 ( 通过疏放排水钻孔和导水裂隙带进入矿井) 排泄; 活鸡兔矿试生产时间不长,其顶部也出现了地面裂隙和塌陷,引起了含水层水位下降,其中王家壕一带地下水位也由开矿前埋深 1 m 左右,降至 6 m 左右; 布袋壕一带煤矿开采前,地下水位埋深仅 1 ~2 m,低洼地带常年积水形成海子,近年来随着煤矿的开采地下水位已下降至4 m 以下,多数海子已经干枯。矿区内民井水位也有明显下降趋势 ( 李连娟,2005) 。
·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大柳塔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主要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中的潜水,其次是烧变岩中的基岩裂隙水,二者为统一的含水系统,具有统一的水位和良好的水力联系,第四系松散含水层中的潜水,是其下伏烧变岩裂隙潜水的补给来源。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量的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
1) 采煤塌陷造成含水层结构破坏,使原来水平径流为主的潜水,沿导水裂隙垂直渗漏,转化为矿坑水; 在采矿疏干水过程中又被排出到地表,在总量上影响地下水资源。
2) 采煤塌陷形成塌陷坑、自上而下的贯通裂隙,使当地本就稀缺的地表水、地下水进入矿坑而被污染,使地下水质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地下水的可用资源量。
在大柳塔矿区,煤炭开采一方面使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中地下水与细沙大量涌入矿坑,造成井下突水溃沙事故; 另一方面矿坑排水需大量排放地下水,既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又破坏了矿区的水环境。
三、地质环境问题对煤炭开发的反作用
煤炭开发破坏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恶化的生态地质环境反过来又给煤炭开发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
首先,地面塌陷破坏农田、损毁房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要由煤矿来承担,增加了煤炭生产成本,也加剧了煤矿与当地居民的矛盾,甚至可能成为阻碍煤矿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如大柳塔煤矿开采造成前柳塔村除村子及附近农田以外的大面积塌陷,使双沟沟泉干涸,地下水位下降至40 m 以下,当地居民饮用水要依靠神东公司从镇上引来的自来水。2006 年,项目组通过访问前柳塔村民了解到,大柳塔煤矿要把原本保留煤柱的前柳塔村及附近大片农田也都纳入下期开采规划中,正与村民协商补偿问题。村民没了土地,要求的补偿较高,而矿上又不肯答应,于是双方协商陷入僵局,问题迟迟不能解决,煤炭开采的下一步工作也将无法顺利实施。
其次,煤炭开发破坏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使该地区本来就十分缺乏的水资源变得更加稀缺,使煤矿生产用水和工人、居民生活用水面临无水可用的境地,形成了煤炭开发过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据报道,陕北神木县中鸡镇李家畔村,由于地面塌陷,地下水遭到破坏,塬上的井水干涸,村民吃水非常困难,人吃水必须到 1. 5 km 以外的地方去运水,每次用牛车拉一罐,得 4 元钱。羊吃水就到附近煤矿的进风口去,吃那种混着煤屑的黑乎乎的地下水。
再次,煤矿旧采空区容易发生冒顶,贯通正在开采的工作面,造成煤矿工人受伤,甚至死亡,也使开采工作陷入混乱。据 《三秦都市报》2008 年 12 月 5 日最新报道,12 月 3日15时10分,神木县大柳塔镇后柳塔煤矿井下旧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冲击波将两处标准密闭墙冲塌,从旧采空区涌出的有毒气体致运输大巷中的9名运煤车司机不同程度中毒,经全力抢救升井并立即送往当地医院救治,其中4人不幸遇难,5人正在医院救治并已脱离危险。冒顶地点距主井口约1200m处的主运大巷西侧旧采空区(1996~1997年采空,已封闭多年),事故发生时,共有19人在井下作业,除9人中毒以外,其余人员都安全升井。
最后,地表植被的破坏还使矿区风蚀严重,影响了煤矿的生产环境,也影响到煤炭的生产,如增加了成品煤的含沙量等。
阿坝有哪些好玩的旅游景点 阿坝都有哪些旅游景点
1、九寨沟——童话世界,阿坝州最具代表性的景区,没有之一,因沟内有树正寨、荷叶寨、则查洼寨等九个藏族寨子而得名,录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拥有“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蓝冰”六绝,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有“水景之王”的称号。
2、黄龙——人间瑶池,位于阿坝州松潘县境内,以罕见的岩溶地貌蜚声中外。景区内整个山谷几乎全被乳**的碳酸钙质覆盖,从高外看去,宛若一条从岷山雪峰飞腾而下的黄龙,蜿蜒于茂林翠谷之中。千层碧水形成层层叠叠的梯状湖泊、池沼,如璞玉,似牙雕。
3、若尔盖花湖——陶醉于湖光山色之间,花湖位于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交界的213国道旁,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这里简单、安静,却又妖娆,漫步于湖光山色之间,枕黄河涛声、观日落归牧、看鸥翔鹤舞,任云卷云舒。
4、和平塔——世界最高菩提塔,庄严而神圣的麦洼寺位于红原县与若尔盖公路之间的阿木柯河乡的背后,距红原县城17公里,寺院于1646年建立。寺院内伫立着全世界最高的菩提塔——和平塔,塔高127米,是红原大草原上一大壮观的白色坐标,它立于山间,在晨曦和黄昏之中,寻一份静谧,让灵魂轻轻栖息。
甘孜阿坝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甘孜阿坝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1、九寨沟,“童话世界”。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的崇山峻岭中,由树正沟、日则沟、则查洼沟三部分组成,三条山谷长径50公里,景区四周雪峰高耸,山谷中心溪泉飞泻,碧水长流。没有哪一条河的水,比得上九寨沟的五彩纯净,没有哪座山的树叶比得了九寨沟的绚丽多彩。
这里夏天莺飞燕舞,秋天红叶满山,冬天冰凝如玉,纯净的水凝聚了九寨沟的灵魂,有九寨归来不看水之说。树正沟区段为主沟,全长约14千米,共有各种海子湖泊40余个,约占九寨沟景区全部湖泊的40%,主要景点有盆景滩、芦苇海、火花海、树正瀑布、犀牛海和诺日朗瀑布等。
2、四姑娘山,徒步爱好者的天堂。位于阿坝州境内,由长坪沟、双沟桥、海子沟组成。四姑娘山常年冰雪覆盖,如同头披白纱的俊俏少女。在四座主峰中以么妹为最高,海拔6250米,她们头顶蓝天,身披冰川,腰系苍林,高雅圣洁。四姑娘山之美,不仅仅在于山的壮观雄奇,还在于它集合了湖泊、草甸、牧场、藏族风情等于高原相关的景色。
3、若尔盖热尔大草原,中国第二大草原。位于阿坝州东北部的红原县和诺尔盖县境内,由草甸和沼泽组成,红军长征时曾经过这里,这里是候鸟和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有散发着藏传佛教灵异色彩的朗木寺,驰名川、甘、陕的降扎温泉,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及原始森林等。
4、黄龙,罕见的岩溶地貌。位于阿坝州松藩县境内,与九寨沟仅一山之隔,其沟底的岩石晶莹光滑,顺着山沟曲折蜿蜒,犹如一条从雪山飞腾而下的黄龙,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
5、达古冰川,冰雪天堂。位于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三达古村境内的达古雪山上,海拔3800~5100米,既有山地冰川,又有瀑布湖泊、原始森林,成片的杜鹃林和草甸,目前生态保护非常好,很容易和生活在自己的小型野生动物碰面。被评为中国彩色冰川——冰雪天堂等。
6、牟尼沟,集九寨沟黄龙之美。位于松藩古城南30公里处,沟内扎嘎瀑布位于扎嘎沟尾的扎嘎山下,为全国目前发现落差最大的钙华瀑布,有中华第一瀑之美誉,二道海为牟尼沟景区末端,与扎嘎瀑布仅一山之隔,集黄龙与九寨沟的风情。
四川阿坝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1、九寨沟
九寨沟一年四季都很漂亮,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春季的九寨沟,冰雪初融,春暖花开,远山的白雪映衬着童话世界。夏季的九寨沟不仅风景很美,而且很凉爽,夏日避暑赏景首选之地。
2、黄龙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坐标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平境内,曾入选西南避暑景点榜第15名,景区内最大的亮点是拥有众多梦幻般的钙化池,而且池水清澈见底,美轮美奂,五彩斑斓,美到极致,极为养眼。
3、汶川特别旅游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
4、世外梨园
世外梨园景区位于大雪山支脉和邛崃山脉之间,这里有雪域高原规模最大的梨花奇景,有雪域高原规模最大的红叶其境,是全国闻名的雪梨产区。景区187平方公里,由根扎嘉绒藏寨、咯尔、神仙包、金川老街、河西几部分组成。
5、阿坝神座世外桃源景区
阿坝神座世外桃源景区是一个即有原始森林,高山牧场又有海子、河流、沼泽、野生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原生态的自然景区。神座——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没有丝毫污染,即有林业、牧业又有农业,宁静安详,特别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的原生态的"世外桃源"。
阿坝好玩的旅游景点
去阿坝县旅游哪里最好玩,阿坝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阿坝好玩的旅游景点,希望大家喜欢。
九寨沟
九寨沟在四川省南坪县城西45千米处,与甘肃省相接,因有九座藏族村居于其中而得名。九寨沟呈人字形,主沟叫树正沟,呈南北延伸,南高北低,向北开口,其上有两条支沟,东名则查哇沟,西名日则沟。沟谷总长约50千米。其自然风景点都集中在沟两侧。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 沟内串珠式的分布着108个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海子,虽深过数十米,但可直视海底。因水中植物种类和湖底沉积物不同,水色各异,涟漪多彩,晨曦或夕阳下,海中之倒影,更加明净真切,步移景异,妙趣无限。
九寨沟既是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又是世界人类自然遗产。这里保存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有着自己的特殊景观。
九寨沟景区面积62平方公里,现游览区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景,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九寨沟景观分布在成Y型的树正、日则、则查洼3条主沟内,总长50余公里。主要有树正景区,长75公里,有盆景滩、树正群海、树正瀑布、双龙海、火花海、卧龙海等景点组成;日则沟景区,有诺日朗、珍珠滩、高瀑布三大瀑布,有镜海、熊猫海、芳草海、天鹅海、剑岩、原始森林、悬泉、五花海等景点;则查洼沟景区,有长75公里的长海和五彩池等景点;扎如景区,有魔鬼岩、扎如寺等景点。
四姑娘山
位于小金县东部,距成都市200余公里。四姑娘山主峰四川仅次于贡嘎山的第二高峰,四姑娘、三姑娘、二姑娘、大姑娘海拔分别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因这里的雪峰、森林、牧场、河流、藏家组成的独特景观颇具异域风情,故而有"东方的阿尔卑斯山"之称。
四姑娘山终年积雪,冰川绵延,雪山映衬着蓝天,意境幽远;景物倒映入清清的湖泊中,宁静安详;牛羊游走在茵茵的草甸上。怡然自得;山溪奔腾于茂密的林间,欢乐自由。四姑娘山四季的景色各有不同:春天,鲜花铺满山野,雪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夏日,层林在风中翻滚着漫天的碧浪;秋季,五彩的山林装点出一位盛装的新娘;冬天,银装素裹,山水凝固,万籁无声。
双桥沟景区
是人迹最多,最美的一条沟。双桥沟全长34.8公里,面积约216.6平方公里,可观看到十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景区分三段:上段为牛棚子草坪和长河滩,内有阿妣山,古猿峰,猎人峰,膺喙岩,金鸡岭,血筑墙垣,望月峰,舍心岩,牛棚子,长河坝等景点;中段为撵鱼坝,有人参果坪,沙棘林,尖山子,九架海等景点;下段为杨柳桥,有阴阳谷,白杨林带,日月宝镜山,五色山等奇景。
长坪沟景区
沟长29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三条沟中景观最丰富的一条。沟内16公里处便是四姑娘山。景区内有喇嘛庙,古柏幽道,沙棘树林,绝壁飞瀑,原野,藏族房舍,雪山,海子,枯树滩等景观。公路只修到距沟口约3公里的喇嘛庙,往前只能骑马或步行了。
猫鼻梁
位于长坪村沿公路上行7公里处,是拍摄四姑娘山日出日落的好地方。
锅庄坪
位于长坪沟和海子沟之间的一个青草丰美的草坪。每年农历五月初四的转山会是当地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届时会举行祭祀山神,对歌,赛马、篝火晚会等活动。
海子沟景区
全长19.2公里,面积126.48平方公里。沟内有花海子、浮海、白海、蓝海、黄海等10多个高山湖泊,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天以及层次分明的四周山色倒映湖中,清新宜人。海子沟边成群的高原黄鸭伴着林中飞鸟那如美妙音乐般的啁啾在水面嬉戏,让人冥想此海子的灵性。湖中现存的无鳞远古鱼类是今天人们了解这块土地的活化石。
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隆乡境内
类型:国家公园山雪山冰川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天
电话:0837-2791063
大禹祭坛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大禹治水的历史就是从岷江开始的,作为江源岷山导江的第一人,他创造了独有的治水方式、体系和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态法则的精神,开创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治水经验贯穿古今。
大禹死后,后人把他尊为水神,各地兴建禹王宫、禹王庙,对他进行祭祀,主要是怀念他的治水功绩,并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河流安定。大禹文化可谓古蜀与藏羌复合文化集成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禹文化组成要素相融互动,争奇斗艳、相得益彰。大禹的影响,“不仅仅在历史,而且还在当下”,大禹精神中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应该与时常新。大禹文化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蕴藉还在于他能以文象的力量和文脉的形式于潜移默化中给受众以启迪和教益,并使之获得人文精神的钙质,点燃止于至善的文化光焰,从而不断地走向睿智与崇高。
大禹农庄
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大禹故里——汶川绵_成立。公司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导,并把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新型农庄发展的灵魂,让公司走上了从生态农业到文化旅游、从餐饮住宿到度假休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在国家AAAA风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内建设“大禹农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已迅速成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多个子机构,包括汶川大禹高山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生态农产品、地方特产、保健品;阿坝州大禹农民培训学校,主要培训项目有,乡村旅游、果树园艺、养殖种植、酒店服务与管理、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烹饪、农机维护与操作、电子商务、羌绣竹编等。并与四川休闲农业协会指定网站“麦味网”结成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公司拥有业内最专业的团队,将为您打造不一样的休闲体验。文化与科技交相辉映,古朴与现代完美结合,大禹农庄,因禹而大;农庄大禹,缘农而庄。
品牌口号:大禹农庄快乐健康
品牌性格:专注专精绿色农业,关注生态环境
务实服务休闲娱乐,实践健康生活
品牌价值:我们是值得信赖的生态农庄,为您提供包含浓郁文化气息的绿色生活
经营使命:呵护生态环境研发绿色产品贡献健康生活
文化氛围:古老而独特的羌族风韵结合现代化酒店,为您带来全新的体验;崇高而无私的大禹精神融入产业化农庄,给您的人生留一处世外桃源。
企业精神:弘扬大禹奋发创新、吃苦耐劳、励精图治的顽强拚搏精神,打造国内一流生态农业集团公司。
团队理念: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坚持以人为本,发扬团队精神,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打造学习型团队、创新型团队、精英团队。
花湖
一、花湖简介
花湖位于四川若尔盖和甘肃郎木寺之间的213国道旁,是热尔大坝草原上的一个天然海子。热尔大坝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第二大草原,海拔3468米。在藏语中,“热”指一种名为“热”的经,“尔”指部队。因当年吐蕃国征服此地时,出兵前念了一种名为“热”的经,故以“热尔”名之。热尔大坝上有三个相邻的海子,最小的叫错尔干,最大的叫错热哈,花湖是居中的一个。花湖因水中盛开妖艳奇异的不知名小花而得名,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平坦的湿地草原,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就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以黑颈鹤为主,可以走上浮桥,陶醉在湖水和鲜花的美景中,与水鸟嬉戏,寻找黑颈鹤的足迹。
二、民俗
当地的'婚嫁风俗,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夫权;彩礼简单,朋友们每人出一袋青稞就是酒席了(农区的,不是牧区;朋友结婚时,也同样出一袋青稞,也就算是红包,很实在);第一个老婆是父母之命聘的,还有喜欢的可以自己娶,父母不再干涉(当地人很少超过2个老婆,说是太多家里就搞不定);一个老婆可以生3个孩子,再多的话计生委就要管了。
三、路线
交通:山高路远,自驾车或包车前往,可沿途欣赏黄河第一湾。也有班车直达若尔盖,成都茶店子客运中心站发车,大约需12小时。成都茶店子客运中心站电话:87506610。每天上午有7点和7点20两班,参考票价81~88.5元一人,视当时出车的档次而定。
门票:花湖10元,不要妄想逃票,守门人有上了膛的x枪,且到处是藏獒。可以作讲价的努力,比如说,22个人买20个人的票,但不要抱太大希望。(现在已经是20元,但人多不要票可以少一半。景区大门修好之后,可能会涨为:60/人;月亮湾,停留一秒拍照,马上就有红袖笼前来收费:10元/人)
住宿:视时间安排,可住若尔盖县城的宾馆,标间价格从100到380不等,人多的话,50一个的也有。想拍落日或朝霞的人可住在花湖的帐篷宾馆,条件一般,收费也不高。湿地气候比较阴冷,加上高原气候多变,要注意保暖,最好自备睡袋。
虹桥沟
虹桥沟景区地处两河乡中枢地带,属两河乡虹光村和两河村辖地,沟口距两河乡政府3公里。虹桥沟为规则的东西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沟口至沟尾约30公里,沟口海拔3125米,沟尾(黄鸭海子)海拔3870米,山峰与河谷高差在2000米左右,景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景区公路由于多年失修,现已成马道。顺沟而上,随着海拔的上升,气候从沟口的温带气候到沟尾的高山寒带气候变化。
虹桥沟景源由峡谷、沙棘林、森林、飞瀑、溪流、草甸、高山湖泊等构成,沟内有绕林穿梭的溪水,遒劲挺拔的千年沙棘,色彩斑斓的花丛草甸,轻沙般飘逸的飞瀑,带相和季相十分鲜明的植被分布与座座奇山异峰浑然一体,营造出神秘气象,让人神思万千。沟内的主要景点有手板印、青草坪、鱼海子、两叉河等,沟内最引人入胜的是沙棘林。
沙棘林:在虹桥沟景区,沙棘如同精灵样到处闪烁着身影,他们或独树一处,或三五株相簇,或成百上千漫延数里,沙棘树遒劲横斜盘曲交错的苍劲枝条塑造出千姿百态,造型意境丰富,极上镜。青草坪(海拔3540米)一带的沙棘林更是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造型别具一格。
海子:景区内海子有10多个,最具特色的海子属黄鸭海子(海拔约3870米),面积2000余亩,周围雪山林立,森林环绕。夏日,山和树倒映碧净的湖面,黄鸭休憩于沙丘之上,水下鱼翔浅底,幽僻宁静之中,尽显蓬勃怡然生机;秋冬时节,雪覆冰封,湖面平明如镜。
湖泊、飞瀑:虹桥沟的水充满精气,湖、瀑、溪、河、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烈与温柔相济,千颜万色,多姿多彩。高低错落的群瀑高唱低吟;大大小小的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红叶、绿树、雪峰、蓝天,一步一色,变幻无穷;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长,花树开在水中央。
看点:蓝色的涓流,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甸,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让观光旅游、写生和摄影爱好者的理想去处。
景区由于公路长年失修不能通车,只有宽敞的马道适合于步行或骑马-。景区路面均为泥巴路。
建议一日游,吃住可安排在乡政府招待所。也可以安排在景区的农户家,以农家饭为主。
若尔盖湿地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若尔盖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9′--102°59′,北纬33°25′--24°80′,总面积16670.6公顷。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川省阿坝州北部,地处黄河、长江上游,其湿地涵养了大量水分,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特别是黄河30%的水来自若尔盖湿地。
区域特色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境内,总面积16670.6公顷,其湿地沼泽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集中的泥炭沼泽区。保护区于1994年经若尔盖县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后又升级为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该保护区不仅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是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区内 四川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为平坦状高原,最高海拔3697米,最低海拔3422米,气候寒冷湿润 ,泥炭沼泽得以广泛发育,沼泽植被发育良好,生境极其复杂,生态系统结构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特有种多,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初步调查,区内植物(包括菌类)有207种,其中星叶草、冬虫夏草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脊椎动物有21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胡兀鹫、秃鹫、大天鹅等30多种,并为黑颈鹤的集中繁殖区之一,种群数量达480只左右。本区还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黑河和白河两条黄河上游的支流纵贯全区,便该区生态系统脆弱,一旦破坏后很难恢复,辖曼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保护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研究自然环境变迁,古老生物物种保存,繁衍,分化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周边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若尔盖、阿坝、红原、壤塘四县,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四周分别与甘肃省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接壤。距兰州533公里,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驻地马尔康330公里,南距成都596公里。人口6.41万人。每平方公里6142人。
地形简介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若尔盖县内,若尔盖县地形复杂,海拔3400米以上,群山环抱,东西与南北最大距离约150公里,土地总面积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植被以由草甸草原和沼泽组成的草原为主。平均海拔3500米,境内丘陵起伏,谷地开阔,河曲发达,水草丰茂,适宜放牧,以饲养牦牛、绵羊和马为主,为纯牧业区,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也是全国三大草原牧区之一。属河曲马品系的唐克马是全国三大名马之一。西部草原是半农半牧区,有耕地8万亩,适宜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以青稞为主,其次有小麦、豆类作物和洋芋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和亚麻,还出产少量苹果和花椒。该地区木材资源丰富,森林面积101139.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3123.22万立方米,主要有冷杉、云杉等树种。原始森林与雪山草地,河谷农业交相辉映,草地连绵,积水成沼。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旅游景点
1、九寨沟风景区
九寨沟位于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沟中雪峰林立,林木茂密,水池浅滩五彩斑斓,晶莹的溪水穿行于森林和浅滩之间,加上藏家木楼、经幡和藏羌民族独特的传统习俗,九寨沟被人们称为“美丽的童话世界”。“九寨归来不看水”,是对九寨沟景色真实的诠释。泉、瀑、河、滩108个海子,构成一个个五彩斑斓的瑶池玉盆。
2、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州小金县日隆镇境内,由四座连绵不断的山峰组成。四座山峰长年冰雪覆盖,犹如头披白纱姿容俊俏的四位少女,依次屹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两道银河之上,四姑娘山由此得名。四姑娘山景区由一山(四姑娘山)三沟(双桥沟、长坪沟、海子沟)组成。
3、毕棚沟
毕棚沟位于阿坝州理县朴头乡梭罗沟境内,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好的自然生态景观而著称,是国内知名的红叶观赏圣地。毕棚沟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浓绿的树,深红的叶,青青的湖,湛蓝的天,纯白的雪。
4、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
这是一处集冰川、雪山、森林、野生动物、草甸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区,被誉为“最具有吸引力新美景”和“四川最佳度假旅游目的地”。进入达古冰山,首先看到的就是山林环绕的金猴海,澄澈的湖水,在蓝天的映衬下,将山色揽入怀中。千百年来群居在三达古自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藏酋猴冬春四季常出没于此,饮水、嬉戏。
5、黄龙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以奇幻美丽的钙化池闻名于世的景区,景区内众多的钙化池池水清澈见底,五光十色十分漂亮,景区内还有森林、峡谷、雪山、瀑布等众多的自然风光,被称为“人间瑶池”。阿坝州的王牌景点,宛如一条金**的巨龙盘踞在群山之间,景色极具震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2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