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罗汉念佛往生,来接引的是什么佛?阿罗汉慧眼观空,难道佛化成空气来接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有二,一指小乘四果阿罗汉,小乘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阿罗汉的第二个意义可指大阿罗汉,实际位阶为大乘法云地菩萨,为十地菩萨中的第十地,修行境界仅次於圆满佛果与等觉菩萨。
按照大乘说法,临终前证得四果阿罗汉应该往生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指的是二乘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为中品。阿罗汉慧眼观空,“看”的自然与着相凡夫不同了。看什么,楼下已经说了,我不复制他的了。
天台宗智顗所立四种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障碍土、常寂光土。 (一)凡圣同居土,又称染净同居土、染净国。指人、天两道之凡夫,与声闻、缘觉之圣者同居之国土。其中,又可分种:(1)凡居,其内亦有恶众生所居之‘四恶趣’与善众生所居之‘人天趣’之别。(2)圣居,亦有实圣与权圣之分别。实圣即声闻四果、辟支佛、通教之六地、别教之十住等人所居之处。权圣则有方便有余土中之三乘人、实报无障碍土及常寂光土之法身菩萨、妙觉如来等,应有缘众生之须而权化生于此土。此外,此凡圣同居土又有净、秽二种,如娑婆世界是同居之秽土,西方极乐则是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余土,又称方便土、有余土。指阿罗汉、辟支佛、地前菩萨所居之土。此等之人,系修方便道,断除见、思惑者,故称方便;但尚余障覆中道实相之无明根本惑,故称有余。(三)实报无障碍土,又称实报土、果报国。为断除一分无明之菩萨所生之处。系酬报真实之道的无碍自在国土,故称实报无障碍土;纯属菩萨之居,无有凡夫二乘,乃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居之果报土。(四)常寂光土,又称理性土。为全然断除根本无明之佛之依处,即妙觉究竟果佛所居之土,乃常住(法身)、寂灭(解脱)、光明(般若)之佛土。
1.上品上生:
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
2.上品中生:
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
3.上品下生:
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
4.中品上生:
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
5.中品中生:
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
6.中品下生:
(根据证得的果位,类同与中品中生。)
7.下品上生: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
8.下品中生:
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9.下品下生:
见金莲华,犹如日轮。
(根据上品下生里面的“坐已花合”和中品中生里面的“坐莲华上,莲华即合”,和莲花待时而开。可以判定往生者是坐莲花台上去西方极乐世界的,除上品上生者外,是花合后再去极乐世界,七宝池化生。另外上上品人坐的莲台为金刚台,上中品人为紫金台。)
往生前与菩提心
1.上品上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2.上品中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3.上品下生: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4.中品上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5.中品中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6.中品下生:未发菩提心,小乘根基。
7.下品上生:未发菩提心,大乘根基。
8.下品中生:未发菩提心。花开后为大乘根基。
9.下品下生:未发菩提心。花开后为大乘根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3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