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婚姻家庭问题包括哪些
家庭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婚姻家庭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家庭制度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制度也是一种社会制度。家庭制度既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又能传递人类文化。通过对家庭制度的研究,为人们提供家庭行为模式和社会行为模式,从而促进社会控制的实现。
家庭结构 构成家庭的要素很多,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家庭的不同结构和不同类型。家庭社会学研究各种家庭类型的产生、变化和特点,从而促使人们自觉地把握各种家庭类型的优劣和兴衰。 家庭功能 家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并且是不断变化的。家庭功能决定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影响着家庭功能。家庭社会学研究家庭各种功能的消长及其原因,推动家庭的健康发展。
家庭关系
家庭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社会初级群体,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构成家庭关系。家庭社会学注重研究面对面沟通、交往的家庭关系,研究制约家庭关系的各种因素,寻找协调家庭关系的最佳模式。
家庭角色
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在承担家庭义务和享有家中权利方面所表现出的一定行为模式。家庭社会学研究家庭角色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
家庭管理
家庭的建设涉及衣、食、住、行,包含家务劳动、娱乐休息、安全等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作为家庭社会学前身的家政学曾专门研究这个问题,现代的家庭社会学包容了这一内容,为人们提供管理家庭的技巧和艺术。
家庭观念
家庭的存在产生家庭观念,家庭观念是家庭变化的先导。家庭观念包括婚姻观、道德观以及法律观念。20世纪中叶以后,各种观念的变化加快,东西文化冲突,对家庭观念的探讨愈来愈成为家庭社会学的重要方面。
家庭的演化
家庭是历史的产物。在家庭社会学研究的第一阶段侧重于研究家庭的起源和演化。当代家庭社会学注重于对家庭未来的研究,着力探索未来家庭的模式。
在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大多是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造成的。有从社会整体角度研究家庭的,有从系统综合性的角度研究家庭的,还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研究家庭的,等等。这些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并未在体系上形成有重大分歧的学说或学派。家庭社会学的不同学说,较多的情况是触及到它的理论研究,在家庭理论上出现分歧。
制度论
从控制个人行为的社会规范来研究家庭,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种。宏观研究是探讨家庭制度在不同社会中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微观研究是剖析家庭成员间的行为规范的变动。
结构功能主义
家庭社会学中影响较大的流派。它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中研究家庭。认为家庭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组织,个人服从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冲突论
注重从冲突角度研究家庭。认为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冲突是自然的,与其强调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秩序、平衡、一致或功能主义系统的存在和平衡,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冲突的规律和调解上。
符号互动论
一种受社会心理学影响较深的微观分析理论。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沟通的;强调个人对家庭的顺应,强调家庭内部的协调;认为夫妻之间的行为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
社会交换论
认为家庭关系或家庭行为是一种彼此交换的关系。当一方表现出一种行为时,另一方则以相应行为作为互换。掌握这种互换的度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关键。
发展论
认为家庭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文综到底该怎么读?怎么很用力了,还是没提高?
杨嘉臻 编辑 原创新车点评 2022-03-21 01:32
近年以来,比亚迪旗下的车型多属于王朝系列,其霸气的"龙颜"设计和以朝代命名的车系均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作为自主品牌巨头之一,比亚迪车型矩阵又怎会止步于王朝系列,去年诞生的?海洋网?,就是令人耳目一新的系列,它具有更鲜明的新能源属性,面向更加年轻的用户,其拥有两大产品序列,分别是以海洋生物命名的搭载e平台3.0最新技术的纯电产品系列和以军舰命名的搭载DM-i超级混动技术的混动产品系列。军舰系列的首款车型?驱逐舰05已经在不久前上市,在今年的5月,该系列还会迎来首款SUV?护卫舰07。
有关这款新车的更多信息,日前已经有了申报信息和实车,而我更发现,从种种资料看来,护卫舰07似乎和唐DM-i的定位关系颇为密切,以下就让我带大家细看新车的信息总汇以及各种猜想。
沿袭X DREAM概念车设计+海洋系列前脸
和不少比亚迪新车一样,其实护卫舰07在量产版造型披露之前,就已经有过概念车作为预告?那就是去年上海车展是的X DREAM概念车。令人欣喜的是,护卫舰07继承了概念车绝大部分的设计风味和线条构成,仅在对开式车门、电子后视镜等元素进行量产化调整,与消费者熟悉的 王朝 系列SUV比起来,护卫舰07更流露出一丝清爽与轻盈。
(2021 上海车展 亮相的比亚迪X DREAM概念车)
和大家早已熟悉的?龙颜美学?不一样,护卫舰07基于比亚迪?海洋美学?设计 理念 打造,前脸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涟漪,密布的横条格栅搭配抢眼的梯形大嘴,也能呈现出不输唐系列的唬人的气势。新车采用LED光源,格栅两边的灯组阵次排列,一直侵占至翼子板中部,修长的造型更显犀利感。此外,比亚迪新字标Logo还镶嵌在密集竖状饰板上,布局方案和驱逐舰05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护卫舰07和驱逐舰05同为海洋系列,但前脸实际上不并没有完全互相照搬,驱逐舰05的前脸拥有官方称之为?点阵无边格栅?的设计,更为前卫夸张一些;而护卫舰07则相对传统和克制,相信更能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口味。
(驱逐舰05)
护卫舰07的车身尺寸达到了长4820/宽1920/高1750mm, 轴距为2820mm,是标准的中型SUV身材,轴距与 比亚迪唐 DM-i一样,但长度和宽度都比唐DM-i更小一些,视觉上更加轻盈。另外,从额定载客座位数来看,预计新车将采用大五座SUV空间布局,暂时未见有七座布局的消息,免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第三排,个人认为是更为高明的设定。
在侧面更能看到护卫舰07与唐DM-i的迥异,护卫舰07更偏向简练的风格。窗线下沿平直地延伸到尾部,和腰线几乎平衡,再加上D柱恰到好处的镀铬装饰和黑塑料轮眉,使得整体比例非常紧凑。由于两者轴距相同,但护卫舰07长度更短,因此观感上也更显小巧耐看。
尾部设计一样高度继承X DREAM概念车,尾灯融合了海浪 元素 ,灵动飘逸又具有力量感,虽然谈不上创意非凡,但总算在丰盈而又立体的臀部中找到平衡点,以契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审美,比起一些引人哗然的奇特设计要强。
在个性化选择上,根据申报信息显示,护卫舰07将拥有多款轮毂设计,其中4款在造型上基本一致,但在配色和材质上作出区别。尺寸方面就包括19英寸的两种选择,分别235/55 R19,235/50 R19,最大可以选择到20英寸的轮毂,与之匹配的型号为245/50 R20。相比于唐系列,少了抢眼的22英寸的轮毂选择,从视觉效果方面来看是略有遗憾,但是略小的轮毂对于用车成本也有好处。
除此之外,在卡钳涂装、隐藏式门把手造型、雷达、DM-i字标等细节处,护卫舰07的不同款车型上均有细微配置差别。
内饰设计或与 宋PLUS 相似/细节有新意
关于护卫舰07的内饰,目前也只有一张低清画质的谍照图被曝出。可见新车的方向盘设计、中控台大致造型以及挡把位置按键的布局都与宋PLUS略为相似。当然,由于其他部分被盖得严严实实,我还是希望护卫舰07的内饰设计以及材质的应用上,能有更具创意的方案。
虽然内饰与宋PLUS有一定的相似,但护卫舰07还是有不少来自于概念车的独特设计,包括横贯中控的波浪形立体多层次的布局,以及门板上茶杯造型的扬声器。在概念车身上,还有不少灵感来自于海洋的波浪花纹,暂时未知护卫舰07会否一样体现出来。?
由于驱逐舰05同为海洋系列,因此我也不排除在智能化以及车机方面会有相同配置。作为参考,驱逐舰05全系标配12.8英寸8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高配车型升级为15.6英寸)、8.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手机无线充电、呼吸氛围灯等,这些配置都令人对护卫舰07的内饰有所期待。
(宋PLUS内饰)
(驱逐舰05车机)
作为重磅产品,护卫舰07的车机相信也会紧贴最新版本,此前驱逐舰05搭载了Dilink智能网联系统,它基于安卓深度研发,拥有全新MHI界面设计和高度本土化的车载应用市场,希望护卫舰07在UI设计或趣味性卖点方面能有进一步的升级。
至少3种动力版本可选/最强或有零百4.7s性能在护卫舰07的申报信息中,还显示该车将会提供3种动力版本可选,并拥有四驱版。公告显示,新车整备质量有三种不同版本,值得留意的是,护卫舰07的整备质量最高也只有2172kg,比唐DM的四驱性能版尊贵型(中低配)的2250kg和顶配唐DM的2390kg都要轻盈一些。
此外,护卫舰07预计搭载以骁云-插混专用涡轮增压1.5Ti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和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为核心的DM-i超级混动技术。
1、WLTC纯电续航46km版本:电机峰值功率145kW,额定功率 70kW
发动机峰值功率102kW、采用9.984kwh的功率型电池包
2、 WLTC纯电续航71km版本: 电机峰值功率145kW,额定功率 70kW
发动机峰值功率102kW、采用18.316kwh的功率型电池包
3、 WLTC纯电续航71km版本(四驱):电机前后峰值功率145kW/150kW, 额定功率 前70kW/后80kW
发动机峰值功率102kW、采用18.316kwh的功率型电池包
4、或有2.0T版本?此 前在网上曾经有人曝光了护卫舰07尾标,显示?4.7S?,这个性能水平似乎并不属于上述3款动力配置,结合此前唐拥有4.3s-5.1s零百加速性能的车型,皆为2.0T发动机,这张谍照是否意味着护卫舰07也会有性能更高强的2.0T版本?
综上,我们不难看到护卫舰07的整体动力水平和电池容量均低于唐DM-i,护卫舰07是145kW+150kW的动力组合,唐DM-i 是160kW+200kW的组合;电池方面同样如此,护卫舰07是9/18kwh电池包,唐DM-i 是18/45kwh电池包,如此一来换来了明显的轻量化整备质量,护卫舰07的加速性能和操控体验上,同样令人值得期待。
价格猜想/竞争环境根据比亚迪内部定位,护卫舰07介于宋PLUS与唐之间,而无论从尺寸和动力水平来看,护卫舰07的定位更加高端,更偏向于唐。另外,由于同为海洋系列的驱逐舰05(补贴后售价: 11.98-15.58万)和 秦PLUS (补贴后售价: 11.18-17.58万)为姐妹车关系,护卫舰07的定价有可能和唐DM-i(补贴后售价: 19.58-31.48万)非常相近,或介乎于20-30万之间。在这个巨大的价格跨度之间,长安UNI-K iDD和长城摩卡DHT-PHEV被不少人认为是护卫舰07的主要竞争对手。
长安UNI-K iDD 补贴后售价: 17.69-19.29万一旦护卫舰07的起步价比唐DM-i稍低一两万,就会触及到最近人气十足的长安UNI-K iDD。UNI系列凭借出色的设计和高级感十足的内饰笼络了不少拥趸, UNI-K iDD是长安旗下首款搭载蓝鲸iDD混动系统的车型,纯电续航里程为130km,综合续航里程可达1100km。其中蓝鲸NE 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可输出最大功率125kW,峰值扭矩260N?m,驱动电机峰值功率85kW,百公里油耗为0.8L/100km(NEDC)。
长安UNI -K iDD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输出,馈电油耗也同样达到了5L/100km的水准,加上延续了燃油版车型高颜值的外观设计,虽然该混动系统推出的时间较晚,与比亚迪DM-i的火爆相比,未来的市场前景目前还不得而知,相信以长安的技术沉淀,以及不到20万元的售价区间,产品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的提升。
长城 摩卡DHT-PHEV 补贴后售价: 29.50-31.50万往贵了看,长城摩卡DHT-PHEV也是一位难缠的对手。摩卡DHT-PHEV搭载柠檬DHT系统,全系拥有39.67kWh高能量密度电池包,支持60kW快充。另外它分别拥有长续航版(两驱)和高性能版(四驱),官方表示,其中长续航版官方标定的纯电续航里程为204km,百公里亏电油耗为5.55L/100km,支持3.3kW放电功率。另外高性能版(四驱)纯电续航里程175km,但是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能去到4.8s。
配置方面,摩卡DHT-PHEV整个中控采用了官方称之为?天穹智慧造型?的设计语言,除了14.6英寸大尺寸中控屏,还有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I智能面部识别、语音识别系统、燕飞利仕12扬声器音响系统等配置。智能化方面则搭载Mobileye EyeQ4辅助驾驶芯片,并配备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个感知摄像头和1个高清地图模组,可实现NOH高速智能领航辅助和智能泊车等功能。
摩卡DHT-PHEV车型在柠檬混动DHT系统的基础上,配备了39.67kWh的大容量动力电池,并提供了P4 后桥电机可选,满足不同用户对于长续航以及动力的需求。加上在智能化方面,该车还拥有NOH领航辅助驾驶和智能泊车等配置,不过起步价就达到29.5万元,缺乏较为亲民的入门车型可选,可能难以抢占更广泛的客户群体。
写在最后综上所述,护卫舰07和唐系列有不少相似之处,无论从车身重量、动力组合还是造型风格,前者都更像是后者的?瘦身版?,如果定价依然贴合唐系列,维持在20-30万元区间的haul,意味着消费者若想追求更好性能的选择旗舰级别的唐DM-i,想要年轻化一些就可以选护卫舰07。产品力方面,相信大家也无须担心,因为去年比亚迪全年卖出了超过73万辆新车,其中DM-i系列就有超过27万辆,如今比亚迪在优秀的DM-i技术的基础上再打造海洋网几款新鲜感十足的车型,延续?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消费者又可以有更丰富多样的选择了。(图/文/摄: 杨嘉臻)
@2019看看你是否存在以下误区或者盲点,请仔细阅读:
误区之一:只抓重点、热点,忽视双基
有的同学认为由于总复习时间紧,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每科涉及的题量小,考查的知识点少,知识的覆盖面窄,因而只需要抓重点、热点就行,不需要系统地学习和复习,甚至认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再也不重要了,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并不是空中楼阁,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任何能力培养都无从谈起了。题目学科要求的模糊性就是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学科准确性。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学生建立在对单科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对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而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体系,人为地断章取义、分割支解,都势必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知识把握的盲点,无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因为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知识,绝不可能形成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到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考试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利用课本、地图、练习题,将课本知识全面不漏地复习一遍,制定好复习计划,把握好复习时间,集中精力,以基础不变应高考万变,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如何复习、掌握基本理论?首先是把握基本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概念不清楚产生思维混乱就是必然的。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相异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是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的东西纵向串联 , 横向串联。其次是掌握基本观点。“背”会的知识永远是外在于自身的东西,无法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也就不可能随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比如历史学科的双基,就是要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线索、阶段特征、每一阶段的关键史实以及重要的历史人物,为综合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切忌盲目地、过多地追逐跨学科的综合。主要包括:(1)基本的历史知识:五大知识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近年来新趋势:考古知识、文物知识、艺术修养(书法、篆刻)。(2)基本的历史概念:专制与立宪;革命与改良;宗教、神权;经济全球化;世界统一体化。(3)基本的历史规律:封建盛世的条件;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劳动力、市场、技术、资金等。(4)基本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落日辉煌。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思想等层面反映。(5)历史主体(干)知识:中古──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世近──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误区之二:忽视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单兵作战
有的同学还像过去那样局限于单科范围之内,忽视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而不去涉及其他相关学科,关起门来搞复习,其结果肯定是适应不了综合能力测试的。
综合能力考试的测试,不是各学科单科考试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考生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渗透、融合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经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和专门的学习训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考生不仅要研究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更要加强政史、史地、政地以及政史地三科之间的联系,使自己的学习逐步适应综合考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更要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必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科内跨教材的知识渗透,把不同内容的政治知识融合起来。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并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自己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因此,考生在复习中必须加强对知识的整合,
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例如,对于政治学科的学习,必须根据各个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经济常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对外开放)、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和政治常识(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和外交)三个学科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思想政治的整体印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另外,综合能力测试既反映学科知识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生多层次、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为此,对于每个知识内容,我们必须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重点知识点。
误区之三: 疏于应试能力,冷淡热点
新的考试模式带来了新的考试要求,需要考生寻找新的学习和应试的方法。而有同学跟不上形势,老方法对新高考,结果是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结合近几年的综合考试,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切忌死记硬背,千万不能因为时间紧、内容多,而对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②要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灵活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全方位多角度理解知识。③练习要精选,内容要恰当,试题要注意筛选,切忌再用题海战术浪费宝贵时间。④试题的答案要“准”、要“精”。要多研究综合能力考试的性质、目标、和要求,特别是高考综合试题的评分标准。因为综合试题的标准答案无论是在答题的层次、逻辑关系,还是在答案文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⑤要精心研究综合考试标准答案中的“加分规定”,在平时的考试中要尽量向综合题的标准答案靠拢,要培养自己求新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复习中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分析说明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思路。高考涉及的时政热点范围广、内容多,要掌握和利用每一个时政热点是不可能的。所以,选准时政热点是有效利用时政、有针对性地备考的前提。同学们应掌握哪些时政热点呢?
首先,有三条标准可供参考:一是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大事和热点。文综测试以问题为核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中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因而我们应关注西部大开发、反腐败与党的建设问题、“三农”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党的领导,等等。二是带有战略性的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如可持续发展战略、创新精神、和平与发展主题、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等等。三是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历史、地理知识联系密切的时政热点,这样的热点容易形成大综合题。如与对外开放、国家主权、经济结构调整、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同时体现以上三条中两三条的,即社会热点、教材知识与政史地知识的结合点,就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时政热点。
其次,热点取材时间周期要长些,不能局限于一年。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
最后,选取时政的地域应以国内为主。文综测试越来越偏重于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国内一些持续性热点,而国际热点考查较少,这反映了“以我为主”的原则。
误区之四:盲目追逐综合训练,猜题押题
有些同学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文科综合存在恐慌和忧虑心理,认为综合科目的满分为300分,每小题分值很高,于是就把目光放在“X”上,过早进行跨学科交*渗透,在高三上学期就进行综合科目的模拟测试。或者买来几套文科综合模拟试题,搞题海战术,侥幸碰上原题。这一误区造成考生由于未打好扎实的基础,忽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从而严重影响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文综复习切忌题海战术,多做题不如巧做题。综合考试题量少、分值大,做再多的题也很难碰上高考题。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做题,做题的目的不是押题,而是练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多练习一些典型的题、角度新颖的题,三科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题。通过练题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知识答题能力,等等。特别是到了高三后半学期,卷子如山,来自各地的题很多,必须有选择的做题。这样既能节省学习的时间,又能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舍得放弃,舍弃单纯知识性排列的题、太难太偏的题,要选择有新意的题,与现实联系紧密的题,三科知识结合比较自然的题。
这个热点会考,那个热点不考,这是错误的想法。它会误导复习的方向,影响高考的结果。其实,文综测试一直在想方设法反猜题押题。我们在备考中利用热点不是为了猜中多少高考题目,而是为了锻炼打好扎实的基础,培养过硬的能力。扎实的基础和过硬的能力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文综复习同样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文综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适当做些精要的习题并注意有利于我们形成解题新思路、新角度、新视点和新方法。练习要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度进行跨学科综合训练。练习要注重创新性。
误区之五:不管考试动向,闭门造车
有的同学认为,只要埋头苦干就会取得好成绩的,从而忽视高考命题趋势和动向,没有领会文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一句话,不了解考情。
高考命题原则是变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 打破传统封闭的学科观念, 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作为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就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近几年的综合能力测试与全国统一考试单科试题对比,不难发现,不论试题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表现在:①试题的目标和要求不同。综合能力考试多以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学生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核要求不是学科知识和能力的“总汇”。另一方面,综合能力考试也不是在测试所谓的“一般智力”或“一般能力”,它测试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已经得到一定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是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又相对独立于各学科的知识、方法和能力。②试题的结构和特点不同。比如政治学科,无论是文理小综合或大综合测试,Ⅰ卷均采用单项选择题,取消了单科考试中的不定项选择题:Ⅱ卷取消了单科考试题型中的辨析题和论述题,只剩下了问答题一种形式。政治学科试题量急剧减少,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变小,且知识考核的知识点分布不均,但单题的分值却大大增加。试题取消了纯时政题,考试的侧重点逐步趋向多学科的综合。政治试题仍然以大量的热点问题为载体进行命题,但一些次热点问题也常见卷面。在考查能力上,更加凸现对考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多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试题的综合上,无论是第Ⅰ卷选择题还是第Ⅱ卷问答题,均采用了组合式设计,即以“一材多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它需要考生用学科内外的知识渗透交*分析,综合考查的力度逐渐加大,在评分标准上也更加体现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只要以正常的心态、科学的方法,把握高考命题动向,打牢双基、提高能力,辅以适当的训练,文综高考,你一定行!通过认真阅读上面的内容反思下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祝你学习进步,金榜题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2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