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无支持农产品价格,若无,美国是怎么做的?
美国农业部的前身是1862年建立的联邦政府农业司,1889年改为现名。主要职能是:负责农产品及各种作物、畜牧产品的计划、生产、销售、出口等;监督农产品贸易、保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公平价格和稳定市场;根据世界与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状况,提出限产或扩大生产的措施;负责发展农村住房建设、美化环境、保护森林、农业教育等。
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业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
由上可以看出美国对农产品的价格还是有一定的支持的,只是支持力度可能没有国内的那么明显,因为国内人口基数庞大,而目前还是以解决温饱问题为首,在美国已经不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为了让美国人吃到更加健康的食品。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的事
绝句
作者:李长风
2017.11.9.
从美国进口农产品的思考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美国是现代农业大国。
同样质量的农产品,美国成本要远低于中国。
美国农民的知识技术水平也远高于中国农民,美国农民比例远低于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收入更是天地之差。
中国农业人口众多,生产力低下,农民知识水平技术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改变中国农业中国农村中国农民,是头等大事,是整个中国的大事,需要全体国人参与。
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低下,价格反而动荡不稳。
农药化肥使用过度,坡地林地草地沼泽地滩涂湖泊大量被用做耕地,多重因素叠加,致使环境代价极大,包括塑料薄膜的过度使用。
不合理耕地的退出使用,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减少使用,都是当务之急。
不合理耕地,不合理的药肥使用造成的环境代价,或许生产一斤粮食的成本,要十倍百倍的环保投入才能拯救。
如此,有效减少不合理耕地,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成了必须的选择,
引导新农业,有机农业,做强农业品牌,才能使中国从传统农业大国过度到现代农业大国,甚至农业强国。
不合理耕地的减少,农药化肥使用的减少,可以有效减轻环境压力,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碧水青山蓝天,但是也会造成农业从业人口的减少,他们需要新的就业岗位。
由此也会带来粮食总产量的减少,于是从美国加拿大购买农产品成了选项之一。
购买美国农产品可以减少中国的环境压力,有如中国森林禁止砍伐,全进口木材,可以留下更多的森林一样。
同时也可以让美国还中国债务。
另外,支持美国农业的党派也会对中国有更多好感。
购买美国农产品,在金融政治政党,在国内自然环境保护,都有多重利好。
中国的消费者,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质量更好的农产品。
短期内,对中国农业中国农民会造成压力,但是中国农业可以借此机会升级,打造大品牌,在适合大面积现代化种植的地方学习美国加拿大的现代大农业,在山地等不适合大机械大规模做业的地方,学习日本韩国台湾的精耕细作,做强势品牌。
没有资本没有技术没有压力的中国农业,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中国农业。
现代农业大国,现代农业强国,是当代中国农业的必须选择。
中国的精英阶层需要下沉到农村,带着资本,带着技术,帮助农民提高技术,学到知识,了解市场,了解世界。
如此,才有未来中国的青山绿水蓝天和农业现代化。
长风诗:
老罢青春万里行,
苍颜斑鬓又重耕。
卑身不敢忧国事,
愿共江山守旧晴。
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有很多事,主要体现在金融、工业、农业等方面。
具体如下:
1、“繁荣”孕育泡沫 股指一泻千里
20世纪20年代被当时人称为“新时代”,财富和机会似乎向刚在一战中获胜的美国人敞开自己吝啬的大门。通用汽车公司总裁表示“人人都应该富裕”。胡佛总统也认为,“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1929年10月22日的《纽约时报》头条,“股票还会长。”可是,没过几天股市泡沫就开始破裂。?其中,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10月24日,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希望力挽狂澜;?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道琼斯指数跌幅达13%;?10月29日,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当天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两个星期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消失,这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道琼斯指数从9月3日到12月20日股指,下跌近40%;至1932年年终指数下跌了84%,市值损失超过 70%;再次回到1929年时股指的高点已是25年以后的事了。?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股灾链锁反应引发经济危机?
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纷纷来临。?从1929年到1933年这三年中,有5000家银行倒闭,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1929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量从1929年的550万辆下降到了1931年的250万辆。到1933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经济水平倒退10年。从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连续出现了14个季度的经济负增长,累计负增长为-68.56%。失业率创记录。股市崩溃的1929年,失业率为2.5%,之后失业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达到创记录的25%,这意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失业。?经济危机向全球扩散。1929年经济危机另一显著特色是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化国家。世界国际贸易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0年的556亿美元、1931年的397亿美元、1932年的269亿美元和1933年的242亿美元。?
3、经济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发展,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l09371家,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据1932年9月《幸福》杂志估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男女和儿童,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的人无法维持生计(1100万户农村人口未计在内),流浪人口达200万,仅纽约一地1931年一年中记录在案的倒毙街头的案件就有2000余起。这一时期出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来被称作"萧条的一代"。?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河海,使这条河变成"银河"。?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案件层出不穷。罗斯福就职之日,胡佛送给新政府一句话:"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4、经济危机终究导演世界性大萧条
美国:从1929年到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2036亿美元降为1415亿美元,降幅高达30%。银行系统首当其冲,破产数高达10500家,占全部银行的49%。失业率(不含半失业者)高达25%。1933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一直到第二次大战爆发以后的194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才超过危机前的1929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46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