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及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总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一经提出在社会各界得到了较大较好的反响。该战略在实施后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下面我发现了一篇《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及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总要求》,以供参考。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内容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
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有?七坚持?:
a、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
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d、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e、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f、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g、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叁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原则
(二)乡村振兴三步走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中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
1、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2、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3、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 脱贫攻坚 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
二、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总要求
1、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
发展现代农业是产业兴旺最重要的内容,其重点是通过产品、技术、制度、组织和管理创新,提高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组织化水平,推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2、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
生态宜居其内容涵盖村容整洁,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完善,以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其提倡保留乡土气息、保存乡村风貌、保护乡村生态系统、治理乡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
a、乡风文明建设既包括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b、也包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遵规守约、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诚实守信等乡村良好习俗,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c、还包括充分借鉴国内外乡村文明的优秀成果,实现乡风文明与时俱进。
4、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
a、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b、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平安乡村。
c、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协调农户利益与集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5、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要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持续降低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向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方针总要求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何意义
1、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乡村振兴的实施是为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历史上,乡村的富庶是我国盛世历史的标志。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乡村的地位与作用,乡村振兴与复兴也体现了我国农村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历史与现实的统一。
2、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乡村存在着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生活条件落后等现象,发展经济要求一体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是不能忽略的。
3、新时代乡村发展新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也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
4、明确了乡村发展的新任务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发展能力,有利于助力农村高质量脱贫,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启示我们,在新征程中,“三农”工作仍然至关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尽管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但农业依然是短腿,农村依然是短板,农业农村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我们必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拓展农业功能的深度。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基础是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摆在更突出位置。作为初级产品的产出部门,虽然农业可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候其重要性可压倒一切。
因此,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基本盘。随着时代发展,虽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农业的多重功能多元价值日益凸显。要以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掘农业的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功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农村现代化要把提高农民收入摆在更突出位置,应有维护农民利益的厚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民与农村是共同富裕的着力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工作虽然连续,但前者重点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者主要解决“三农”问题,也更具综合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善于处理更复杂的利益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经5年,乡村格局正处在演化调整的关键期。伴随乡村建设行动,有的地方酝酿大拆大建,有的地方打起农民土地主意。农村的资源取之于农,理应主要用之于农,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和土地增值收益,让农村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农民。各地应多听农民呼声,多为农民着想,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要一并推进,应有促进城乡融合的高度。从地图上看,城市是一个点,乡村是一大片,城市的发展要靠乡村的托举。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衰弱的乡村无法承载繁荣的城市,振兴乡村必然涉及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农业农村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优先任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一方面,改变以往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出的情况,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解决农业农村面临的“人、地、钱”难题。另一方面,顺势而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保持足够的耐心,让农民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进退有据。
总之,唯有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让广大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将广袤乡村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更加和美。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6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