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十七,二十七为什么要吃面条?
大部分地方初七这天有吃面条的习俗,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此外,正月十七和正月二十七也被视为“人日子”。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儿,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谁要过“日子”就要吃面条。
在中国传说中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并于第七天造出人来,故此初七为人的生日。人日指阴历正月初七,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扩展资料:
在农村素有如此说法,一鸡,二犬,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八谷,九果,十菜,棉花发不发看看正月三个八。据传说女娲造就了万物,而初七正好就是女娲造就人的日子,在古代的时候,古人会在正月逢七的日子制作漂亮的剪纸带到头上。
后来统治者越来越重视这个节日,甚至会在“人日”设宴臣民,这一天吃什么并木有那么多的讲究的,在正月初七吃面条也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才能工作顺利,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区也有初七“吃鱼生”的习俗,大家挥动筷子吃鱼肉,寓意越来越高,步步高升。
在过去农村吃面条都是自己擀,面条越长,就寓意这人的寿命也很长,那些巧手人家长寿面有的就是一根面条,便能盛满一碗,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相传在汉武帝时期,就有流传的说法是人的人中有多长,寿命就有多长,人中长在脸上,而脸和面是同义。
所以人们用吃长面的说法来表达自己人中长,脸长所以会长寿的说法;除此之外,吃面条的用意是“栓腿”,正月初七是栓小孩腿,十七栓大人腿,二十七栓老人腿,仍然是祈求平安健康的一种愿望。
百度百科-正月初七
初七的寓意
农历正月初七的传统有土地庙送灯、赠花胜、吃七宝羹、吃面条、捞鱼生、送火神等等。
1、土地庙送灯
大年初七也被称为人日,俗称人齐日,民间有上土地庙送灯的习俗,人们将一盏油灯放在土地神像前,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此时无子的人家要去偷灯,认为这样就可以生出一个儿子。
2、赠花胜
人胜叫华胜也叫花胜,上面讲了,是过去一种女头上的装饰品,过人日节时候,女子们用彩纸、丝帛、金银等制成小人形状的人胜,戴在头上做头饰。而且这一天,女子们不只是自己戴,还制作各种花胜(多为花朵样),作为礼品在朋友之间进行互相赠送。
3、吃七宝羹
在我国南方等地区有在正月初七吃“七宝羹”的习俗,“七宝羹”是用七种蔬菜混合米粉,做成的羹,人们十分喜欢喝,在许多地方都流行,只是所用的蔬菜种类可能各不相同。初七日,人们亲自采购七种节令新鲜蔬菜,按自己的口味随意搭配,加米粉做成七宝羹,作为全家共享的一道节日食品。
4、吃面条
正月初七吃面,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有些地方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此三天分别为小孩、大人和老人的“日子”,这几天吃面条可以健康长寿,面条擀得要又细又长,象征着健康长寿,吃面条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顺顺利利、万事如意。
5、捞鱼生
大年初七这天民间也叫“人日”。在这天,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有“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6、送火神
在山东部分地区,有送火把的习俗,用作物秸秆绑扎的火把,在自家门前点燃,一直送到村外,意为驱除火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平安无事,不着火灾。
正月初七“人胜日”,寓意健康长寿。
初七在民俗上被称为“人胜日”“人日”,传说远古时期,女娲从大年初一开始,依次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在初七这天造出了人,也是人类诞生的日子,人类的生日。
在民间相传,大年初七是人的生日,所以在大年初七这一天人们都会做很多好吃的来庆祝,中国人讲究的都是万事开头好,所以在正月里人们都是非常注意的,该做的事情疫情要去做,不该做的事决不能去触碰。
初七的习俗
1、吃饺子
很多地方大年初七这一天有吃饺子的风俗习惯,吃饺子有大吉大利的说法,另外饺子像元宝,能包住所有的好运,大年初七吃饺子象征着富裕的生活,所以每年的大年初七我家总会包饺子吃,寓意:财运滚滚来,健康又顺利。
2、吃面条
在我国南方很多地方有吃面条的习惯,寓意着用面条缠住岁月的双腿,取长寿之意,所以初七这天,他们那边有吃面条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家吃面条。
3、吃七菜羹
大年初七吃七菜羹,寓意着明年丰收,在我国的风俗习惯之中,大年初七这一天都会以七种水果蔬菜熬成七菜羹,大家都会祈祷喝完七菜羹之后又是一个丰收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