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中共中央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2004年1月,针对当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央下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也是新世纪第一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这份文件中,直接带有资金支持的政策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

中共中央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

2005年1月30日,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要求,坚持 “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2007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2009年“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28点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其中包括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部分省推行省直管县体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等。

2010年的“一号文件”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二十字基本思路方针。其中,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

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

一、“三农问题”的定义 “三农”:即农民、农业、农村的简称。 农民:是指中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占我国总人口近70%。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20世纪末,其创造的GDP占整体国民生产总值的15%以下。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的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问题:是指系统中不相匹配的环节或子系统。即与其它环节和子系统在运动中不相匹配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系统中某一环节或子系统存在状态与其他子系统或环节差距的描述。 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三农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一、近年来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论断和新政策

(一)新论断

1、第一个重大论断,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中

2004年1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

05年1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06年1号文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07年1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

08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09年1号文件,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第二个重大论断,统筹城乡发展

3、第三个重大论断,多予,少取,放活

4、第四个重大论断,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5、第五个重大论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第六个重大论断,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7、第七个重大论断,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新政策

三个公共调整,公共财政,设施等

三个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

四项补贴,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

其它补贴,农民购置家电补贴,农户繁母猪补贴

一个最低保护收购价。

两个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的六小工程等)和社会事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农民培训等)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

两个主要用于,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

二、三中全会决定的重大思想和部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91年十三届八中全会召开

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召开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

三、一号文件对今年农村工作安排

提出“一个首要任务”

“四项工作要求”

“五大有力举措”

体现了‘扩大内需,保增长,保稳定’的总要求。

主讲者:冯海发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曾任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所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1977年在乡宁县吉家原乡政府从事秘书工作。1978—1982年在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上学。1994年任沈阳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1994年9月起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所工作,曾任综合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1994年被辽宁省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年被中组部选拔“青年专家国情考察团”成员,并受到胡锦涛同志的接见。研究工作的主要领域为宏观经济等。除研究工作外,还有关领导的组织和指导下,参加了农业部有关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有关材料、国务院有关领导在中央党校的报告及世界粮食日电视讲话等材料的起草;受聘担任青海、山西等省的经济发展顾问及一些市县和企业的发展顾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69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