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哪些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农产品。在目前的条件下,只能有相对的标准,不能用绝对的标准来衡量。所以,无公害农产品实际上是指商品农产品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下,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归纳起来,无公害农产品除风味、营养含量合理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绿色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有哪些

1、农药残留量不超标。无公害农产品不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它农药残留量不超过允许标准。

2、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控制在432ppm以下。

3、“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农产品必需避免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商品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的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

二、无公害农产品加工技术规范

1、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程

采用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提高农产品的抗逆性,减轻病虫危害, 减少农药施用量,是防止农产品污染的重要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和低富集硝酸盐的品种。尤其是对尚无有效防止方法的农产品病虫害,必须选用抗病虫品种。

(2)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对靠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害,要严格进行种子和苗床消毒,减少苗期病害,减少植株的用药量。

(3)适时播种。农产品播期与病虫害发生关系密切,要根据农产品的品种特性和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4)培育壮苗。采用护根的营养钵、穴盘等方法育苗,及早炼苗,以减轻苗期病害,增强抗病力。适龄壮苗,带土移栽。

(5)实行轮作。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同种农产品连作,实行水平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水旱轮作。

(6)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方式。提倡深沟高厢栽培,避免田间积水,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湿度,及时清除病、虫、残株,保持田园清洁。

(7)采用设施栽培的方式。通过大棚覆盖栽培,可以明显的减少降尘和酸性物的沉降,减少棚内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2、无公害农产品的病虫防治规程

在农药的施用上必需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选择效果好,对人、畜和天敌都无害或毒性极微的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

(2)选择杀虫活性很高,对人畜毒性极低的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

(3)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4)严格控制施药时间,在商品菜采收前严禁施用农药。叶菜收获前7~12天,

茄果类采收前2~7天,瓜类农产品采收前2~3天,禁用农药。

3、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程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商品农产品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目前商品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主要原因是氮肥施用量过高,有机肥施用偏少,磷、钾肥搭配不合理而造成的。因此,必须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使商品农产品硝酸盐含量降低到允许的标准之内。

(1)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土壤中氮的浓度和施用氮的类型直接影响作物的抗病性、商品性和硝酸盐的含量。因此,使土壤保持疏松、肥沃,是使作物减少病虫害,获得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随着菜地长期施用无机肥,致使土壤严重缺乏有机磷、钾,土壤养分失去平衡,土壤中残留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土壤板结酸化,使作物抗逆性下降,病虫害严重,品质变劣,所以,必须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有:

a、农家肥料。指含有大量的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生物废物等物质的肥料。 主要有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杆和饼肥等。

b、商品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和叶面肥。

c、无机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d、城市垃圾需经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国家标准后,才能限量使用。

(2)科学施用化肥。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除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外,必须科学施用化肥,根据作物需肥量,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

(3)采用先进的施肥方法。化肥深施,既可减少肥料与空气接触,防止氮素的挥发,又可减少氨离子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降低对农产品的污染。根系浅的农产品和不易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浅施;根系深和易挥发的肥料宜适当深施。

(4)掌握适当的施肥时间(期)。在商品菜临采收前,不能施用各种肥料。尤其是直接食用的叶类农产品,更要防止化肥和微生物的污染。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据《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中规定,无公害食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和规范,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限品种、限时间地使用人工合成的安全的化学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添加剂等。无公害食品指有害有毒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产品。具有安全性、优质性、高附加值三个明显特征。安全性:无公害农产品严格参照国家标准,执行省地方标准,具体有三个保证体系,1.生产全过程监控,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直至取消无公害食品标志。实行综合检测,保证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如粮食有20个项目22项指标,蔬菜有19个项目21项指标。2.实行归口专项管理:根据规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3.实行抽查复查和标志有效期制度。优质性:由于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在初级生产阶段严格控制化肥、农药用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建议施用生物肥药,及具有环保认证标志肥药及有机肥。严格控制农用水质(要达到?类以上水质),因此生产的食品无异味,口感好,色泽鲜艳;在加工食品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添加成份。高附加值:无公害农产品(食品)是由省农业环境监测机构认定的标志产品,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价格较同类产品高。二、无公害农产品概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使用,农民为了增加产量和收入,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生长剂,许多农民缺乏相应的知识,不知道如何合理地使用,国家也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标准对此进行必要的规范。有的地方或部门即使制定了某些标准,一是数量有限,二是水平不高,规范的范围也很窄。凡此种种原因,造成我国不少地方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过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环境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渣、废水、废气大量增加,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理的情况下,工业“三废”对农业生产的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许多有毒、有害物质经过水体、土壤、空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过程,造成了粮食、油料、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农作物或农产品中有害重金属残留量越来越大,有些已经超过卫生标准要求,直接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影响农产品的出口,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无公害产品的实施是从源头治理农产品的污染。最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了有关农产品安全质量的国家标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国家标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系农产品安全要求的,这是强制性的,是国家依法强制推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无条件执行的。另一类是关系产地环境要求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这类标准是推荐性的,国家鼓励各地积极实行。可以相信,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的增长,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是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开发无公害农产品是21世纪人们对环境、健康要求的必然,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是调动农民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三、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要求生产无公害农产品要求产地环境符合相应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是推荐性的;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安全要求,是强制性的。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技术规程》管理和生产农产品。四、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五、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程序》关于《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中各类农产品,国家都制定并批准发布了相关“安全要求”和“产地环境要求”两个标准,并按相关技术规范生产农产品。其中关于“安全要求”的标准是强制性的。关于“产地环境要求”的标准是推荐性的。(来源于食品伙伴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7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