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星巴克四十几一杯真的值得么?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人阶级,判断某件东西是否“值得”,我们当然应该把它与工作结合起来,即:

星巴克四十几一杯真的值得么?

你愿意为这件事工作多久?

如果我愿意为这杯咖啡工作一小时,而这杯咖啡的价格是35元,我每周工作7天,平均每天工作8小时(如果我不加班的话)

嗯,我的日收入应该是280元,月薪应该是6160元,相当于税前7500元左右。

我不想为了一杯咖啡工作一个小时,所以如果我的月薪是7500元,我认为买星巴克是不值得的。

我只愿意为一杯咖啡工作10分钟,所以为了喝一杯35元的星巴克,我的税前月薪必须至少是40000元。

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工作时间,为什么有些人愿意接受星巴克的定价,而另一些人不愿意接受星巴克的定价?

这涉及到锚定效应的概念

我们第一次买东西的价格通常会成为我们心目中这类东西的固定价格。我们将来买类似的东西时会把它作为参考。

锚定效应是一种认知偏见,这意味着普通人在做决定时过于依赖他们获得的第一个信息。

然而,星巴克现象可能比这更麻烦,因为一些过去喝几美元咖啡的人后来进了坑。

这涉及到另一个效应:自我羊群效应

来源:昆虫创意

一开始,此人可能试图体验星巴克的主要“氛围”和“文化”,这可能只是一种冲动消费。

然而,人们会不断地为自己内心的所作所为辩解,换言之,让自己相信“我这样做是对的”;

每个人都想自我感觉良好。为了填补这种饥饿感,他们只需要不断重复一些自我肯定的想法,比如“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很有能力”。只要他们重复足够多,内心的冲突就会消失,那些自卑的人就会变得非常自信,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角。

因此,这个人将来去星巴克的可能性比以前更大,如果他继续去,他会觉得这个决定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越来越合理;

这是自我放牧。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咖啡主打价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近天气越来越冷了,也来到了柑橘大量上市的季节了,现在砂糖桔、沃柑、赣南脐橙、爱媛橙等都已经进入市场。由于上市量还没有达到高峰,所以价格比较坚挺,尤其是砂糖桔,离开产地之后,一斤能卖到7、8元,一改往年低价的面貌,让不少消费者下不去手。眼下成熟的这些水果能卖上好价钱,与市场完全开放关系巨大,因为南方大多数水果都减产了,只要卖得快,就会有好行情。

如果说柑橘类水果的行情坚挺,已经让不少果农感受到了喜悦,那最近行情暴涨的柠檬,则让果农措手不及,又欣喜万分。柠檬的用途很多,鲜果、干果都能泡水喝,切片晒干还能入药,也有用于提取相关物质的,但一般情况下,泡水喝的需求是最大大,其中以水果茶的消耗量最为惊人。

最近几年流行的水果茶,带火了各种柠檬,不过季节性也是很明显,夏季需求最旺,冬季的需求就会大幅度降低,柠檬也会因为气温降低而生长速度放缓,默契的形成一定的供需平衡。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季的柠檬也将平平淡淡的过去,关注的人也不会很多,毕竟平时吃的就少,一次只会购买几个而已。但偏偏“意外”不期而至,身处淡季的柠檬突然遭到消费者抢购,四川成都、浙江嘉兴、湖北武汉等地的批发市场,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柠难求”的局面。原本一斤2、3元的柠檬,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硬是被拉高到一斤7元,这对于行情一直趋于稳定的柠檬来说,可谓是难得一见。

批发市场的柠檬已经达到7元一斤,零售端就更贵了,但依旧抵挡不住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少网友都是几斤几斤的购买,甚至一口气囤13斤或更多的也有,仿佛能当饭吃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造成柠檬热销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有专家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在这个完全开放的特殊时期,能有助与个人防护,而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柠檬不仅富含维生素C,而且容易买到,只要简单泡水就能喝。

对于当下柠檬价格的暴涨,果农们自然是高兴万分,以前种柠檬基本就是求个稳妥,价格和产量都常年趋于稳定,现在不仅收入更多了,以后也多了些盼头,不由得感叹:专家的话太顶用了。此外,柠檬富含维生素C的概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说维C就想到柠檬的人不在少数,而且很多人都认为:柠檬是水果,多吃点也没关系,每天喝水也是喝,喝柠檬水也是喝,还多了维C。但柠檬真的是最佳选择或唯一选择吗?

显然不是,柠檬虽然吃起来酸,但所含的维C真的很一般,每100g柠檬中所含维C为22mg,泡水后融入到水中的,就更少了。相比之下,橙子、猕猴桃、草莓、冬枣等水果,维C含量比柠檬都要高,而且也更好吃,所以柠檬并不是唯一选择,消费者并不必执着于柠檬,如果涨价太离谱,还可以选择别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7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