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的优势和劣势
农产品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优势:特色资源优势,政府的大力支持。
劣势:经营者缺少品牌销售意识,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扩展资料:
一、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优势
(一)特色资源优势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劣势
(一)经营者缺乏品牌营销意识
(二)农产品品牌营销的中介组织缺失,产业化龙头企业力量薄弱
(三)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偏低
(五)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结构趋同,竞争优势不明显
“十五”及20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和对策选择
总体上讲,今后5-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的设计,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的有利条件,扬长避短,寻求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一)战略定位
我们认为,“十五”及20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战略定位上要实现六大转变:
1.生产目标由单纯追求产量向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并重转变。在保证基本数量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农产品的质量,把提高农产品质量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通过优化结构和提高品质,推动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2.增长方式由以传统投入为主向注重传统投入与资本、技术集约相结合转变。在保证常规投入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通过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带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生产模式由以原料型生产为主,向产中与产前和产后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经营转变。在保证产中规模扩大和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加工和流通等产后环节及技术服务等产前环节,把实行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通过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带动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优化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生产类型由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内向型,向既面向国内市场、又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转变。在继续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开拓国际市场,把国际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通过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拉动我国农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竞争素质的提高。
5.发展重点由增加农产品生产向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在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增加农民收入,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通过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实现城乡差别的缩小和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6.发展布局由重视东部向重视西部转变。在保证东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要特别注重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开发,把实施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开发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通过西部大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二)对策选择
1.稳定和优化政策。稳定政策主要是稳定农业的家庭经营制度和政策。家庭经营制度,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经营农业最有效的基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政策优化主要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经济制度以及农村民主制度。
2.培育和营造市场。一个成熟的农业是能够对市场做出有效反应和成功应对的农业。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如果农业和农民自身缺乏对市场的应对能力,即使政府是有效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亦难获成功。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既然这个大方向已经确定且不可逆转,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方式就必须调整。政府不能再取代市场,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不能再变相地当“生产队长”,要把配置资源的权力真正还给市场,把生产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把经营决策的机会真正回归经济主体。淡出市场以后,政府的职责主要是培育和营造市场环境,通过制定交易规则,创造自由竞争的环境,维护公平交易的秩序,并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全面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开拓市场,尤其是农产品国际市场。
3.调整和优化结构。优化结构,提高品质,使农业更好地适应市场,是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对策。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要突出5个层次:(1)产业层次上的结构优化。即调整农、林、牧、渔业的产业构成,增加对收入弹性大的产业的资源配置,扩大市场需求空间大的产业的生产规模,缩减没有市场需求增量的产业的生产,使农业生产结构在整体上适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食物消费结构整体性不断转换的需要,实现农业结构在整体上与市场需求相一致。(2)产品层次上的结构优化。即调整各个生产部门内部的资源配置,优化部门内部的生产结构,使本部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与市场对本部门的需求相一致。(3)品质层次上的结构优化。即调整每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优化每一种产品内部的生产结构,实现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的需求相一致。(4)上市层次上的结构优化。即调整农产品的上市时间,均衡农产品在旺季和淡季的市场供应,实现农产品上市的时间结构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相一致。(5)贸易层次上的结构优化。即利用国际市场,调整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国际国内双重资源格局下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根据我国的资源禀赋格局,我们应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畜产品、水产品、园艺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换取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等的进口。我国人多地少,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于出口劳务,增加就业;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等于进口稀缺的土地资源。这种资源和市场转换模式,应该成为我国农业对外贸易的基本方向。
4.调整和重塑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我国现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传统的工农业关系模式的反映,不利于农业和农民,必须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方向是塑造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进而工业反哺农业的新型的工农业关系模式。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指标,1998年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已降至18%,农业劳动力在社会总就业人数中所占份额已降至50%以下,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份额按国际口径计算已超过了35%,人均GN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已接近2500美元。这些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已步入了向反哺农业阶段转变的时期。因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启动对农业和农民在收入上的保护机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在今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凸现对农民的倾斜,主要通过启动农村公共工程的政策,增加对农村的投资,让农民主要以“以工代赈”的形式物化这些投资,大力改善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
5.培育小城镇经济增长点。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带动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推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为此,必须彻底抛弃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和城市倾斜政策,建立城乡开放统一的大市场,尤其是城乡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面拆除限制农民进城务工的种种政策性篱笆,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和功能性分割,消除与农民联系在一起的种种身份歧视。通过制度创新和产业创新,为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小城镇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运行机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7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