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关于诚信和和谐的事例
宴会上的洗手水
有一次,英国王室为了招待印度当地居民的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其时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主持这次宴会。 宴会中,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与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结束时,出了这么一件事。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印度客人们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里盛着亮晶晶的水,以为是喝的水呢,就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主持人。 温莎公爵神色自若,一边与客人谈笑风生,一边也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像客人那样"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效仿,本来要造成的难堪与尴尬顷刻释然,宴会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当然也就使英国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从严律己。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曰:“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故事: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小时候是个又聪明又淘气的孩子。
一天,父亲送给他一把小斧头。那小斧头新崭崭的,小巧锋利。小乔治可高兴啦!他想父族的大斧头能砍倒大树,我的小斧头能不能砍倒小树呢?我要试一试。他看到花园边上有一棵樱桃树,微风吹得它一摆一摆的,好像在向他招手: "来吧,小乔治,在我身上试试你的小斧头吧!"小乔治高兴地跑过去,举起小斧头向栅桃树砍去,一下,两下……樱桃树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头将小树的枝叶削去,把小树棍往两腿间一夹,一手举着小斧头,一手扶着小树棍,在花园里玩起了骑马打仗的游戏。
一会儿,父亲回来了,看到心爱的樱桃树倒在地上,很生气。他问小乔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樱桃树吗?"
小乔治这才明白自己闯了祸,心想:今天准得挨爸爸揍啦!可他从来不爱说谎,就对父亲说: "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樱桃树。我想试一下小斧头快不快。"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地说: "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爸爸原谅诚实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小乔治望着父亲,懂事地点了点头。
评析:
在以传统美德而著称的中国的今天,社会上却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当看到有人见义勇为的时候,发出的是嘘声;看到并不值得尊敬的领导,说出的是一连串的恭维……这让做好事的人心寒;让没做过好事的人退却,让真诚的人无处栖身.于是这个渐渐没了人情味的社会呼唤道德,而道德也在呼唤我们。
在纽约的河边公园里矗立着“南北战争阵亡战士纪念碑”,每年都有许多游人来到碑前祭奠亡灵。美国第十八届总统、南北战争时期担任北方军统帅的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坐落在公园的北部。陵墓高大雄伟、庄严简朴。陵墓后方,是一大片碧绿的草坪,一直绵延到公园的边界、陡峭的悬崖边上。
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后边,更靠近悬崖边的地方,还有一座小孩子的陵墓。那是一座极小普通的墓,在任何其他地方,你都可能会忽略它的存在。它和绝大多数美国人的陵墓一样,只有一块小小的墓碑。在墓碑和旁边和一块木牌上,却记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关于诚信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两百多年以前的1797年。这一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这里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其父伤心欲绝,将他埋葬于此,并修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爱心,他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他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新主人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这样,孩子的陵墓就被保留了下来。
沧海桑田,一百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辗转卖过了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孩子的名字早已被世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仍然还在那里。它依据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到了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半军的陵园。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陵墓的邻居。一个伟大的历史缔造者之墓,和一个无名孩童之墓毗邻而居,这可能是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奇观。
又一个一百年后,1997的时候,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那时,刚好是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小孩去世两百周年的时间,朱利安尼市长亲自撰写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牌上,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让这个关于诚信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林肯:我不能丢掉良心道德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悬崖的边缘
纽约法官克雷恩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为了生活,他很小就到一个私人公司工作。雇主待他像一条狗一样,让他干繁重的工作,每周只付给他两美元的工钱,实际上他的工作价值至少是一周五十美元。
有一天,他一整天没吃东西,却拿着两千五百美元的现金为公司办事。他当时想到偷窃,可他又想:我的妈妈一直认为我是绝对诚实的,我不能为了这个卑鄙的雇主,让我的母亲伤心。
后来他回忆这件事时说:“我和许多年轻人一样,曾经站到了悬崖的边缘。”
《乡野韵味》张佐香散文赏析
乔治·华盛顿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了他一把斧子。这把新斧子闪闪发亮,乔治非常喜欢带着它四处走动,用它砍东西。
他跑进花园,看见一棵树,这棵上好象在对他说:“来吧,来砍倒我吧!”
乔治经常看见他父亲的工人们在森林里把大树砍倒。他想,看着这棵树轰隆一声倒在地上,一定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于是乔治用他的小斧子砍了起来。因为这棵树很小,所以他没用多长时间就把它砍倒了。
过了不久,他的父亲回家了。
“谁砍了我那棵可爱的小樱桃树?”他喊道,“这是本地唯一的一棵这种树,是我花了很多钱买来的。”
他进屋时非常生气。“如果一发现是谁砍了那棵樱桃树,我就要——,是的,我就要——。”
“父亲!”小乔治喊道,“我告诉您是怎么回事儿。是我用我的那把斧子把树砍倒了。”
他父亲的气消了。
“乔治,”他说,把这个小家伙搂在怀里,“乔治,你把事情对我说了,我很高兴。我宁愿失去一打樱桃树,也不愿意你说一句谎话。”
樱桃树的故事为虚构,意图在于美化华盛顿。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杭州几位语文教师经过大量调查,发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爱迪生救妈妈》、《华盛顿和樱桃树》等人们熟知的故事,要么查无凭证,要么根本经不起常识常理的推敲,可以认定为人为编造。
亲亲麦子
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秋阳拂照四野,耕耘过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返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的默契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朝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铺翻转过来,捆好。麦把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如茬。母亲细心地寻找麦穗,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满心是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绝美豆架
豆架是乡村一道绝美的风景。豆架曾经给一个乡村女孩带来无限的喜悦和温馨。
春来时,母亲在门外用竹竿搭架,点下扁豆。饮无数春雨,扁豆苗穿起了绿绿的衣裳。春深,苗儿拉出蔓儿,蔓儿牵着叶儿,一蹭一蹭地向架上攀援,静静地不说话。它的攀援是一种行为语言,坚忍不拔地向上,向着它追求的高度。
豆蔓终于攀到了架子的顶端,悄悄地把自己挂起来,与挂在天上的星星保持同一种垂直的姿势。两排架子偎依在一起相亲相爱。阵雨滋润,叶明花媚。白里透紫的花朵,小巧内敛,在碧绿的藤蔓里,默默吐香,蜂蝶不常来光顾它们。豆角花是有品格的花。若是有许多蜂蝶和它交朋友,那它就太没有格了,我不会喜欢。深绿的叶子和花朵互相缠绕,香气因缠绕而无法升到高空,把人重重围住。
藤蔓沿着横架曲折盘绕延伸到门楼上,腾云驾雾。云是一片片圆形的绿,雾是一朵朵紫色的花。我坐在漂亮的门楼下读书,与片片叶儿朵朵花儿面面相觑,它们各具表情。我真想躲到它们中间去,或者互相融化。
“姑妄言之姑听之,瓜棚豆架雨如丝”,王士祯如此评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句话道出了瓜棚豆架的妙用,可以在繁星满天时在豆架下讲一些无根的闲话。男女老幼携着板凳乱坐起来,不用揖让,讲些不着边际的闲话。天上人间黄泉碧落神仙狐鬼谣谚民俗,如掀动豆叶的风,不经意间吹进耳朵。人群中,不时传来惺忪的哈欠、婴儿的梦呓。偶尔谁说了一句趣话,顿时飞起一片笑。透过豆叶的空隙,月华如牛乳从天际泻落,流入怀中。有甘露横空而降,味儿微甜。原来是浇在豆脚上的水,缘豆藤攀到空中,又从蔓尖滴落。
粉紫的小花朵不知藏到哪里去了。豆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青里透紫的豆角,饱满丰实,坠得藤蔓都快折了。豆角是多胞胎植物,青青豆衣是它们的眠床,裹着几许甜蜜的梦想。我提着小篮,在豆架下仰头采撷。摘高处的扁豆要用竹竿,竿上斜绑着一截小树棍,构成一个叉子,仰着头,看准选中的一串叉上去,一撸,“啪”地一声,豆角落地了,弯弯的小脑袋在我的手指间划过来划过去。
豆架的功用不在于盘中肴,而在于它的一架清阴。豆架是一种标志和象征,豆架下有我的童年、土墙、老屋、炊烟、母亲,以及一个又一个贫穷却知足的幸福的日子。豆架是一缕乡情,一种如月光般恬淡的心境。
思想的向日葵
在我看来,向日葵是乡村田野上最有思想、最有个性的植物。慷慨资助向日葵蓬蓬勃勃生长的太阳为它们塑像:一望无垠荡漾着绿波的田野上,成群结队的向日葵,将自己久久蕴藏的金灿灿的笑脸,齐刷刷地迎向太阳,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春末夏初,如瀑的阳光直泻而下,向日葵尽情地洗着日光浴,洗得日益蓬蓬勃勃、高高大大,它的腰肢是柔软的,迎风摇曳,绿袖曼舞。一张张硕大的叶片像手掌,我轻轻握它的手掌,能听到摩挲出的粗粗的摩擦声。它的枝干上有一层毛尖尖的透明而柔软的小刺。向日葵陷入了深思:我该怎样感谢头顶上那轮散发着万丈光芒的圆圆的太阳呢?想着想着,向日葵的头顶上冒出了小小的深绿色的花苞,花苞逐渐变大,最后绽成一张笑脸,迎向太阳。像太阳一样圆满的葵花盘上,布满了金**的花瓣,大约是金色的光芒浸染而成的吧!盛夏的阳光斑驳迷幻,天空湛蓝。站立于葵花地里,纵目四野,凝视那大片灿烂的金**的花盘齐刷刷地迎向太阳,我疑心整个大地都在燃烧。我感觉自己也成了一株向日葵,周身散发着泥土、薄荷、青草的气息。我戴着金**的草帽,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向日葵似的微笑。我从葵花地里跑向村庄,像一株会走动的向日葵,走进了我所热爱的阳光般的家园。
秋天到了,每一张笑盈盈的黄花脸上都结满充实饱满的花籽。花盘小时,它们依旧朝向天空;花盘沉重时,它们把头叩向大地,像所有成熟的、充实的、沉甸甸的谷物一样,向大地感恩。人们在品味着香喷喷的葵花籽时,有没有想到向向日葵感恩呢?!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供养着人类的躯体。人类的生生不息,来自于所有滋养生命的生物。
在天才画家梵高的画布上,向日葵实现了生命的最高追求,焕发出了神性的光辉。苍苍穹庐,泱泱大地,是他的画室。站立于高天阔地之间沐浴着阳光的向日葵,便是他的模特。他的画笔大发灵光,喷薄 *** ,一朵朵向日葵在流动着、闪耀着的光芒中诞生。金**的花瓣临风摇曳,那花朵或相向喁喁私语,或垂首若有所思,像一把燃烧的火焰,揪住你的眼睛,穿透你的心灵,在你的灵魂里扎根。《向日葵》是光与热的象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的烈焰。《向日葵》以卓然超群的形象和丰厚的内在视角,进入我们的心灵,启迪并且鼓舞我们以自己生命的色彩为世界作证。
向日葵这种植物,生长在乡村的田园中,存活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传递着来自天空与大地双重的温情与甘美,因被人类赋予思想而成为永恒。
燃烧的油菜花
春天,走进田野,谁没有被金灿灿的铺向天涯的油菜花燃亮过眸子呢?那大片大片璀璨奔放、撩人心魄、蔚然成阵的金**的花朵,似乎已内蕴在我的血脉里。想起它们,我的血液就会飞溅起金色的浪花。
油菜苗在黑黝黝的泥土中扎根、萌芽,在锋利的锄头和晶亮的汗珠中成长。它们敞开胸怀,承受着风云、雨露和微风。嫩蕊商量细细开。众多的花苞谁先开谁后开呢?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忽然有一天,第一颗花苞有些异样。它沐着晨辉在春风中微微颤动,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噗”地一声,开了。它呼朋引伴,唤醒成千上万朵金黄的花儿。
站在乡村的风景线上,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花朵一齐开放。它们似乎并不把开放这件事看得很重,没有想着要开得比左边的美,也没有想着要开得比右边的艳。你开你的,我开我的,开得轰轰烈烈,开得汪洋恣肆。那不染一丝杂质的黄,黄得耀眼,黄得灼人。一阵微风掠过,金**的波浪翻动涟漪,后浪推着前浪,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在奔跑。那热烈的金**似乎要冒出浓烟来,油菜田上方的空气也被渲染成一片金黄。有**的蝴蝶在花丛中穿梭飞舞,纷纷扬扬,叫人分不清是蝶恋着花还是花恋着蝶。
我在油菜花燃烧起来的金**的火焰中跑呀跑呀!从小女孩跑成了小女子,我的风筝迷失在了花丛中。三岁的小女儿那翠绿的金鱼风筝摇摇摆摆升上了油菜花的火焰之巅。她涨红了小脸,清亮的眸子紧盯着油菜花上空飘摇的风筝。一双响响鞋在百草丰茂的长堤上扑闪扑闪,女儿兴奋地大声叫嚷,“咯咯”的笑声如晶莹的露珠,在油菜花上盘旋滚动,为这一幅静谧的图画配上了欢快的音乐。我调好相机的焦距,为纯美深邃、大气磅礴的油菜花拍下了辉煌的一瞬。从小女孩到小女子的过程中,油菜花黄过多少次,又谢过多少次?我不得不喟叹感慨一番,生命稍纵即逝呀!
聪慧的油菜花是开在我心中的花,它以燃烧的风姿激扬起我生命的活力。我多么热盼自己从油菜花的开放中获得信心、力量,以及永不枯竭的生命 *** ,使自己活得生机勃勃,充分展示油菜花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风采。活得用力些,活得明媚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95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