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的资料概述
洛川苹果甲天下,集中产于渭北黄土高原,以洛川为中心的延安、铜川、渭南、咸阳诸市一带。
果园分布,绵延千里。
洛川和渭北高原的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与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环境完全吻合,属全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已列为陕西和全国苹果生产基地。 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历届苹果评比中,洛川苹果质量名列前茅。1974年,在全国苹果品种鉴定会议上,其总分高于美国蛇果而蜚声海内外;1978年,陕西省标准审定及新品种鉴评会议上,洛川红星、红冠总分名列第一、第二,所有参评指标均达优质;1985年,洛川元帅、国光苹果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1991年,又荣获国家科委“七五”星火博展会银质奖;1994年,在中国首届杨凌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红富士等3个品种荣获后稷金像奖;1995年10月,在中国第二届农产品博览会上,洛川苹果一举夺冠、获13金7银1铜奖而震惊海内外。
由于洛川苹果质优,久负盛名,畅销国内24个省市,还外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地区。
洛川苹果市场竞争力较强,已成为陕西对外贸易的拳头产品之一。 苹果约在汉代传入陕西。
洛川约在1947年,阿寺村农民李新安,始从河南灵宝引种。1986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优质苹果基地。90年代中期,苹果已成为洛川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陕西洛川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日照高值区,有利于苹果的光合物质积累和运转,对苹果栽培具有优势。 洛川无霜期180天,冬少严寒,夏无酷热,4~10月,历年平均气温在16.3℃,6~8月20.9℃。全生育期昼夜温差最高月12.6℃,最低月9.5℃。有效生育期的4~10月,平均10.7℃,有利于苹果栽培和糖分的积累。苹果生育期的4~9月,约需降水540毫米。洛川4~9月降水为507.1毫米。不足之处是年内降水分布不均,多集中在7、8、9月,但由于黄土蓄水性好,不均性降水,可通过土壤容蓄调节使用,形成苹果栽培优势的供水条件。洛川属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黄土层厚达80~220米,质地中壤,通透性强,水肥供需协调,含有机质1%左右。土壤属中性偏碱,为苹果栽培的优良土壤。
因此,早在60年代,科学家们就确认渭北沟壑丘陵区是陕西苹果地理气候资源带。日照充足,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病虫害少,因而果实着色鲜艳,含糖量高,香味浓厚,品质优良,耐贮运,具有特殊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这就是洛川苹果优质高产的重要原因。 先后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副主席福斯特尔博士(美国)、日本乔化富士栽培专家菅井宫、富士矮化栽培专家永井康弘、野村敏男等,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专家前来洛川考察。国家果树研究所薛士钊、汪景彦、张桂岩等46名专家前来考察传授技术。
美国是物流认识和实践的发源地,1901年,约翰.F.格鲁维尔在《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因素,揭开了认识物流的序幕。美国的物流管理协会的最新定义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它通过有效率和有效力的计划,执行实施和控制商品的储存、流动、服务和相关信息,以满足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过程中消费者的需要,主要强调物流的管理功能。
1956年,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日通综合研究所出版的《物流手册》中指出,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搬运、包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领域。日本学者在定义中强调,物流中的物品不仅仅指商品,还包括废弃物。
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强调应当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对理论界和实业界产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欧洲物流协会认为:物流是指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和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欧洲的定义更加强调物流的系统性特点。
我国引入物流的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著名物流学家王之泰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到需求者的物理运动,是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一定的加工价值的活动”,这是目前国内普遍接受的定义。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目标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原因是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在城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69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