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洛川
三人状况如下,资产无法比较 1。 孟洛川( 1851~1939) 名继笙,字洛川。山东省章丘市旧军镇人。著名商人。祖辈为地主兼商人。1869年18岁时年始经商,即到北京负责庆祥、瑞生祥等企业的经营。从此一生掌管孟家企业。他在涉足企业的最初20余年间,生意有较大发展。1893年(光绪十九年)和1896年,先后在北京大栅栏和烟台开设“瑞蚨祥”,经营绸缎、洋货、皮货、百货。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前门一带被焚,瑞蚨祥成为一片瓦砾,不得不迁至北京天桥设摊营业。1903年,北京瑞蚨祥新营业楼落成。后又在北京增设瑞蚨祥鸿记绸缎店、西鸿记茶店、东鸿记茶店、鸿记新衣庄。1904?光绪三十年),在青岛设立瑞蚨祥缎店。次年,在天津增设瑞蚨祥鸿记缎店。1924年,济南瑞蚨祥增设鸿记分店。所经营的瑞蚨祥、泉祥等“祥”字号商号,遍布京、沪、津、济、青、烟等大中城市。至1934年,已分别在北平、天津、济南、青岛、烟台、上海等地设立商号达24处,有员工1000余人,房产3000余间。1900年资本总额约40万两银子,到1927年时,年利润即达300万两白银。 他除投资于企业外,还广置田宅。在章丘有田产2300余亩,另在山东沾化、利津、泰安、莱芜置有庄田。章丘之住宅为六进院落,前厅后楼、左右厢房共近100间。为当时中国知名的民族商业资本家,京津及济南等城市报纸皆以“金融巨头”称之。 2, 乐镜宇。 乐镜宇(1872至1954),北京出生,济南宏济堂创建人。系北京同仁堂药店少东。济南解放时,乐镜宇已年逾古稀,回北京常住。20世纪50年代初,乐镜宇的孙子乐芝田成了宏济堂的接班人。1955年,宏济堂公私合营为宏济堂药厂,1960年又与永昌药厂、济南阿胶厂等合并为济南公私合营宏济堂制药厂。60年代中期,宏济堂制药厂已有职工400人, 产值达到400多万元, 成为当时济南唯一的中药厂。 3,胡光墉(1823~1885), 安徽绩溪人,因在杭州经商,寄居杭州,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 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并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大连学区房价格走势
在北京繁华的前门珠宝市街北口,有一家古色古香、庄严秀丽的老字号商店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驰名中外的八大祥之首的百年老号-----北京谦祥益。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萌芽于明朝,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它与欧洲的资本主义同时起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早于西方。但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商业,在当时强大的封建主义皇权政治的统治下,在闭关锁国、重文轻商、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文化下,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打击,但中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却在这条饱经沧桑的道路上,艰苦卓绝地走到了今天。在这支队伍中,谦祥益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孟子伦支,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自直隶枣强迁入山东章丘旧军镇。孟子伦兄弟初迁旧军镇,也不过流亡初定之家,孟家在此传了七代,至六十一代孟宏谦时,已发展成能以耕读付二弟,寇至则以约众戒守,差赋则典质与之的一般耕读之家。清康熙年间,至孟宏谦之子孟闻助时,孟家不但在财富上有所积累,在科举上也较有收获,孟家开始发迹,发迹后大量购置土地并大力经商(孟家经商的确切时间因无文字记载而无从考证,据传孟家从明朝就开始经商)。当时,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孟家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世代相传,至孟闻助的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和济南设立了祥字号布店,孟兴泰即为谦祥益的始祖。清嘉庆年间,孟兴泰之后孟毓溪先在素有“山东第一村”的周村开设了恒祥染坊,嘉庆末年,资东(孟毓溪)的远房外甥董连元进店学徒,此人精明干练、极懂经营,深得孟毓溪父子的赏识,后被资东孟传珠委任为经理之职,随将恒祥染坊更名为谦祥益。董连元作为经理在任期间,谦祥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周村外,又在河北任丘开设分号,在上海开设住庄,由于经营得当,谦祥益资金得到很大积累,为扩大经营,谦祥益经理董连元携带部分资金到北京开设了分号,建店于1840年以前具体年代从1820年至1840年众说不一,这便是北京谦祥益,店址设在北京前门外东月墙。
由于经营有方,北京谦祥益创建后,生意极为红火,先后于前门外鲜鱼口建谦祥益南号,光绪8年(1882年)于前门外珠宝市建益和祥,光绪28年(1902年)于北京钟鼓楼建“谦祥益北号”。并以北京谦祥益为总店,在全国开设分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前门外东月墙谦祥益老号被烧毁,于宣统元年(1909年)于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谦祥益老号。到清末民初,谦祥益发展成鼎盛时期,此时,资东是足智多谋、赫赫有名的孟养轩。这时,孟家先后在周村、任丘、上海、济南、天津、烟台、苏州、汉口、青岛等地开设谦祥益绸布店20余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谦祥益系统,总投资白银400万两,合银圆600万元,比开张之初资产增加百倍。时谦祥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丝绸布匹店,声誉国内外。
二十世纪初,中国是一个战乱的年代,谦祥益的经营虽曾有所发展,但最终没有逃过战争带来的破坏。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南迁,北京的军阀官僚也大多离去,满清贵族早已败落,北京已不是人才荟萃之地,市场日渐萧条,谦祥益的营业也大幅度下降。9·18事变后,华北局势紧张,谦祥益总号由北京迁往上海。七七事变后,谦祥益的生意直线下降,至日本投降时,北京谦祥益的经营已极为恶化,后经资东大力调整经营开始好转。但不久,内战、国民党政府的金圆券政策和通货膨胀,使刚刚好转的谦祥益经营又受重创,经营到了最坏的阶段。
解放后,北京又成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市民生活得到了改善,购买力提高,谦祥益的经营也有较大的改善,并于1951年在北京前门外长巷头条建立了“谦祥益织布厂”。1955年9月,北京谦祥益纳入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49年前后,全国谦祥益共有24家,建国几十年来,受计划经济制约、现代工业的冲击、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改变影响,全国的其它谦祥益分号,有的关闭,有的改营其他商品:上海、天津、苏州、杭州等地已无谦祥益房产和字号;周村和河北任丘已无谦祥益字号但应该还有房产;青岛谦祥益现经营小商品;武汉谦祥益现经营五金;位于北京前门外鲜鱼口的谦祥益南号已无房产和字号;位于北京钟鼓楼的谦祥益北号后被改为友谊时装厂,现已无房产和字号;位于廊坊头条的谦祥益总号,公私合营时搬迁至位于珠宝市的益和祥(现北京谦祥益),其房产被分配与北京五金交电公司,现被改建为宾馆(无量宾馆),房产还依然保存着谦祥益老号的门面,但内部结构已被改变;目前只有北京谦祥益和济南隆祥在经营丝绸。现在北京谦祥益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全的丝绸专业店之一,北京谦祥益店址也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现北京谦祥益(益和祥)的建筑结构与同为山东章丘旧军镇的孟家之后孟洛川所创丝绸店瑞蚨祥结构一样,都是两层木制天井结构,后为扩大营业面积,将天井填平、楼梯改道,但依然保存着老店的风貌。益和祥的后院与位于廊坊头条的谦祥益老号的后院相通,即为两个店面,一个后院。改革开放初期还有大量的原谦祥益家具、桌椅等用具,后政府修建李大钊纪念馆等其它场馆时被调拨至他处,现仅存少数物品。北京谦祥益曾几度易名迁址,但经久不衰。1949年后,公司合营时,谦祥益总店搬至益和祥(现前门外珠宝市谦祥益)经营。1978年,原商业部、纺织工业部鉴于我国丝绸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和北京特有的地理位置,也考虑谦祥益地处前门繁华闹市,又靠近天安门广场,具有经营丝绸的百年经验,于是将其更名为北京丝绸商店,作为我国在北京传扬丝绸文化,展示丝绸精粹的一个窗口。2000年,谦祥益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考虑到历史的因素和中国文化的宏扬,将北京丝绸商店恢复为谦祥益,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为董文虎先生。
北京谦祥益在晚清时期,主要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政党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农村的富户。叶盛章、余叔岩、萧长华、马连良等京剧大师,都曾是谦祥益的长客。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素与谦祥益交谊甚厚,其服装也大多由谦祥益提供,因此谦祥益在京城久负盛名。文革前还保存着众多名人如齐白石、李少春、段祺瑞、徐世昌、蔡锷等的字画,可惜文革时都被毁坏或遗失,现仅存民国三清会总头魏奇(魏大可)的一幅题字。
价格是平稳上升趋势。
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教育资源垄断导致阶层固化的结果,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阻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国上个世纪定下的教材学科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需求的步伐,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
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学区房,指的是具有稀缺性学校区域的房产。好的学区房普遍高出其他房源的20%,尽管价格不菲,但往往常受家长关注。
学区房的出现折射出现行教育体制方面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一个城市教育资源的分配非常不均衡,造成一些所谓的“好”的优质中小学,这也同时体现出教育的不公平性。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