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鳜鱼养殖牙虫病防治技术

鳜鱼养殖70年代初在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鳜鱼在珠三角一带养殖面积大,历史长,但是,其病害种类也越来越多,防治难度加大。

鳜鱼养殖牙虫病防治技术

近年来,在鳜鱼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鳜鱼食欲较差,没有看到早晚追赶饵料鱼的现象,或根本没有开口吃饵料鱼,鱼体生长缓慢。

同时还不时可以看到被鳜鱼咬伤或咬死的饵料鱼漂浮在池塘边。

在养殖的中后期较常出现这种情况。

本以为是水质问题,后用配套仪器对池塘水质化验,结果得出塘水的氨氮、亚硝酸和pH值均没有明显异常,水色正常,并且,没有发现有鳜鱼死亡或游塘的现象。

很多有经验的养殖户也百思不得其解,又找不到病鱼检测,无从入手解决问题。

用小网捕捞池塘的鳜鱼上来检测,肉眼观察,没有发现大型寄生虫和体表病灶,但口腔上下牙齿发红,有的仅上齿发红。

对发红牙齿、鳃丝等器官进行解剖和显微镜检测,发现内脏器官正常,空胃,鳃丝正常,但在红色牙齿的玻璃压片上经过镜检发现大量虫体(主要是累枝虫和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群体生长,在鱼口周围呈收缩运动,数量非常多。

而且,捕捞上来的鳜鱼大多都有牙齿发红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断鳜鱼食欲差、生长慢的根本原因:牙齿有大量牙虫寄生,从而引起捕食饵料鱼时牙齿疼痛而无法咬住并吞食饵料鱼。

此病危害不太大,死亡率也较低,但影响鳜鱼生长速度。

长期下去将会影响鱼体的商品规格,导致经济效益差。

累枝虫和聚缩虫属于固着类纤毛虫。

呈群体生长,有尾柄,根部伸入鱼体牙齿组织内吸收营养,从而引起炎症,牙齿发红。

但鱼体外表没有明显症状。

该病治疗难度虽不大,但很容易复发。

干塘后用生石灰每亩75-150公斤清塘,视池塘肥瘦程度适当调整生石灰的用量。

有条件的最好把塘底晒到龟裂,以杀死虫体的孢囊。

在中后期经常换水,少量多次。

使有机物含量不超负荷,因为累枝虫和聚缩虫在有机物含量高的水体中生长适合,繁殖速度较快。

定时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络合铜或硫酸锌等全池泼洒,杀灭虫体。

治疗措施:在鳜鱼养殖中后期一般较少使用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毒性大,安全浓度窄,使用较危险。

可以使用络合铜(如灭虫灵)或硫酸锌(如纤虫净)等含相同成分的产品,于晴天上午全池泼洒,并开动增氧机使药物均匀。

也可以使用高锰酸钾全池泼洒,浓度为3-5ppm。

一般泼洒药物后一到两天鳜鱼慢慢恢复食欲。

捕捞塘中牙齿发红的鳜鱼解剖,压片镜检发红牙齿,虫体基本死亡。

但群体柄部容易再长出新虫体,所以,过三到五天后再泼洒一次,以彻底杀灭虫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