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地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甘孜州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游。全州幅员面积15.3万km2,平均海拔3 560m以上,最低980m,最高7 556m;气候类型多样,区内既有高原气候,又有山原和峡谷气候,年均气温一般为4.1~12.5℃,年降雨量500~800mm。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孕育了甘孜州丰富的生物资源,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甘孜州辖18个县,319个乡(镇),2 074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全州总人口98.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77.6万人,占总人口的78.94%,是全国第二大藏区;农业人口79.7万人,占总人口的81%,是典型的特色农业经济区,生态农业是全州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州粮食产量19.15万t,蔬菜产量7.30万t,油菜产量2 209t,蚕茧产量160t。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1 926元,种植业对农牧民的贡献率达43%。由此可见,传统农业效益有限,应走发展特色农业之路。
一、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
甘孜州属高海拔区域,平均海拔为1 500~3 700m。没有环境污染或污染轻,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具备蓝天、绿水、净土等绿色无公害生产条件,打“绿色牌”的条件充分,优势明显。从土地类型看,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为不同特色产品生产提供了适宜的土地条件,是杂粮、杂豆、杂果、薯类和中藏药材等农产品优生区。全州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光热资源属全国高值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积累,农业生产发展潜力巨大。
历史上甘孜州就是传统杂粮、杂豆、杂果优生区,经过长期物竞天择和人工培育,孕育了备具特色品质的地方名优产品。特种粮食“青稞”(裸大麦)、小麦、玉米、洋芋、大麦、水稻、豌豆、胡豆、荞麦、燕麦、高粱等;经济作物油菜、梨、桃、杏、橙、石榴、樱桃、花椒、茶、桑、核桃、板栗等。名贵药材冬虫夏草、川贝母、藏红花、麝香、熊胆等,质优量大的大黄、黄芪、秦芄、羌活、党参、天麻、雪莲花等。野生植物中的野生食用菌、野菜等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市场旺销,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二、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州特色农业尚处于初始阶段,由于受自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限,特色农业发展滞后:一是缺乏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和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特色农业产业化发育程度低;二是投入严重不足,特色农业基础脆弱;三是高层次特色农业科技人才奇缺,尤其是缺乏营销人才,农业科技贡献率低。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州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造成我州特色农业起步难、效益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基地规模小,整体竞争力弱
全州已建的特种粮青稞生产基地、豆薯类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小水果基地、蚕桑基地、中药材等基地规模均偏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由于我州位于世界第三极向丘陵盆地过渡地带,存在耕地面积小、区位缺陷等不利因素,导致我州特色农产品总量不大,交易成本很高,整体竞争力弱。
2.市场发育不全,产业链条短近年来,我州市场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很不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加之农民市场意识差、居住分散、运距远、费用高,规范的农产品市场难以带动农户增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特色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可以使特色农业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营销业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但我州特色农产品初加工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率一般在90%以上,而我国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50%,二次以上深加工仅20%。我州就更低,基本处于卖原料的状况,往往增产不增收。
3.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
我州两熟区人多地少,户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到3亩,经营规模小,分散化程度高,经营方式落后,这决定其难以形成有组织的主体。而且,我州特色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公司+农户”为主,而公司是由农户以外的市场主体投资兴办并管理的,这种体系外联结的组织缺陷容易造成利益机制出现断层。而目前要引导广大规模小、经济势力弱的农户共同投资并管理现代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或销售企业,尚需时日。
4.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多年来,各种农业推广体系虽有一定发展,但发展滞后,远远跟不上特色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要。不少地方长官意识浓、服务意识差,对自发的农村特色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干预太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功能发挥也不尽人意。
5.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省、州、县财政虽尽力加大了对我州特色农业的投入,但远不能适应我州特色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由于农业的低效益,很难吸引社会资金对我州特色农业的投入,作为特色农业投入的主体――农民,投工、投劳、投资改变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能力很有限,特色农业十分脆弱。
6.品牌意识不够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加工厂家和经营者没有品牌意识或意识不够,至使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产品价格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我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和目标
1.发展思路――构建三大发展区域
根据全州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发展潜力,今后一个时期,甘孜州发展现代生态特色农业产业要突出构建三大发展区域:
(1)加快构建东部精准农业发展区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着力把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道孚6个县建成全州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重点发展玉米、小麦、青稞、油菜、蚕桑、马铃薯、蔬菜和小水果,逐步形成粮油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和小水果生产基地。通过努力,把该区建成全州粮、经、果特色立体效益农业发展区。
(2)着力构建北部生态农业发展区
立足该区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着力把炉霍、色达、甘孜、新龙、白玉、德格、石渠7个县建成全州的青稞、豆薯、中药材主产区,重点发展青稞生产、豆薯生产、中药材生产,突出抓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良种繁育推广,栽种技术的推广和耕作制度的改革。通过努力,把该区建成全州的青稞商品粮生产基地、优质豆薯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3)要积极构建南部特色农业发展区根据该区的优势和特点,着力把理塘、巴塘、稻城、乡城、得荣5个县建成全州青稞、玉米、小麦、油菜、树椒、干果等特色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青稞、玉米、小麦、油菜、树椒、干果等特色农产品,突出抓好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标准化生产。通过努力,把该区建设成为全州特色优质农业产品生产基地。
2.发展目标立足全州的耕地资源和气候条件,重点在“特”字上做文章、“优”字上下功夫,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建设优质青稞、小麦、玉米、豆薯、油菜、蔬菜、蚕桑、小水果八大基地。力争到2010年,全州建成优质青稞生产基地5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5万亩,优质豆薯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蚕桑生产基地5万亩,优质小水果生产基地10万亩。逐步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四、发展对策
发展特色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必须要用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用全局的意识统筹发展,用务实的作风推进发展,扎实抓好四项措施的落实。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特色农业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是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不发展特色农业就没有出路的理念,统一认识。转变领导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在创造良好的环境上下功夫。在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上下功夫,做企业、农户、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事。搞好调查研究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科技、金融等方面的服务;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狠抓特色农业试验示范,搞好典型引路等。
2.强化科技,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加快科技普及和成果转化应用,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切实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针对甘孜州农业科技含量低的现状,要切实加强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的研究、引进和示范推广,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步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夯实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科技支撑,着力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确保农业增效。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按照全州农业资源分布状况和产业布局,今后一个时期全州着力建设的优质青稞生产基地、优质玉米生产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优质豆薯生产基地、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优质小水果生产基地,逐步建立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增产。
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和必由之路。针对全州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缓慢的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用产业化的理念培育支柱产业,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产品加工,用市场化的理念促进农产品营销,着力在调结构、建基地、育龙头、拓市场、促流通、建协会、创品牌上下功夫,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全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切实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积极发展农村专合经济组织
按照“民办、办管、民受益”的原则,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机制,切实加强对专合组织的引导、扶持和服务,鼓励和引导农民采取股份制、合作制、合同订单等方式,着力扶持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各类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3)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继续抓好青稞、豆薯、蔬菜、油菜、蚕桑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按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经营的思路,着力在“特”字上做文章、“优”字上下功夫,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着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经营形式,确保农民增收。
(通联:四川省甘孜州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康定626000)
目前,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迅猛,但其销售却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欢迎参阅。
篇一
一、鲜活农产品网路营销的现状
网路营销在鲜活农产品产业中的应用主要是以网际网路及网路技术为支援,借助鲜活农产品行业网站、企业网站以及各级 *** 的农业资讯网,实现双向的资讯流。即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等企业和果农,通过网路及时、形象地释出和获取相关的商品供求及服务资讯。在此基础上,以B2B***企业对企业***为主要形式,实现网上营销洽谈、网下成交支付。目前,在信用体系和网上支付手段不健全的环境下,这种形式的风险较小,比较适合鲜活农产品内在质量千差万别、必须感官加以确定的特点。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鲜活农产品产业专业网站大约有40多家。其中,中国果品资讯网等5家网站位列农业100强网站之列。除行业性鲜活农产品专业网站外,还有荔枝、芒果、香蕉、梨、枣等各种单品鲜活农产品专业网站。同时,各地农业网站都不同程度的设有鲜活农产品频道和专栏。鲜活农产品企业是应用网路营销的主体,主要是大中城市的鲜活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大型批发、集贸市场。目前,在鲜活农产品产地县、镇的一些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也建立了网站,网路营销正在起步和发展。根据素有“中国苹果之都”美誉的山东栖霞调查,在大约200家果品商储公司中,近20%的企业有不同程度的网路营销应用。但从整体看,鲜活农产品的网路营销还远未开展起来,极具发展潜力。
二、开展鲜活农产品网路营销的重要意义
当前一个突出问题是一部分鲜活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谷贱伤农”现象时常发生,农民收入增长减缓。而开展网路营销,能让鲜活农产品的生产者以一种新的途径及时地了解生产资讯,根据市场合理地组织生产,避免产量和价格的巨 *** 动带来的不稳定。因此,网路营销对鲜活农产品营销起著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突破鲜活农产品产业发展瓶颈
我国鲜活农产品产业总量的发展已有相当可观的规模,且生产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扩大。1978年全国鲜活农产品产量仅为657万吨,2004年已达到8394万吨,比1978年增长11.8倍,产值达到1500亿元。从1995年起,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各国首位。但近年来,许多鲜活农产品品种出现卖难现象,阶段性买方市场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资讯不灵、渠道不宽、流通不畅是主要原因。鲜活农产品产业开展网路营销可以扩大市场时空
范围,未来的发展可以加快加大鲜活农产品市场的资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一定程度上突破销售不畅造成的行业发展瓶颈。
***二***节约交易成本,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企业增效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很多研究表明,基于网路释出资讯和销售商品,并不需要投资大额的固定资产,而且,由于供求双方资讯透明、实时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农产品营销过程中资讯搜寻、议价与监督交易实施等各方面成本显著降低。此外,一些企业通过开展网路营销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四川惠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网路营销,建立自己的网页,树立公司形象,网上洽谈,改变以往盲目跑市场的情况,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定单,2005年的柑橘购销量是2004年的1.5倍。四川蒲江杂柑合作社开展网路营销以来,推广当地优良柑橘品种作用明显,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连年取得好成绩。
篇二
加强农户与外界的联络,促进鲜活农产品销售
根据鲜活农产品有季节性和不易长期贮存的特点,农户必须及时了解市场资讯和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动向,沟通买卖双方的流通渠道,尽快将产品顺利地卖出去。网际网路能够及时地将资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鲜活农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释出资讯,如鲜活农产品的品种、价格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网际网路了解世界各地的市场资讯和客户需求,根据市场资讯和客户的需求情况来制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计划。例如,近几年来,上海郊区一些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外国人,其与当地的农户相比,除了资金技术上的优势外,最大的优势就是加入网际网路,资讯灵通,能按照市场需求资讯安排生产,沟通各种流通渠道,使他们生产的鲜活农产品不仅供应上海市场,而且还能进入国际市场。
***一***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标准体系
加快制定鲜活农产品相关标准,推动绿色鲜活农产品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促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品种逐步实现从鲜活农产品种植到包装的标准化,着力改善网路营销的环境。例如,农业合作组织、农村合作社等组织可以和农户结成稳固的联盟,实行统一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统一品牌,实施利润平均化,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合理安排各农户的开始种植时间,实现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
***二***利用农业网上展厅,务实、稳步地开展鲜活农产品网路营销
鲜活农产品企业要开展网路营销,仍以网上营销洽谈、网下成交支付为主要形式,行业组织要推广相关经验和加强交流,务实、稳步地开展鲜活农产品网路营销,这包括营销导向的企业网站建设和升级、网站优化与推广、搜寻引擎营销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以网路营销促进鲜活农产品“订单农业”的实现。
鲜活农产品企业要特别注意与各级 *** 的农业资讯网、行业网站联络,借助其比较发达、成熟的网路开展网路营销。例如,我国各地方 *** 都建立了本地的农业资讯网,从农业部到各地方也都开通了网上展厅,用多种文字展示各地名优特新农产品,有很多地方利用网路平台进行了网路营销的尝试,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对推介企业还是对扩大鲜活农产品
市场来说,网上展厅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上交易是一种必然趋势。而且,网路营销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而我国到2004年底开展网路营销的企业仅有5%,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应加快建立健全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资讯社会服务体系,为农民及时采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准确的鲜活农产品市场资讯;要尽快开展网路营销,使企业通过网上展厅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或者释出商业广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三***建立有效的农业资讯化培训制度
开展鲜活农产品网路营销,农村和广大果农不应被遗忘,应建立有效的农业资讯化培训制度。把农产品营销主体,即农户、龙头企业和营销中介组织作为农业资讯化培训的主要物件。在农业资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科技资讯经纪人的作用,建立专业的农业资讯“二传手”。这些经纪人,包括农民协会、村级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在小农户资讯意识不强、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形成“进村入户”的农村资讯服务中间载体,彻底解决资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一方面与农户联络,一方面通过网路、信函、报纸、电话等渠道面向国内外市场,将农民的需求资讯在网上及其他渠道上释出,联络业务,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资讯服务。
***四***利用第三方物流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化配送
专业的配送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投入大量的资讯基础装置,及时地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前沿技术,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人们对鲜活农产品的需求。农村的资讯比较闭塞,造成了商家忙采购,农民愁销路的局面。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网路系统,资讯蒐集快,处理速度快,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农业市场资讯,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专业化、快速配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729107.html